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实工作 热情报务 做好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燕[1](2021)在《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以X事务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严重破坏市场诚信基础和投资者的信心,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中介机构因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被提起诉讼案件越来越多。都说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命线,但是一系列财务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不难看出会计师事务所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严重的审计质量问题,排除国家政策、行业监管等外部因素,事务所自身内部治理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的意义,紧接着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理论基础,以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法分析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通过解读中注协颁布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并结合相关文献,提取核心指标,样本选取为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将其在当年度被审计事务所对应的内部治理、财务指标等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利用琼斯模型计算出可操纵盈余值,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最后引入X会计师事务所个案做系统研究,深刻了解事务所内部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引发审计失败的原因。研究发现,完善事务所内部治理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基于以上研究对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事务所稳定发展尽一份力。
管淑慧[2](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指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李耿瑶[3](2020)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因素及防范研究 ——以众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注册会计师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其主要的职业价值体现在维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然而从2018年开始两年内,以康美药业为主的医疗行业、绿大地为主的生物科技行业、康得新雅百特为主的建筑材料行业等各个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失败案件的爆发,并且这些企业雇佣的相关会计师事务所也都因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受到中国证监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导致注册会计师的行业形象遭受重大打击。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信任度跌入低谷。同时审计人员提出自身在有限的时间成本及人力资金条件下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已经尽力做到最好,因此面对社会公众的指责以及证监会的处罚深感冤枉。审计失败不仅仅使会计师事务所受到经济和名誉的双重打击,还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损害了相关投资者利益。因此审计失败问题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出发,对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提出有效建议,以防范审计失败案件的发生。针对上述现象,本文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从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特征角度出发探究审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导致审计失败的现象?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进行文献综述,通过研究阅读大量关于审计失败及审计防范的文献,了解到国内外关于审计失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会计师事务所内控质量制度不完善,以及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为文本的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其次,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审计相关理论知识对众华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具体案例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特征和事务所审计特征两方面对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针对上述原因,提出政策建议。本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创新:在研究视角方面,现有的审计失败的研究偏向对证监会的处罚公告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而本文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审计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在研究内容方面,现有的研究倾向从监管部门宏观角度直接入手分析,本文是从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更加细化的角度进行审计失败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庞欣[4](2020)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研究 ——以众华所对圣莱达为例》文中提出市场经济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的地位,而它的出现对于时代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但与此同时,却也带来了种种弊端。一些公司为了能成功上市,吸收更多的资金,或者已经上市,但由于经营业绩不好等原因,铤而走险,选择依靠财务舞弊来解决当前困难,这严重威胁着资本市场的和谐发展。基于此,一份准确的审计报告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资本市场的“看家人”,注册会计师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准确的查出不良企业存在的问题,阻止其进入市场,对于经济健康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审计这些不良企业时,有些注册会计师却没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继而使得其由于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而致使审计失败的问题不断出现。以至于相当多的着名会计师事务所也没有坚持住自己的职业道德,审计失败时有发生,让人们不得不怀疑整个审计行业的质量水平。错误的财务报告不仅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审计行业的声誉。所以,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提出解决意见,将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圣莱达失败这一案例的分析,结合理论依据,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选题的研究意义、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的意义在第一部分中得以充分的介绍。而审计失败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在第二部分中又给出了精准的解释。至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方面对审计失败出现的原因在第三部分当中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当中属于注册会计师的原因有:独立性的缺乏、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对客户的业务经营状况了解不深以及制定的审计程序不合理;归属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原因是:事务所风险控制出现问题、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及复核制度的作用没有有效的发挥。在第四部分中,详细介绍了众华会计事务所审计圣莱达失败的案例,并具体分析其原因。在第五部分中,针对审计失败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依托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观点的总结,明确了审计相关定义,做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认真探究、详细剖析了新近披露的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因圣莱达财务造假案而导致审计的失败,经过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对于审计失败的理论研究,笔者希望可以通过本文做出一点贡献。
