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在增长主义的刺激下,恣意的地理扩张已产生诸如生态破碎、正义缺失等症候,发展陷入胶着,反映其对景观空间价值的局限认识。该文从景观作为媒介及空间生产角度入手,论述了景观媒介的特性及功能;引入了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及其非生态化的批判思想,揭示了资本为重的社会发展在形塑空间过程中的无序芜杂。基于空间生产理论和景观的媒介特性提出景观空间生产——即运用景观媒介的特性、功能以期改善城市的非均衡性发展中的弊病,即教化自然、发展迟滞、社会结构解离等乱象。并以溪源江景观修复设计为例,通过滨水景观空间的重构,发挥景观空间生产的效益,试图重塑社会—经济—自然三者的可持续平衡。
论文目录
1 作为媒介的景观 1.1 连接性与融合修复 1.2 延续性与精神传承 1.3 创造性与价值溢出2 空间生产及其非生态化乱象 2.1 空间生产理论 (1)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 (2) 空间生产的非生态化批判 2.2 空间生产中景观空间的非常态化表现 (1) 自然空间资本化 (2) 非均衡的空间形态 (3) 景观空间的时空差异分布 (4) 文化瓦解和社会关系疏离3 发展的平衡支点——景观空间生产 3.1 景观媒介之于空间生产的作用 (1) 资本引导下的失衡发展 (2) 景观媒介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3.2 景观空间生产 (1) 创造社会效益的景观空间生产 (2) 驱动经济发展的景观空间生产 (3) 拼贴生态格局的景观空间生产4 实例设计:溪源江景观空间规划设计 4.1 空间生产迭变的三个阶段 (1) 自然主导下的农业生产 (2) 资本主导下的根雕生产 (3) 政策主导下的知识聚集 4.2 空间生产演替中的困窘 (1) 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2) 资本再生产的不可持续 (3) 社会公共利益的缺失 (4) 社会结构转变及文化多元化5 重拾景观空间生产话语权的溪源江重塑 5.1 生态基底的修复重构 (1) 水系网的复原 (2) 污染的水体和环境修复 (3) 生态浮岛 5.2 生产资本的再生 (1) 康复花园——健康康复 (2) 康复花园——噪音治理 (3) 康复花园——气味防治 (4) 构建绿色产业链, 创造根雕文化 5.3 多元文化的协调建构 (1) 公共活动空间——滨水 (2) 文化传承空间——龙舟广场 (3) 散步观赏空间——休闲花园结语资料来源: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林静,杨建华,谢毓婧,窦微
关键词: 景观空间生产,媒介,空间生产,列斐伏尔,溪源江
来源: 华中建筑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建筑系
分类号: TU984.18
DOI: 10.13942/j.cnki.hzjz.2019.05.023
页码: 96-101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734K
下载量: 231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景观空间生产论文; 媒介论文; 空间生产论文; 列斐伏尔论文; 溪源江论文;
景观作为媒介的“空间生产”探索——以溪源江修复设计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