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傍河水源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源地,河水,地下水,数值,同位素,松花江,入渗。
傍河水源地论文文献综述
郭志元,刘若琪,张森安,曹程明[1](2019)在《汉中冲积平原傍河水源地开采地下水的扰动流场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北侧位于秦岭南麓山前冲积平原,南侧位于汉江一级至叁级阶地。在大量水文地质调查及水文地质试验基础上,采用叁维有限差分程序Visual Modflow对水源地地下水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校正参数计算结果与水文调查结果基本吻合,通过对比叁种地下水开采方案下水位变化的历时曲线及平面分布特征,合理优化了开采井布置方案与开采流量,分析了拟建水源地开采对已有水源地运行的影响,为水源地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9年09期)
滕飞达,张博,梁秀娟,李明乾,杨伟飞[2](2019)在《傍河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转化SFR模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傍河水源地开采地下水是一个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复杂过程。目前,模拟傍河开采量的数值模型常把河流概化为第一类定水头边界或河流边界。第一类定水头边界处理把河流概化为无限补给水源,对季节性河流来说明显不切实际,而河流边界不具备SFR模型的汇流功能。为弥补第一类定水头边界模型及河流边界模型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计算精度不够的缺陷,采用SFR模型概化白马河-吉利河,设置河床与地下水之间的河床水力传导系数、河床厚度、水深及断面形状等,将SFR模型与MODFLOW模型进行耦合,计算丰、平、枯水期河流流量与上下游水位,建立SFR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分别使用第一类定水头边界模型和河流边界模型概化河流,将SFR耦合模型、第一类定水头边界模型及河流边界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FR耦合模型在表达丰、平、枯水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及转化量计算方面更为准确。按SFR耦合模型、第一类定水头边界模型和河流边界模型计算的研究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分别为2 779万、3 511万、2 576万m~3/a,SFR耦合模型模拟结果与研究区已知的地下水可开采量2 870万m~3/a更为接近,所得结论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8期)
安海堂,阎波,李叁明[3](2019)在《拉萨河大型傍河水源地勘察设计及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某新区供水问题,需在拉萨河设置大型傍河水源地。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拟选定的水源地位置,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单孔、群孔抽水试验等相关测试工作,得出水源地水文地质参数;并对水源地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获取的参数,对水源地取水方案进行平面及空间布置,对取水构筑物进行设计。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对取水构筑物的空间布设、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水源地保护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拉萨河流域大型傍河水源地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崔庚[4](2019)在《基于冲淤过程中河床沉积物渗透性变异条件下的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傍河水源地,天然河流的入渗补给是最为重要的补给来源,若要合理地规划傍河水源地的开采方案,需要获取河流入渗动态信息,即掌握沉积物属性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性,例如河床沉积物的渗透性。由于河流冲淤作用的影响,天然河床沉积物的岩性、结构和厚度时刻发生着变化,导致河床沉积物的渗透性存在着强烈的时空变异性,进而影响着河流对两岸地下水的补给量。目前对于河流冲淤过程对河床沉积物渗透性的影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对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计算不准确,导致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结果失真。基于此,本文以第二松花江中游沿岸德惠市高家店傍河水源地为研究区,在查明水源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监测、室内实验、野外试验、河流动力学数值模拟以及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明河床沉积物渗透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规律,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建立河流水动力及泥沙运移模型,识别河流水动力特征及泥沙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进行分区,与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耦合,对该傍河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及预测,以期更加精确地评价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量,为傍河水源地在河床沉积物渗透性的时空变异条件下的的安全运行以及开采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次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受水动力条件控制,河床存在明显的冲淤作用,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存在着强烈的时空变异性,最大变化高达7个数量级。