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地构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地,成矿,准噶尔,花岗岩,阿拉善,地块,参考文献。
大地构造论文文献综述
曹其琛,黄波,杨涛,张银峰,郭百创[1](2019)在《再论贵州省大地构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省大地构造由上扬子陆块西南缘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组成,经历了四期构造旋回。武陵构造旋回形成上扬子陆块与江南复合造山带分界的普安—贵阳—梵净山断裂,产生了黔东北—黔南—黔西南的武陵造山带;雪峰—加里东旋回形成了台地—斜坡—盆地格局,产生了黔东南的加里东造山带;海西—印支—燕山旋回从晚古生代陆内裂陷转化为中生代的前陆盆地;喜山期及新构造旋回进入了板内隆升阶段,发育了山间盆地;多期构造旋回控制了沉积型、喷流沉积型及沉积改造等矿床为主的中低温成矿系统。在黔西南—黔西地区的紫云—垭都深断裂,深切了软流圈并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这引起了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使黔西南—黔西地区成为贵州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9年06期)
李务伦[2](2019)在《大地构造运动的动力理论系统架构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形态由万有引力和自转塑造,其内部具有等压力面,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物质的密度差异使浮力和密度压力差产生。地球形成过程中,内部热能的差异,在万有引力约束下,遵守热力学定律形成环流,产生分异、俯冲、增生及核幔陆。地球周期性地穿越银道面,地外引力周期性地作用于地球,在角动量守恒约束下,周期性地改变地球形态,影响环流及陆壳构造,可形成引力、离心力、热力学运动和角动量守恒的地球动力系统架构。从地球动力系统的建立出发,详细介绍了大地构造运动的动力理论系统架构及应用。(本文来源于《山西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王国灿,张孟,冯家龙,廖群安,张雄华[3](2019)在《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基础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资料,对涉及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格局存在争议或认识模糊的准噶尔-吐哈地块、北天山洋盆和康古尔洋盆的属性及相互时空关联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准噶尔-吐哈地块为相对刚性的、深部为0. 8~0. 55 Ga新生地壳但表层存在>1. 0 Ga古老陆壳残片的具有大洋高原性质的统一块体,北界范围随着北部边缘的裂拚演化过程而随时间发生变化。基于对吐哈地块与中天山之间新发现的大草滩蛇绿岩以及其他蛇绿混杂岩带的系统梳理,提出古生代两阶段不同性质的洋盆演化模型。具有显着不同板块分隔意义的北天山洋盆主要出现于寒武—中泥盆世,代表长期分隔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中天山-塔里木板块的主大洋,而康古尔古洋盆是石炭纪—早二迭世早期迭加在已经缝合的北天山洋盆的古大陆边缘体系之上重新打开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有限小洋盆。结合近年来其他相关研究新成果,重新构建了东天山地区新元古代—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型。(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涛,郭磊,李舢,王晓霞,王朝阳[4](2019)在《花岗岩大地构造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宇宙星球中只有地球发育花岗质岩石及广义的花岗岩,它是大陆最主要的组成。因此,花岗岩在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此,作者提出花岗岩大地构造,其基本研究内容可概括为物理特性(构造)、物质组成(岩石地化)和年代学叁大方面。文章在已有的初步论述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以下若干研究方面的进展、问题和发展方向:花岗岩岩石组合及其构造背景与环境厘定;花岗岩演化及其构造环境与演化(构造过程);花岗岩变形、壳内流变及构造动力学意义;花岗岩深部物源填图与造山带及地壳生长。花岗岩大地构造是从花岗岩角度,探索解决大地构造问题,丰富大地构造研究内容,是当今地球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必要。(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5](2019)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征稿简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投稿、审稿、全文下载、稿件处理进度查询:http://www.ddgzyckx.com/)1学科范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成矿预测、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重点登载原创性和开拓性的学术论文,以及具有学科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评述。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9年05期)
[6](2019)在《欢迎订购2020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欢迎读者通过以下任一方式订购2020年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双月刊,逢双数月15日出版发行):1、通过邮局订购,邮发代号为82-297。2、通过天津联合征订服务部订购。地址:天津市大寺泉集北里别墅17号,邮编:300385电话:022-23962479,022-23973378,Email:lhzd@public.tpt.tj.cn定价维持50元不变,年定价为300元。(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增振,陈宣华,李冰,张义平,徐盛林[7](2019)在《甘肃合黎山古元古代正长岩的发现及其对阿拉善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拉善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是近年来地质界激烈争论的科学问题: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还是在前寒武纪尚未与华北克拉通拼合?研究阿拉善地块的基底并与华北克拉通主体进行对比,对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要启示。阿拉善地块的基底仅在其东部和西南缘零星出露,且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块东部。在阿拉善地块西部的合黎山地区,有正长岩侵入龙首山群,并被震旦系不整合覆盖。该正长岩强烈富钾(K_2O=13.77%),轻、重稀土明显分异((La/Yb)_N=46.62),显示Nb-Ta负异常和Pb-Zr-Hf正异常,并具有高Sr低Nd的同位素特征(ε_(Nd)(t)=-5.05),表明该岩体源于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该正长岩形成于(1872±12) Ma,即古元古代,并记录了~2.7 Ga的地壳生长以及~2.5 Ga和~1.95 Ga的岩浆活动。