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著·
[摘要]目的评估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培训方案对非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快速培训的效果,以期为组建高效灾害辅助救援队伍提供帮助,以应对灾害救援工作。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非医学专业志愿者100例,按照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内容进行培训及考核,比较培训前、后受训人员理论知识知晓率及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结果培训后,受训人员理论知识知晓率及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灾害辅助救援人员的快速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救援人员的综合救援能力,增加灾害救援力量。
[关键词]灾害; 辅助救援; 快速培训方案
近年来,全球各地灾害频繁发生,灾害危机应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1-2]。灾害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关注热点,但因其发展时间短,在各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包括医学救援装备、灾害医疗急救体系、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系统学习和培训)[3]。辅助救援能力提高对减少灾害发生时的损失及其灾后恢复影响巨大[4]。德尔菲法是意见集中的一种评价预测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5]。朱爽等[6]采用多层抽样法、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形成灾后辅助救援人员速训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快速培训,可使非医学专业救援人员在短时间内掌握较简单、易操作且规范的急救技术,从而参与现场救援工作,成为医疗救援的辅助力量,是提高灾后医疗救援受限区域内抢救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案。本研究旨在对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进行效果评估,进一步认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自愿申请的原则,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非医学专业志愿者100例,统一参加快速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其中,男性33例,女性67例;年龄20~30岁者48例,31~40岁者43例,41~50岁者8例,年龄>50岁者1例;高中16例,大专81例,本科及以上3例。
(二)三问导读法。根据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从整体入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回答“写什么”,接着要解决的问题是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回答“为什么写”?最后要解决的问题是理清思路,总结写作方法,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表情达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方法,回答“怎样写的”?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教给学生用这个“三问导读”的阅读方法进行自学,并且强化训练,则对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大有益处。
1.2 灾害救援理论知识及救援技能培训 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现场急救技术、创伤急救技术、意外伤害伤员解救原则、灾后卫生防疫、文书记录及心理救护等7个培训模块、覆盖灾后救援的整个过程[4]。其中,包括现场挽救生命原则、现场救援环境评估、紧急呼救的方法、标识的识别、生命体征的测量及记录等。对入选人员根据上述方案进行培训。
1.3 评价方法 培训前、后,组织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比较培训前、后受训人员理论知识知晓率及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李小树等了半晌,见我没有回答,倏忽睁开了眼,见我正对着他不怀好意地发笑,就瞪了我一眼说:“哥们儿,你能不能正经一点——我说的可是我的真心感受,你不要这样看着我发笑好不好?”
2.1 培训前、后受训人员理论知识知晓率比较 培训后,受训人员理论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培训前、后受训人员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比较 培训后,受训人员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明显提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培训前、后受训人员理论知识知晓情况比较/例(百分率/%)
时间救援基础知识及技能现场急救技术意外伤害伤员解救原则灾后卫生防疫文书记录心理救护培训前(n=100)23(23.0)27(27.0)32(32.0)25(25.0)20(20.0)18(18.0)培训后(n=100)63(63.0)74(74.0)84(84.0)78(78.0)75(75.0)76(76.0)χ2值32.6444.1855.5056.2360.6567.52P值<0.05<0.05<0.05<0.05<0.05<0.05
表2培训前、后受训人员技能操作考核合格情况比较/例(百分率/%)
时间辅助救援技能 现场挽救生命原则现场救援环境评估紧急呼救方法标识的识别生命体征的测量及记录培训前(n=100)23(23.0)27(27.0)46(46.0)16(16.0)23(23.0)18(18.0)培训后(n=100)63(63.0)56(56.0)78(78.0)87(87.0)76(76.0)86(86.0)χ2值32.6417.3221.73100.9156.1992.63P值<0.05<0.05<0.05<0.05<0.05<0.05时间自我安全防护现场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复原卧位检查伤员伤情开放伤现场的简单处理原则(擦伤、割伤、撕裂伤、刺伤等)培训前(n=100)29(29.0)16(16.0)8(8.0)45(45.0)30(30.0)22(22.0)培训后(n=100)76(76.0)82(82.0)85(85.0)90(90.0)76(76.0)86(86.0)χ2值44.3087.16119.6146.1542.4782.45P值<0.05<0.05<0.05<0.05<0.05<0.05时间创伤止血技术现场包扎技术 现场骨折固定挤压伤急救处理原则创伤患者搬运及运送交通事故现场解救培训前(n=100)24(24.0)26(26.0)28(28.0)18(18.0)22(22.0)30(30.0)培训后(n=100)74(74.0)84(84.0)78(78.0)68(68.0)68(68.0)76(76.0)χ2值50.0267.9650.1851.0042.7542.47P值<0.05<0.05<0.05<0.05<0.05<0.05时间地震或坍塌事故现场解救触电解救与急救技术溺水解救与急救技术烧烫伤急救处理原则灾区饮水安全宣教灾区现场环境消毒培训前(n=100)34(34.0)42(42.0)20(20.0)26(26.0)45(45.0)20(20.0)培训后(n=100)86(86.0)74(74.0)76(76.0)80(80.0)76(76.0)78(78.0)χ2值56.3321.0162.8258.5320.1167.30P值<0.05<0.05<0.05<0.05<0.05<0.05时间灾区传染病预防宣教伤员信息登记伤情卡填写灾后常见心理应激反应类型简单常用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培训前(n=100)18(18.0)35(35.0)20(20.0)12(12.0)16(16.0)培训后(n=100)76(76.0)76(76.0)78(78.0)80(80.0)82(82.0)χ2值67.5334.0367.3193.0787.16P值<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灾害救援需要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但专业救援人员数量有限,提高非医学专业人员救援能力,是灾害救治中的重要环节。