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物输配论文_葛才林,骆剑峰,刘冲,殷朝珍,王泽港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化物输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水稻,重金属,速率,小麦,化物,论文。

同化物输配论文文献综述

葛才林,骆剑峰,刘冲,殷朝珍,王泽港[1](2005)在《重金属对水稻光合作用和同化物输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速率测定表明,0.025~1.0mmolL的Cu2+、Cd2+和Hg2+显着抑制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且抑制程度随Cu2+、Cd2+和Hg2+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示踪动力学分析表明,0.5mmolL的Cu2+、Cd2+和Hg2+抑制光合产物在叶内不同状态间的转化,影响叶中光合产物的输出,导致叶内小分子糖的累积,使叶片光合速率受糖浓度增高的反馈调节而下降。电泳分析表明,Cu2+、Cd2+和Hg2+抑制叶内淀粉酶同功酶的表达,并进而抑制光合同化物在叶内可输配态和暂贮态之间的转化。(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龚月桦[2](2000)在《杂交小麦同化物输配规律及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作物源库流关系的研究表明:无论源强度、流的能力、还是库本身的特性都会对光合产物的输配产生影响,从而最终影响经济学产量。本文针对K型杂交小麦901叶片功能期长、同化能力强和生育后期青枝绿叶的特点,以杂交小麦901及其父本恢复系R205,母本不育系K3314A,常规小麦陕229、小偃22为试材,通过1997-2000年叁年多的田间实验及盆栽实验,研究了小麦开花后源、流、库的特性,目的在于阐明同化物输配规律并探讨901生育后期同化物滞留源端的原因。 对小麦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旗叶蒸腾速率、旗叶干重、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了动态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开花后早期光合速率较低,但中后期光合速率高于对照,表现出优势。而且901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下降缓慢,叶片功能期长。因此,在灌浆中后期901的源叶能提供充足的同化物。但是,901后期叶片淀粉含量升高,滞留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较多,叶片物质输出率低,说明还有较多的光合同化物滞留源端。这与其亲本恢复系的特性密切相关。 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显微观测技术,对开花后28天的901、恢复系、不育系和陕229四个小麦品系的旗叶、叶鞘、节、节间、穗轴和籽粒腹沟区维管束进行显微观测。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及其恢复系的旗叶、叶鞘、节、节间、穗轴的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均比陕229的高,这些可能是其穗大、小穗数多、颖花较多的结构基础;而不育系的维管束数目少,面积小,则与其不育特性有关。但901的籽粒腹沟区维管束面积最小,则可能是其后期灌浆慢的原因之一。对源端装载区域和库端卸出区域的超微结构观察以及对装载部位进行ATP酶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则表明,四品系间均未有明显的差异。 对籽粒体积、含水量、干物质累积、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等指标进行了动态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籽粒形成期扩张生长快,体积增大快,灌浆中后期灌浆速率缓慢,灌浆时间延长。可溶性糖和蔗糖作为淀粉形成的底物,它们的含量变化与淀粉累积、灌浆速率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对蔗糖降解的几种酶活性变化进行分析测定表明,转化酶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起作用。而蔗糖合成酶在淀粉开始迅速累积时活性最高,说明它在蔗糖向淀粉的转化中对蔗糖的降解起主导作用。901籽粒灌浆中 -杂交小麦同化物输配规律及机理的研究-第5页共96页一后期蔗糖合成酶活性低,是其生育后期灌浆慢的内在生理原因之一。 利用’‘CO。饲喂标记和同位素测定技术,对盆栽小麦灌浆后期旗叶‘Y-同化物的源端装载和库端卸出规律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出,常规小麦陕229’℃-同化物源端装载快、输出快,标记后第二无输出极少,转运周期为 1天。而杂交小麦 901及其恢复系‘℃-同化物则在源端装载慢,输出慢,标记后第2 天仍有较多输出,运转周期拉长。并且旗叶中滞留的‘℃-可溶性同化物和‘℃-蔗糖较多,也表明其’℃-蔗糖的输出慢。常规小麦库端卸出快,标记后第 2天卸出很少;而 901及其亲本’℃-同化物库端卸出慢,第 2天仍有较多卸出,周期延长。 总之,杂交小麦90库处理源供应的‘℃-同化物能力低,需要时间长,分解蔗糖能。力较差,淀粉合成速率慢,即库活性弱,而源端物质输出率低,是杂交小麦 90 生育后期同化物滞留源端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0-07-01)

