裂纹识别论文_冷强,刘文波,赵旭东,杜晨琛,王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裂纹识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裂纹,损伤,弹簧,齿根,疲劳,悬臂梁,频率。

裂纹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冷强,刘文波,赵旭东,杜晨琛,王平[1](2019)在《基于路图特征和SVM的钢轨裂纹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提升钢轨裂纹的识别精度,从新特征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路图特征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钢轨裂纹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图信号处理与图谱理论,计算由钢轨裂纹时域漏磁(Magnetic Flux Leakage,MFL)信号转换得到的路图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统计量作为钢轨裂纹MFL信号的特征训练SVM分类器,有效实现了不同缺陷参数的钢轨裂纹识别。基于钢轨裂纹漏磁检测平台实测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漏磁信号特征,采用路图特征在钢轨裂纹识别中的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王向红,马义淮,刘文杰,向建军[2](2019)在《基于NOFRFs的机械设备关键部件疲劳裂纹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关键零部件的疲劳损伤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严重时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而及时有效识别其疲劳损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输出频率响应函数(NOFRFs)的快速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输入-输出信号来构造NOFRFs的输入向量和核向量,从而将NOFRFs转换为伪线性结构。然后根据最小均方(LMS)算法求出系统各阶次的核函数,并计算出故障特征量,识别系统故障。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该方法对0~4 mm长度裂纹的疲劳试样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疲劳裂纹,且不需要基准信号。本研究成果为机械设备关键部件的裂纹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孟哲,杨骁[3](2019)在《考虑轴力二阶效应悬臂梁的支承及裂纹参数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轴向压力作用下悬臂裂纹梁边界支承和裂纹损伤程度识别方法.首先,将悬臂梁边界非完整支承等效为竖向和扭转弹簧、梁中开裂纹等效为内部扭转弹簧,利用Laplace变换,得到了边界弹性支承、考虑轴向压力二阶效应、具有任意裂纹数目Euler-Bernoulli悬臂梁弯曲挠度的解析解.其次,提出了边界弹性支承弹簧柔度和裂纹等效扭转弹簧柔度的识别方法.最后,通过数值试验,考察了轴向压力,裂纹深度以及测量误差等对识别结果的影响,说明了本文考虑轴向压力二阶效应的悬臂梁边界支承弹簧柔度及裂纹等效扭转弹簧柔度识别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应变测量误差,挠度测量误差对裂纹损伤程度识别结果影响更加敏感,且轴向压力对裂纹损伤程度识别影响较小,因此,应严格控制挠度的测量误差.同时,边界支承扭转弹簧柔度的识别误差大于其竖向弹簧柔度识别误差.这些结果为实际工程中边界非完整支承悬臂裂纹梁的参数识别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力学季刊》期刊2019年03期)

姜盛集,李爱琴[4](2019)在《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道路裂纹检测与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高速公路日常养护中的路面裂纹检测,提出了一种智能化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路面裂纹检测与识别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对采集的路面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裂纹二值化图;其次依据图像形态学区域特征获取二值化图像中的裂缝目标;最后依据检测到的裂纹形态特征值计算出裂纹的相关参数信息;最终将裂纹识别结果及相关参数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以供进一步使用。与人工定期巡检相比,该方法具有定位准确、检测快速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19年08期)

李环宇,刘杰[5](2019)在《齿轮传动系统齿根裂纹早期故障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深度的齿根裂纹齿轮系统的振动响应和裂纹的故障特征,采用经验模式分解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方法与频域分析对齿轮早期裂纹故障实验中振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齿轮箱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用EMD方法分别将0 mm、2 mm、4 mm的齿轮齿根裂纹故障信号分解为本征模式IMF(intrinsic mode function),对各IMF分量进行频域分析并与仿真信号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可清晰得到齿轮早期裂纹故障的特征频率,通过频谱分析,齿轮裂纹故障其对啮合频率的幅值影响不大,但随裂纹深度增加,啮合频率及其倍频附近的边频带幅值增加;与实验信号进行对比,现象均符合裂纹故障特征。由此可以看出EMD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齿轮裂纹早期故障的识别。(本文来源于《重型机械》期刊2019年04期)

