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长调节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调节剂,植物生长,胚根,发芽率,生长,樱花,油菜。
生长调节剂论文文献综述
毛佳,曹凯歌,付佑胜,周长勇,张凯[1](2019)在《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菵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吲丁·萘乙酸、复硝酚钠、芸苔素内酯、S-诱抗素、赤霉酸处理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种子,通过测定菵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研究了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菵草种子萌发的效应。研究发现,750mg/L的吲丁·萘乙酸及100、200、400、1600mg/L的芸苔素内酯处理对菵草种子的萌发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75、150、300、600mg/L的S-诱抗素处理均显着抑制菵草种子的萌发。(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兰珊珊,林昕,沙凌杰,林涛,魏茂琼[2](2019)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掌握它们在番茄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在番茄花期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各1次,正常成熟期采摘,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残留情况,整合两年的番茄市场监测数据,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软件,对番茄中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我国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显着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P<0.05),其中噻苯隆效果最显着,且产品中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较低,平均值0.0042~0.0058 mg/kg;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市场监测的300个样品中均有检出,总检出率9.33%,检出平均值0.034~0.069mg/kg;番茄中赤霉酸、 2,4-滴和噻苯隆残留的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00104~0.00658mg/kgbw/d,仅占相应每日急性参考剂量的0.60%~7.24%,急性风险较低。结论在番茄花期施用赤霉酸、2,4-滴或噻苯隆可显着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且产品中残留量低,番茄中3种植调剂残留在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陈传红,古晓斌[3](2019)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樱花组织培养中的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20多年来国内外樱花组织培养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在樱花组织培养中植物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以及赤霉素GA3对芽诱导及增殖、愈伤组织诱导和根诱导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3期)
周欣,姚璇,聂立璇,易志杰,次仁卓玛[4](2019)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油菜胚根伸长期耐渍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直播油菜耐渍调控机理及渍水对田间油菜出苗和成苗的影响,以沣油737为材料,分别应用氨氧基乙酸盐(AOA)、赤霉酸(GA3)和多效唑(PP333)浸种,应用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吸胀种子,在胚根伸长期渍水后观测不同调节剂预处理对油菜种子出苗、幼苗生长、种子乙烯释放速率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胚根伸长期渍水显着降低种子出苗率和出苗指数,并抑制渍水后幼苗生长;AOA、1-MCP和GA3预处理可有效缓解渍水对油菜种子出苗的胁迫作用,其中AOA预处理对渍水后幼苗的恢复生长也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而PP333预处理则加剧渍水对种子出苗的胁迫作用。AOA预处理可增强渍水24h后胚芽细胞自噬活性以适应渍水环境。1-MCP、AOA、GA3预处理显着降低不渍水种子的乙烯释放速率,但可减少渍水过程中种子乙烯释放的下降幅度,表明在渍水前适当降低种子内源乙烯水平,而在渍水过程中维持种子一定水平的乙烯合成,可能有利于提高油菜种子的耐渍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5](2019)在《肥料中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假农药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多项植保农资类国家标准,其中GB/T 37500-2019《肥料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的发布,让监管在肥料里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违法行为有了技术支撑。该标准适用于水溶性肥料、复合肥(本文来源于《农村新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6](2019)在《肥料中如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假农药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6月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肥料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37500—2019)标准,于2020年1月1日实施。该标准适用于水溶性肥料、复合肥料、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等肥料中复硝酚钠、2,4-D、脱落酸、萘乙酸、氯吡脲、烯效唑、吲哚-3-乙酸、吲哚丁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含量的测定。标准中各目标(本文来源于《农村百事通》期刊2019年23期)
林玲,时晓芳,曹雄军,白杨,韩佳宇[7](2019)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广西一年两收阳光玫瑰葡萄栽培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夏果和冬果)无核膨大处理的配方与方法,为广西地区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赤霉素(GA_3)、吡效隆(氯吡脲、CPPU)、噻苯隆(TDZ)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夏果设置10个组合和浓度处理,冬果设置19个组合和浓度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对一年两收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进行无核化及膨大处理。果实成熟后每处理采取5~10穗正常果穗,分别测量果穗长度、果粒数、果粒纵横径、果梗直径等,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结果]不同处理中GA_3+CPPU和GA_3+噻苯隆均能使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阳光玫瑰夏果和冬果的果粒增大,品质提高,但所有处理中,果粒最大、综合果实品质优良的处理为满花后3 d用25 mg/L GA_3+5 mg/L噻苯隆处理第一次,夏果间隔10 d、冬果间隔7 d后用30 mg/L GA_3+2 mg/L噻苯隆处理第二次,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夏果果实平均单粒重为13.40 g,最重果粒达17.44 g,无核率为84.00%,固/酸为33.51;冬果果实平均单粒重为11.32 g,最重果粒为14.96 g,无核率达96.00%,固/酸为25.57。