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六方铁氧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铁氧体,成法,微带,磁效应,磁学,硅橡胶,填料。
型六方铁氧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龙,贾利军,胡邦文,解飞,张怀武[1](2019)在《水热法合成的Z型六角铁氧体Sr_3Co_2Fe_(24)O_(41)》一文中研究指出Z型六角铁氧体(Sr_3Co_2Fe_(24)O_(41))因其在室温低场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磁电效应以及优异的高频软磁性能,具有相当大的应用潜力。以硝酸铁、硝酸锶、硝酸钴以及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纯净的Z型六角铁氧体。探究了水热反应温度(Th)、水热反应时间(th)、氢氧根与硝酸根摩尔比R(OH~-/NO_3~-)=3y∶1)、锶离子铁离子摩尔比(R(Sr~(2+)/Fe~(3+))=x∶8)、烧结温度Ts及烧结保温时间ts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经过参数优化后,成功制得了纯净的Z型六角铁氧体,并且所制得的Z型六角铁氧体具有自体取向的趋势,其在(00l)方向的取向度从原来的9.6%变为66.2%。(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9年03期)
王永强[2](2019)在《Y型六角铁氧体螺旋磁序诱导的磁电耦合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铁性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铁电性、铁磁性和铁弹性的新型量子功能材料,实现电场(或磁场)对样品磁化(或电极化)的调控对开发下一代高效、节能的多功能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单相多铁性材料一直以来都面临着磁电耦合强度弱和磁电耦合温度低的弱点,极大的限制了磁电耦合器件的直接实际应用。寻找高转变温度、大磁电耦合性质的新材料一直是该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近年来,人们在工业上大量应用的铁氧体中实现了室温的磁电耦合效应,这一发现为磁电耦合器件的应用带来希望,但目前报道的材料磁电耦合效应都比较弱,因而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本论文以Y-型六角铁氧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掺杂等手段,研究元素掺杂对磁电耦合效应的调控机制,为寻找新型的高温、高磁电耦合效应材料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第一章介绍了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铁电性和铁磁性之间的矛盾及其共存的机制,并从逆Dzyaloshinskii-Moriya(DM)相互作用出发,简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螺旋磁序诱导的磁电耦合效应。第二章介绍了六角铁氧体的分类以及近年来磁电耦合效应在六角铁氧体中的发展历程。第叁章从正磁电耦合效应的测试原理出发,介绍了磁电耦合效应测试装置的搭建,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第四章系统研究了Cr离子掺杂Ba0.5Sr1.5Zn2Fe12022(BSZFO)Y型六角铁氧体的磁电耦合效应。系统研究了磁化、介电常数和铁电极化随温度和磁场的变化关系,绘制了多晶样品的T-H相图。实验发现多晶样品最高可以在250 K实现磁电耦合效应,在75 K最大的磁电耦合系数可达1309 ps/m且在低温区磁场可以诱导铁电极化正负反转,实现了四态逆磁电耦合效应。对单晶样品,在10 K时磁场不仅可以诱导铁电极化正负反转,且最大正磁电耦合系数可高达2950 ps/m。这些结果表明,Cr离子掺杂可以有效的调控BSZFO的磁性基态,进而调控磁场诱导铁电极化的行为。第五章系统研究了尖晶石材料MnCr204单晶和双钙钛矿材料Sr2CeIrO6单晶的磁电耦合效应。实验发现在MnCr204的公度螺磁转变温度之下,磁场可以诱导铁电极化连续反转,而且铁电极化很稳定,不会随时间有明显的衰减。对Sr2CeIr06单晶,在不同方向都测到了铁电极化,但是没有明显的磁电耦合效应,其铁电性的起源还需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的验证和分析。第六章利用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系统成功的生长了M型钡铁氧体BaFe10.35Sc1.6Mg0.05O19外延薄膜。