张铭铭[5](2019)在《事务所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直接影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审计质量是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保障。审计主体开展审计活动,发表审计意见,是影响审计质量的根本因素,而且,审计作为智力密集型的知识服务性行业,其工作质量与审计主体——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本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事务所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事务所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规范研究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审计质量替代指标、审计质量影响因素以及人力资本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分析,并对审计质量和人力资本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依次分析了事务所层面的注册会计师资质、学历、年龄、从业人员数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其次,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四个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研究。从国泰安等数据库中获取2018年度沪深上市公司数据,事务所人力资本的信息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所显示的事务所名称,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手工收集并整理得到。然后,利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得到上市公司可操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指标,将资质结构、教育结构、年龄结构、员工数量作为人力资本的考察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使用SPSS23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事务所人力资本特征与审计质量的具体相关关系。最后,得出研究结论,提出优化人力资本配置以提高审计质量的建议。事务所整体的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正相关。其中,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比例、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员工总数对审计质量存在显着影响且与审计质量均呈正相关。而且,相比于国有企业,事务所的人力资本对非国有企业审计质量的影响更为显着。根据研究结论,事务所合理配置人力资本对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人力资本获取上,事务所应当把受教育程度和注册会计师资质作为选聘人才的重要评价指标,并注意结合事务所的年龄结构特点、考虑各年龄阶段的人才缺口招聘员工,确保人力资本的质量和结构能够保证企业未来目标的实现。在人力资本使用上,事务所应当综合考虑资质、学历、年龄等因素合理配置各类人员,使得各方面人才优势互补,各展所长,提高所内人力资本有效利用的程度,进而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在人力资本维持上,事务所应当完善教育、培训与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的经验水平与知识素质水平。通过合理的绩效、薪酬和晋升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留住人才,维持所内人力资本的稳定,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国家和地方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的教育培训与激励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对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财政部、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监管部门应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并加强对事务所人力资本配置的引导。上市公司在选择评价事务所时要把人力资本因素放在重要位置。
谢军[6](2019)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S省“转型试点”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新时代包括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内的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自1999年以来,在高等教育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的进程中,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势而生并快速发展。截止2018年底,我国共有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721所,数量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58%,占据“半壁江山”以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办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关于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均还比较欠缺,需要全面、深入的进行探索。本研究以“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为题,以S省“转型试点”高校为对象,按照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深入探究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提出系统加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作出贡献。在实践层面,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相结合,着眼S省11所“转型试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整体状况和A高校及其三个系(专业),综合运用文本分析、访谈法和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激励措施等现状进行整体扫描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依据调查问卷数据和访谈获取的资料,从人力资源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和激励理论等视角,探究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理论层面,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其“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根据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特点,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因子分析法等,构建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合格标准的指标,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目标导向”。研究发现,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双师”内涵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数量少,学历和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应用能力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缺乏,保障条件有限等问题,不能适应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导致这些问题,主要有主观认识不到位、院校研究开展不够、增量补充渠道不畅通、能力提升激励机制不健全、硬件条件保障不得力、建设发展的合力未形成等多方面原因。研究还发现,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合格标准,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实践应用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理论知识水平和性格心态特征五个方面。其中实践应用能力的占比最高,体现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研究建议,加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综合施策。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改革编制管理办法,制定“双师型”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履行责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培训、引进、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实践条件建设、院校研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教师个体要主动顺应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强化以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专业发展观,增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积极投身实践教学,努力促进自身专业不断成长。