闫少文,屈文忠,肖黎[6](2019)在《一种基于高频频响函数的无基准疲劳裂纹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线性频响函数损伤识别方法依赖于与健康基准对比来识别损伤,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高频频响函数的无基准疲劳裂纹损伤识别方法。通过分析出现裂纹时损伤界面的非线性特征,提出利用不同幅值激励下高频频响函数不同的特性,在无基准情况下提取非线性频响成分,构造损伤指数表征非线性损伤,同时分析了不同频率段对疲劳裂纹的敏感程度。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在无基准情况下有效识别疲劳裂纹。(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张仲强,黄薛青[7](2019)在《核电厂仪表管基于固有频率的裂纹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厂中的仪表管道,振动剧烈导致管道产生疲劳裂纹,使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对疲劳裂纹进行有效识别,本文采用基于固有频率的裂纹识别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悬臂约束方式的含裂纹仪表管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了含裂纹管的前四阶固有频率变化率随裂纹位置、裂纹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能够为核电厂仪表管道疲劳裂纹的检测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环境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杨骁,王天宇[8](2019)在《基于裂纹附加模态的梁裂纹损伤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梁中横向开裂纹等效为内部扭转弹簧,利用广义Delta函数和Heaviside函数,给出了具有任意条裂纹Euler-Bernoulli梁振动模态的统一显式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入裂纹附加模态的概念,并根据裂纹附加模态函数的构造特征,利用最小二乘拟合,建立了一种新的裂纹损伤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且仅需较少的测量点及测量点处某一模态的测量数据即可实现裂纹位置及深度的识别。最后,通过两个数值算例验证了裂纹损伤参数识别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并考察了测量噪声对损伤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纹位置识别精度高于裂纹等效弹簧刚度识别精度;前面裂纹识别结果影响后续裂纹的识别结果;随着测量噪声的增加,裂纹位置及裂纹等效弹簧刚度的识别误差增加,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故该裂纹损伤识别方法在工程实际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佳庆[9](2019)在《基于导波的轨道车辆车轮辐板裂纹损伤识别及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交通事业不断进步,我国已成为轨道交通强国。轨道交通的兴起固然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但同时更应该重视车辆安全与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其中,车轮安全是轨道交通车辆安全的基础,车轮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由车轮故障导致的重大事故严重性激发了业内对车轮损伤检测方法的研究。通过调查辐板裂纹故障,其中车轮辐板裂纹的产生可能会导致车轮崩裂,从而造成列车脱轨,后果极其严重,而且对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车轮辐板裂纹提出了基于导波的损伤检测方法,对损伤进行检测识别及定位。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根据对导波研究及车轮辐板情况,选择了适用于板结构的Lamb波进行裂纹损伤检测。对Lamb群速度及相速度进行了计算,并求解了不同材料的频散曲线。对Lamb波的激励信号进行了优化选择,最终选择的激励信号为经过汉宁窗调制的正弦波窄带信号,波峰个数为5。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对实验采集到的Lamb波信号进行时频处理分析,通过对曲面钢板的研究表明,曲面的存在不会造成Lamb波的反射,波会在板中继续向前传播。采集了 19种不同大小的损伤对应的波形信号,以损伤反射波的能量幅值为损伤标识量,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识别损伤大小。(2)本文针对车轮辐板的复杂情况,提出了基于最小差异性的损伤识别技术,对差异性指标函数进行了构造选取,结合遗传算法,通过对损伤反射波的重构来获取损伤的相关信息,从而采用几何定位方法实现损伤定位。利用铝板及钢板结构材料通过单一损伤反射实验及非单一损伤反射实验对重构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重构信号与实测反射信号差异性较小,效果较好。对单一损伤反射情况进行了损伤定位实验,结果显示与实际情况相比误差较小。(3)通过前面的算法验证,本文将其应用到轨道车辆车轮辐板(含辐板孔)的裂纹损伤检测。通过试验比较不同激发频率的直达波幅值的大小,选择了260kHz为实验频率。对车轮辐板存在2cm裂缝损伤的情况进行了实验分析,对不同路径信号进行了短时傅立叶处理,结果表示计算传播距离与实际距离误差偏大。采用损伤信号重构方法进行损伤定位,结果表明虽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基本能够实现裂纹损伤的定位识别。最后提出了轨道车辆车轮辐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图62幅,表19个,参考文献102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5)

