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水分湿法熄焦的熄焦塔,包括塔体和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具有多根熄焦管,所述多根熄焦管均布设于所述塔体的下口且熄焦管的延伸方向与熄焦车的行进方向一致;熄焦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管,所述多个喷管分别设置于熄焦管两侧的对称位置,喷管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喷头,位于中间的熄焦管上的各个喷头的管径之和大于位于边缘的熄焦管上的各个喷头的管径之和。使得位于熄焦车中间的焦炭相较于位于两侧的焦炭获得更多的喷淋水量,实现了对熄焦车箱体横向水量分配的改善,提高了熄焦效率,减少了熄焦时间,进而有效降低了湿法熄焦后焦炭的水分,增加焦炭水分的均匀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低水分湿法熄焦的熄焦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和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具有多根熄焦管(2),所述多根熄焦管(2)均布设于所述塔体(1)的下口,且熄焦管(2)的延伸方向与熄焦车的行进方向一致;熄焦管(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管,所述多个喷管分别设置于熄焦管两侧的对称位置,喷管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喷头(3),位于中间的熄焦管(2)上的各个喷头(3)的管径之和大于位于边缘的熄焦管(2)上的各个喷头(3)的管径之和。
设计方案
1.一种低水分湿法熄焦的熄焦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和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具有多根熄焦管(2),所述多根熄焦管(2)均布设于所述塔体(1)的下口,且熄焦管(2)的延伸方向与熄焦车的行进方向一致;熄焦管(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管,所述多个喷管分别设置于熄焦管两侧的对称位置,喷管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喷头(3),位于中间的熄焦管(2)上的各个喷头(3)的管径之和大于位于边缘的熄焦管(2)上的各个喷头(3)的管径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分湿法熄焦的熄焦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与水平面具有70-90°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分湿法熄焦的熄焦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的管径为20-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分湿法熄焦的熄焦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熄焦管(2)共有四根且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每根熄焦管(2)上设置有十个所述喷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水分湿法熄焦的熄焦塔,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喷管的喷头(3)管径在25mm、50mm、100mm之中选择。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焦炭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低水分湿法熄焦的熄焦塔。
背景技术
湿法熄焦是用熄焦车将出炉的红焦载往熄焦塔用水喷淋,从而将炼制好的炽热焦炭冷却到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温度。目前,湿法熄焦后的焦炭水分均在5-7%之间,并且控制水平参差不齐,焦炭水分很不均匀。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炼铁生产快速发展的要求,对炼铁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水分湿法熄焦的熄焦塔,该熄焦塔能够降低湿法熄焦的焦炭水分,并且增加焦炭水分的均匀性。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水分湿法熄焦的熄焦塔,包括塔体和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具有多根熄焦管,所述多根熄焦管均布设于所述塔体的下口且熄焦管的延伸方向与熄焦车的行进方向一致;熄焦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管,所述多个喷管分别设置于熄焦管两侧的对称位置,喷管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喷头,位于中间的熄焦管上的各个喷头的管径之和大于位于边缘的熄焦管上的各个喷头的管径之和。
有益效果:该熄焦塔沿着熄焦车的行进方向设置多根熄焦管,且位于中间的熄焦管上的各个喷头的管径之和大于位于边缘的熄焦管上的各个喷头的管径之和。从而使得位于熄焦车中间的焦炭相较于位于两侧的焦炭获得更多的喷淋水量,实现了对熄焦车箱体横向水量分配的改善,提高了熄焦效率,减少了熄焦时间,进而有效降低了湿法熄焦后焦炭的水分,增加焦炭水分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熄焦塔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熄焦塔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熄焦车内焦炭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低水分湿法熄焦的熄焦塔,包括塔体1和位于塔体1下口处的喷淋装置。
该喷淋装置具有多根熄焦管2,所述多根熄焦管2均布设于该塔体1的下口,且熄焦管2的延伸方向与熄焦车的行进方向一致。熄焦管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管,所述多个喷管分别设置于熄焦管两侧的对称位置。具体的,在本例中,熄焦管2共有四根且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每根熄焦管2上设置有十个喷管,也即熄焦管2的两侧的对称位置均设置五个喷管。
喷管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喷头3,该喷头3用于向熄焦车上的炙热焦炭喷淋冷却水。如图3所示,在熄焦车的箱体内,中间部分的焦炭比两侧的焦炭堆积的更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熄焦塔中,位于中间的熄焦管2上的各个喷头3的管径之和大于位于边缘的熄焦管2上的各个喷头3的管径之和,以使得熄焦车中间的焦炭获得更多的喷淋水量。
为了使整个熄焦区域的喷淋水量更加趋于合理,喷头3设置成与水平面具有70-90°的夹角,根据水量需求不同,调整每个喷头的角度,进一步改善熄焦区域的水量分配。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熄焦后焦炭的水分,本实用新型喷头3的管径控制在20-100mm。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1,将四个熄焦管2沿从上至下编号分别为1-4号熄焦管,并对各熄焦管的喷头3从左至右进行编号,位于下侧的分别为①-⑤号,位于上侧的分别为⑥-⑩号,各个喷管的喷头3管径在25mm、50mm、100mm之中选择。1号熄焦管的⑥-⑩号喷头以及4号熄焦管的①-⑤号喷头的喷射位置由于靠近熄焦车边缘,管径以25mm为主。2号熄焦管的①-⑤号喷头和3号熄焦管的⑥-⑩号喷头更靠近熄焦车中间部位,管径以100mm为主,其余喷头以50mm为主。该实施例的熄焦时间可减少到1-2min,焦炭水分均控制在5%以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8743.2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759380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C10B39/08
专利分类号:C10B39/08
范畴分类:申请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0035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卸甲甸
发明人:程俊;任兆云
第一发明人:程俊
当前权利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柏尚春
代理机构:32204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焦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