主槽沉积物渗透系数明显高于心滩、沙洲以及河岸边缘。而受淤塞作用的影响,心滩、心滩及沙洲的边缘水动力较弱处河床沉积物的渗透系数较低。在冲淤作用的影响下,河水在河床沉积物中的入渗速率存在明显的波动,且与河水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河流主槽处河水入渗速率最高可达6.455í10~(-6)m/s;而沙洲和心滩或其边缘处河水入渗速率较低,最高可达3.000í10~(-6)m/s。2、河床沉积物渗透性受岩性、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河床地貌形态等共同影响。河床沉积物的渗透系数与沉积物各特征粒径和水流流速有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当江水流速大于河床沉积物颗粒的临界起动流速时,河床沉积物渗透性的变化主要受河床冲淤过程中推移质运移导致的沉积物岩性改变的影响;当江水流速小于河床沉积物颗粒的临界起动流速时,河床沉积物渗透性的变化要受江水中悬移质沉降导致河床表面形成淤泥层的影响。河床沉积物中方解石和黑锰矿矿物的溶解程度并不是影响河床沉积物渗透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河床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分布丰度及多样性通过影响其分解河床沉积物中有机质的能力,进而影响有机质含量,可能导致河床沉积物渗透性的变化。3、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相对于物理因素,对沉积物渗透性的影响极小,在冲淤变化明显的研究区可忽略不计。应用逐步回归确定影响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变化最为敏感的因子,并利用遗传算法(GAS)拟合优化得到渗透性定量估算公式为:(?)基于河流水动力及泥沙模拟对河床沉积物岩性的模拟结果,根据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与有效粒径及中值粒径的经验公式能够计算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并对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进行时空分布特征的分区。根据逐月的计算结果对各区渗透系数平均值进行计算和赋值,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研究区河床沉积物渗透性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提供参数依据。4、在不考虑和考虑河床沉积物渗透性变化两种情况下,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的地下水储存量的变化与模型计算的数值间误差率分别为16.9%和4.2%。考虑冲淤过程中河床沉积物渗透性的时空变化,更能客观反映出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实际情况。当不考虑河流冲淤过程中河床沉积物渗透性的时空变化时,会低估丰水期河流的入渗补给量。5、傍河水源地在开采条件下,2016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总补给量为12709.3m~3/d,总排泄量为12080.2m~3/d,区域地下水处于正均衡,均衡差为629.1 m~3/d。河水的入渗量为8940.6m~3/d,占总补给量的70.3%,为傍河水源地最为主要的补给来源。高家店傍河水源地的地下水可开采潜力远大于现状开采量,仍具有一定的可开采潜力。在偏丰、平及极枯水年高家店傍河水源地地下水可开采潜力分别为4.12万m~3/d、3.90万m~3/d和3.11万m~3/d。水源地应根据河流水文特征确定开采方案,避免开采量超过地下水可开采量而导致一系列的生态或者环境地质问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师亚坤[5](2019)在《松原市卡拉店傍河水源地地下水氨氮的迁移转化规律与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傍河水源地因其水量丰富、水质良好、便于集中开采和管理等优点而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差异,河水中的硝酸盐氮入渗进入地下水后可能转化为有害的氨氮,会对供水安全造成威胁。基于此,本文依托于环保部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松花江傍河取水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2014ZX07201-01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床沉积物淤塞-冲刷影响下河水入渗带内铁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41877178),选取松原市卡拉店傍河水源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监测、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的技术手段,探究傍河开采驱动下江水入渗过程中地下水氨氮的迁移转化规律,预测第二松花江江水硝酸盐氮浓度变化对地下水中氨氮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地下水中江水补给贡献比例随着离江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且近岸带水力梯度越大江水的贡献比例越大。江水的垂向入渗补给速度为0.04~0.34m/d,冬季地下水开采时,江水的入渗补给速度增加。(2)根据野外监测分析得出:江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中发生了氨氮的迁移转化。江水入渗过程中,水体中硝酸盐氮消减,氨氮增加。地下水氨氮浓度与水力梯度、江水中硝酸盐氮和总溶性有机碳浓度有关。