并且意外的获得了表面具有六角岛状纳米颗粒的M型铁氧体薄膜。第七章对博士期间的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延青[3](2019)在《Ni、Mn离子掺杂对Y型六角铁氧体Ba_(0.5)Sr_(1.5)Zn_2Fe_(12)O_(22)物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磁电耦合效应的多铁材料因其在新一代的信息器件有着巨大的潜在应有而倍受关注。传统的单相多铁材料磁电耦合效应弱且只能在低温下实现,因此难以应用于器件。近期的研究发现六角铁氧体所特有的螺旋磁序在小磁场和较高的温度下可诱导出铁电极化,具有内禀的强磁电耦合特性,这部分克服了单相多铁的弱点。在六角铁氧体家族中,虽然Z型和U型铁氧体可以实现室温下的磁电耦合,但其磁电耦合非常弱,Y型六角铁氧体磁电耦合效应强于Z和U型,因其螺旋磁序转变温度和电阻率低,难以在室温下实现。因此如何扩宽Y型六角铁氧体实现磁电耦合效应的温度范围,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掺杂是调控六角铁氧体磁构型和电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选择Ni~(3+)和Mn~(3+)对Y型六角铁氧体Ba_(0.5)Sr_(1.5)Zn_2Fe_(12)O_(22)中的Fe进行替换掺杂。实验采用固相烧结的方法制备了Ba_(0.5)Sr_(1.5)Zn_2Fe_(12-x)Ni_xO_(22)(x=0,0.05,0.1,0.2,0.35和0.5)和Ba_(0.5)Sr_(1.5)Zn_2Fe_(12-x)Mn_xO_(22)(x=0.1,0.3,0.5和0.7)系列掺杂样品。研究发现:随着Ni~(3+)掺杂,样品的晶格常数(a,c)从5.8520(?)、43.3524(?)减小到5.8322(?)、43.2420(?),且Ni掺杂可以抑制Y型六角铁氧体中Z型和M型六角铁氧体杂相;同时具有不同离子半径Ni掺杂改变了S和T亚层之间Fe-O-Fe键角,增强了超交换作用,从而提高了螺旋磁序-亚铁磁序的转变温度,扩大了螺旋磁序的温度范围和可以产生磁致电极化的磁场范围。而半径相近的Mn~(3+)掺杂对Y型六角铁氧体的以上特性影响不大。实验表明:Y型六角铁氧体S和T亚层之间超交换作用的增强主要与不同半径的离子取代导致Fe-O-Fe键角的变化有关。在介电特性研究方面,发现Y型六角铁氧体从低温到高温经历了叁个介电弛豫过程,其起源分别为低温下电子在Fe~(2+)和Fe~(3+)之间的变程跳跃、电子在Fe~(2+)和Fe~(3+)之间的最近邻跳跃和缺陷复合体(Vo~(++)-V_(Sr))重定向翻转过程。当Ni、Mn掺杂后,掺杂逐渐抑制了Ba_(0.5)Sr_(1.5)Zn_2Fe_(12)O_(22)中低温下电子在Fe~(2+)和Fe~(3+)之间变程跳跃过程;缺陷复合体(Vo~(++)-V_(Sr))重定向翻转引起的介电弛豫峰也可能被掺杂抑制。(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胡邦文[4](2018)在《织构化M型六角铁氧体基板材料制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子信息材料飞速发展的今天,磁性材料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相比于日本、美国等先进国家,我国的磁性材料工业仍旧存在着管理水平较低、制造工艺相对落后的特点。随着电子元器件向着高频、小型化、多样化、多功能化、片式化发展,对磁性材料尤其是铁氧体等电子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型六角锶铁氧体材料是一种典型的磁铅石铁氧体材料,因有着优异的磁性能,较高的矫顽力、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高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在磁性材料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采用水热法探究了SrFe_(12)O_(19)六角铁氧体的合成以至于制备出高纯度、高的平面各向异性、磁性能优异、晶体形貌好且均匀性好的M型六角片状微晶,以水热合成的前驱物为晶种结合传统固相工艺按一定比例混合,将混合物球磨制备的粉体流延,使得在不加磁场的前提下能实现自组装生长,从而制备出高取向的M型六角铁氧体基板材料。首先,探究了水热合成工艺条件、配方中原材料的比例对M相形成的影响,其中,包括反应之前充入的氮气压强、反应温度、反应过程中的保温时间、不同的氢氧根与硝酸根的摩尔比、不同的铁离子和锶离子的摩尔比。由于M相合成条件的范围较宽,但是不同的合成条件对反应的重复性、杂相的形成、晶体形貌进而对磁性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探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的M相的合成情况,找到最优化的M相水热合成条件。