秦永超[7](2019)在《L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绩效评价是一种管理工具,用来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对依重于人力资源的企业尤为明显。而众所周知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监督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一个高度依赖人力资源型的企业。在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这个行业不仅面对着残酷的外部环境,还面对着许多内部多元化的经营挑战,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对其审计质量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标准,从而使得绩效评价在会计师事务所有着得天独厚的应用和发展空间。鉴于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依靠人力资源来运作,企业管理者应当主要站在员工的角度为事务所的发展进行总体谋划,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并通过这个体系将不同的部门人员有机的协同在一起,确保企业总体战略的有效执行,从而能够大大提升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和事务所品牌价值。由此看来,挖掘适用于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绩效评价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研究的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L会计师事务所,该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在本辖区内属于中小型事务所,现阶段针对员工的绩效评价还处于半停滞状态,其中的很多方面考虑并不妥当,造成了所内的注册会计师工作热情不高,未能对人才实施有效的利用,更没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来对其审计工作作出一个有效的评估。笔者通过前期口头问询,后期搜集纸质资料对于当下所有的岗位都做了比较深层次的了解,明确了会计师事务所员工岗位划分标准,而后结合所内实际情况进行了契合于本所员工的绩效评价流程设计。对业务经理、业务助理这两个公司内部最主要的岗位进行了明确的岗位说明,而后对这两个岗位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详细的分解,并借由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实施,最终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薪酬挂钩,将其工作绩效进行整合,使其转变为一套相对完整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笔者相应这对于L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壮大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这也是国内所有会计师事务所都必须要做的。笔者对论文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在论文前半段,介绍了这个选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简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案,研究方法,确立了员工绩效评价在会计师事务所这个特殊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之后就绩效管理的理论知识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主要包含了相关定义、绩效管理PDCA循环,着重对于绩效评价部分进行了叙述,详细介绍了比较国际上比较常见的几种绩效评价方法。紧接着笔者就现阶段L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绩效评价做了分析,其中包含了考核方法、考核指标的设计、考核内容和考核周期、考核程序、考核的评价原则,并指出了这套员工绩效评价体系下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随即对于L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做了一个重新的设计,由设计的思路→原则→前期准备工作→体系的建立这一条主线展开。体系建成了之后就是一个实施的过程了,论文后半部分主要就是对其进行讲述,论文结尾对前期在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就会计师事务所而言的员工的绩效评价工作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段亚楠[8](2019)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内部审计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需要与时俱进,审计署第11号令的颁布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展开研究,构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书面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胜任力理论、国内外相关组织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规定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开展书面访谈,发现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存在审计沟通意识不足、职业道德意识薄弱、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等主要问题。本文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更新等方面阐述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构建的必要性,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组织针对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规定和有关学者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基于能力要素法和功能分析法相结合的构建方法,同时结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书面访谈结果,本文构建了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审计工具和技术、职业道德和政治意识五个要素组成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并阐述了框架中各专业胜任能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关键要素的含义。本文设计调查问卷进一步检验了框架的合理性,文章的最后根据框架的要求从从完善准入制度、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加强政治素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国内外组织的相关规定和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为框架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为了使框架更具有针对性,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书面访谈结果,将政治意识纳入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中,并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验证了框架的合理性。
