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均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冰片,稀土,开环,亚胺,苯乙烯,甲基,碳酸。
均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黄建铭,姚昌广,崔冬梅[1](2017)在《β-双亚胺钇配合物催化2-(4-氟苯基)丁二烯的高顺1,4-选择性均聚合及其与异戊二烯的共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非极性聚烯烃相比,功能化聚烯烃由于其更好的粘附性、印染性及与其他聚合物的相容性,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目前对双烯烃的改性主要是通过自由基聚合或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得到的聚合物不具有立构规整性。本文利用β-双亚胺钇配合物催化2-(4-氟苯基)丁二烯聚合,得到顺1,4-选择性98%的聚合物,分子量可达6.95x10~4,分子量分布为1.4–2.0之间,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约在24–31℃范围内。此外该体系还能够催化2-(4-氟苯基)丁二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得到高顺1,4-选择性共聚物。共聚物没有结晶性,始终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产物是无规共聚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孟嘉锋[2](2017)在《二齿钛配合物催化的降冰片烯均聚合及共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降冰片烯(NBE)是一种具有双键的环状单体,能以加成聚合、开环易位聚合以及自由基/阳离子聚合等方式得到聚合物。降冰片烯的加成聚合物具有高透明性、低双折射率、低介电损耗等优异性能,在微电子、电器、光学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了改善加成型聚降冰片烯的加工性能,常常引入第二单体与降冰片烯进行共聚合。新型催化体系以及共聚合体系的开发是降冰片烯聚合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N,O]和[N,N]二齿鳌合的钛配合物,在不同助催化体系的作用下,分别实现了降冰片烯的均聚合及其与1-辛烯、1,3-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的共聚合,探讨了聚合条件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胺氯化钛(SF-Ti)为主催化剂,叁异丁基铝(TIBA)或叁乙基铝(TEA)和四(五氟苯基)硼酸叁苯基甲酯(B)作为助催化剂,实现了降冰片烯的加成均聚合。采用SF-Ti/TIBA/B叁元催化体系,[Ti]/[Al]/[B]=1:5:1,[NBE]/[Ti]=200:1,于甲苯中60 ℃下聚合4小时,得到数均分子量为4.2× 1 04 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3.5的聚合物,聚合产率为72.2%,催化活性达3.39×103 gPNBE/(molTi h)。SF-Ti/TEA/B叁元催化体系在相同条件下催化NBE均聚合,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3.6×10~4g/mol,分子量分布略窄(MWD=2.3),聚合产率为 59.9%,催化活性为 1.88×103 gPNBE/(molTi h)。高温1HNMR、DSC、TGA 等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催化体系得到的聚合物均为降冰片烯的加成聚合物,且均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Td≈440 ℃)。SF-Ti/T-IBA/B叁元催化体系还可催化降冰片烯与1-辛烯(OC)的共聚合,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3-4.5×10~4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91-2.45的无规共聚物,该共聚物可溶于常见有机溶剂。测得在共聚合条件下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NBE = 3.01,roc = 0.08。改变降冰片烯与1-辛烯两种单体的投料比,可调节共聚物中降冰片烯的含量。DSC、TGA分析显示,共聚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87-174 ℃),且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高于300℃ 两者均随降冰片烯的含量增加而提高。研究了 SF-Ti/TIBA二元催化体系催化的降冰片烯与1,3-丁二烯的共聚合。该催化体系对两者的共聚合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所得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0.2-1.3×10~4g/mol,分子量分布适中(MWD=2~2.2)。设定聚合条件为:[Al]/[Ti]=7:1,[Monomer]/[Ti]=200:1,[NBE]/[BD]=5:5,甲苯中 40℃下聚合 6 小时,共聚物的产率可达91%。改变单体投料比和聚合条件,共聚物中降冰片烯含量始终维持在55%左右,说明该共聚物主链中两种单体单元具有高度的交替倾向。DEPT 13513CNMR和FTIR结果分别显示降冰片烯以加成聚合的方式插入到共聚物主链中;1,3-丁二烯则主要以1,4聚合方式插入共聚物链中。热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50-70 ℃)和较高的热分解温度(Td=380 ℃)。共聚物可溶于有机溶剂,用溶液浇筑方法制得的共聚物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很高的透光性(透过率大于80%)。