其次,以水热反应合成的M型六角铁氧体粉体作为晶种,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入到固相法配制的生料中,并在流延机上流出一定厚度的膜带,将流延之后形成的膜带,层层堆迭热压成型,使得原本平面各向异性的M型六角片晶沿着同一方向生长,最终获得了高取向度的基板材料。(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李俊龙[5](2018)在《织构化Z型六角铁氧体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Z型六角铁氧体在高频领域及磁电材料领域都具有极大地潜力。但采用传统方法合成纯的Z型六角铁氧体较为困难。水热合成法因其反应物活性高、可替代较难进行的复杂合成、产物纯度高、分散性好、不团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少有水热法合成Z型六角铁氧体的相关报道。本论文采用水热合成法来制备Z型六角铁氧体,该制备过程分为水热合成前驱物和高温煅烧两个步骤。实验中针对水热合成的不同工艺参数和高温煅烧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对Z型六角铁氧体的织构化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研究了水热反应条件对前驱物和Z型六角铁氧体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等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水热反应温度(T_h)和水热反应时间(t_h),在T_h大于280℃的时候,煅烧后产物中都含有Z相,在300℃时杂相含量较少;固定T_h=300℃,水热反应时间大于20h时都可获得Z相,且在t_h=36h时杂相含量最少。二、研究了原材料中氢氧根硝酸根离子摩尔比(R~(--)_(OH/NO3)=3y:1)和锶铁离子摩尔比(R~(2+3+)_(Sr/Fe)=x:8)对前驱物和Z型六角铁氧体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等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y值和最优的x值。实验发现,在y为0.4~1.2时均能获得Z相,且在y=0.8时Z相比较纯净;固定y=0.8,在x≥1时均能获得Z相,且在x值为2.0、2.5、3.0时产物为单一Z相。叁、研究了前驱物煅烧温度T_c和煅烧时间t_c对Z型六角铁氧体的物相、形貌和磁性能等的影响,确定了最佳T_c和t_c。水热前驱物在T_c=1150~1200℃温度范围内煅烧均能获得Z型六角铁氧体,在1185℃和1200℃时获得的产物物相纯净。固定T_c=1185℃,在t_c大于2h的条件下均能获得单一Z相。四、研究了氧气气氛烧结对Z型六角铁氧体的影响,实验表明,氧气气氛烧结对烧结温度T_c和材料的物相构成影响不大,但是气氛烧结后的材料织构化发生变化,取向度偏离(0 0 l)方向。五、对Z型六角铁氧体的织构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将前驱物粉末干压成型后烧结获得的产物在(0 0 l)方向具有较高的取向度;利用流延工艺制备织构化Z型六角铁氧体,获得的材料织构化不理想,取向度较低。六、使用Z型六角铁氧体进行了天线的仿真设计。(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官钰洁[6](2018)在《Co-Ti共掺杂对Y型六角铁氧体陶瓷磁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采用了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Co~(2+)-Ti~(4+)对掺杂取代Y型六角铁氧体Ba_2Mg_2Co_xTi_xFe_(12-2x)O_(22)(x=0~2)的陶瓷样品。通过XRD,SEM和PPMS等测试手段分别对样品的晶体结构、显微结构和磁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掺杂量较少时,Co-Ti进入了Fe的晶格,形成了很好的固溶体。随着掺杂量的增加(x>0.5),样品逐渐出现杂相,且样品的晶粒逐渐减小。所有的陶瓷样品都具有良好的室温铁磁性能。通过对样品电性能的研究发现,Co-Ti掺杂样品的电阻率均大大提高,与纯样品相比,x=2的样品电阻率增大了4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18年01期)