朱火松[9](2019)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以A会计师事务所为例》文中指出伴随市场化竞争的加剧,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好坏逐步成为其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逐步成为注册会计师能否取信于公众的重要“法宝”。受成本、时间、业务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国内众多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可谓千差万别,既有向好的方向发展做大做强的小所,也有“撞钟度日、赚一个是一个”的小所。审计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怎样提升审计质量也成为行业内探讨的热点问题。加强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对于提高行业自控意识和荣誉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为例,结合前人研究,从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要求、业务承接与保持、业务执行、人力资源、监督管理和控制等方面剖析其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并指出其审计项目组成员安排不合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有限、业务承接前风险评估不足、业务执行过程欠周全、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审计质量监督流于形式。并从竞争压力大,过于依赖客户、逐利导向的事务所文化、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疏漏、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缺陷等四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结合问题及其成因,提出着力推进审计业务转型、加强质量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优化业务承接阶段控制能力、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等举措。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其他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华林[10](2019)在《H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认为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使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化、优化了教育结构,也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的文化水平,提升了劳动力素质。会计专业是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将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本文对选题背景作了详细的研究,并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与资料,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对会计专业能力的研究”两个视角对国内外观点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本文主要应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个案分析法,依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全面发展理论以及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对H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H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各年级学生、会计专业教师以及H中等职业学校周边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并根据调研数据归纳了 H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在课程设置上,H中等职业学校依然是传统的知识导向,存在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不协调、教学内容与会计岗位需求脱节、教材资料内容陈旧不规范的现象;在教学模式方面,存在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教学手段缺乏先进性、教学考核缺乏多元性的问题;师资方面,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内工作经验、相关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专项实训室配备不全,综合实训室建设缓慢;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存在对企业需求了解不足的情况,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现象。针对H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从构建基于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等四个维度提出建议,以期提高H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
二、扎实工作 热情报务 做好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扎实工作 热情报务 做好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以X事务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2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 |
1.2.1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相关研究 |
1.2.2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概念 |
2.1.2 审计质量的概念 |
2.2 内部治理相关理论 |
2.2.1 公司治理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4 人力资本理论 |
2.2.5 声誉理论 |
2.3 审计质量相关理论 |
2.3.1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2.3.2 内部控制基础审计理论 |
第三章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现状 |
3.2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现状 |
3.3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
3.3.1 股权结构 |
3.3.2 合伙人大会 |
3.3.3 合伙人管理委员会及下设专门委员会 |
3.3.4 专业人员 |
3.3.5 质量控制 |
3.3.6 分支机构 |
第四章 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研究假设 |
4.2 变量定义与模型 |
4.2.1 被解释变量 |
4.2.2 解释变量 |
4.2.3 控制变量 |
4.2.4 模型说明 |
4.3 实证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相关性检验 |
4.3.3 回归分析 |
4.3.4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X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影响的个案分析 |
5.1 X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5.1.1 基本情况 |
5.1.2 组织架构 |
5.1.3 审计业务的一般流程 |
5.2 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回顾 |
5.2.1 五洋建设集团年报 |
5.2.2 欣泰电气IPO财务报表审计 |
5.2.3 枝江金润源年报 |
5.2.4 中澳审计报告 |
5.2.5 新绿股份新三板挂牌审计 |
5.3 X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水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 |
5.4 X会计师事务所完善内部治理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3)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因素及防范研究 ——以众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原因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
1.2.2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防范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3 概括性评论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2 审计失败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2.1 审计失败概念界定 |
2.2 导致审计失败相关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理性经济人”假说理论 |
3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现状 |
3.1 连续审计失败频发 |
3.2 被处罚的事务所相对集中 |
3.3 被触犯的审计准则相对集中 |
3.4 被集中处罚的事务所特点相似 |
4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案例描述 |
4.1 众华事务所的审计及失败描述 |
4.1.1 众华事务所概况 |
4.1.2 主办注册会计师特征描述 |
4.1.3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具体表现 |
4.2 公司的财务舞弊特征描述 |
4.2.1 雅百特上市公司概况 |
4.2.2 雅百特财务舞弊特征描述 |
5 审计失败案件原因分析 |
5.1 注册会计师视角 |