(3)动态土柱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高水力梯度、高硝酸盐氮浓度、高有机碳浓度条件下及对照实验的实验土柱平衡时底端出水口水体中硝酸盐氮浓度分别降低了1.10、1.76、1.17、1.12mg/L,消减率分别为80.88%、77.24%和86.15%、82.00%,氨氮浓度分别为0.5、1.0、0.8、0.4mg/L。江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流速度越快,氨氮的迁移距离越长;江水中硝酸盐氮和有机碳浓度越高,江水入渗过程中氨氮的生成量越多。(4)溶质运移模拟结果表明:以现状条件持续开采,接受江水入渗补给区域的地下水氨氮浓度缓慢降低,接受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区域的地下水氨氮浓度缓慢增高,氨氮会在开采井附近的地下水中富集;江水硝酸盐氮浓度升高50%条件下,地下水中氨氮浓度普遍升高,2024年1月和2029年1月距离江岸700m(漏斗中心)处地下水的氨氮的浓度分别增加了13.83%、36.36%,地下水的氨氮浓度大于3.00mg/L的面积分别为0.9km~2、1.6km~2;江水硝酸盐氮氮浓度降低50%条件下,地下水中氨氮浓度普遍降低,2024年1月和2029年1月距离江岸700m(漏斗中心)处地下水的氨氮浓度分别降低了13.04%、43.87%,地下水中氨氮浓度小于1.50mg/L的面积分别为1.39km~2、2.01km~2。(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瑞龙,孙丽苹,陶宗涛,马斐[6](2018)在《河南濮阳市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摸清河南濮阳市傍河水源地浅层地下水资源状况,对地下水资源总量进行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水均衡法计算区内地下水补给量为6.122×10~4m~3/d,排泄量为6.126×10~4m~3/d,排泄量略大于补给量,均衡差为0.004×10~4m~3/d,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基本接近,表明计算所选参数比较合理,计算的补给量和排泄量比较可靠;采用数值法计算和评价新增水源地允许开采量,水源地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基本平衡,水位达到稳定状态,水位降深在约定范围之内,说明水源地设计新增1.6×10~4m~3/d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8年04期)
雷磊,龙子华,闫晓君,徐晓青[7](2018)在《基于有限元法的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及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电厂傍河水源地已运行30余年。近年来,由于周边地下水水位下降比较严峻,已影响到电厂正常的生产用水。通过对水源地前期的勘查资料、历史水位长观资料及本次的水文地质勘查,对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再分析,概化评价区内含水层水力特征、边界条件,依据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地下水数学模型。经过流场和水位拟合检验,模型用于该水源地水资源评价与预测。模拟结果显示,该水源地呈现负均衡。通过对拟合后的模型,预测电厂不同开采情况下,水资源的趋势变化,为电厂用水提供了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力勘测设计》期刊2018年06期)
高亚威,刘派,徐威[8](2018)在《松花江傍河水源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松花江流域某傍河水源地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风险,对该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并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推荐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当地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F~-、NH_4-N、Mn和As均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限制;非致癌物质健康风险表现为As>Mn>F~->NH_4~+>Zn>Cu>NO_3~->NO_2~->Cr~(6+),致癌物质健康风险评价表现为As>Cr~(6+)。该地区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中成年女性和儿童相比于成年男性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8年16期)
刘洋[9](2018)在《德惠姚家村傍河水源地地下水合理开采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傍河水源地供水稳定,对地表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式。德惠姚家村傍河水源地位于第二松花江德惠段沿岸,是大成生化科技集团德惠生产基地的自备水源地。该水源地多数开采井远离江河,导致开采时地下水不能得到及时的补给、水源地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区水位迅速下降,加之部分开采井分布集中,开采时相互干扰严重,出现了开采量减少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德惠姚家村傍河水源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动力学法、环境同位素示踪法和热示踪法揭示江水入渗补给强度,建立水源地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并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为保障用水和地下水的持续开采,设计开采井布局;建立了傍河水源地地下水管理模型,以扩大地下水的开采量为目标,选择出合理的布井方案;确定了依此布井方案水源地的开采能力。