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八中学830000
摘要: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感觉到学生学习不仅仅需要外在动力,更重要的是内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学习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本文主要围绕学习兴趣思考探索学习兴趣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养成方法
一、学习兴趣的定义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内在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人对学习具有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推动学习有重要作用。
皮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
二、学习兴趣的来源
1.本能的倾向活动。约翰·杜威(JohnDewey)说:“每一兴趣都产生于某一本能或某一习惯,而习惯最后仍然是以某一原始本能为基础。”
2.认识的需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只要能够激发学习者的认识需要,就往往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3.自我提高的需要。一般来说,实现自我提高的基本途径就是学习,所以自我提高的需要可以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4.自我表现的需要。对学习者而言,学习活动中存在很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因此,自我表现的需要是学习兴趣的来源之一。
5.情感附属的需要。年幼的学习者有一种希望获得教师、家长和其他长者认可和赞许的一种情感性需要。“在童年时期,附属的内驱力是获得良好的学业成就动机的重要源泉。”当然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大的学习者身上有时也有一定的存在。
6.文化精神的感染和驱动。文化精神是一种文化中人们共同的精神倾向,它影响着生存于这种文化中的每一个人。因此它也是学习兴趣源之一。
三、分析对学生兴趣养成的影响因素
1.学生“已养成的习惯”对学习兴趣养成的影响。化学学科的学习在九年级才开始,学生在经过八年甚至更多时间的学习,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基本已经养成,在九年级教学过程中又主要以备考为目标,对学生的习惯、思维的培养已经弱化,很难像刚进校时抓常规,因此,学生已养成的习惯对化学新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学生个人的喜好对学习兴趣养成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位教师,同时也会喜欢其所教的学科。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的总体成绩并不理想,但其单科化学成绩却很突出,通过了解该生非常喜欢崇拜其化学老师,因此化学成绩就很明显的比其他学科高出一截。
3.环境对学习兴趣养成的影响。
(1)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
①知识水平的影响。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当然,父母的文化程度只是家庭影响的一个方面,只是一个外因,父母文化程度和子女学习成绩之间不存在着简单的对应关系。②管理方式的影响。和谐型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在一种愉快的、民主的气氛中生活,在这种类型的家庭中,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才能的展现。
(2)学校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一个学校开展令人身心愉快的学习活动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应有所诱导,有所启示。”学校的校风对学生有很大影响。
(3)班集体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集体,班集体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班集体的教育力量是无可比拟的。
(4)社会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成语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巨大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科学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关于学习兴趣养成的一些思考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兴趣产生的心理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最微妙的能力就是爱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深爱自己的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关心和帮助他们,并且听取他们对该课程的反映,要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和他们交朋友,而且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会由对教师的热爱,逐渐转变为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2.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是兴趣产生的物质基础。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和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集科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寓兴趣于科学信息之中,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幽默的语言是课堂的催化剂,幽默的语言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幽默的关键是巧妙地揭露事物的内在关系,造成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微妙效果。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限,在化学教学中利用生动恰当的语言,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有趣、学生易接受的知识。
4.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即创设一个使学生学习愉快而不过分紧张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1)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和其他直观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搞好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能给学生展现诸如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生动、新奇、鲜明的化学现象。
(2)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兴趣及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会根据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去探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习兴趣上升到更高层次。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化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化学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5.因势利导,变兴趣为探索的动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信息,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使教学形象化,具有趣味性。当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有目的地启发和引导学生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对学习化学产生极大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会成为学习和探索自然科学的动力,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
当然,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目的仅仅停留在短暂的新鲜感的层面上,更要设法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变为一种长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有了稳定的学习动机,学生就能专心致志,遇到困难时就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而且能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念金学习兴趣源之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12,(7)。
[2]涂阳军论学习兴趣的养成:对西方近二十年来学习兴趣研究的反思[J].江苏高教,2013,(1)。
[3]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1。
[4]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