同化物输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作物源库流关系的研究表明:无论源强度、流的能力、还是库本身的特性都会对光合产物的输配产生影响,从而最终影响经济学产量。本文针对K型杂交小麦901叶片功能期长、同化能力强和生育后期青枝绿叶的特点,以杂交小麦901及其父本恢复系R205,母本不育系K3314A,常规小麦陕229、小偃22为试材,通过1997-2000年叁年多的田间实验及盆栽实验,研究了小麦开花后源、流、库的特性,目的在于阐明同化物输配规律并探讨901生育后期同化物滞留源端的原因。 对小麦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旗叶蒸腾速率、旗叶干重、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了动态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开花后早期光合速率较低,但中后期光合速率高于对照,表现出优势。而且901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下降缓慢,叶片功能期长。因此,在灌浆中后期901的源叶能提供充足的同化物。但是,901后期叶片淀粉含量升高,滞留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较多,叶片物质输出率低,说明还有较多的光合同化物滞留源端。这与其亲本恢复系的特性密切相关。 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显微观测技术,对开花后28天的901、恢复系、不育系和陕229四个小麦品系的旗叶、叶鞘、节、节间、穗轴和籽粒腹沟区维管束进行显微观测。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及其恢复系的旗叶、叶鞘、节、节间、穗轴的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均比陕229的高,这些可能是其穗大、小穗数多、颖花较多的结构基础;而不育系的维管束数目少,面积小,则与其不育特性有关。但901的籽粒腹沟区维管束面积最小,则可能是其后期灌浆慢的原因之一。对源端装载区域和库端卸出区域的超微结构观察以及对装载部位进行ATP酶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则表明,四品系间均未有明显的差异。 对籽粒体积、含水量、干物质累积、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等指标进行了动态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籽粒形成期扩张生长快,体积增大快,灌浆中后期灌浆速率缓慢,灌浆时间延长。可溶性糖和蔗糖作为淀粉形成的底物,它们的含量变化与淀粉累积、灌浆速率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对蔗糖降解的几种酶活性变化进行分析测定表明,转化酶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起作用。而蔗糖合成酶在淀粉开始迅速累积时活性最高,说明它在蔗糖向淀粉的转化中对蔗糖的降解起主导作用。901籽粒灌浆中 -杂交小麦同化物输配规律及机理的研究-第5页共96页一后期蔗糖合成酶活性低,是其生育后期灌浆慢的内在生理原因之一。 利用’‘CO。饲喂标记和同位素测定技术,对盆栽小麦灌浆后期旗叶‘Y-同化物的源端装载和库端卸出规律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出,常规小麦陕229’℃-同化物源端装载快、输出快,标记后第二无输出极少,转运周期为 1天。而杂交小麦 901及其恢复系‘℃-同化物则在源端装载慢,输出慢,标记后第2 天仍有较多输出,运转周期拉长。并且旗叶中滞留的‘℃-可溶性同化物和‘℃-蔗糖较多,也表明其’℃-蔗糖的输出慢。常规小麦库端卸出快,标记后第 2天卸出很少;而 901及其亲本’℃-同化物库端卸出慢,第 2天仍有较多卸出,周期延长。 总之,杂交小麦90库处理源供应的‘℃-同化物能力低,需要时间长,分解蔗糖能。力较差,淀粉合成速率慢,即库活性弱,而源端物质输出率低,是杂交小麦 90 生育后期同化物滞留源端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化物输配论文参考文献

[1].葛才林,骆剑峰,刘冲,殷朝珍,王泽港.重金属对水稻光合作用和同化物输配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5

[2].龚月桦.杂交小麦同化物输配规律及机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

论文知识图

重金属对扬稻6号和武运粳8号叶片淀粉...重金属对扬稻6号水稻光合产物重金属对武运粳8号水稻倒重金属对扬稻6号水稻倒外源添加物对868漆酶活性的影响

标签:;  ;  ;  ;  ;  ;  ;  

同化物输配论文_葛才林,骆剑峰,刘冲,殷朝珍,王泽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