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隔板、第一排气孔、第二隔板、第二排气孔、放置盒、第一让位孔、第二让位孔、加热丝、温控器、排液管、放置管、第一单向阀,该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使得患者可将带有热量且湿润的氧气进行吸附处理,确保了患者吸氧的舒适性。
主设计要求
1.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隔板、第一排气孔、第二隔板、第二排气孔、放置盒、第一让位孔、第二让位孔、加热丝、温控器、排液管、放置管、第一单向阀,所述的第一连接管贯穿壳体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与壳体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管贯穿壳体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与壳体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隔板位于壳体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一隔板与壳体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气孔位于第一隔板内部,所述的第一排气孔与第一隔板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隔板位于壳体内部右侧,所述的第二隔板与壳体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二排气孔位于第二隔板内部,所述的第二排气孔与第二隔板一体相连,所述的放置盒位于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两两之间,所述的放置盒与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让位孔位于放置盒内部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让位孔为通孔,所述的第二让位孔位于放置盒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让位孔为通孔,所述的加热丝位于放置盒内部底端,所述的加热丝与放置盒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温控器位于壳体外壁前端下侧,所述的温控器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排液管贯穿壳体顶部中端,所述的排液管与壳体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排液管贯穿放置盒与放置盒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放置管贯穿第二连接管上下两端,所述的放置管与第二连接管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位于放置管外壁,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与放置管胶粘剂相连。
设计方案
1.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隔板、第一排气孔、第二隔板、第二排气孔、放置盒、第一让位孔、第二让位孔、加热丝、温控器、排液管、放置管、第一单向阀,所述的第一连接管贯穿壳体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与壳体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管贯穿壳体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与壳体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隔板位于壳体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一隔板与壳体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气孔位于第一隔板内部,所述的第一排气孔与第一隔板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隔板位于壳体内部右侧,所述的第二隔板与壳体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二排气孔位于第二隔板内部,所述的第二排气孔与第二隔板一体相连,所述的放置盒位于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两两之间,所述的放置盒与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让位孔位于放置盒内部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让位孔为通孔,所述的第二让位孔位于放置盒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让位孔为通孔,所述的加热丝位于放置盒内部底端,所述的加热丝与放置盒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温控器位于壳体外壁前端下侧,所述的温控器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排液管贯穿壳体顶部中端,所述的排液管与壳体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排液管贯穿放置盒与放置盒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放置管贯穿第二连接管上下两端,所述的放置管与第二连接管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位于放置管外壁,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与放置管胶粘剂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部底端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壳体螺纹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外壁还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与第一连接管胶粘剂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排气孔内部还设有第一防水透气膜,所述的第一防水透气膜四边与第一排气孔胶粘剂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排气孔内部还设有第二防水透气膜,所述的第二防水透气膜四边与第二排气孔胶粘剂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液管顶部还设有密封板,所述的密封板左侧与排液管转动相连,且所述的密封板右侧与排液管卡扣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管外壁还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的第三单向阀与第二连接管胶粘剂相连。