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型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型,红细胞,干细胞,通用型,批量,单倍体,基因。
血型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许金华,李晓丰[1](2015)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换期的输血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植活,但ABO血型不合在移植后血型转换期输血时应该制定何种输血策略值得研究。目的:研究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换期血型抗原抗体的变化及输血时血液的选择策略。方法:应用血型鉴定、抗体检测、抗体效价测定、交叉配血等方法,对24例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血型转换期进行血型抗原抗体的监测和输血前相容性检测,并与同期30例血型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比较,选择适合的血液。结果与结论:24例ABO血型不合患者于移植后全部获得造血重建,但在红系恢复时间上,主要血型不合组和主次要均不合组的时间均有延长,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根据血型转换期监测的ABO抗原和相应抗体发生的变化,主要ABO血型不合移植者在血型转换期均输注了患者型红细胞;次要血型不合者根据抗原减弱的情况,从输患者型过渡到输供者型红细胞;主次要均不合的患者,从首先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再过渡到输注供者型红细胞,24例患者均未发生任何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输血策略,应根据患者血型转变情况及抗体效价动态变化,权衡所选血型对造血重建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输血,可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且不影响干细胞植活及血型转换时间,保证患者移植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陈勤奋,李佩,吴蓓倩,朱萍,牛强[2](2009)在《ABO血型次要不合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换期的血小板输注》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1岁,2005年12月因咳嗽咳痰伴右侧胸背部疼痛1个月,在外院行CT检查,发现前中纵隔占位,经穿刺,确诊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ⅣA期,在外院行多次化疗,并于2006年3月完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2007年1(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09年12期)
孔斌,马笑松,周守勤,潘艳霞,贾小群[3](2007)在《微柱凝胶法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换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①研究对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IIO-PBSCT)A供O型患者4例,其中,3例HLA配型完全相合,为同胞兄妹,受者年龄分别为27,30,35岁,均为男性.供者年龄分别为29,27,37岁,其中第2名供者为女性.另1例受者女性,年龄24岁,(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21期)
[4](2007)在《血型或许可以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用细菌酶"剪"掉红细胞表面的糖分子,就可以把A型血和B型血转换成可以输给任何人的O型血。这一发现意味着血源短缺的问题可能将不复存在。(本文来源于《大自然探索》期刊2007年07期)
刘莉莉[5](2007)在《血型可以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将A型, B型和AB型血转变成“万能血型”O型,以此解决血库储存匮乏的问题。英国《泰晤士报》2日报道了由一支国际研究小组找到的这种“救命魔法”。(本文来源于《党政论坛(干部文摘)》期刊2007年05期)
崔昕[6](2007)在《输血医学酝酿革命 血液供给将获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点击 日前有媒体报道,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亨利克·克劳森教授带领的国际研究小组,从2500多种真菌和细菌中,成功发现了两种能分别将人红细胞A抗原、B抗原酶解为H抗原的糖苷酶。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07-05-19)
梁素钰,郑学勤[7](2005)在《具血型转换功能的咖啡α-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大粒种咖啡(Coffea liberica)和中粒种咖啡(Coffea canephora)中分离克隆到了α-半乳糖苷酶(α-D-galactosidase)cDNA的开放阅读框架即编码区,分别记为Gal-D与Gal-Z,长度与已发表的小粒种咖啡cDNA编码序列相同均为1 089 bp,同源性与已发表的小粒种咖啡cDNA编码序列相比分别为98.7%和99.27%。将克隆到的Gal-D与Gal-Z用巴斯德毕赤氏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ZαA(分泌甲醇诱导型)和pGAPZαA(分泌组成型)成功地构建了如下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Gal-Z,pPICZαA/Gal-D和pGAPZαA/Gal-D,并转入酵母宿主菌GS115进行了发酵表达研究。实验得出工程菌株pPICZαA/Gal-D/GS115的重组表达产物酶活最高可达48.22(U/mL),对发酵产物进行了SDS-PAGE电泳,得到一条清晰的主条带。(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5年05期)
吕秋霜,张评,章扬培,李媛邻,任芙蓉[8](2005)在《B→O血型转换批量制备通用型红细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B→O血型转换红细胞(通用型红细胞)批量制备工艺,为临床提供通用型红细胞制品。方法用不同pH值的缓冲液对1个使用单位(200ml)的B型红细胞进行预处理。在专门设计的转型密闭处理系统中,用α半乳糖苷酶对B型红细胞表面B抗原进行酶解,并检测酶解后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及结构、功能。结果酶解前用pH4.2缓冲液预处理组上清游离Hb含量显着低于pH2.8缓冲液处理组;经α半乳糖苷酶(100Uml红细胞)在pH5.6,26℃条件下酶解60min,红细胞B型抗原被完全清除,转换为O型;红细胞形态、变形性、ATP、2,3DPG、胆固醇含量、乙酰胆酐酯酶活性、渗透脆性、pH、上清游离Hb、K+、Na+含量与对照组(正常红细胞)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建立了B→O血型转换通用型红细胞的批量制备工艺。通用型红细胞结构、功能、形态均正常,细菌、热原实验合格。(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吕秋霜,张评,章扬培,李媛邻,任芙蓉[9](2004)在《B→O血型转换批量制备通用型红细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基因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以下简称α-半乳糖苷酶)切除人B型红细胞表面B抗原上的半乳糖,选择调节pH的最适缓冲液,建立B→O血型转换红细胞(通用型红细胞)批量制备工艺,为临床提供通用型红细胞制品。方法在专门设计的转型密闭处理系统中,用α-半乳糖苷酶对 1个使用单位(200 ml)的B型红细胞表面B抗原进行酶解,并对酶(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叁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04-10-01)
张云晓[10](2004)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血型转换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髓系白血病血型转换1例@张云晓!054001$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医院内科(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7期)
血型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1岁,2005年12月因咳嗽咳痰伴右侧胸背部疼痛1个月,在外院行CT检查,发现前中纵隔占位,经穿刺,确诊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ⅣA期,在外院行多次化疗,并于2006年3月完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2007年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型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许金华,李晓丰.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换期的输血策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2].陈勤奋,李佩,吴蓓倩,朱萍,牛强.ABO血型次要不合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换期的血小板输注[J].中国输血杂志.2009
[3].孔斌,马笑松,周守勤,潘艳霞,贾小群.微柱凝胶法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换鉴定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
[4]..血型或许可以转换[J].大自然探索.2007
[5].刘莉莉.血型可以转换[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7
[6].崔昕.输血医学酝酿革命血液供给将获改善[N].中国医药报.2007
[7].梁素钰,郑学勤.具血型转换功能的咖啡α-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遗传.2005
[8].吕秋霜,张评,章扬培,李媛邻,任芙蓉.B→O血型转换批量制备通用型红细胞的研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
[9].吕秋霜,张评,章扬培,李媛邻,任芙蓉.B→O血型转换批量制备通用型红细胞的研究[C].中国输血协会第叁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04
[10].张云晓.急性髓系白血病血型转换1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