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指称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能,量词,话语,人称,琼斯,专名,汤姆。
指称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许余龙[1](2018)在《英汉指称词语的语篇回指功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自建小型英汉可比语料库,采用统一的标准对英汉语篇中的指称词语及其回指实体的可及性进行了界定、分类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用作语篇回指的英汉指称词语在语篇中的整体分布,符合Ariel的可及性理论预测。与Ariel采用的语篇位置距离分析法相比,本文以回指间隔距离为标准所作的数据统计结果,不仅可以更为直观清楚地显示可及性的高低,而且可以更加彰显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主要差异,即汉语指称词语的平均回指间隔距离较短。(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高芃[2](2018)在《日语第叁人称指称形式元话语性标记功能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日语第叁人称指称形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具体用法的考察及其在句法功能方面的体现上,本文试图从元话语的角度重新考察日语会话语料中第叁人称指称形式的语用功能。会话中出现的第叁人称指称形式主要用于表明说话人对指称对象的态度,引导听话人参与话题展开。同时第叁人称指称形式在形式上的转换不影响命题内容本身,因此从语用功能上来看具有元话语性标记功能。(本文来源于《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张秋杭,杨唐峰[3](2018)在《汉语“一+量”结构在关系从句中的指称管理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的量词和关系从句均具有极其特殊的语言类型学研究价值。本文基于篇章语言学的观点,采用书面叙事语体,自建语料库,从指称管理的角度考察汉语"一+量"结构在关系从句中的分布与功能。研究发现:1)"一+量"结构引导的核心名词主要为无定实指和无指;2)专用量词和通用量词在关系从句中的分布与在简单结构中的分布有所不同,专用量词和通用量词在标记首指和实体名词方面并无显着性差异,通用量词在引入无定、有定所指、标记语篇延续性和抽象名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以上发现说明量词在复杂结构中的指称管理功能不同于其在简单结构中的功能,从而影响量词类型的选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18年06期)
祝东平[4](2018)在《专有名词的指称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约定者看,指示词、人称代词是交际双方的临时约定;普通名词是语言团体成员的共同约定;专名则由语言团体成员或者语言团体某些成员共同约定。从符号的规定性看,指示词、人称代词只有时空性,没有抽象的规定性,因此,在不同语境中的所指不具相关性;普通名词的规定性是其实例的相似之处,因此,其所指在不同语境具有相似性;专名虽然只有一个实例,但是,也是一个名称,具有其抽象的规定性,其所指在不同语境必须保持同一。因此,专名并不必然为有指,"一个+专名"中的"一个"就是凸显专名在语境中的有指性、个体性。(本文来源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向姮[5](2018)在《日语“人”和汉语“人家”在指称功能上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在汉语或是日语的语言环境下,人称指示的用法都是丰富多样的。一般情况下,特定的人称代词“我(私)”,“你(あなた)”,“他(彼)”就能够充分发挥指示对应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及第叁人称的功能。但在日常生活的言语交际中,我们往往还可以通过使用其他的人称代词甚至普通名词来对人称进行指示。在这种情况下的人称指示功能更加融入了说话人的主观视角及认识,更能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感情。因此,站在主观性的角度,对汉语及日语人称指示用法进行研究,并加以比较对照,不仅能推进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两种语言中的人称指示体系,又能引导我们正确地掌握日语的表达方式,了解说话的主观意图,对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汉日人称指示用法的对照研究,一方面是围绕人称代词的对译研究,另一方面便是通过句子的语境来进行简单的语义分析。很少有人立足于某一理论对两者进行剖析和对照。本文选择日语“人(ひと)”这一常用名词以及汉语“人家”这一旁称代词为研究对象,选择日语“人”和汉语“人家”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因为二者都具备人称指示代词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及第叁人称用法。在此基础上,抽取中日文学作品中有关二者指示用法的例句及对话,根据语言的主观性理论,从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以及说话人的认识叁方面,研究了日语“人”和汉语“人家”在指称功能上的主观性。论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章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简要地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了日语“人”的指示语义,在此基础上,对日语“人”的指称功能进行了分类,并分别用例句加以说明。第叁章依照第二章的模式,对汉语“人家”的指示语义进行了阐释,把汉语“人家”的指称功能分为了他称(第叁人称),对称(第二人称)和自称(第一人称)。除此之外,对汉语“人家”的语法化历程做出了梳理。