用含硫二胺钛配合物(SNN-Ti)/叁异丁基铝(TIBA)二元催化体系实现了降冰片烯的加成均聚合及其与异戊二烯的共聚合。当[Al]/[Ti]=5:1,[NBE]/[Ti]=200:1,100 ℃下于甲苯中聚合6小时,降冰片烯均聚物的产率可达到62.1%。均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5-6.8×10~4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介于1.39-2.03之间。降冰片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的反应条件更加温和,[AI]/[Ti]=5:1,[Monomer]/[Ti]=400:1,[NBE]/[IP]=5:5,40 ℃下聚合6小时,共聚物产率可达到97.9%。测得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NBE = 0.056;rIP = 0.002,且共聚物的组成随单体投料比和聚合条件的变化不大(共聚物中降冰片烯含量为43-63%),交替共聚倾向明显。核磁共振谱表明共聚物中降冰片烯和异戊二烯分别以加成聚合和1,4聚合方式插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5-82 ℃,热分解温度高于300℃。共聚物薄膜对可见光的透过率高于80%,是一种优秀的透明材料。通过聚合物中的活性双键与巯基小分子的“巯-烯”点击反应,可以得到羟基或者羧基修饰的部分极性聚合物,拓宽了该共聚物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7-01)
林金鸥[3](2014)在《镧配合物催化ε-癸内酯均聚合及其与L-丙交酯共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ε-癸内酯(DL)来源于植物蓖麻油,可用于调味剂,是一种绿色的新型内酯单体。本文首次将硼氢化镧(La(BH4)3(THF)3)和叁(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镧催化剂(La(OAr)s)用于催化ε-癸内酯(DL)均聚合,发现两种镧配合物都能高效催化DL开环聚合,且反应条件比辛酸亚锡温和(如30℃,1.5h),产物PDL分子量可达26.4Kg/mol)、分子量分布小于1.20。NMR结果显示,La(BH4)3(THF)3催化得到的是αα,ω-二羟基型PDL,这有利于其进一步的功能化反应。DSC测试结果表明PDL只存在一个-58.5℃的Tg,不存在其他结晶熔融峰,是一种完全无定形聚合物。应用La(OAr)3/聚乙二醇(PEG)体系,分别引发DL和L-丙交酯(LLA)单体开环聚合,因DL无法插入La-PLLA活性链末端继续增长,这种“一锅两步投料法”可以合成“干净”的α,ω-二羟基型PLLA-b-PDL-b-PEG-b-PDL-b-PLLA五嵌段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量取决于各单体与PEG的用量,与理论值基本吻合,分子量分布窄(1.19-1.28),可合成结构明确、分子量可控的五嵌段共聚物。以L-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为扩链剂对得到的五嵌段共聚物进行扩链反应,成功合成多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可以提高4.5倍以上。热力学性能表明,多嵌段共聚物具有两个Tg,出现微相分离,PLLA和PDL分别作为硬段和软段。多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杨氏模量、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3MPa、9.6MPa和723%,可望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获得应用。以正丁基锂为催化剂,四氢呋喃为促进剂,研究了六甲基环叁硅氧烷(D3)开环聚合反应动力学。动力学曲线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长而分子量分布基本不变(1.05左右),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说明正丁基锂是一种制备聚硅氧烷标准物的有效催化剂。采用相同的催化体系,以叁乙烯基叁甲基环叁硅氧烷为单体合成了绝对分子量为5400-16100g/mol)、分子量分布小于1.20的聚硅氧烷标准物,分子量可通过投料比进行调控。这种聚硅氧烷因为侧基含有丰富的乙烯基团,因此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性研究。首次将叁氟甲磺酸钪(Sc(OTf)3)和Sc(OTf)3/环氧丙烷体系用于催化D3开环聚合,与文献报道的120℃、200h甚至400h的苛刻反应条件相比,Sc(OTf)3在60℃下即可引发D3开环聚合,反应时间缩短至22.5h,大大优化了反应条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3-01)
任劭,王国祥[4](2013)在《苯乙烯均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六水氯化铁为催化剂,六次甲基四胺为配体,维生素C为还原剂,通过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聚苯乙烯(PSt)。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配体用量、还原剂用量、单体配比等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下合成聚苯乙烯均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 h,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5%(摩尔比),配体六次甲基四胺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75%(摩尔比),还原剂维生素C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5%(摩尔比),催化剂FeCl3·6H2O的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摩尔比)。得到的样品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杭州化工》期刊2013年03期)