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氧装置,尤其涉及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吸氧即吸入氧气。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氧疗主要是缓解缺氧的一种方法。适量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临床工作中,患者使用传统的吸氧装置进行吸氧时,此时,患者吸入的氧气为低温干燥的氧气,易引起患者吸氧的不舒适性,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隔板、第一排气孔、第二隔板、第二排气孔、放置盒、第一让位孔、第二让位孔、加热丝、温控器、排液管、放置管、第一单向阀,所述的第一连接管贯穿壳体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与壳体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管贯穿壳体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与壳体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隔板位于壳体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一隔板与壳体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气孔位于第一隔板内部,所述的第一排气孔与第一隔板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隔板位于壳体内部右侧,所述的第二隔板与壳体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二排气孔位于第二隔板内部,所述的第二排气孔与第二隔板一体相连,所述的放置盒位于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两两之间,所述的放置盒与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让位孔位于放置盒内部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让位孔为通孔,所述的第二让位孔位于放置盒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让位孔为通孔,所述的加热丝位于放置盒内部底端,所述的加热丝与放置盒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温控器位于壳体外壁前端下侧,所述的温控器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排液管贯穿壳体顶部中端,所述的排液管与壳体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排液管贯穿放置盒与放置盒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放置管贯穿第二连接管上下两端,所述的放置管与第二连接管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位于放置管外壁,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与放置管胶粘剂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内部底端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壳体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外壁还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与第一连接管胶粘剂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排气孔内部还设有第一防水透气膜,所述的第一防水透气膜四边与第一排气孔胶粘剂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排气孔内部还设有第二防水透气膜,所述的第二防水透气膜四边与第二排气孔胶粘剂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排液管顶部还设有密封板,所述的密封板左侧与排液管转动相连,且所述的密封板右侧与排液管卡扣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连接管外壁还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的第三单向阀与第二连接管胶粘剂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使用前,医护人员先将第一连接管与现有技术的吸氧装置处的氧气管通过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医护人员再将第二连接管与氧气面罩通过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密封板,再将清水由排液管倒入放置盒内,通过第一防水透气膜和第二防水透气膜防水的作用,使得放置盒内的清水不会排入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内,当清水倒入完毕后,医护人员用手关闭密封板即可,使用时,医护人员先用手开启温控器,通过开启温控器,使得加热丝对放置盒内的清水进行加热处理,当加热丝的温度达到温控器所设定的温度值时,加热丝停止工作,医护人员再用手将氧气面罩穿戴至患者的口鼻处,医护人员再开启外界现有技术的氧气装置,此时,氧气由第一连接管经过第一排气孔穿过第一防水透气膜通过第一让位孔排入放置盒内,排入放置盒内的氧气穿过清水,即氧气与加热后清水所形成的水蒸汽混为一体,混为一体的蒸汽式氧气由第二让位孔经过第二排气孔穿过第二防水透气膜排入第二连接管内,此时,外界空气由放置管排入第二连接管,因外界空气的温度低于第二连接管内蒸汽后氧气的温度,即将蒸汽后的氧气进行雾化处理,被雾化后的氧气再由氧气面罩排入患者的口鼻内,以此给患者进行蒸汽式雾化吸氧治疗,该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使得患者可将带有热量且湿润的氧气进行吸附处理,确保了患者吸氧的舒适性,同时,第二单向阀是为了防止清水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汽由第一连接管排入外界的吸氧装置内,第一单向阀是为了防止排入第二连接管内的氧气由放置管排出外界,第三单向阀是为了防止外界空气由第二连接管排入放置盒内,所述的密封板为橡胶材质,蓄电池是为了给该装置提供能量供应,所述的蓄电池与温控器以及加热丝导线相连,所述的温控器与加热丝信号线相连,所述的壳体以及放置盒为透明材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2是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的局部主视图;
