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反应论文-赵宁,刘东,赵锰锰,张智琛,项在金

热解反应论文-赵宁,刘东,赵锰锰,张智琛,项在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解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阶煤,回转热解,粒径,产物分布

热解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赵宁,刘东,赵锰锰,张智琛,项在金[1](2019)在《陕北低阶烟煤回转热解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陕北低阶烟煤在回转式反应器中的中低温热解过程,考察热解温度、粒径等级、回转速率对粉煤热解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粒径和回转速率,热解温度对热解规律的影响最为显着;随着热解温度升高,半焦产率降低,半焦中挥发分明显减少;焦油产率先增大后减小;热解气中H_2体积分数增加,CH_4体积分数减少;煤样粒径为3~4 mm时,热解焦油产率达8.48%;粒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半焦和热解气的产物分布与性质;提高回转速率有利于挥发分的析出,焦油和热解气产率有所增加;煤粒热解粉化程度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煤样粒径增大、回转速率提高而加剧;过高的回转速率会导致热解焦油中机械杂质含量增大,恶化产物性质。(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黄荐,高瑞,许建良,代正华,王辅臣[2](2019)在《焦油热解反应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焦油的热解情况,基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热解反应及其动力学参数,构建以萘、甲苯、苯酚的混合物作为焦油模型化合物的热解模型,考察温度、压力、停留时间以及气氛对焦油热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停留时间以及压力的增加,焦油热解的转化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在900~1100℃之间,焦油转化速率基本恒定;停留时间达到6 s、压力增至1 MPa以后,焦油转化速率逐渐降低。不同的反应气氛对焦油热解过程也有着不同影响,CO_2和水蒸气对焦油热解过程有着促进作用,水蒸气的促进作用更加显着,且水蒸气对抑制积炭形成有着显着效果;CO对焦油热解过程影响很小;H_2对焦油热解过程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江国栋[3](2019)在《低阶煤热解反应动力学实验与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热解是煤热加工利用的第一步反应,热解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热解反应速率,有助于理解煤热解过程中化学组分的相互作用、元素迁移及挥发分生成规律并预测热解产物分布。当前文献中已经报道多种热解动力学模型,评估其对不同煤种及热解工艺的适应性,厘清热解动力学模型参数选择的差异性,可为热解工艺及反应器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热解过程中化学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完善热解反应理论及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叁种低阶煤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吡啶抽提实验、元素分析、工业分析以及~(13)C-NMR固体核磁实验确定了煤样化学结构基本组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热重(TG)实验研究(升温速率10-50),研究发现吐鲁番褐煤脂碳占总碳原子百分比相对于其他两种次烟煤高;对于叁种煤样羧基碳含量较少,除天池煤外,其余两种煤样则有较为明显的羰基碳峰值。同时使用FWO模型、Friedman模型及KAS模型分析了叁种低阶煤样TG脱挥发分动力学,评估了模型的适应性发现等转化率方法中FWO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TGA数据。同时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预测了叁种低阶煤热解反应速率,根据等转化率方法中得到的指前因子分布函数,确定了适用于分布活化能模型中的不同煤种指前因子值,解决了以往分布活化能模型中指前因子选择存在任意性的困难。进而评估了反应级数、反应温度指数、反应阶段数以及活化能分布函数类型的影响,发现双高斯分布活化能n级反应模型对于叁种煤样的TG曲线拟合最好。本文采用居里点裂解器(PY)对准东煤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研究,升温速率高达2000,研究发现当最终的热解温度约为1200 K左右时,颗粒的内部热量足以促进各种反应,并且煤颗粒中的温度梯度将降低。但温度低于1100 K时,由于煤颗粒局部发生热解导致不稳定桥,外围结构等化学组分产生的变化不同,因此失重随粒径变化出现一定差异。同时采用大分子网格模型对热失重过程进行预测,提出不稳定桥竞争与协调热解模型,很好的预测并解释了高温下非冷凝气体与焦油释放的不同步的现象,且能够较好地预测准东煤在PY快速裂解实验中的失重并揭示不同化学结构随温度变化的反应机理。实际工业中煤焦是热解的主要产物之一,热解过程对煤焦表观形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自行设计流化床热解装置,并成功制备了煤焦颗粒,与快速PY裂解制备煤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流化床制备煤焦孔隙更为丰富;随热解温度的增高,PY裂解条件下煤焦粒径先减小后略微增加,而流化床热解制备的煤焦粒径减小;相较于原煤而言,两种热解条件下颗粒二维球形度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姬文心,曾鸣,丛宏斌,姚宗路,孟海波[4](2019)在《生物质热解反应装置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热解是实现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对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有着重要意义。着重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生物质热解反应器的研究现状,并列举了近期开发出的几种新型热解反应装置,总结了不同种类的热解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及各自优缺点和适用情况。对催化热解和生物质原料预处理及反应器进行了综述,指出开发新型高效、高活性热解催化剂和加大对原料预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探索力度是未来生物质热解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张云鹤[5](2019)在《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神府煤热解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长期以来煤炭燃料给我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很有必要,而煤热解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基础。然而依靠实验手段很难研究煤热解机理,新发展的基于反应力场的反应模拟为反应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故而本文基于分子模拟研究煤热解机理。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参考已报道的相关煤分子模型,运用MS(Materials Studio)7.0软件构建了神府煤和经典Wiser煤的叁维周期性结构模型,并用MS7.0软件对这些模型的结构进行了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的优化运算;然后运用ADF(Amsterdam Density Function)软件在ReaxFF(Reactive Force Field)力场下模拟了神府煤与Wiser煤的原煤热解反应;最后又模拟了神府煤与不同比例合成气耦合热解的反应过程。通过对模拟结果的研究分析,进一步深入地了解煤热解反应。具体内容如下:(1)本文开展了神府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的相关实验工作。其中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为我们后续合理构建煤分子模型结构提供了基础数据;热重分析图反映温度是热解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神府煤热解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了因碳链的断裂,脂肪族等结构有所增加。这与后续模拟所得结果一致。(2)运用MS 7.0软件分别构建了神府煤和经典Wiser煤的周期性结构模型,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优化计算,且优化后的密度结果分别为1.367 g/cm~3和1.519 g/cm~3。又计算了相关的能量参数,结果均表明在煤分子结构模型优化过程中,主要是范德华能和扭转能起到了稳定作用。(3)基于ADF软件中的ReaxFF力场分别对优化后的神府煤和Wiser煤的结构模型进行了1600-2800 K温度范围的原煤热解模拟。发现在代表性热解产物生成量的比例上,神府煤与Wiser煤基本相似。神府煤热解产物中H_2占最大比例,其次是H_2O和CH_4,CO产量较少。通过对热解产物的生成来源的追踪,发现神府煤初始断裂位置首先发生在C-S键和C-O键处,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同一位置断裂的时间点有所提前,同时断裂的位置也有所增多。(4)基于ADF软件中的ReaxFF力场模拟了神府煤与真实合成气(H_2:CO=2:1)耦合热解反应过程。改变合成气比例,模拟神府煤与两组模拟合成气(H_2:CO分别为1:1和3:2)的共热解反应。模拟结果反映,合成气的加入使神府煤热解体系下的总分子数目有明显增加,同时增加了轻烃产物的生成。其中H_2:CO为3:2时,轻烃数量增加最为明显。本论文运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煤热解反应过程,通过与经典煤模型热解结果的对比以及在不同比例合成气气氛下热解结果的分析,据此初步揭示煤热解反应机理。同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煤热解过程,这为日后实际生产中的煤热解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9-04-19)