合黎山古元古代正长岩的发现补充了阿拉善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的组成,进一步完善了阿拉善地块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基底和构造热事件的时代格架,且与华北克拉通主体十分相似,指示二者具有明显的亲缘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翟庆国,高俊,宋述光[8](2019)在《中国蛇绿岩与造山带大地构造研究:前言》一文中研究指出肖序常院士是我国着名的构造地质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蛇绿岩与中国大地构造的研究工作,为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中亚造山带等地区的区域构造与大地构造,以及有关能源、矿产勘查等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肖先生90华诞暨从事地质事业70年之际,我们出版本专辑,向先生致敬!以此(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占东,赵佳彬,张日新,李丽,郝沪军[9](2019)在《台湾大地构造格局及其对油气的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台湾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晚中生代以来的演化过程一直是地质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对其构造单元的类型、性质和演化过程存在较多争论.本文系统综述了50多年来已有中国台湾大地构造格局和重建晚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史的主要认识,特别是近10年来新的研究成果,侧重探讨了板块运动和弧陆碰撞对中国台湾大地构造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研究认为中国台湾总体经历了4个关键期:(1)晚中生代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时期(约80 Ma),在华南陆缘形成造山带和俯冲沟弧盆系统;(2)古近纪到早中新世被动大陆边缘时期(约80~16.5 Ma),形成新生代台西盆地和台西南盆地雏形;(3)中-晚新世板块汇聚初期(16.5~6 Ma),形成的马尼拉海沟北段俯冲增生楔为中央山脉、恒春半岛前身,向南连接恒春海脊,部分南海洋脊因碰撞挤压形成中国台湾东部蛇绿岩套;(4)晚中新世末以来活跃造山期(6 Ma至今),菲律宾海板块朝欧亚大陆向西碰撞和向北俯冲,分别形成西部麓山带、雪山山脉、高屏斜坡和大屯火山区—琉球火山弧、宜兰平原—冲绳海槽;北吕宋岛弧向欧亚大陆碰撞和逆冲,形成花东纵谷和利吉混杂岩体、海岸山脉.中国台湾地区在同裂谷(syn-rift)时期的晚白垩系到古近系、后裂谷(post-rift)时期的中新统、造山定型期的下中新统和第四系地层发育了叁套主要含油气系统.从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来认识中国台湾独特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理解其独有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规律,这对该区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寻找和评价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韩飞,黄永高,李应栩,贾小川,杨学俊[10](2019)在《西藏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地区始新世岩浆作用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南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地区的二长花岗岩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50.24±0.68Ma,为始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冈底斯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里特曼指数为1.66~1.94,具有钙碱性特征,A/CNK=1.11~1.15,显示出过铝质的特征,同时具有高硅、高钾(可达钾玄岩系列)特征。微量元素强烈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La、Ce等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HFSE),表现出弧型或壳源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属性。Sm/Nd值为0.45~0.57,平均值为0.53,显示出岩浆的深源特征。稀土元素(La/Yb)N值较高,平均值为9.25,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且具有较显着的负Eu异常特征。综合研究表明,南木林花岗岩体形成过程为俯冲至断离的特提斯洋壳发生脱水作用,导致上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玄武质岩浆形成,岩浆随后上涌底侵至莫霍面附近,巨大的热烘烤作用迫使下地壳(富黏土或泥质岩)发生部分熔融,之后玄武质与长英质岩浆发生了广泛的混合作用,最后侵位成岩形成南木林地区广泛的含基性包体的花岗岩体。这为特提斯洋闭合、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时限提供了同位素年龄证据,也丰富了冈底斯岩体成岩模式和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大地构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球形态由万有引力和自转塑造,其内部具有等压力面,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物质的密度差异使浮力和密度压力差产生。地球形成过程中,内部热能的差异,在万有引力约束下,遵守热力学定律形成环流,产生分异、俯冲、增生及核幔陆。地球周期性地穿越银道面,地外引力周期性地作用于地球,在角动量守恒约束下,周期性地改变地球形态,影响环流及陆壳构造,可形成引力、离心力、热力学运动和角动量守恒的地球动力系统架构。从地球动力系统的建立出发,详细介绍了大地构造运动的动力理论系统架构及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地构造论文参考文献
[1].曹其琛,黄波,杨涛,张银峰,郭百创.再论贵州省大地构造特征[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9
[2].李务伦.大地构造运动的动力理论系统架构及应用[J].山西科技.2019
[3].王国灿,张孟,冯家龙,廖群安,张雄华.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新认识[J].地质力学学报.2019
[4].王涛,郭磊,李舢,王晓霞,王朝阳.花岗岩大地构造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J].地质力学学报.2019
[5]..《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征稿简则[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
[6]..欢迎订购2020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
[7].王增振,陈宣华,李冰,张义平,徐盛林.甘肃合黎山古元古代正长岩的发现及其对阿拉善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启示[J].中国地质.2019
[8].翟庆国,高俊,宋述光.中国蛇绿岩与造山带大地构造研究:前言[J].岩石学报.2019
[9].李占东,赵佳彬,张日新,李丽,郝沪军.台湾大地构造格局及其对油气的地质意义[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
[10].韩飞,黄永高,李应栩,贾小川,杨学俊.西藏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地区始新世岩浆作用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