既往研究提出“检伤分类、心肺复苏、现场手术、伤病救治和监护后送”的现代化现场救治体系[10]。本研究根据辅助救援人员速训方案的内容对100例非医学专业的志愿者进行培训。救援理论涉及评估、救护、文书记录、心理救护等方面。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7]。为了在灾害出现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与财产的损失,必须完善我国灾害救援体系[8]。目前,我国灾害救援学科发展迅速,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因起步晚、认识不足,仍缺少专业化人才[9]。
青海省共和县牧民尕藏加患甲亢13年,在县、州、省各级医院都治过。当问及为什么最后选择莫多寺治疗时,尕藏加说他患病的头几年不能走路,眼睛突出,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县医院没能确诊。确诊后在西宁的人民医院治疗7年,花费39万尚未治愈。
培训后,受训人员理论知识知晓率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根据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后,受训人员在短期内学习灾害救援基本知识和理论效果较好,能够掌握多种基本救援技术,整体救援技能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对灾害辅助救援人员的快速培训,能够有效提高非医学专业救援人员的综合救援能力,增加灾害救援力量。有利于在“黄金救援时间”内高效施救,降低伤残率、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灾害医学与救援[J].灾害医学与救援,2012,2(1):1-3.
[2] 张美芳,鲜于云艳,孙 璇.临床护士灾害救援知识培训效果的追踪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9(7):69-70.
[3] 彭碧波,张利岩,郑静晨.美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中应急医学发展变迁[J].中国护理管理,2018,7(18):879-881.
[4] Achora S,Kamanyire JK.Disaster preparedness:need for inclusion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Sultan Qaboos Univ Med J,2016,16(1):e15-e19.
[5] 韦余东,张人杰,张新卫,等.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1):32-36.
[6] 朱 爽,赵文静,卢天舒,等.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8,2(53):230-233.
[7] 王志香.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8] 孔 锐.灾害护理救援队技能与体能训练的研究[J].外科护理,2012,28(20):36-37.
[9] Usher K,Mills J,West C,et al.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the disaster preparedness of nurses across the Asia-Pacific region[J].Nurs Health Sci,2015,17(4):434-443.
[10] 郑静晨.灾害救援医学的现代化、标准化与国际化[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3,1(1):1-4.
Evaluationoftheeffectofrapidtrainingprogramfordisasterassistancerescuepersonnel
WANG Ling,JIN Hong-xu,WANG Bei-bei,ZHU Shua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The General Hospital of Northern Theater Command,Shenyang 11001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disaster assistance personnel on the rapid training of non- medical professional personnel,so as to provide assista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icient disaster assistance teams to cope with disaster relief.Methods A total of 100 cases of non-medical professional volunteers were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19,and the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wer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quick training program for disaster auxiliary rescue personnel.The rate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wareness and the rate of passing the assessment of skill operation of disaster rescue personnel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he training,both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and the pass rate of skill operation assessment of disaster relief personnel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rough the rapid training of the rescue workers,the comprehensive rescue ability of the rescue worker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the disaster rescue force can be increased.
Keywords:Disaster; Auxiliary rescue; Quick training program
中图分类号:C975
DOI∶10.16048/j.issn.2095-5561.2019.06.13
文章编号:2095-5561(2019)06-0373-03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201602782)
第一作者:王 玲(1981-),女,辽宁沈阳人,主治医师,硕士
通信作者:朱 爽,E-mail:2507764088@qq.com
(收稿日期:2019-09-15)
标签:灾害论文; 救援人员论文; 现场论文; 人员论文; 方案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劳动科学论文; 职业培训论文;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9年第6期论文;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201602782)论文; 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