黄凯[7](2017)在《掺杂对W型六角晶系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以SrO·6Fe_2O_3为代表的磁铅石型六角晶系铁氧体即M型铁氧体已成为铁氧体烧结磁体的主流,对于该M型铁氧体磁体,人们着眼于使铁氧体晶粒粒径接近单磁畴粒径、使铁氧体晶粒在磁晶各向异性方向上保持一致以及使烧结体高密度化,继续进行着高性能化的研究。该研究的结果是M型铁氧体磁体的特性接近其上限,其磁性能也很难飞速的提高。作为可能表现出比M型铁氧体磁体性能更高的铁氧体磁体中,熟知的有W型铁氧体。W型铁氧体磁体比M型铁氧体磁体的饱和磁化高10%左右,其各向异性磁场程度相同,而且W型铁氧体具有2个阳离子晶位,可进行多种2价阳离子或3价阳离子替换,能够比M型铁氧体更广泛的改变磁性。因此需要找到高性能且稳定的永磁材料,W型铁氧体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W型铁氧体具有较大的饱和磁化强度、较强的磁晶各向异性、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磁光材料及磁记录、微毫米波段材料和永磁材料领域。W型铁氧体的磁性能的改善可以通过掺杂取代来实现。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固相反应法制备离子掺杂取代的系列W型铁氧体样品。样品的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样品的磁性能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永磁材料自动测量装置进行表征。具体的实验结果如下: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非稀土离子Ca掺杂取代的W型铁氧体Ba1-xCaxCo_2Fe16027(x = 0,0.1,0.3,0.4和0.5),并研究热处理温度和Ca含量对其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证明适量Ca离子掺杂取代的铁氧体均为单一、稳定的纯相。取代后产物的晶胞参数a几乎不变,而晶格参数c减小,晶胞体积V减小,导致晶格收缩变形,这一晶格畸变行为意味着Ca离子成功进入晶体晶格中,SEM观察到所有样品都有着较好的六方结构,颗粒基本上分布均匀。随着取代量x的增加,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增大,在x = 0.50时有最大值σs=63.6A·m2/kg,说明钙的掺杂量越大磁体的磁性能越好。2.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La~(3+)掺杂的W型铁氧体Ba_(1-x)La_xZn_2Fe_(16)O_(27)Cx=0-0.25),并研究了 La含量对其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当x≤0.20时样品是单一的磁铅石型W相,然而当x=0.25时,La_2O_3相出现。样品形成了六角片状结构,而且颗粒分布均匀。随着La~(3+)掺杂含量的增加,样品的晶格常数a和c不断减小,导致晶胞体积V也随着减小,同时空隙率增加。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先增加后减小,当轻稀土 La~(3+)取代量x=0.10时,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达到峰值71.38emu/g,较未掺杂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提高约22.1%。其矫顽力Hc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取代前Fe分别主要以Fe~(3+)叁价态存在,取代后,可以看出有La~(3+)谱存在,而Fe则以Fe~(3+)(叁价)+Fe2+(二价)混合价态的形式存在。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实了 La~(3+)离子取代能使部分Fe~(3+)离子转变成Fe2+离子。这表明La能进入W型铁氧体的A位,并且显着提高样品的磁性能。3.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Gd~(3+)离子掺杂的W型铁氧体BaFe~(2+)2Fe~(3+)_(16-x)Gd_xO_(27)(x=0-0.20),并研究了热处理的干燥温度和烧结温度对Fe2W铁氧体样品相结构的影响,以及Gd~(3+)离子掺杂含量对铁氧体样品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对于干燥温度的影响,当干燥温度为170℃时有Fe3O4相出现,干燥温度180-200℃可以获得单一的磁铅石型相,干燥温度为210℃时样品中除了Fe2W相结构,同时还有一些M型铁氧体和α-Fe_2O_3的相。对于烧结温度的影响,当烧结温度在1100℃时,样品中除了 Fe2W相结构,同时还有一些M型铁氧体相。在此条件下获得W单相的铁氧体,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120-1200℃。