5.1.1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 |
5.1.2 注册会计师职业价值观扭曲 |
5.1.3 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流于形式 |
5.2 会计师事务所视角原因分析 |
5.2.1 特殊普通合伙的事务所组织形式未贯彻落实 |
5.2.2 事务所规模扩张外强中干 |
6 审计失败防范措施建议 |
6.1 注册会计师层面 |
6.1.1 注册会计师应加强对审计证据的关注 |
6.1.2 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必要职业谨慎准则 |
6.1.3 注册会计师应重视使用风险导向审计 |
6.2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
6.2.1 健全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
6.2.2 制定审计业务筛选机制,提高审计业务承接门槛 |
6.3 监管层面防范措施 |
6.3.1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
6.3.2 强化审计机构的监管力度 |
6.3.3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培训,提高风险意识 |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研究 ——以众华所对圣莱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回顾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贡献与不足 |
1.4.1 贡献 |
1.4.2 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审计风险 |
2.1.2 审计失败 |
2.2 理论基础 |
2.2.1 GONE理论 |
2.2.2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2.2.3 审计冲突理论 |
第3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
3.1 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原因 |
3.1.1 独立性较弱 |
3.1.2 专业胜任能力较低 |
3.1.3 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状况了解不足 |
3.1.4 制定的审计程序不合理 |
3.2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 |
3.2.1 事务所风险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
3.2.2 事务所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
3.2.3 复核制度的作用没有有效的发挥 |
第4章 众华所对圣莱达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
4.1 会计师事务所及上市公司概况 |
4.1.1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概况 |
4.1.2 圣莱达公司概况 |
4.1.3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案例始末 |
4.2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 |
4.2.1 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原因 |
4.2.2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原因 |
4.3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后果 |
第5章 针对审计失败的防范对策 |
5.1 注册会计师方面 |
5.1.1 强化注册会计师独立性 |
5.1.2 提升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 |
5.1.3 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重大报错风险的关注 |
5.1.4 严格履行已有的审计程序 |
5.2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 |
5.2.1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风险管控 |
5.2.2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 |
5.2.3 加强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事务所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审计质量的涵义及衡量指标的研究 |
1.2.2 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2.1 审计主体 |
1.2.2.2 审计客体 |
1.2.2.3 审计环境 |
1.2.3 关于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 |
1.2.3.1 事务所层面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 |
1.2.3.2 注册会计师个人特征与审计质量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3.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
2.1 审计质量的相关概念 |
2.1.1 审计质量内涵 |
2.1.2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
2.1.2.1 审计主体 |
2.1.2.2 审计客体 |
2.1.2.3 审计环境 |
2.2 审计需求和审计质量相关的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事务所人力资本相关的理论 |
2.3.1 人力资本理论 |
2.3.2 高层梯队理论 |
2.3.3 学习效应理论 |
2.4 事务所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 |
2.4.1 事务所人力资本内涵 |
2.4.2 事务所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 |
2.4.3 事务所层面人力资本对审计质量的重要性 |
2.4.4 事务所人力资本考察指标的选取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1.1 资质结构与审计质量 |
3.1.2 年龄结构与审计质量 |
3.1.3 学历结构与审计质量 |
3.1.4 员工总数与审计质量 |
3.2 变量定义 |
3.2.1 被解释变量 |
3.2.2 解释变量 |
3.2.3 控制变量 |
3.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3.4 检验模型的建立 |
第4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4.1 描述性统计 |
4.2 相关分析 |
4.3 回归分析 |
4.4 稳健性检验 |
4.5 进一步分析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对事务所的政策建议 |
5.2.1.1 人力资本的获取 |
5.2.1.2 人力资本的使用 |
5.2.1.3 人力资本的维持 |
5.2.2 对其他组织的政策建议 |
5.2.2.1 行业监管部门 |
5.2.2.2 上市公司 |
5.3 本文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6)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S省“转型试点”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
一、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关键 |
三、现实需要与问题聚焦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 |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 |
三、教师队伍建设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一、高等教育功能向应用型拓展的国际趋势 |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特点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三、管理学激励理论 |
四、研究的政策依据 |
第三章 S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
第一节 S省转型试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
二、转型试点高校探索应用型发展道路基本情况 |
三、转型试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扫描 |
四、转型试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 |
第二节 A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个案研究 |
一、研究方法、思路和案例选择 |
二、A学院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困惑 |
三、A学院三个专业(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
第四章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双师”内涵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认定标准 |
二、“双师型”教师数量少,学历和结构不合理 |
三、“双师型”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应用能力不足 |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缺乏,保障条件有限 |