[结论]一年两收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能使果粒显着增大,增加其单粒重,提高其无核率并提升果实内在品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艾志强,李相全,高金辉[8](2019)在《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黑果腺肋花楸扦插生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4-D、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黑果腺肋花楸扦插生根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优化始生根时间、生根率、生根数量和根长等方面作用显着,其效果均随浓度递增而递减。2,4-D对黑果腺肋花楸扦插生根影响最为显着,其中,2,4-D 20 mg/L处理的促生根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本刊讯[9](2019)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培训班在安徽泗县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为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调环酸钙使用技术水平,促进农产品提质增产技术应用,10月20—21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安徽省泗县举办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培训班。来自河北、河南、山东等9省植保站和红薯主产县植保技术推广部门、红薯种植大户及企业人员30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指出,调环酸钙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梁晓文,陈潇,谢斌霞,周颖怡,陆洁梅[10](2019)在《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葡萄品质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夏黑和阳光玫瑰为试材,观测了赤霉素(GA_3)、吡效隆(CPPU)和链霉素(SM)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8 mg/L GA_3+4 mg/L CPPU分别在花后1周、2周和3周处理夏黑果穗。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推迟,膨大果实的效应减弱;各时期处理均提高果形指数,而对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果实硬度无显着影响,但膨大效果的提高伴随着色泽的降低。阳光玫瑰在盛花前1周单独以200 mg/L SM处理的果实质量、单穗质量、果实硬度、果形质量指数、色泽参数与清水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也未显示无核化效应;盛花后1 d处理20 mg/L GA_3+4 mg/L CPPU后,无核化显着增加,高达95%,单粒、单穗质量、果实硬度、果形指数有所提高;盛花前1周处理SM 200 mg/L+盛花后1 d处理20 mg/L GA_3+4 mg/L CPPU使阳光玫瑰无核率达100%,并有利提早成熟,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使单果质量、单穗质量降低,对色泽、总酸含量影响不显着;在盛花后1 d处理20 mg/L GA_3+4 mg/L CPPU结合盛花后14 d处理20 mg/L GA_3后,单穗质量和单果质量显着提高,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增加,无核率为80%;在盛花前1周处理200 mg/L SM+盛花14 d处理20 mg/L GA_3单穗质量和单果质量与对照无显着差异,果实硬度显着提高,无核率为50%;在盛花前1周处理200 mg/L SM+盛花后1 d处理20 mg/L GA_3+4 mg/L CPPU+盛花14 d处理20 mg/L GA_3后,单穗质量、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提高,无核率为93.3%。以上结果表明,葡萄发育早期(花后2周内)是膨大果实的关键时期。盛花后1 d是GA_3+CPPU处理诱导无核化的关键时期,配合花前1周处理SM无核化效果更佳,但SM并不能单独诱导无核化;无核化处理后,花后2周内再做GA_3处理,才可显着膨大果实,同时明显提高果实硬度。无核化总体上有利于提高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9年06期)
生长调节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掌握它们在番茄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在番茄花期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各1次,正常成熟期采摘,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残留情况,整合两年的番茄市场监测数据,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软件,对番茄中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我国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显着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P<0.05),其中噻苯隆效果最显着,且产品中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较低,平均值0.0042~0.0058 mg/kg;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市场监测的300个样品中均有检出,总检出率9.33%,检出平均值0.034~0.069mg/kg;番茄中赤霉酸、 2,4-滴和噻苯隆残留的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00104~0.00658mg/kgbw/d,仅占相应每日急性参考剂量的0.60%~7.24%,急性风险较低。结论在番茄花期施用赤霉酸、2,4-滴或噻苯隆可显着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且产品中残留量低,番茄中3种植调剂残留在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在可接受范围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长调节剂论文参考文献
[1].毛佳,曹凯歌,付佑胜,周长勇,张凯.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菵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兰珊珊,林昕,沙凌杰,林涛,魏茂琼.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3].陈传红,古晓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樱花组织培养中的影响研究进展[J].现代园艺.2019
[4].周欣,姚璇,聂立璇,易志杰,次仁卓玛.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油菜胚根伸长期耐渍性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5]..肥料中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假农药处理[J].农村新技术.2019
[6]..肥料中如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假农药处理[J].农村百事通.2019
[7].林玲,时晓芳,曹雄军,白杨,韩佳宇.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广西一年两收阳光玫瑰葡萄栽培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9
[8].艾志强,李相全,高金辉.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黑果腺肋花楸扦插生根的影响[J].林业科技.2019
[9].本刊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培训班在安徽泗县举办[J].中国植保导刊.2019
[10].梁晓文,陈潇,谢斌霞,周颖怡,陆洁梅.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葡萄品质形成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