陈琳[5](2013)在《双膦胺钴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丁二烯和苯乙烯均聚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致力于新型单活性中心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合成了一系列含双膦胺(PNP)配体的钴配合物,重点研究了它们在1,3-丁二烯溶液聚合中的催化性能,还简单考察了它们对异戊二烯、苯乙烯均聚合反应的催化性能。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阐述了顺丁橡胶的基本概念和工业进展,重点介绍了新型单活性中心催化剂技术;比较了同样配体环境下具有不同金属中心的配合物对丁二烯的催化性能;在此基础上,以后过渡金属钴为例,详细描述了带有各类常见配体的钻配合物对1,3-丁二烯的催化性能。第二部分,介绍了5个双膦胺配体的制备及表征过程,并将它们分别与无水氯化钻配位制得了相应的双膦胺钴配合物;还合成了1个含自由膦配体的钴配合物,即双(叁苯基膦)氯化钴,用以与双膦胺钻配合物的催化性能作比较。研究发现配体的结构决定了其与中心金属的配位情况,进而决定了钴配合物的几何构型。第叁部分,详细考察了上述钴配合物在1,3-丁二烯溶液聚合中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助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聚合反应温度以及配体环境都对聚合活性、聚合产物的微观结构和分子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从活性还是定向选择性的角度来比较,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都是比甲基铝氧烷(MAO)更优异的助催化剂。在MAO的活化下,双膦胺钴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远低于双(叁苯基膦)氯化钴;而且由这两类配合物催化得到的聚合产物的微观结构不同,前者得到顺式-1,4-含量为主(75.7-88.8%)的聚丁二烯橡胶,后者则得到1,2-含量为主(76.9%)的聚丁二烯橡胶。然而在EASC的活化下,所有钴配合物对丁二烯聚合都显示出了高活性和高顺式-1,4选择性(96.6~98.4%)。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为18.9~28.9万g/mmol,分子量分布较窄(1.94~2.68)。单体转化率随助催化剂用量(Al/Co摩尔比)的增大而增大,随聚合温度的升高先增后降,于25℃时可达到100%的单体转化率。对于双膦胺钴配合物,配体结构的微小调整几乎不会影响聚合产物的微观结构,但温度的升高会导致聚合产物中反式-1,4-结构和1,2-结构含量的增加。此外,聚合产物的分子量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也迅速降低,且高温下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第四部分,初步探索了上述钴配合物在异戊二烯及苯乙烯溶液聚合中的催化性能。双膦胺钴配合对异戊二烯的催化活性较低,仅在EASC的活化下才能得到少量顺式-1,4结构为主(>80%)的聚异戊二烯橡胶。而双(叁苯基膦)氯化钴无论在MAO或EASC的活化下,对异戊二烯都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分别可得到顺式-1,4结构含量为45.2%和82.4%的聚合产物。当以上钴配合物应用于苯乙烯均聚时,所有钴配合物在EASC的活化下,都显示出了很高的催化活性(>3.94×105g(PS)·mol-1(Co)·h-1),而且该催化活性可维持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25~70℃)。遗憾的是,由该催化体系得到的聚苯乙烯的分子量较低(<104g/mo1),并且其结构是无规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5-01)
艾朋飞[6](2012)在《新型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降冰片烯和丁二烯的均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致力于新型后过渡金属(镍、钯和钴)配合物的设计和合成,以及它们在降冰片烯和丁二烯聚合中的应用。这些配合物的制备中涉及两类配体:吡啶亚胺醇配体和吡啶胺醇配体。在含铝的助催化剂活化下,认真研究了这些配合物对降冰片烯和丁二烯的催化性能。本论文主要包括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降冰片烯聚合和丁二烯聚合的催化剂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后过渡金属配合物。第二部分:合成了一系列吡啶亚胺醇配体,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对其进行了表征;然后将其和卤化镍、醋酸镍及氯化钯配位得到一系列含叁齿[NNO]配体的镍和钯配合物,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的结果显示:卤化镍配合物具有五配位的叁角双锥结构,醋酸镍配合物具有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而钯配合物则以离子对的形式存在([PdCl4]2阴离子为抗衡离子)。在甲基铝氧烷(MAO)的活化下,所有镍配合物对降冰片烯的加成聚合具有高的催化活性,活性高于106g(PNB)·mol-1(cat)·h-1;而钯配合物的活性最高可达1.883×107g(PNB)·mol-1(cat)·h-1。所有的聚合产物乙烯基降冰片烯都有较高的分子量和相对窄的分子量分布,钯配合物由于具有两个活性中心,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为双峰。