第二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主观认识不到位 |
二、院校研究开展不够 |
三、增量补充渠道不畅通 |
四、能力提升激励机制不健全 |
五、硬件条件保障不得力 |
六、推进发展的合力未形成 |
第五章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合格标准的指标构建 |
第一节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合格标准要素的获取 |
一、文献回顾法初步筛选合格标准要素 |
二、行为事件访谈法再次筛选合格标准要素 |
三、问卷法最终筛选合格标准要素 |
第二节 合格标准指标因子的提取 |
一、因子的适应性检验 |
二、因子提取 |
三、因子旋转 |
第三节 合格标准指标的确定 |
一、合格标准要素命名及解释 |
二、合格标准指标及内涵 |
第四节 信度和效度分析 |
一、信度分析 |
二、效度分析 |
第六章 加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
第一节 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
一、制定“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引导高校规范认定 |
二、改革编制管理办法,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 |
三、制定“双师型”激励政策,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
四、引导企业履行责任,强化校企合作意识 |
第二节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教师队伍管理体系 |
一、加强计划管理,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
二、完善“双师型”职称评审办法,强化实践能力导向 |
三、加大“双师”培训工作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
四、拓宽渠道,做好“双师型”教师招聘工作 |
五、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发挥激励导向作用 |
六、加强实践基础设施建设,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
七、大力开展院校研究,建立完善教师发展工作机构 |
第三节 教师个体努力提升自身“双师”能力和素养 |
一、秉持以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专业发展观 |
二、增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
三、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 |
四、积极投身实践教学,推进“产学研”协调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7)L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具体方案 |
1.4.1 课题的研究目标 |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4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综述及其在事务所应用的理论基础 |
2.1 绩效管理概述 |
2.1.1 绩效管理的定义 |
2.1.2 绩效管理PDCA循环 |
2.1.3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
2.2 绩效评价 |
2.2.1 绩效评价的概念 |
2.2.2 主要的绩效评价方法 |
2.3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特点 |
第三章 L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1.1 公司基本情况 |
3.1.2 公司组织架构 |
3.1.3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 |
3.2 员工绩效评价现状 |
3.2.1 考核方法 |
3.2.2 考核内容及考核周期 |
3.2.4 考核程序 |
3.2.5 绩效考核的评价原则 |
3.3 公司现行绩效评价状况下存在的问题 |
3.3.1 管理层认识度不高 |
3.3.2 员工满意度不高 |
3.3.3 绩效管理过程缺失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4.1 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 |
4.2 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
4.3 绩效评价体系的准备工作 |
4.3.1 明确公司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 |
4.3.2 工作岗位分析 |
4.3.3 个人发展计划 |
4.3.4 尝试建立良好的公司绩效文化氛围 |
4.4 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
4.4.1 绩效指标分类 |
4.4.2 绩效评估维度、指标的设置 |
4.4.3 建立L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价流程 |
4.4.4 绩效考核与评价的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L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 |
5.1 实施步骤 |
5.1.1 做好绩效评价的宣传和培训 |
5.1.2 绩效工作的分工 |
5.1.3 做好管理体系之间的协同配合 |
5.2 后勤保障 |
5.2.1 企业文化保障 |
5.2.2 企业组织保障 |
5.2.3 各职能模块和管理体系密切配合 |
5.3 效果预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员工绩效评价工作总结 |
6.2 员工绩效评价工作展望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研究 |
2.2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及框架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文献述评 |
3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
3.1 胜任力理论 |
3.1.1 胜任力内涵 |
3.1.2 胜任力模型 |
3.2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相关规定 |
3.2.1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相关规定 |
3.2.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相关规定 |
4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现状分析 |
4.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突出优势 |
4.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不科学 |
4.2.2 内部审计团队管理的长效性不足 |
4.2.3 内部审计人员审计沟通意识不足 |
4.2.4 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 |
4.2.5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有待提高 |
5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 |
5.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构建的必要性 |
5.1.1 国有企业的特点 |
5.1.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
5.1.3 提升政治觉悟的需要 |
5.1.4 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 |
5.1.5 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更新 |
5.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构建原则 |
5.2.1 前瞻性和现实性相结合 |
5.2.2 系统性和全面性相结合 |
5.2.3 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
5.3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构建方法 |
5.3.1 功能分析法 |
5.3.2 能力要素法 |
5.3.3 两种方法相结合 |
5.4 国内外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借鉴 |
5.4.1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借鉴 |
5.4.2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借鉴 |
5.4.3 国内学者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借鉴 |
5.5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实践需要 |
5.6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确定 |
5.7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要素之间的关系 |
5.8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关键要素含义 |
5.8.1 专业知识 |
5.8.2 专业技能 |
5.8.3 审计工具和技术 |
5.8.4 职业道德 |
5.8.5 政治意识 |