王瀚岑[10](2019)在《基于共振声学无损检测技术的零件裂纹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零部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裂纹等严重缺陷损伤的识别越来越重要,由于在铸造生产线上,技术人员常常通过目测来检查工件的表面缺陷、重量检测与尺寸检测。对此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铸造生产线快速的、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本文研究基于共振法,通过对振动声音信号的固有频率分析进行缺陷检测识别,对结构件损伤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与论文,研究了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无损检测技术的适用性与优缺点。对比常用的振动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与技术,对共振声学基本原理应用于无损检测进行详细的理论基础分析。搭建振动测试实验平台,详细叙述实验方案内容与实验要点。简要介绍刹车分泵支架的铸造裂纹缺陷产生的原因。着重讨论了小波、小波包多尺度分析的基本理论,详细介绍了多种小波基函数,并针对本次实验信号,通过均方根误差值与信噪比确定最优小波基。根据小波包的去噪步骤,对信号加入的人声噪音进行去噪,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通过多组实验数据对刹车分泵支架前5阶固有频率制定合格范围,使用叁种不同程度裂纹的测试件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面,裂纹可以由固有频率指标识别,且裂纹损伤越严重,越容易识别出来。所以可以对结构件的裂纹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6-04)

裂纹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键零部件的疲劳损伤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严重时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而及时有效识别其疲劳损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输出频率响应函数(NOFRFs)的快速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输入-输出信号来构造NOFRFs的输入向量和核向量,从而将NOFRFs转换为伪线性结构。然后根据最小均方(LMS)算法求出系统各阶次的核函数,并计算出故障特征量,识别系统故障。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该方法对0~4 mm长度裂纹的疲劳试样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疲劳裂纹,且不需要基准信号。本研究成果为机械设备关键部件的裂纹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纹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1].冷强,刘文波,赵旭东,杜晨琛,王平.基于路图特征和SVM的钢轨裂纹识别[J].测控技术.2019

[2].王向红,马义淮,刘文杰,向建军.基于NOFRFs的机械设备关键部件疲劳裂纹识别[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孟哲,杨骁.考虑轴力二阶效应悬臂梁的支承及裂纹参数识别[J].力学季刊.2019

[4].姜盛集,李爱琴.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道路裂纹检测与识别方法[J].福建建材.2019

[5].李环宇,刘杰.齿轮传动系统齿根裂纹早期故障识别[J].重型机械.2019

[6].闫少文,屈文忠,肖黎.一种基于高频频响函数的无基准疲劳裂纹识别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9

[7].张仲强,黄薛青.核电厂仪表管基于固有频率的裂纹识别[J].环境技术.2019

[8].杨骁,王天宇.基于裂纹附加模态的梁裂纹损伤识别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19

[9].赵佳庆.基于导波的轨道车辆车轮辐板裂纹损伤识别及定位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10].王瀚岑.基于共振声学无损检测技术的零件裂纹识别研究[D].中北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各放大倍数下的微裂纹识别图像裂纹识别基于SVM的煤岩裂纹识别流程3-9制动盘裂纹识别系统?一7裂纹识别效果图4.4裂纹识别步报(a)-...

标签:;  ;  ;  ;  ;  ;  ;  

裂纹识别论文_冷强,刘文波,赵旭东,杜晨琛,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