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管道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管道,位移,数值,流管,重力场,溶质,有限元。
管道流论文文献综述
覃夏南,姜光辉,夏源[1](2019)在《考虑非饱和带作用及管道流的岩溶泉流量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广西桂林丫吉试验场S31号岩溶泉域的叁维地下水数学模型,采用包含UZF模块与CFP模块的叁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模型(MODFLOW-2005)对S31号泉流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UZF模块可以模拟非饱和带内表层岩溶带的水分运移及其对泉流量的调蓄作用,CFP管道模块能模拟岩溶区的地下管道流动。两者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岩溶泉流量的模拟效果。(本文来源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杨,赵良杰,苏春田,夏日元[2](2019)在《基于CFP的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重岩溶含水介质的复杂性导致岩溶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运移的数学模拟成为地下水研究难点之一。为了探讨岩溶多重含水介质中地下水流溶质运移特征,文章构建了管道流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叁维耦合数值模型。在阐述管道流CFP和MT3DMS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算例(1个落水洞、4个直管道),探讨岩溶管道水流及溶质运移规律,分析讨论不同水文地质参数对浓度穿透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流CFP模型能够刻画岩溶管道与基岩裂隙水流交换特征,MT3DMS模型能够模拟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符合实际岩溶区特征。随着水力梯度、管道直径及管道渗透系数增大,孔隙度减小,浓度曲线峰值越大,峰值到达时间越快,浓度穿透曲线越对称。得出结论:耦合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模型能够刻画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规律,为研究岩溶复杂介质污染物运移特征提供一种思路和途径。(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李松波,周知进,熊雄,罗先聪[3](2019)在《海浪冲击对Y形输液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海浪的周期性冲击对深海中输液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的影响,采用FEA方法对内、外流体单独作用以及共同作用下Y形管道系统结构分支处的振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海浪的周期性冲击载荷加剧了管道系统分支处内部流体的压力波动、增大了分支处结构振动的最大位移量和其所承受的最大等效应力;随着内流体压力波动的加剧,管道分支处振动的最大位移量和其所承受的最大等效应力均先减小到一定值再增大;海浪的冲击频率与内流体压力波动、管道分支处振动的最大位移量与其所承受的最大等效应力,均呈正比例关系。(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3期)
王彦利[4](2019)在《U型矩形弯管磁流体管道流MHD效应及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态金属具有高热导率、高比热容等优点,液态金属包层具有结构设计简单、氚增殖与提取容易等优势,因此液态金属包层是实验热核聚变反应堆包层模块(Test Blanket Module,TBM)的设计方案之一。在外加磁场作用下,金属流体在管道内运动时,因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MHD)效应会产生远大于普通水力学压降的MHD压降,并使管道内的流体重新分配。而核聚变包层处于磁-热-流-固等多耦合场的复杂环境下,金属流体在复杂包层管道结构中的流动状态将会更加复杂。管道几何形状、壁面电导率、雷诺数和哈特曼数均会对管道中的MHD效应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壁面电导率对复杂包层管道结构内金属流体的流动状态以及外热源下管道的传热特性,对TBM的设计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数值模拟是磁流体管道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采用基于开源计算流体力学OpenFOAM环境自主开发的流固耦合低磁雷诺数磁流体求解器,对复杂的包层管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首先对具有不对称壁面电导率分布的导电矩形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当平行层固体壁的壁面电导率呈非对称分布时,流向截面平行层里的速度射流也成非对称分布,且速度射流的峰值随壁面电导率的增大而减小,管道中心位置沿流向的无量纲压力梯度随壁面电导率和截面长宽比的增加而增大。进一步对U型矩形弯管中,液态金属流体在均匀磁场作用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U型矩形弯管包括外管壁、隔板、流入通道、流出通道和连接通道五个部分。研究了外管壁和隔板壁的不同壁面电导率对液态金属流体的速度、感应电流、感应电势和压降分布特性的影响。