对于Gd~(3+)离子含量的影响,当x<0.15时样品是单一的磁铅石型W相,然而当x=0.20时,Gd2O_3相出现。SEM显示样品形成了六角状结构。随着Gd~(3+)离子掺杂含量的增加,样品的晶格常数a和c均增大,导致晶胞体积V也随着增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取代后有Gd~(3+)离子谱存在。当Gd~(3+)离子掺杂含量x从0增加到0.05时,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剩磁(Br)和最大磁能积[(BH)max]均增大,x从0.05增加到0.15时,随后减小。当Gd~(3+)离子掺杂含量x从0增加到0.10时,内禀矫顽力(Hcj)和磁感应矫顽力(Hcb)均增,x从0.10增加到0.15时,随后减小。这说明Gd~(3+)离子能够进入W型铁氧体晶位中,并且明显改变其磁性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3-01)
李淑环,邹华[8](2016)在《吸波填料W型六角晶系锶铁氧体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吸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3种W型六角晶系锶铁氧体(BMA-PX,WPS,WPX)作吸波填料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W型六角晶系锶铁氧体均为无规的碎石状颗粒,元素组成不同,吸波性能差异较大。铁元素质量分数较大的BMA-PX吸波MVQ磁损耗较大,容易实现阻抗匹配,在中高频下的电磁波反射率低,吸波性能优异。(本文来源于《橡胶科技》期刊2016年07期)
李剑[9](2015)在《Z型六角铁氧体Sr_3Co_2Fe_(24)O_(41)的相组成及其磁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学和电学有序参量之间相互耦合的现象被称为磁电效应。具有磁电效应的材料(磁电材料)在信息存储和传感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磁电材料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然而其研究进展却较为缓慢。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磁电材料的研究在理论、制备和测试方面有所深入。但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大多数磁电材料中,磁电效应的产生都需要低温(<30 K)和高场(>1 T)的苛刻条件,极大地限制了这种材料的研发。目前,在六种铁氧体(M型、U型、W型、X型、Y型和Z型)中除X型以外都已经发现了磁电效应,其中Z型Sr系六角铁氧体Sr3Co2Fe24O41(Sr3Co2Z)在室温低场条件下就可产生磁电效应,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Sr3Co2Z材料的晶体结构复杂,合成非常困难,已报道文献中采用的样品严格上说大都含有杂相。加上六种铁氧体组成元素相同、相结构相似,所有Sr系铁氧体的晶体结构都源引了Ba系的数据。由此造成Sr3Co2Z材料的相组分检定、磁电特性表征和机理论述的模糊甚至矛盾。因此,合成纯相Sr3Co2Z材料进行磁电效应研究、并且与物相含量已知的混合相样品进行对比,无论对物相合成技术的改善还是对本征物理效应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工作系统研究了Sr3Co2Z材料的固相合成技术、磁效应、电效应和磁电耦合效应,有关结论和成果对于新型磁电材料及其新功能、新效应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首先,基于固相反应热力学,研究了原料配比、粉末煅烧温度/时间、材料烧结温度/时间/气氛等因素对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尖晶石相(S相)和M相先于Z相而形成,过低的氧分压会导致Z相的分解。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得到了Sr3Co2Z纯相,其最佳合成制度为1150°C?4 h(O2)。通过对合成过程中各物相的窄区慢速X-ray扫描和晶体结构精修,首次确定了Sr3Co2Z、Sr4Co2U、Sr2Co2X和SrCo2W四种物相的晶体结构并获得了晶体学信息文件(Crystallographic Information File,CIF)。其次,研究了Sr3Co2Z陶瓷样品的磁化强度随外加磁场和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磁阻效应等磁学性能。结果表明:Sr3Co2Z的磁化强度在6 kOe的外加磁场下为52.1 emu/g,矫顽场强度为53.2 Oe。