第四章依据第一章的研究理论基础,结合中日文学作品中的对话例句,分别从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以及说话人的认识叁个方面对日语“人”和汉语“人家”在指称功能上的主观性进行了对照研究。第五章针对日语“人”和汉语“人家”指称功能的主观性产生的差异,从两者的词性和中日社交文化方面进行了原因上的初步探究。第六章对本文所进行的论述和研究进行了一个梳理和总结,并且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有可能的其他研究方向及课题。通过日语“人”和汉语“人家”在指称功能上的对照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日语“人”和汉语“人家”的指称功能主要包括他称,对称和自称,其中,他称又可以分为特定他称和不特定他称。在使用频率上,二者均是他称和自称用法多于对称。(2)从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感情和说话人的认识叁方面比较来看,汉语“人家”在指称功能上的主观性高于日语“人”。(3)日语“人”和汉语“人家”之间主观性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考虑为二者的词性和中日的社交文化差异。(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8-05-01)
高巍,孙炜[6](2017)在《指称功能与表情功能之体现——以张谷若《弃儿汤姆·琼斯史》中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翻译学派克里斯汀·诺德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即以目的原则为标准分析译本功能,在译界引起广泛关注。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来体现文本的指称功能或表情功能,对译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弃儿汤姆·琼斯史》为张谷若耄耋之年所译,在译界颇受赞誉。本文以此译本为例,分别从名称和典故层面考察指称功能,从语言形式套用方面考察表情功能在此译本中的体现,从而探析译本功能分析对翻译策略研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王羽熙,储泽祥[7](2017)在《“一量名”结构的指称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量名"是汉语中最为常见的数量短语结构。从短语层面上来看,"一量名"结构用于表示实体或事物的数量信息为"一";而入句后的"一量名"则不限于表数量,具有表示不定指、定指和类指等指称功能。"一量名"结构的指称功能并不是单一的,类指"一量名"有时候兼备强调数量的功能;不定指的"一量名",在其修饰语的作用下,也可能向准定指,甚至是定指游移;陈述性"一量名"在一定语境中,也有可能偏向指称性,这是由于"一量名"的各指称功能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指称-陈述"这样一个连续统,在具体话语中,其指称功能也可能发生游移。(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王羽熙[8](2017)在《功能话语语法视角下的“一量名”指称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量名”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典型的名词性短语。一般来说,名词性短语具有指称功能。汉语的“一量名”指称用法非常丰富,有不定指、定指、类指等指称用法;“一量名”还可以起陈述作用,而有些“一量名”的主要功能则是表示数量。以往对于“一量名”指称的研究多偏重于“有定/无定”的研究,对其指称情况的系统研究相对比较缺乏,也未能从话语和功能角度对其指称功能进行考察。本文立足于功能话语语法,以不同类型的“一量名”指称情况为研究对象,从人际、表征、句法叁个层面对“一量名”的各项指称功能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全文总共分为八章,现将各章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研究现状及具体研究范围,提出了本文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以及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本文所依据的功能话语语法的叁个层面。首先简要介绍了功能话语语法(FDG)的来源和主要特点,然后分别对FDG的人际层面、表征层面、形态句法层面的概念和层级分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对人际层面的内容框架、表征层面的SoA类型、形态句法层面的排列进行了分类和定义。第叁章围绕“一量名”的不定指功能展开讨论和分析。首先区分了“指称/非指称”、“定指/不定指”的概念,介绍了不定指的表现形式和几类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定指“一量名”的判定标准并对其进行下位分类。其次,在人际层面,对“一量名”在不同内容框架中的交际意图进行了分析,指出语段中的“一量名”具有全局话题、局部话题、非话题等人际功能,并从“前景一背景”信息角度区分了这几种功能,讨论了辨识性焦点框架中“一量名”所示背景信息的前景化。然后,在表征层面,以SoA为基本分析单位,讨论了“一量名”的不同语义表征功能,及其语义实体类型。最后,在句法层面,介绍并分析了不定指“一量名”所在的小句框架及其句法排列,重点说明了呈现句和辨识性提升小句在句法排列上的特殊性,并从句法和人际的角度阐释了其中的原因。第四章围绕“一量名”的定指功能展开讨论和分析。首先介绍了定指的概念及主要表现形式,提出定指“一量名”的判定标准,并根据语境定位情况对定指“一量名”进行下位分类。其次,在人际层面分析了定指“一量名”在不同内容框架及语段中的人际功能及其交际意图,解释了作为叙事起点的“一量名”不适合与其他定指形式进行替换的原因;然后,在表征层面探讨了“一量名”在不同SoA中体现出来的不同语义表征特点,并总结了定指“一量名”在语义表征上的总体特征,进而从侧面分析了“一量名”在语境中表定指的原因。最后,在句法层面,介绍了定指“一量名”所在的小句框架及其句法排列,分析了其反映的人际、表征特点。第五章围绕“一量名”的类指功能展开讨论和分析。