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烟叶霉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密集烤房,气流运动,防控,烟叶
烟叶霉变论文文献综述
陈二龙,张明刚,苏家恩,孙占伟,朱凯[1](2019)在《调控密集烤房内气流运动防控烟叶霉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烟85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层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进行烘烤,运用自主设计智能化调控烤房内气流方向运动的设备,改善烤房内的温差、温度、相对湿度和冷凝水含量,进而减少烟叶霉变发生率,并与常规烘烤进行对比。在烘烤过程中的12~48h之间,调控密集烤房内气流运动的设备运行之后,烤房内温差快速下降,并在1.5℃以下的范围进行波动,始终小于对照组;处理组的低温层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下降,顶部冷凝水含量减少;处理组的烟叶霉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于48h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烟叶霉变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1.6%左右,且处理组的烤后霉变烟叶明显少于对照组。通过合理调控烤房内气流运动的方式,具有明显防控烤中烟叶霉变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雪梅[2](2019)在《初烤烟叶霉变成因及其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初烤烟叶由于含水率较高且储存时间较长,贮存期间极易发生霉变。分析了烟叶霉变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方法。(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苏家恩,典瑞丽,陈二龙,范志勇,朱凯[3](2018)在《烘烤过程中烟叶霉变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烘烤过程中烟叶霉变的表现与研究进展,指出烘烤过程中烟叶霉变的危害及应对措施,提出针对烘烤过程中烟叶霉变研究的新方向,为烘烤过程中烟叶霉变的研究及防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9期)
陈二龙[4](2018)在《烘烤过程烟叶霉变的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防控烘烤过程中烟叶霉变,以云烟85的适熟中部叶(第9~11位)为材料,使用FEI Quanta200扫描电镜观察烟叶主脉超微结构,采用碘显色的方法测定烟叶淀粉含量,利用流动分析仪进行测定(API)测定烟叶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CS-C3S-52FR萤石摄像头和MIK-TH702型温湿度记录仪分别记录烘烤过程中烟叶状态和烤中的温度,以及相对湿度,利用自主设计的风机风向变控系统和分风系统防控烤中烟叶霉变。研究结果主要为:1.烟叶霉变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的烟叶,以下部烟叶霉变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中部烟叶,上部烟叶霉变发生率最低;不同成熟度烟叶,随着成熟度的增加,烟叶霉变发生率先下降后上升,其中适熟烟叶的霉变发生率最低,过熟烟叶的霉变发生率最高;成熟度和烟叶部位对烟叶霉变的影响,以成熟度所占比例较大;烟叶中糖类化合物以淀粉含量,淀粉/总糖,淀粉/还原糖含量与烟叶霉变具有显着相关性,烟叶淀粉含量与烟叶总糖含量的比值为0.7左右,且烟叶淀粉含量与烟叶还原糖含量的比值为0.8左右,烟叶霉变发生率最低。2.霉变烟叶主脉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0~12 h烟叶主脉端口破损,且有部分晶体产生,12~24 h晶体裂解,且出现菌丝,48~60 h时,霉菌迅速生长繁殖,霉菌生长量以表皮>皮层>中柱;0~12 h,烟叶主脉表皮细胞有微量的霉菌孢子萌发,表皮细胞宽度缓慢收缩,12h之后收缩程度快速增加,12~24 h出现菌丝,霉菌快速生长繁殖期处于48~60 h之间,60 h表皮腺毛干瘪;烟叶霉变的爆发时间处于变黄中期,烟叶主脉组织的破损与霉菌在烟叶主脉上的生长繁殖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烟叶主脉表皮易被感染霉菌,因此,应减少烟叶在采摘和烘烤过程中对主脉组织的损伤。3.烘烤过程中烟叶霉变发生率呈S型变化;气流上升式四层密集烤房的一层至四层的烟叶霉变开始时间分别为:30.3、28.7、23.2和22.3 h;霉变爆发时间分别为:49.3、46.9、44.7和43.4 h;霉变终止时间分别为:63.3、62.7、57.3和56.7 h;四层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的一层与二层,叁层与四层的霉变发生无显着差异外,其余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随着烤房内的装烟层次上升,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升高,且低温高湿时间持续越长,霉变较为严重;烟叶霉变的发生与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有关,为防止烘烤期间烟叶霉变,应在43.4 h之前使高温层的温度≥41.5℃,相对湿度≤77.8%。4.风向变控系统使低温层的温度上升,减小烘烤过程中烤房内的温差,在12-48 h之间,使烤房的温差控制在1.5℃以下,与常规相比,减小烤房内的温差为1.5℃左右,此外,风向变控系统使低温层的相对湿度降低,减少低温区冷凝水含量,在12-48 h之间,低温区冷凝水含量减少22.2%,进而有效缓解烤中烟叶霉变;分风装置提升低温层的温度,使整个烘烤过程中的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变黄前期和变黄中期的烤房内温差处于1.0-1.5℃之间,使变黄末期的烤房内温差处于1.5-2.0℃之间,且分风装置降低低温层的相对湿度,进而减少烟叶在烘烤过程中霉变,改进的烤房内烟叶霉变发生率与常规烤房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周继月,杨盼盼,刘磊,尹晓东,侯英[5](2018)在《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初烤烟叶霉变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基于烟叶麦角甾醇含量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初烤烟叶霉变预警模型,以2015年和2016年云南5个地区2个等级(B2F和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调节烟叶含水率为18%,在28℃,RH 80%条件下以30天为实验周期,进行烟叶霉变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并检测样品麦角甾醇含量。建立第0d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主成分监测模型并提取Hotelling T~2统计量,预测第3天至30天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的Hotelling T~2统计量,对比分析肉眼观察和近红外类模型对烟叶霉变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1)烟叶霉变过程中,麦角甾醇含量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当肉眼可见时,麦角甾醇含量较初始值增加4.66~23.38倍;2)基于上述监测模型,13个霉变烟叶样品中,提前预警天数为6天的样品2个,提前预警天数3天的样品7个,当天预警的样品4个,7个未发生霉变烟叶在30天的监测周期内均未出现预警,预测准确率10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方便快速地实现对初烤烟叶霉变的预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二龙,范志勇,宋朝鹏,王德勋,户艳霞[6](2017)在《烘烤期烟叶霉变发生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在烘烤过程中不同层次烟叶霉变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防控烟叶霉变发生的措施提供适时适度的依据。