Sr3Co2Z的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370 K和~505 K时出现的磁化强度急剧降低的现象由材料磁结构的转变所引起。在200 K和70 kOe时,Sr3Co2Z的磁阻效应为-85%,该效应的产生可能与晶粒间的自旋极化隧穿有关。接下来,研究了Sr3Co2Z陶瓷样品的介电温谱、介电频谱、电滞回线、伏安特性曲线和热释电效应等电学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在~370 K和~600 K时出现了介电异常的现象,~370 K处的介电异常与磁结构的转变相对应,~600 K处的介电异常则是氧空位弛豫的表现。在材料的电滞回线和伏安特性曲线中无法确定是否存在自发极化的贡献,所观察到的电滞回线主要受到漏电流的影响,伏安特性曲线中的负微分电阻效应与材料吸附的水分子相关。样品的热释电电流在~370 K处出现的峰值可能是由样品的铁电-顺电相变所引起。最后,研究了Sr3Co2Z陶瓷样品的磁电耦合效应。结果表明:样品的磁结构转变温度与介电异常温度及热释电电流峰值所对应温度相吻合,而且热释电电流与磁场强度相关。在30 kOe/300 K时,Sr3Co2Z的磁介电效应为~1%;在4 kOe/200 K时,Sr3Co2Z磁诱导的极化强度为~1.2μC/m2。材料的磁电耦合效应与其特殊的磁结构密切相关,晶体结构中Co原子的非均匀分布使其具有特殊的磁各向异性,可以使材料在高于室温时仍然具有磁电耦合效应。(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彭云[10](2015)在《天线用离子取代M型六角铁氧体电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设备高频化和小型化的快速发展,对天线小型化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传统的天线结构上进行小型化也已经发展到“瓶颈”阶段,而寻求更合适的材料对天线进行小型化。天线的尺寸由于受其传输频段的影响,在甚高频段(VHF:30-300MHz)的天线,其尺寸往往较大(~40cm),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小型化和便携性上的发展。因此,国内外对适用于天线小型化的新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强烈。Co-Ti离子取代的M型钡六角铁氧体在甚高频段具有较稳定的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磁损耗和介电损耗也能通过工艺手段调整得比较低,所以,这种材料会在天线小型化材料的应用上很有前景。本论文以Co-Ti取代的钡M型六角铁氧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o-Ti离子取代量对M型六角铁氧体的相结构、形貌结构、静态磁特性和起始磁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Co-Ti离子取代量1.2的铁氧体的软磁特性(磁导率高,矫顽力低)最好。重点研究了低温烧结的Co-Ti离子取代的M型钡六角铁氧体的微波特性,通过添加助熔剂氧化铋,发现当添加量较小时(1wt%和2wt%),材料的相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为单一的M型六角铁氧体结构,但当添加量≥5wt%时,出现了第二相铁酸铋相,而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第二相的比重也在增加。在形貌结构上,少量的氧化铋(1wt%)就能使铁氧体的晶粒明显增大。对氧化铋的添加量的调控,得到了在氧化铋的添加量为5wt%时的铁氧体,其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值在10-300MHz范围内几乎相等(~12),而且磁损耗和介电损耗在甚高频段范围内也非常的低。将得到的材料应用于300MHz微带天线的基底材料中,通过HFSS仿真分析,发现制备的铁氧体材料能很好的满足微带天线应用的要求,与传统的介质材料相比,铁氧体材料天线的尺寸不仅减小了很多,仅为传统介质天线尺寸的2.66%,而且其带宽、阻抗匹配特性等都的到了提升。这些结果表明,Co-Ti离子取代的M型六角铁氧体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制备天线基底的材料。(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型六方铁氧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铁性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铁电性、铁磁性和铁弹性的新型量子功能材料,实现电场(或磁场)对样品磁化(或电极化)的调控对开发下一代高效、节能的多功能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单相多铁性材料一直以来都面临着磁电耦合强度弱和磁电耦合温度低的弱点,极大的限制了磁电耦合器件的直接实际应用。