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莲湖北省宜都市职业教育中心443000
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授语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的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提高汉语运用能力,从而顺利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扎实的语法知识是阅读速度和质量的保证,是写作技巧的关键。语法在语言掌握和运用中起着桥梁作用。在汉语教学中,语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汉语的语法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中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中很大的障碍。
一、汉语的语法特点
汉语缺乏形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如:不很好——很不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我和弟弟——我的弟弟;门外下了雨——门外下过雨——门外下着雨。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如合成词:
主谓式:月亮,衣冠楚楚,月亮升上了天空。
动宾式:司机,爱我中华,学习文化。
动补式:提高,扩大,讲清楚,衣服洗得很干净。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英语:名词——主语、宾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表语;副词——状语。
动名词(主语、宾语):学习是一件好事情,她喜欢学习。
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北京人爱侃大山,他北京人,他喜欢北京人,北京人的房子不大。
美丽是生活的必需品,她很美丽,她爱美丽,美丽的祖国我的家。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一般语言有“度量衡”量词(米、克、升),无专用量词(个、只、枚……)。汉语一开始也是没有专用量词,数词与名词直接结合(岁寒三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或者借用名词,例如“牛+牛”。后来发展出了量词。量词用法复杂,名词不同,量词不同,例如一匹马、一头牛、一只羊。
量词易误用,例如:一颗拒绝融化的冰、一座座山川相连、一丝新绿……英语中没有这些量词。
英语中没有语气词,汉语中有。例如:“我吗?”“他呢?”“走吧!”
二、实例分析
结合以上语法特点,我收集了一些语文教学中的实例,进行一下简要分析。例如:
1.我等三个小时了公交车。
该句错误,正确的应该是:我等公交车等了三个小时。
原因:“了”是动态助词,表示动作完成。它有两个位置:(1)紧挨在动词后面;(2)句尾。
因此,只能说:
我等了三个小时公交车。
我等三个小时公交车了。
有一种情况,“了”可以在“三个小时”后面,那就是宾语“公交车”被省略的时候:
我等三个小时了(此时“了”在句尾)。
2.书包有三本书。
该句错误,正确的应该是:书包里有三本书。
原因:“有”是汉语里一个特别的动词,既是一般动词,表领属,又是存现动词,表存在。试比较两个句子:
我有两本书。
地上有两本书。
这两个句子都是“有”字句,但第一句是表示领属的,“书”归“我”所有;第二句是存现句,表示某个地方存在着某个东西,即地上存在着两本书。
两个句子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第一句的主语是书的拥有者,第二句的主语是处所,而处所通常是地方(上海、中国、外面、旁边等)或者是“名词+方位词”(地上、屋子里、树下、房后等)。
原句中的“书包”不可能是书的拥有者,只能是处所,所以要加上方位词“里”。
3.我的家乡很多下雪。
该句错误,正确的应该是:我的家乡经常下雪。或者:我的家乡很少下雪。
原因:“很多”和“很少”从意义上是一对反义短语,但在汉语的实际运用中,它们只有做谓语时可以对立使用,表达相反的意思。例如:家里人很多——家里人很少。
而在做定语时,它们却不完全对立使用。例如:家里有很多人(√)——家里有很少人(×)
后一句应该改成:家里有很少的人。(很少,一般要加“的”)
另外,“很少”可以做状语,表示不经常,跟“经常”的意思对立,而“很多”不能做状语。例如:我很少吃水果(√)——我经常吃水果(√)——我很多吃水果(×)
所以,在原句中,“很多”不能修饰动词性成分“下雪”,只能改成同义的“经常”或者反义的“很少”。
三、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语法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坚持寓语法教学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寓教于乐。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可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2.遵循认知规律,讲究循序渐进。语法教学要循序渐进,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采用相应的措施。语法系统非常庞大,不同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学习语法的能力与接受语法的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教师在教授语法时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授。但对于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语法讲解。
3.数学公式化的语法教学。语言中的句子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我们要根据这个特点,让学生像学数学一样来学习语文语法。比如,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还是要和记背数学公式一样去记忆。
总之,中职学校语文语法的教学不但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语法的教授与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它没有最好的方法,却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不让学生只会机械地模仿,而是懂得语言规则,在语言的运用时能够积极思维并且富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