刘亮,蔡宜捷,田红,夏辉,曹亚[6](2019)在《丙氨酸热解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丙氨酸为含氮模型化合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d,p)基组对丙氨酸高温热解过程进行量子化学模拟计算,设计了叁条初反应路径与一条次反应路径,对每条反应路径中的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及产物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分析热解机理。用热重和红外光谱对热解实验释放的含氮气体进行分析,验证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初反应是两个丙氨酸分子通过缩合反应脱去水分子生成丙-丙二肽,丙-丙二肽通过缩合反应生成2,5-二酮哌嗪类化合物(DKPs),此路径焓变值小且反应所需活化能最少,为主反应。约290℃时,NH_3产率最大,400~450℃时HCN生成量增加,丙氨酸裂解主要的含氮气体产物是HCN,NH_3和HNCO,实验所得含氮气体产物与计算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陶迅,周建安,蒋学凯,王宝[7](2019)在《Fe_2O_3对煤焦热解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分析仪、滴管炉等研究了Fe_2O_3对煤焦热解过程的催化作用,借助XRD分析了Fe_2O_3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转变产物。结果表明,添加Fe_2O_3后煤焦热解吸热量明显下降,生成烟气中CO、CO_2含量显着上升;Fe_2O_3在1000℃和1100℃时的主要转化产物分别为Fe_3O_4和FeO,在1200℃时转变为Fe_3O_4、FeO和Fe。(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卓立军,易法军,孟松鹤,Daniel,Lesnic[8](2018)在《烧蚀材料热解反应非线性热源参数识别反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烧蚀材料的热学参量表征对于再入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内部传热过程监测与外部热环境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热防护材料体积烧蚀过程中,热解产生的反应热源项可简化为关于温度的非线性函数。本文致力于研究同时与时间、空间变量相关的热源强度识别反问题。利用内部若干点的温度测量数据,建立热源强度识别的反问题模型。采用基于Sobolev梯度的预条件共轭梯度法(PCGM)求解反问题,并与传统共轭梯度法(SCGM)比较。算例分析中,采用Frank-Kamenetskii公式对反应热源项进行近似处理,并采用正态分布随机序列模拟测量噪声。结果表明,PCGM相比于SCGM,所得辨识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与稳定性,噪声引起的波动得到显着抑制。同时,SCGM对应的目标函数梯度在终止时刻恒等于零,从而对于任意迭代初值,辨识结果在终止时刻恒等于迭代初值,而无法逼近真实解。反之,采用Neumann边界条件得到的Sobolev梯度在终止时刻不为零,因而PCGM降低了迭代初值对辨识精度的影响。相比于SCGM,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优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刘新[9](2018)在《波纹管粉煤热解反应炉单体工艺计算和结构初步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波纹管粉煤热解反应炉,其内筒不再用作支撑结构件,在设计时可以大大减小壁厚,可以节省Cr25Ni20材料的重量,降低设备成本。由于滚筒的冷壁结构,水泥和冶金行业有许多大规模的成熟应用,而且单个装置的热交换面积可以倍增。为了响应公司领导者当前的创造性思维,将粉煤热解反应炉烟气套筒作为支撑结构构件旋转,由此,本文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反应炉单体工艺计算进行了以下探究。(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32期)