6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检验 |
6.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调查问卷的设计 |
6.1.1 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 |
6.1.2 调查问卷的设计内容 |
6.1.3 调查问卷的回收统计 |
6.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6.2.1 调查样本总体情况统计 |
6.2.2 专业胜任能力要素的描述性分析 |
6.2.3 专业胜任能力要素的分类检验 |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策建议 |
7.2.1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准入制度 |
7.2.2 更新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 |
7.2.3 提升专业技能,实现价值增值 |
7.2.4 运用新兴审计工具和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
7.2.5 提升职业道德素养,赢得信赖 |
7.2.6 加强政治素养建设,强化政治意识 |
7.2.7 完善培训体系,多路径强化内部审计人员培训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以A会计师事务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综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重要概念解析 |
一、审计质量 |
二、审计质量控制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控制理论 |
二、全面质量管理 |
第三章 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
第一节 A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一、基本情况 |
二、人力资源 |
三、组织结构 |
第二节 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
一、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
二、职业道德要求 |
三、业务承接与保持 |
四、业务执行 |
五、人力资源 |
六、监督管理和控制 |
第四章 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
一、审计项目组成员安排不合理 |
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有限 |
三、业务承接前风险评估不足 |
四、业务执行过程欠周全 |
五、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 |
六、审计质量监督流于形式 |
第二节 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竞争压力大,过于依赖客户 |
二、逐利导向的事务所文化 |
三、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疏漏 |
四、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缺陷 |
第五章 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改进建议 |
第一节 着力推进审计业务转型 |
一、做精做专与多元化发展 |
二、重视客户管理,提高客户忠诚度 |
第二节 加强质量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
一、关键管理人员转变发展理念 |
二、加强全员质量控制意识教育 |
第三节 优化业务承接阶段控制能力 |
一、业务承接计划(Plan)制定 |
二、业务承接执行(Do) |
三、业务承接检查(Check) |
四、业务承接处理(Act) |
第四节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 |
一、完善会计师事务所人员聘用机制 |
二、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
三、后续培训 |
四、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方案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H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2.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多元智能理论 |
2.2.3 全面发展理论 |
2.2.4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 |
3. H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
3.1 H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简介 |
3.2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构成 |
3.3 H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3.3.1 教学课程设置偏离实际 |
3.3.2 教学师资队伍发展滞后 |
3.3.3 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加强 |
3.3.4 校企合作质量整体不高 |
4. H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课程设置知识导向 |
4.1.1 理论与实践课安排不协调 |
4.1.2 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 |
4.1.3 教材资料内容陈旧不规范 |
4.2 师资管理体制欠缺 |
4.2.1 教师缺乏企业内经验 |
4.2.2 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 |
4.2.3 教师激励机制需完善 |
4.3 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
4.3.1 专项技能实训室配备不全 |
4.3.2 会计综合实训室建设缓慢 |
4.4 校企合作氛围较弱 |
4.4.1 企业需求了解不足 |
4.4.2 企业参与动力不足 |
4.4.3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
5. 提升H中职学校学生专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
5.1 构建基于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 |
5.1.1 加大实践课时比例 |
5.1.2 依据职业需求教学 |
5.1.3 推进教学资料建设 |
5.2 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
5.2.1 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 |
5.2.2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 |
5.2.3 完善会计教师激励机制 |
5.3 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
5.3.1 配全专项技能实训室 |
5.3.2 打造会计综合实训室 |
5.4 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
5.4.1 重视企业真实需求 |
5.4.2 调动企业参与热情 |
5.4.3 拓宽校企合作模式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扎实工作 热情报务 做好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以X事务所为例[D]. 李燕.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3]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因素及防范研究 ——以众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例[D]. 李耿瑶.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4]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研究 ——以众华所对圣莱达为例[D]. 庞欣.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5]事务所人力资本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张铭铭.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6]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S省“转型试点”高校为例[D]. 谢军.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L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绩效评价研究[D]. 秦永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8]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D]. 段亚楠.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9]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以A会计师事务所为例[D]. 朱火松. 厦门大学, 2019(08)
- [10]H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研究[D]. 王华林. 扬州大学, 2019(02)
标签:注册会计师论文; 绩效评价论文; 双师型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