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等强度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度,应变,光纤,光栅,斯通,挠度,电桥。
等强度梁论文文献综述
朱少华,章征林,仇唐国,韩洪波,殷爱峰[1](2019)在《等强度梁表面应变分布光纤测量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原理的分布式光纤测量技术,研究聚酰亚胺光纤在等强度梁表面不同布线方式下测量应变的准确性。聚酰亚胺光纤分别与梁的长度方向平行、垂直、呈45°角及绕成直径为?50 mm的圆粘贴,测量梁表面应变分布,测量结果同时与应变片及理论值对比,研究光纤在非轴向应力作用和弯曲下的轴向应变分布测量结果,误差小于1%。实验结果表明,基于OFDR原理的光纤技术可实现结构表面应变分布式连续准确测量。(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6期)
刘延彬[2](2018)在《等强度梁式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微型悬臂梁式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压电材料利用率,增强其能量转换效率,基于等强度梁理论设计了一种微型压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分析了该能量收集器的力学特性及机电耦合特性,并且与等截面悬臂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微型等强度梁式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固有频率低、表面应力分布合理、压电材料利用率高、能量输出密度大,其性能明显优于等截面梁式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杜红凯,孙文童,陈璠[3](2017)在《“静态电阻应变仪”及“等强度梁”教学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惠斯通电桥原理测量"等强度梁"应变的方法,设计了"静态电阻应变仪"使用的教学实验,给出了计算"等强度梁"理论应变的公式,同时给出了实验数据记录表及实验作业。本实验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能使学生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又能使学生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教育》期刊2017年05期)
郑文昊,淡丹辉,程纬[4](2017)在《0.1με级高分辨率FBG应变传感器的等强度梁标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等强度梁的标定方法,选取等强度梁的相关参数,设计了微小应变标定装置,用于标定0.1με级的微小应变。首先使用材料力学的方法初步证明该等强度梁的可行性;对于材料力学无法解决的一些因素,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标定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使标定结果达到预期精度。(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7年04期)
吴瑞潜,邵晓蓉[5](2016)在《考虑自重影响的等强度梁弯曲正应力及挠度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材料力学方法推导出考虑自重影响的等强度梁弯曲正应力及挠度的精确解,得到忽略梁自重引起的设计误差.研究等强度梁应力及挠度的误差问题,通过算例分析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大弯曲正应力及挠度的绝对误差均与荷载大小无关,但与横截面位置有关;两者的相对误差与荷载大小与横截面位置有关,但变化规律不同.(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张定,巨建民[6](2014)在《钢筋混凝土等强度梁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以承载能力为控制条件的钢筋混凝土梁等强度设计原则。并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方法为基础给出了矩形截面梁和T形截面梁梁高的等强度设计计算式。依据该方法对两种铁路常见跨径的梁进行了等强度设计。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模型并对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刘长虹,李超,庞富龙,赵硕,柯敏辉[7](2013)在《基于有限元形状优化方法实现等强度梁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应用有限元形状优化方法,获得材料力学中简支梁的等强度梁结构,我们首先建立简支梁的平面有限元模型,进行形状优化,得到了平面等强度梁的结果;然后建立叁维简支梁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形状优化的叁维等强度梁结果。将材料力学中等强度梁与有限元形状优化结果比较可知,两者结论一致。进而,如果选择不同的优化区域则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这说明应用有限元形状优化方法建立等强度梁,可以方便学生理解材料力学等强度梁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本文来源于《化工高等教育》期刊2013年05期)
樊智勇,邵俊华[8](2012)在《基于等强度梁应变电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量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贸易和科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测量真值一般无法确定,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评定正在成为一种评定结果可靠度的有效手段。本文在阐述不确定度评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等强度梁的实测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评定。(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2年01期)
彭健,谭跃刚[9](2010)在《基于等强度梁的光纤光栅测试系统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悬臂等强度梁为研究对象,用成熟且具有高可靠性的传统应变片测试系统和先进的光纤光栅测试系统,对等强度梁相应测点处的静态应变和动态应变进行了测量.通过以应变片测量为基准的实验分析方法,明确光纤光栅测试系统在应变测量方面具有和应变片相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今后将光纤光栅测试系统引入高速旋转机械的在线监测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暨武汉市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9-25)
彭健,谭跃刚[10](2010)在《基于等强度梁的光纤光栅测试系统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悬臂等强度梁为研究对象,用成熟且具有高可靠性的传统应变片测试系统和先进的光纤光栅测试系统,对等强度梁相应测点处的静态应变和动态应变进行了测量.通过以应变片测量为基准的实验分析方法,明确光纤光栅测试系统在应变测量方面具有和应变片相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今后将光纤光栅测试系统引入高速旋转机械的在线监测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等强度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微型悬臂梁式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压电材料利用率,增强其能量转换效率,基于等强度梁理论设计了一种微型压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分析了该能量收集器的力学特性及机电耦合特性,并且与等截面悬臂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微型等强度梁式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固有频率低、表面应力分布合理、压电材料利用率高、能量输出密度大,其性能明显优于等截面梁式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强度梁论文参考文献
[1].朱少华,章征林,仇唐国,韩洪波,殷爱峰.等强度梁表面应变分布光纤测量实验[J].压电与声光.2019
[2].刘延彬.等强度梁式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特性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8
[3].杜红凯,孙文童,陈璠.“静态电阻应变仪”及“等强度梁”教学实验设计[J].中国建设教育.2017
[4].郑文昊,淡丹辉,程纬.0.1με级高分辨率FBG应变传感器的等强度梁标定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7
[5].吴瑞潜,邵晓蓉.考虑自重影响的等强度梁弯曲正应力及挠度误差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6
[6].张定,巨建民.钢筋混凝土等强度梁设计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4
[7].刘长虹,李超,庞富龙,赵硕,柯敏辉.基于有限元形状优化方法实现等强度梁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3
[8].樊智勇,邵俊华.基于等强度梁应变电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
[9].彭健,谭跃刚.基于等强度梁的光纤光栅测试系统的性能分析[C].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暨武汉市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10].彭健,谭跃刚.基于等强度梁的光纤光栅测试系统的性能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