陈松,杨光,周扬,丁会敏,王晓栋[10](2018)在《热解反应条件对页岩油重油馏分液体收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全馏分页岩油经减压蒸馏切取的减压馏分和残油馏分组成的重油馏分作为原料,通过模拟延迟焦化反应实验,分析了温度和压力对页岩油中油馏分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循环比为零的单程操作条件下,当反应温度490℃,反应压力0.28MPa的条件下,有利于提高页岩油中油馏分的收率。(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8年07期)

热解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考察焦油的热解情况,基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热解反应及其动力学参数,构建以萘、甲苯、苯酚的混合物作为焦油模型化合物的热解模型,考察温度、压力、停留时间以及气氛对焦油热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停留时间以及压力的增加,焦油热解的转化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在900~1100℃之间,焦油转化速率基本恒定;停留时间达到6 s、压力增至1 MPa以后,焦油转化速率逐渐降低。不同的反应气氛对焦油热解过程也有着不同影响,CO_2和水蒸气对焦油热解过程有着促进作用,水蒸气的促进作用更加显着,且水蒸气对抑制积炭形成有着显着效果;CO对焦油热解过程影响很小;H_2对焦油热解过程有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解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赵宁,刘东,赵锰锰,张智琛,项在金.陕北低阶烟煤回转热解反应特性[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黄荐,高瑞,许建良,代正华,王辅臣.焦油热解反应模拟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3].江国栋.低阶煤热解反应动力学实验与模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9

[4].姬文心,曾鸣,丛宏斌,姚宗路,孟海波.生物质热解反应装置研究现状及展望[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9

[5].张云鹤.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神府煤热解反应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

[6].刘亮,蔡宜捷,田红,夏辉,曹亚.丙氨酸热解反应机理[J].过程工程学报.2019

[7].陶迅,周建安,蒋学凯,王宝.Fe_2O_3对煤焦热解反应的催化作用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8].卓立军,易法军,孟松鹤,Daniel,Lesnic.烧蚀材料热解反应非线性热源参数识别反问题[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9].刘新.波纹管粉煤热解反应炉单体工艺计算和结构初步设计[J].化工管理.2018

[10].陈松,杨光,周扬,丁会敏,王晓栋.热解反应条件对页岩油重油馏分液体收率的影响[J].化学工程师.2018

标签:;  ;  ;  ;  

热解反应论文-赵宁,刘东,赵锰锰,张智琛,项在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