当外管壁绝缘,隔板弱导电时,在隔板末端的流出通道内形成了由强逆压梯度产生的速度旋涡。随哈特曼数的增大,速度漩涡区域不断减小,连接通道内的压力波动变得更加剧烈并分别向流入流出通道蔓延。当外管壁弱导电时,在隔板两侧的平行层中形成了高速射流,速度分布极不对称,管道中的压降梯度比外管壁绝缘时高两个数量级,隔板壁的电导率显着影响管道内沿流向的压降分布。即外管壁和隔板的壁面电导率均对管道内金属流体流动产生影响,而外管壁的导电性对管道内的压降分布起决定性作用。以具有不同壁面电导率分布的U型矩形弯管的流场为基础,在不同外管壁侧加热源时管道的传热效率也不同。当热源位于流入通道的外管壁侧时,固体壁全导电的包层管道结构传热效率最好。而无论在与磁场方向相同或相反方向的外管壁侧加热源时,外管壁绝缘,隔板壁导电的管道结构传热效率最高。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固体壁的壁面电导率、哈特曼数、雷诺数及管道外加热源位置条件下,均匀磁场作用时液态金属在矩形管和U型管中的速度、感应电流、感应电势、压力分布和传热特性。数值模拟的结果为未来包层的设计与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代织韩,苏志敏,谭颖[5](2018)在《水电站压力管道流固耦合水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通过经典水击方程的特征线法和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有限体积混合法,对简单管道水击进行了计算对比,说明流固耦合作用影响的存在。然后,采用基于流体维纳-斯托克斯方程和固体线弹性方程的混合法分析了某水电站压力明管发生水击时压力波动和管道振动的情况。结果表明:水击强度随管道长度增加而增强;管内流体流速增加水击压强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阀门关闭时管道强迫振动,关阀时间越短水击压强越大;支墩间距增大水击压强增大,管道位移随之增大。(本文来源于《水力机械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11届全国水力机械及其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9)
于海燕,李刚[6](2018)在《管道流的间断Galerkin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力场中的欧拉方程在满足等温条件下保持定常状态。通过对控制方程的源项进行改写,并采用间断Galerkin方法中数值流通量的做法来数值逼近源项积分,同时修改传统的Lax-Friedrichs数值流通量,使其与源项相互平衡,从而使DG格式保持well-balanced的性质。数值实验表明,具有well-balanced性质的Runge-Kutta Discontinuous Galerkin方法可以保持well-balanced性质,可更好的"捕捉"小扰动。(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陈永涛,曹磊,朱睿峰[7](2018)在《工艺管道流激振动疲劳风险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工艺管道流体诱发振动导致的疲劳风险,借鉴英国HSE EI指南的方法原理,综合考虑流体流动状态、物性参数、管道布置等因素,通过引入疲劳风险值(ROF)量化评估流激振动疲劳风险,从而确定分析计算工艺管道流体诱发振动导致疲劳风险的评估方法,并对潜在疲劳风险较大的管线给出对应的优化改进措施,以减轻及预防流激振动疲劳。(本文来源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梁超[8](2018)在《潮汐流域作用下输流管道流致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输流管道因其细薄轻巧、工艺成熟被广泛应用于航天、核能、石油与海洋等多工程领域,同时由于其刚度较小、内外域流体流动复杂等原因易发生失稳与振动问题,对输运流体与介质间能量传递造成很大困难。因此本文针对处于海洋流域中输运气液两相流体的S型输流管道流致振动问题进行研究,综合考虑了双向潮汐流周期运动特性、管内两相流体动界面及其流动特性以及输流管道固体结构力学特性进行多物理场耦合研究,探讨不同流域流体流动参数与输流管道稳定、失稳间关系。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对S型输流管道的振动响应特性进行分析。(1)首先针对内流域气液两相流动诱导管道振动进行计算分析。基于二维与叁维输流管道模型,通过纵向分析流动特征值诱导管道振动与横向分析不同流动参数下管道的振动特性,计算得出输流管道振动时程位移曲线、管壁应力分布以及管道变形特征等。可得立管区域时程位移高于弯管道区域高于固支端;气液混合流动诱导管道失稳颤振现象强于单气塞或单液塞区域;全周期轴线时程位移与管壁应力呈现反比关系;(2)针对双向潮汐流诱导管道振动进行计算研究。基于叁维矩形流域与输流管道物理模型,分别对Parallel流域与Verticality流域作用下的管道进行流固耦合研究。通过计算结果可得管道应力场表现为固支端区域高于立管管段区域高于弯管道区域,全周期管道时程位移呈现出与外流域高度一致的周期性波动;(3)针对耦合流域下输流管道的振动特性进行多物理场耦合计算分析。Parallel流域中输运两相流体的S型输流管道在内外流域作用力迭加与衰减激励下,主要表现出收缩性变形振动与扩张性变形振动两种形式;Verticality流域中则呈现出强无序锯齿状波动的连续同向颤振现象。(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6-09)
徐凯,周新义,杨晓龙,李周波,刘占浩[9](2018)在《油气管道流-固耦合振动响应实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描述油气管道服役时管体结构本身振动与其内部流体产生流-固耦合的振动响应模型,通过分析油气管道流-固耦合的分类、流-固耦合振动的基本理论以及耦合交界面上的数据传递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准确高效的耦合数据界面传递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油气管道流-固耦合振动全流程的计算,为油气管道的流-固耦合振动响应的快速分析与计算、保障管道服役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焊管》期刊2018年05期)