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研究区江水与沿岸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江水入渗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江水入渗补给比例约为56.5%,采用热示踪法估算的江水入渗补给强度为0.03~0.3 m/d。2.合理的布井方案:从原有开采井中选择16口井,使开采井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再按照井河距离200 m、开采井间距220 m,在尚未布井的河岸区域沿江单排增设8口开采井。3.在丰、平、枯水年3种不同河川径流条件下,按照合理的布井方案开采,该傍河水源地地下水的最大开采量分别可达69600 m~3/d、61320 m~3/d、53600 m~3/d,均能够满足用水需求(约48000 m~3/d);江水入渗补给量仅占研究区江水径流量的0.10%,第二松花江对水源地地下水的补给是充足而稳定的,地下水资源的取水保证程度较高,并且不会威胁江河的安全与稳定,能够实现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高效、安全、合理的利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苏小四,高睿敏,袁文真,鹿帅,苏东[10](2019)在《基于环境同位素技术的河水补给研究——以沈阳黄家傍河水源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水入渗补给是傍河水源地的主要补给来源,确定河水补给强度对于促进水源地长期安全的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沈阳黄家水源地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河水、地下水的水化学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了水源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强度。结果表明: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水的入渗补给和区域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受河床沉积物和含水介质的岩性及结构在空间上的差异影响,河水入渗补给后在向地下水位漏斗中心流动的过程中具有浅层和深层两条地下水流路径,深层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更为紧密;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点,表现为雨季河水入渗强度明显大于旱季,并且随着与辽河距离的增加,水源地地下水获得的河水补给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傍河水源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傍河水源地开采地下水是一个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复杂过程。目前,模拟傍河开采量的数值模型常把河流概化为第一类定水头边界或河流边界。第一类定水头边界处理把河流概化为无限补给水源,对季节性河流来说明显不切实际,而河流边界不具备SFR模型的汇流功能。为弥补第一类定水头边界模型及河流边界模型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计算精度不够的缺陷,采用SFR模型概化白马河-吉利河,设置河床与地下水之间的河床水力传导系数、河床厚度、水深及断面形状等,将SFR模型与MODFLOW模型进行耦合,计算丰、平、枯水期河流流量与上下游水位,建立SFR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分别使用第一类定水头边界模型和河流边界模型概化河流,将SFR耦合模型、第一类定水头边界模型及河流边界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FR耦合模型在表达丰、平、枯水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及转化量计算方面更为准确。按SFR耦合模型、第一类定水头边界模型和河流边界模型计算的研究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分别为2 779万、3 511万、2 576万m~3/a,SFR耦合模型模拟结果与研究区已知的地下水可开采量2 870万m~3/a更为接近,所得结论更为合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傍河水源地论文参考文献
[1].郭志元,刘若琪,张森安,曹程明.汉中冲积平原傍河水源地开采地下水的扰动流场模拟研究[J].工程勘察.2019
[2].滕飞达,张博,梁秀娟,李明乾,杨伟飞.傍河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转化SFR模型的应用[J].人民黄河.2019
[3].安海堂,阎波,李叁明.拉萨河大型傍河水源地勘察设计及问题探讨[J].岩土工程技术.2019
[4].崔庚.基于冲淤过程中河床沉积物渗透性变异条件下的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量评价[D].吉林大学.2019
[5].师亚坤.松原市卡拉店傍河水源地地下水氨氮的迁移转化规律与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王瑞龙,孙丽苹,陶宗涛,马斐.河南濮阳市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J].地下水.2018
[7].雷磊,龙子华,闫晓君,徐晓青.基于有限元法的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及预测[J].电力勘测设计.2018
[8].高亚威,刘派,徐威.松花江傍河水源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J].人民长江.2018
[9].刘洋.德惠姚家村傍河水源地地下水合理开采方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0].苏小四,高睿敏,袁文真,鹿帅,苏东.基于环境同位素技术的河水补给研究——以沈阳黄家傍河水源地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