聚合反应条件、金属中心类型和配体环境都对催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第叁部分:在前部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合成了一系列的吡啶亚胺醇和吡啶胺醇配体,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对其进行了表征;然后将其和氯化钻、氯化镍配位得到一系列含叁齿[NNO]配体的钻和镍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显示所有的配合物均具有扭曲的叁角双锥结构,其中的赤道平面由吡啶氮原子和两个氯原子形成。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的活化下,采用较小的Al/Co摩尔比(如40),钻配合物对丁二烯聚合显示出较高的活性和顺式1,4-选择性(>96%)。聚合反应条件和配体环境对单体转化率、聚合物微观结构和分子量都有影响。然而,在相同聚合条件下,与钴配合物相比,相应的镍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较低,聚合所得产物的顺式1,4-结构含量和分子量也都比较低。(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6-01)
李瑛琦[7](2012)在《钯的二亚胺催化剂催化烯烃均聚合与共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后过渡金属钯的二亚胺催化剂[(ArN=C(An)-C(An)=NAr)Pd(CH_2)_3C(O)OMe](BAr’4)并在二氯甲烷作溶剂的条件下进行催化性能的研究,接着对催化剂进行一定的改性,在催化剂合成的过程中引入少量的水对催化剂进行作用,通过核磁、元素分析,DSC和红外等手段对两种催化剂结构进行了测定。用这种新合成含结合水的钯二亚胺催化剂在二氯甲烷中的催化性能研究,用这种结合水的催化剂进行烯烃的水相,乳液,本体体系下的烯烃均聚合与共聚合。通过光散射、DSC、凝胶色谱分析仪、核磁及电镜等分析手段对所得聚合物分别进行了粒径、熔点、分子量、结构及形态研究。并分别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类型的乳化剂的实验条件下对乳液聚合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结合水催化剂分别在二氯甲烷,水相,本体和乳液体系均可以催化1-辛烯的均聚合及1-辛烯与丙烯酸甲酯的共聚合反应。得到分子量Mw2.310~4~610~4之间的1-辛烯均聚物和1-辛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所得聚合物的支化度都较高,各种聚合方法所得的聚合物中,水相聚合所得聚合物支化度都是高的,二氯甲烷相聚合所得聚合物的支化度是最低的,乳液和本体聚合的介于两者之间。乳液聚合中的催化活性在均聚反应中为2.71kg/mol而在共聚反应中为2.6kg/mol,其他聚合方式都比乳液聚合的催化活性高,其中二氯甲烷相的催化活性最高,均聚反应中能达到17.51kg/mol,共聚反应中达16.70kg/mol。水相聚合体系和乳液聚合体系中乳胶粒子的粒径200~400nm之间,聚合体系状态稳定。温度对乳液聚合体系的影响趋势整体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聚合物的分子量也升高,但催化活性是略有下降的,二氯甲烷相聚合得到聚合物为无定形聚合物,只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聚物Tg:-45.6oC,共聚物Tg:-47.5oC)而没有熔点Tm。但是水相和乳液体系所得的聚合物为结晶性聚合物,它们既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又有熔点Tm。水相聚合均聚物Tg:-54.7oC,Tm:74.8oC,水相聚合共聚物Tg:-34.8oC,水相聚合共聚物Tm:32.3oC。乳液聚合均聚Tg:-54.6oC,Tm:50.3oC,乳液聚合共聚物Tg:-57oC, Tm:83oC。(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2-05-26)
李欣[8](2012)在《稀土/钛化合物催化降冰片烯均聚合与共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降冰片烯是一种具有双环结构,容易制备同时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的单体。通过不同的聚合方式得到的聚降冰片烯可以应用于橡胶、树脂等不同领域;降冰片烯与其他单体如a-烯烃共聚,可以得到环烯烃共聚物(COC),是一类很有应用前景的高分子材料。因此,对降冰片烯的均聚和共聚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首次使用稀土和钛化合物,成功进行了降冰片烯的开环聚合、加成型聚合以及降冰片烯和异戊二烯的共聚合,并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探讨了降冰片烯在不同催化体系中的聚合反应机理。采用稀土膦酸酯盐和烷基铝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催化降冰片烯开环聚合,发现以钪的膦酸酯盐Sc(P204)3和烷基铝组成配位催化体系可以有效地催化降冰片烯(NBE)聚合,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对单体转化率、产物分子量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以叁乙基铝为助催化剂时,单体转化率较高,所得聚合物可部分溶于有机溶剂;NBE以开环聚合为主。当以叁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时,单体转化率较叁乙基铝为助催化剂时低,所得白色聚合产物很难溶于有机溶剂,以开环聚合方式为主,产物中反式双键含量较高。使用Sc(P507)3作为主催化剂,使用叁乙基铝作为助催化剂时,得到类似结果。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烷基铝和有机硼化合物组成的叁元催化体系催化的降冰片烯的加成型聚合反应。