何晨[10](2018)在《电站蒸汽管道流热耦合及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流体工业日趋迅速的发展,输流管道的振动现象在工厂实际运行中频频发生。管道振动轻则会降低管道和承压部件的使用寿命或引起泄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管道的破裂以及管路支撑结构的破坏。为了减少或避免管道振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管道振动是一项永不停滞的课题。管内流体流动时,由于管系布置或者外界环境突变导致流场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引起固体发生形变,而此部分形变又会反过来影响流场变化。文中介绍了流固耦合的原理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输流管道系统中的流固耦合现象对稳定系统运行、提高设备可靠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电厂蒸汽管道进行实际工况下的模拟,对振动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和对比优化。首先研究在无支撑的情况下,对管道进行流体分析、静力分析、预应力模态分析,计算出管道的前6阶频率。其次对管道施加支撑。想要避免共振,则要提高管系的固有频率,从而使激振力不与管系的低阶频率相重迭。文中分别以管道支撑的数量、位置、宽度为变量施加不同参数设置下的支撑,共6种情况。通过计算对比后可发现,这6种情况下,施加3个支撑时,管道的固有频率明显增大了很多,这说明管道支撑对固有频率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最后管道在脉动压力工况下,管道和支撑之间添加橡胶,通过对比计算后可发现,添加橡胶后,管道变形量并没有明显的减小,这是因为橡胶属于高弹性体,虽然其能够减震,但是其弹性模量较小,当橡胶、支架与管道绑定接触时,没有支架的直接阻挡,管道更容易变形,且变形量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管道的最大等效应力有很大程度的减小,这能够有效降低管道的整体应力分布,延长管道使用寿命,防止在受到冲击载荷时造成应力疲劳。(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管道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重岩溶含水介质的复杂性导致岩溶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运移的数学模拟成为地下水研究难点之一。为了探讨岩溶多重含水介质中地下水流溶质运移特征,文章构建了管道流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叁维耦合数值模型。在阐述管道流CFP和MT3DMS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算例(1个落水洞、4个直管道),探讨岩溶管道水流及溶质运移规律,分析讨论不同水文地质参数对浓度穿透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流CFP模型能够刻画岩溶管道与基岩裂隙水流交换特征,MT3DMS模型能够模拟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符合实际岩溶区特征。随着水力梯度、管道直径及管道渗透系数增大,孔隙度减小,浓度曲线峰值越大,峰值到达时间越快,浓度穿透曲线越对称。得出结论:耦合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模型能够刻画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规律,为研究岩溶复杂介质污染物运移特征提供一种思路和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道流论文参考文献
[1].覃夏南,姜光辉,夏源.考虑非饱和带作用及管道流的岩溶泉流量模拟[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9
[2].杨杨,赵良杰,苏春田,夏日元.基于CFP的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3].李松波,周知进,熊雄,罗先聪.海浪冲击对Y形输液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9
[4].王彦利.U型矩形弯管磁流体管道流MHD效应及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5].代织韩,苏志敏,谭颖.水电站压力管道流固耦合水击分析[C].水力机械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11届全国水力机械及其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6].于海燕,李刚.管道流的间断Galerkin方法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陈永涛,曹磊,朱睿峰.工艺管道流激振动疲劳风险计算分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8].梁超.潮汐流域作用下输流管道流致振动特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9].徐凯,周新义,杨晓龙,李周波,刘占浩.油气管道流-固耦合振动响应实现方法[J].焊管.2018
[10].何晨.电站蒸汽管道流热耦合及振动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