图3是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的电路图。
壳体1、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第一隔板4、第一排气孔5、第二隔板6、第二排气孔7、放置盒8、第一让位孔9、第二让位孔10、加热丝11、温控器12、排液管13、放置管14、第一单向阀15、蓄电池101、密封板102、第二单向阀201、第三单向阀301、第一防水透气膜501、第二防水透气膜7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第一隔板4、第一排气孔5、第二隔板6、第二排气孔7、放置盒8、第一让位孔9、第二让位孔10、加热丝11、温控器12、排液管13、放置管14、第一单向阀15,所述的第一连接管2贯穿壳体1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连接管2与壳体1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管3贯穿壳体1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二连接管3与壳体1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隔板4位于壳体1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一隔板4与壳体1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气孔5位于第一隔板4内部,所述的第一排气孔5与第一隔板4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二隔板6位于壳体1内部右侧,所述的第二隔板6与壳体1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二排气孔7位于第二隔板6内部,所述的第二排气孔7与第二隔板6一体相连,所述的放置盒8位于第一隔板4以及第二隔板6两两之间,所述的放置盒8与第一隔板4以及第二隔板6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让位孔9位于放置盒8内部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让位孔9为通孔,所述的第二让位孔10位于放置盒8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让位孔10为通孔,所述的加热丝11位于放置盒8内部底端,所述的加热丝11与放置盒8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温控器12位于壳体1外壁前端下侧,所述的温控器12与壳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排液管13贯穿壳体1顶部中端,所述的排液管13与壳体1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排液管13贯穿放置盒8与放置盒8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放置管14贯穿第二连接管3上下两端,所述的放置管14与第二连接管3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15位于放置管14外壁,所述的第一单向阀15与放置管14胶粘剂相连,所述的壳体1内部底端还设有蓄电池101,所述的蓄电池101与壳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管2外壁还设有第二单向阀201,所述的第二单向阀201与第一连接管2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气孔5内部还设有第一防水透气膜501,所述的第一防水透气膜501四边与第一排气孔5胶粘剂相连,所述的第二排气孔7内部还设有第二防水透气膜701,所述的第二防水透气膜701四边与第二排气孔7胶粘剂相连,所述的排液管13顶部还设有密封板102,所述的密封板102左侧与排液管13转动相连,且所述的密封板102右侧与排液管13卡扣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管3外壁还设有第三单向阀301,所述的第三单向阀301与第二连接管3胶粘剂相连。
该蒸汽式雾化吸氧装置,使用前,医护人员先将第一连接管2与现有技术的吸氧装置处的氧气管通过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医护人员再将第二连接管3与氧气面罩通过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密封板102,再将清水由排液管13倒入放置盒8内,通过第一防水透气膜501和第二防水透气膜701防水的作用,使得放置盒8内的清水不会排入第一连接管2以及第二连接管3内,当清水倒入完毕后,医护人员用手关闭密封板102即可,使用时,医护人员先用手开启温控器12,通过开启温控器12,使得加热丝11对放置盒8内的清水进行加热处理,当加热丝11的温度达到温控器12所设定的温度值时,加热丝11停止工作,医护人员再用手将氧气面罩穿戴至患者的口鼻处,医护人员再开启外界现有技术的氧气装置,此时,氧气由第一连接管2经过第一排气孔5穿过第一防水透气膜501通过第一让位孔9排入放置盒8内,排入放置盒8内的氧气穿过清水,即氧气与加热后清水所形成的水蒸汽混为一体,混为一体的蒸汽式氧气由第二让位孔10经过第二排气孔7穿过第二防水透气膜701排入第二连接管3内,此时,外界空气由放置管14排入第二连接管3,因外界空气的温度低于第二连接管3内蒸汽后氧气的温度,即将蒸汽后的氧气进行雾化处理,被雾化后的氧气再由氧气面罩排入患者的口鼻内,以此给患者进行蒸汽式雾化吸氧治疗,同时,第二单向阀201是为了防止清水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汽由第一连接管2排入外界的吸氧装置内,第一单向阀15是为了防止排入第二连接管3内的氧气由放置管14排出外界,第三单向阀301是为了防止外界空气由第二连接管3排入放置盒8内,所述的密封板102为橡胶材质,蓄电池101是为了给该装置提供能量供应,所述的蓄电池101与温控器12以及加热丝11导线相连,所述的温控器12与加热丝11信号线相连,所述的壳体1以及放置盒8为透明材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86171.3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7(西安)
授权编号:CN209951980U
授权时间:20200117
主分类号:A61M16/00
专利分类号:A61M16/00;A61M16/14;A61M16/16;A61M16/20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第一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申请人地址: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27号
发明人:顾雯;师文
第一发明人:顾雯
当前权利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代理人:李宏伟
代理机构:1153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