首先对类指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一量名”表类指的具体用法,从而提出类指“一量名”的判定标准。其次,在人际层面对类指“一量名”所处的内容框架、人际功能、交际意图进行了描写分析,探讨了说话人在叙事、说明语段中使用“一量名”所体现的个人、社会文化、互动立场,并通过对言者立场的分析,解释了“一量名”与类指性光杆NP、同位短语“代词+一量名”不能互换的原因。然后,在表征层面探讨了“一量名”在述谓性SoA中的语义表征情况,并从认知显着性、社会规约性、是否在语境中激活属性、言者策略这几个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动因:同时还对“一量名”所在的非现实性SoA的情态类型进行了探讨。最后,在句法层面介绍了“一量名”所出现的小句框架及其句法排列,分析其中反映的人际、表征特点,并重点解释了“左-右”分离性述谓句出现的人际动因。第六章主要考察和讨论了“一量名”的陈述功能。首先对陈述性“一量名”的定义和判定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列举了其主要表现形式。其次,在人际层面对不同内容框架中“一量名”的交际意图、人际功能进行了描写,同时指出“一量名”所在的话题性和一般性话语行为存在人际上的差异,并结合语境分析其缘由。再次,在表征层面对不同类型的SoA中“一量名”的语义表征功能做了描写分析。在分类性SoA中,“一量名”的语义表征类型主要与受事对象、动元的类型有关;在述谓性SoA中,“一量名”的语义表征与其语义角色,以及SoA所反映的人际框架有关。最后,在句法层面介绍了“一量名”所在的小句框架及其排列,比较了“左-右”、“左-中-右”两种分离式述谓句的异同,并从多个角度解释了造成这两种不同句法排列的内部原因。第七章主要考察和讨论了“一量名”表数量的功能。首先对数量型“一量名”的定义和判定标准提出了看法,并从主观量/客观量的角度对其进行下位分类。其次,在人际层面对不同内容框架中的数量型“一量名”进行了分析,从人际的角度来看,话语行为中的“一量名”表示主观量还是客观量,与其人际功能及所处的语段类型有关。再次,在表征层面对不同SoA中“一量名”的语义表征情况进行了考察,“一量名”可以出现在存在性和述谓性的SoA之中,分别有不同的表征特点,并且,述谓性SoA的现实/非现实性,也会影响“一量名”的语义表征。最后,在句法层面,根据人际和表征功能的不同,“一量名”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句法排列中,但呈现小句中“一量名”的排列是句法性排列,受到了句法安排的影响。第八章为结语,简要概述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及结论,同时提出了本项研究的不足之处,展望了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刘连营[9](2016)在《指称词it、this、that在篇章中的衔接方式与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界定衔接的概念,然后对衔接进行简单的分类,分为指称关系(reference)、省略与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四类。然后对人称指示词进行近一步分类,最后对人称指示词的衔接方式和功能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6年31期)
李广瑜,陈一[10](2016)在《关于同位性“人称代词_单+一个NP”的指称性质、语用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参项复合性指称构式的指称性质、语用功能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根据内部关系、篇章同指和形式变换等,同位结构"人称代词_单+一个NP"的指称性质应确定为单指(示类性单指),而非类指;其语用功能为明示"人称代词_单"所指当事人的身份属性,激活相关身份属性的社会评价意义,为针对相关当事人展开评议、质疑、推测或询问等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6年04期)
指称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关日语第叁人称指称形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具体用法的考察及其在句法功能方面的体现上,本文试图从元话语的角度重新考察日语会话语料中第叁人称指称形式的语用功能。会话中出现的第叁人称指称形式主要用于表明说话人对指称对象的态度,引导听话人参与话题展开。同时第叁人称指称形式在形式上的转换不影响命题内容本身,因此从语用功能上来看具有元话语性标记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指称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许余龙.英汉指称词语的语篇回指功能对比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2].高芃.日语第叁人称指称形式元话语性标记功能考察[J].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2018
[3].张秋杭,杨唐峰.汉语“一+量”结构在关系从句中的指称管理功能[J].现代外语.2018
[4].祝东平.专有名词的指称功能[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8
[5].向姮.日语“人”和汉语“人家”在指称功能上的对照研究[D].长江大学.2018
[6].高巍,孙炜.指称功能与表情功能之体现——以张谷若《弃儿汤姆·琼斯史》中译本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
[7].王羽熙,储泽祥.“一量名”结构的指称功能[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8].王羽熙.功能话语语法视角下的“一量名”指称情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9].刘连营.指称词it、this、that在篇章中的衔接方式与功能[J].校园英语.2016
[10].李广瑜,陈一.关于同位性“人称代词_单+一个NP”的指称性质、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