通过摄像头记录烘烤过程中烟叶霉变的发生情况,采用温湿度记录仪记录烘烤过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探讨烘烤期间烟叶霉变发生规律,以及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烟叶霉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霉变发生率呈S型变化;1~4层的霉变开始时间分别为:30.3,28.7,23.2,22.3 h;1~4层的霉变终止时间分别为:63.3,62.7,57.3,56.7 h;4层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的1层与2层,3层与4层的霉变发生无显着差异外,其余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1~4层霉变爆发时间分别为:49.29,46.97,44.70,43.47 h;随着烤房内装烟层次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升高,且低温高湿时间持续越长,霉变较为严重;1层烟叶霉变进入稳定期的温度为41.5℃,相对湿度(RH)为77.8%。烟叶霉变的发生趋势为S型,且与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有关。为防止烘烤期间烟叶霉变,必须在43.47 h之前使高温层的温度≥41.5℃,相对湿度≤77.8%。(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朱大恒,刘丽,刘雨松,吴少雄,张可可[7](2017)在《芽孢杆菌LL17的分离鉴定及其对仓储烟叶霉变菌的抑制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控制仓储烟叶的霉变,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芽孢杆菌LL17,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扩散法研究其对3株储烟霉变菌的拮抗效果,并结合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LL17进行了分类学鉴定。结果显示,LL17菌株在分类学上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扩散法的培养平板上均观察到明显的抑菌区,表明LL17菌株对供试的3株仓储烟叶霉变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且LL17菌株无菌滤液对供试的2株曲霉分生孢子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可影响孢子萌发或导致菌丝畸变。因此,菌株LL17在储烟霉变的生物防控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7年08期)
何婉文[8](2016)在《仓储烟叶霉变及其生物防治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仓储的过程比较容易造成烟草的霉变,因此,使用生物防治措施对烟草进行处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烟叶的处理质量,目前,很多烟叶仓储部门都加强了对生物防治措施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杨波,荔亮,李宁[9](2015)在《库存烟叶霉变微生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四川成都地区烟叶霉变发生规律以及致霉微生物的主要种类和数量,采集了2013年度霉变烟叶样品23份,并进行了霉菌的分离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成都地区烟叶霉变全年可发生,7-12月为高发季节;从霉变烟叶样品中分离鉴定出9个属的真菌和1个属的酵母,其中4个属真菌为霉变优势菌,其风别是曲霉分离频率36.36%、青霉分离频率21.21%、根霉分离频率15.15%、木霉分离频率9.09%,不同种类微生物在不同季节的活跃程度不同,春夏高温高湿季节发生的霉变多由曲霉引起,而秋冬低温季节的霉变则多由青霉所致。(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5年02期)
袁逢春,苏罗毅,李庆华,胡伟,飞旭云[10](2014)在《初烤烟叶霉变率随时间变化的SPSS曲线拟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筛选一个合适的模型,以表征初烤烟叶霉变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达到研究目的,以昆明卷烟厂整理车间2007-2010年3个烤季在不同时间段的烟叶霉变率平均值为基础,利用SPSS软件进行曲线拟合,采用偏差因子(Bf)和准确因子(Af)评价预测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初烤烟叶霉变率与时间两个变量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在7种非线性模型中,Cubic(叁次曲线)模型的R2值均大于其他模型,而且只有Cubic模型的判定系数R2值(0.999)大于0.99,非常接近1,标准误最小(0.031),因此Cubic模型最合适用来表征初烤烟叶霉变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Cubic模型的叁个烤季平均偏差因子为1.04,平均准确因子为1.28,故通过验证,Cubic模型能快速准确地预测初烤烟叶随时间变化的霉变率。(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烟叶霉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初烤烟叶由于含水率较高且储存时间较长,贮存期间极易发生霉变。分析了烟叶霉变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烟叶霉变论文参考文献
[1].陈二龙,张明刚,苏家恩,孙占伟,朱凯.调控密集烤房内气流运动防控烟叶霉变[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雪梅.初烤烟叶霉变成因及其防治[J].作物研究.2019
[3].苏家恩,典瑞丽,陈二龙,范志勇,朱凯.烘烤过程中烟叶霉变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8
[4].陈二龙.烘烤过程烟叶霉变的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
[5].周继月,杨盼盼,刘磊,尹晓东,侯英.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初烤烟叶霉变预测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18
[6].陈二龙,范志勇,宋朝鹏,王德勋,户艳霞.烘烤期烟叶霉变发生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
[7].朱大恒,刘丽,刘雨松,吴少雄,张可可.芽孢杆菌LL17的分离鉴定及其对仓储烟叶霉变菌的抑制效果[J].烟草科技.2017
[8].何婉文.仓储烟叶霉变及其生物防治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
[9].杨波,荔亮,李宁.库存烟叶霉变微生物分析[J].农技服务.2015
[10].袁逢春,苏罗毅,李庆华,胡伟,飞旭云.初烤烟叶霉变率随时间变化的SPSS曲线拟合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