发现相对于Sc(naph)3、Sc(acac)3、Nd(P204)3、Nd(acac)3和HO(P204)3等稀土化合物,Sc(P204)13或Sc(P507)3催化聚合反应活性较高。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对单体转化率、微观结构的影响。TiCl4/Al(i-Bu)3体系可催化降冰片烯和异戊二烯的共聚合,制备得到可溶于常规有机溶剂的新型共聚物。考察了助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以及两种单体投料比对共聚合的影响。用1H-NMR,13C-NMR, GPC、DSC等方法表征了共聚产物的微观结构与热性能,13C-NMR DEPT证明共聚反应中降冰片烯单体以加成方式聚合,DSC结果显示共聚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Kelen-Tudos方法得到了两种单体的竞聚率。使用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胺钛与甲基铝氧烷或者叁异丁基铝组成二元催化体系研究了降冰片烯和异戊二烯的共聚合,其中降冰片烯以加成聚合方式,异戊二烯以1,4-加成聚合方式进行了共聚合。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胺钛与甲基铝氧烷体系催化降冰片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得到的产物中存在大量凝胶,而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胺钛与叁异丁基铝催化降冰片烯和异戊二烯的共聚合可以得到完全溶解于有机溶剂的共聚产物。用1H-NMR,13C-NMR, GPC、DSC. TGA等方法表征了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胺钛与叁异丁基铝催化体系所得共聚产物的微观结构与热性能,13C-NMR DEPT证明共聚反应中降冰片烯单体以加成方式聚合,DSC结果显示共聚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Kelen-Tudos方法得到了两种单体的竞聚率。所得产物不但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透光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5-01)
简忠保,崔冬梅[9](2010)在《稀土镥配合物催化苯乙烯高间规均聚合及与丁二烯共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间规聚苯乙烯(sPS)由于其高熔点、耐热、耐溶剂而备受瞩目。自从1988年Ishihara发明单茂钛可以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以来,人们发明了许多台催化剂,相比之下稀土催化剂对苯乙烯聚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5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0-06-20)
于翠萍,李希,牛俊峰,沈之荃[10](2007)在《叁亚甲基环碳酸酯及2,2-二甲基叁亚甲基环碳酸酯开环均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降解聚合物聚叁亚甲基环碳酸酯(PTMC)及聚2,2-二甲基叁亚甲基环碳酸酯(PDTC)在药物控释载体及其它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与脂肪族聚酯不同,PTMC和PDTC降解时,不会产生有害的酸性化合物。PTMC和PDTC主要由叁亚甲基环碳酸酯(TMC)及2,2-二甲基叁亚甲基环碳酸酯(DTC)开环均聚合制备。本文总结了催化TMC和DTC开环均聚合的不同催化剂及其聚合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TMC和DTC均聚合催化剂开发上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相容性催化剂如稀土催化剂、Ca、Mg、Zn、Fe催化剂以及酶催化剂催化TMC和DTC开环聚合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07年06期)
均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降冰片烯(NBE)是一种具有双键的环状单体,能以加成聚合、开环易位聚合以及自由基/阳离子聚合等方式得到聚合物。降冰片烯的加成聚合物具有高透明性、低双折射率、低介电损耗等优异性能,在微电子、电器、光学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了改善加成型聚降冰片烯的加工性能,常常引入第二单体与降冰片烯进行共聚合。新型催化体系以及共聚合体系的开发是降冰片烯聚合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N,O]和[N,N]二齿鳌合的钛配合物,在不同助催化体系的作用下,分别实现了降冰片烯的均聚合及其与1-辛烯、1,3-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的共聚合,探讨了聚合条件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胺氯化钛(SF-Ti)为主催化剂,叁异丁基铝(TIBA)或叁乙基铝(TEA)和四(五氟苯基)硼酸叁苯基甲酯(B)作为助催化剂,实现了降冰片烯的加成均聚合。采用SF-Ti/TIBA/B叁元催化体系,[Ti]/[Al]/[B]=1:5:1,[NBE]/[Ti]=200:1,于甲苯中60 ℃下聚合4小时,得到数均分子量为4.2× 1 04 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3.5的聚合物,聚合产率为72.2%,催化活性达3.39×103 gPNBE/(molTi h)。SF-Ti/TEA/B叁元催化体系在相同条件下催化NBE均聚合,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3.6×10~4g/mol,分子量分布略窄(MWD=2.3),聚合产率为 59.9%,催化活性为 1.88×103 gPNBE/(molTi h)。