寻找高转变温度、大磁电耦合性质的新材料一直是该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近年来,人们在工业上大量应用的铁氧体中实现了室温的磁电耦合效应,这一发现为磁电耦合器件的应用带来希望,但目前报道的材料磁电耦合效应都比较弱,因而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本论文以Y-型六角铁氧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掺杂等手段,研究元素掺杂对磁电耦合效应的调控机制,为寻找新型的高温、高磁电耦合效应材料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第一章介绍了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铁电性和铁磁性之间的矛盾及其共存的机制,并从逆Dzyaloshinskii-Moriya(DM)相互作用出发,简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螺旋磁序诱导的磁电耦合效应。第二章介绍了六角铁氧体的分类以及近年来磁电耦合效应在六角铁氧体中的发展历程。第叁章从正磁电耦合效应的测试原理出发,介绍了磁电耦合效应测试装置的搭建,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第四章系统研究了Cr离子掺杂Ba0.5Sr1.5Zn2Fe12022(BSZFO)Y型六角铁氧体的磁电耦合效应。系统研究了磁化、介电常数和铁电极化随温度和磁场的变化关系,绘制了多晶样品的T-H相图。实验发现多晶样品最高可以在250 K实现磁电耦合效应,在75 K最大的磁电耦合系数可达1309 ps/m且在低温区磁场可以诱导铁电极化正负反转,实现了四态逆磁电耦合效应。对单晶样品,在10 K时磁场不仅可以诱导铁电极化正负反转,且最大正磁电耦合系数可高达2950 ps/m。这些结果表明,Cr离子掺杂可以有效的调控BSZFO的磁性基态,进而调控磁场诱导铁电极化的行为。第五章系统研究了尖晶石材料MnCr204单晶和双钙钛矿材料Sr2CeIrO6单晶的磁电耦合效应。实验发现在MnCr204的公度螺磁转变温度之下,磁场可以诱导铁电极化连续反转,而且铁电极化很稳定,不会随时间有明显的衰减。对Sr2CeIr06单晶,在不同方向都测到了铁电极化,但是没有明显的磁电耦合效应,其铁电性的起源还需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的验证和分析。第六章利用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系统成功的生长了M型钡铁氧体BaFe10.35Sc1.6Mg0.05O19外延薄膜。并且意外的获得了表面具有六角岛状纳米颗粒的M型铁氧体薄膜。第七章对博士期间的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六方铁氧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俊龙,贾利军,胡邦文,解飞,张怀武.水热法合成的Z型六角铁氧体Sr_3Co_2Fe_(24)O_(41)[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9
[2].王永强.Y型六角铁氧体螺旋磁序诱导的磁电耦合效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李延青.Ni、Mn离子掺杂对Y型六角铁氧体Ba_(0.5)Sr_(1.5)Zn_2Fe_(12)O_(22)物性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胡邦文.织构化M型六角铁氧体基板材料制备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5].李俊龙.织构化Z型六角铁氧体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6].官钰洁.Co-Ti共掺杂对Y型六角铁氧体陶瓷磁电性能的影响[J].陶瓷.2018
[7].黄凯.掺杂对W型六角晶系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7
[8].李淑环,邹华.吸波填料W型六角晶系锶铁氧体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吸波性能的影响[J].橡胶科技.2016
[9].李剑.Z型六角铁氧体Sr_3Co_2Fe_(24)O_(41)的相组成及其磁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10].彭云.天线用离子取代M型六角铁氧体电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