高温1HNMR、DSC、TGA 等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催化体系得到的聚合物均为降冰片烯的加成聚合物,且均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Td≈440 ℃)。SF-Ti/T-IBA/B叁元催化体系还可催化降冰片烯与1-辛烯(OC)的共聚合,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3-4.5×10~4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91-2.45的无规共聚物,该共聚物可溶于常见有机溶剂。测得在共聚合条件下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NBE = 3.01,roc = 0.08。改变降冰片烯与1-辛烯两种单体的投料比,可调节共聚物中降冰片烯的含量。DSC、TGA分析显示,共聚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87-174 ℃),且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高于300℃ 两者均随降冰片烯的含量增加而提高。研究了 SF-Ti/TIBA二元催化体系催化的降冰片烯与1,3-丁二烯的共聚合。该催化体系对两者的共聚合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所得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0.2-1.3×10~4g/mol,分子量分布适中(MWD=2~2.2)。设定聚合条件为:[Al]/[Ti]=7:1,[Monomer]/[Ti]=200:1,[NBE]/[BD]=5:5,甲苯中 40℃下聚合 6 小时,共聚物的产率可达91%。改变单体投料比和聚合条件,共聚物中降冰片烯含量始终维持在55%左右,说明该共聚物主链中两种单体单元具有高度的交替倾向。DEPT 13513CNMR和FTIR结果分别显示降冰片烯以加成聚合的方式插入到共聚物主链中;1,3-丁二烯则主要以1,4聚合方式插入共聚物链中。热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50-70 ℃)和较高的热分解温度(Td=380 ℃)。共聚物可溶于有机溶剂,用溶液浇筑方法制得的共聚物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很高的透光性(透过率大于80%)。用含硫二胺钛配合物(SNN-Ti)/叁异丁基铝(TIBA)二元催化体系实现了降冰片烯的加成均聚合及其与异戊二烯的共聚合。当[Al]/[Ti]=5:1,[NBE]/[Ti]=200:1,100 ℃下于甲苯中聚合6小时,降冰片烯均聚物的产率可达到62.1%。均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5-6.8×10~4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介于1.39-2.03之间。降冰片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的反应条件更加温和,[AI]/[Ti]=5:1,[Monomer]/[Ti]=400:1,[NBE]/[IP]=5:5,40 ℃下聚合6小时,共聚物产率可达到97.9%。测得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NBE = 0.056;rIP = 0.002,且共聚物的组成随单体投料比和聚合条件的变化不大(共聚物中降冰片烯含量为43-63%),交替共聚倾向明显。核磁共振谱表明共聚物中降冰片烯和异戊二烯分别以加成聚合和1,4聚合方式插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5-82 ℃,热分解温度高于300℃。共聚物薄膜对可见光的透过率高于80%,是一种优秀的透明材料。通过聚合物中的活性双键与巯基小分子的“巯-烯”点击反应,可以得到羟基或者羧基修饰的部分极性聚合物,拓宽了该共聚物的应用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均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黄建铭,姚昌广,崔冬梅.β-双亚胺钇配合物催化2-(4-氟苯基)丁二烯的高顺1,4-选择性均聚合及其与异戊二烯的共聚合[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
[2].孟嘉锋.二齿钛配合物催化的降冰片烯均聚合及共聚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7
[3].林金鸥.镧配合物催化ε-癸内酯均聚合及其与L-丙交酯共聚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4
[4].任劭,王国祥.苯乙烯均聚合研究[J].杭州化工.2013
[5].陈琳.双膦胺钴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丁二烯和苯乙烯均聚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
[6].艾朋飞.新型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降冰片烯和丁二烯的均聚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2
[7].李瑛琦.钯的二亚胺催化剂催化烯烃均聚合与共聚合[D].北京化工大学.2012
[8].李欣.稀土/钛化合物催化降冰片烯均聚合与共聚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2
[9].简忠保,崔冬梅.稀土镥配合物催化苯乙烯高间规均聚合及与丁二烯共聚合[C].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5分会场摘要集.2010
[10].于翠萍,李希,牛俊峰,沈之荃.叁亚甲基环碳酸酯及2,2-二甲基叁亚甲基环碳酸酯开环均聚合[J].化学进展.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