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包括:基座,用于安装作业平台上;防撞件,与所述基座沿碰撞方向活动连接,以能够相对所述基座在预定行程内沿碰撞方向活动;弹性阻止装置,设置在所述防撞件与所述基座之间以在所述预定行程内阻止所述防撞杆相对所述基座沿碰撞方向活动;检测器,用于在所述防撞件相对所述基座活动至所述预定行程终点之前向驱动装置发送停机信号。在受到撞击以控制驱动装置停机之后,防撞杆仍能够沿预定行程继续移动,以继续对人体进行缓冲,以降低人体受到的挤压力,而且有效地抵消了驱动装置存在的停机响应时间。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高空作业平台。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用于安装作业平台上;防撞件,与所述基座沿碰撞方向活动连接,以能够相对所述基座在预定行程内沿碰撞方向活动;弹性阻止装置,设置在所述防撞件与所述基座之间以在所述预定行程内阻止所述防撞件相对所述基座沿碰撞方向活动;检测器,用于在所述防撞件相对所述基座活动至所述预定行程终点之前向驱动装置发送停机信号。
设计方案
1.一种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用于安装作业平台上;
防撞件,与所述基座沿碰撞方向活动连接,以能够相对所述基座在预定行程内沿碰撞方向活动;
弹性阻止装置,设置在所述防撞件与所述基座之间以在所述预定行程内阻止所述防撞件相对所述基座沿碰撞方向活动;
检测器,用于在所述防撞件相对所述基座活动至所述预定行程终点之前向驱动装置发送停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件的上侧为用于与人体相抵的工作侧、下侧为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工作侧能够向外活动的连接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止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连接侧与所述基座之间的扭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插入至所述套筒一端以与所述套筒转动配合的销柱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所述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相对固定、另一端卡在所述销柱部端面卡槽以与所述销柱部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入至所述套筒另一端的塞柱部,所述塞柱部与所述套筒螺栓或螺钉连接,所述塞柱部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所述扭簧端部卡入的卡槽,所述塞柱部的外端外露所述套筒设置且设置有径向延伸的调节孔或调节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侧的横杆和两根分别连接所述横杆两端的柄杆,所述柄杆一端延伸至连接侧且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检测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为与所述基座相对固定的行程开关,所述防撞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行程开关的检测摇臂相配合的检测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设在所述行程开关上的金属防护罩。
10.一种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工作平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前侧的操纵台和驱动所述工作平台移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所述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基座固定在工作平台的前侧,所述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检测器在对所述驱动装置发送停机信号后,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停机或反向驱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高空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平台在工作时,操作人员通常是站在工作平台中面向操作台,臂架伸出方向为背着操作人员的方向。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作业方式很容易导致在臂架伸出时,将操作人员挤压在位于操作人员背后的障碍物上,导致操作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高空作业平台设计时,在操作人员和操作台之间设计一个防挤压装置,当操作人员后背碰到障碍物时,操作人员势必往前倾倒,触发防挤压装置,平台停止运动甚至向反方向运动,以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现有技术中常常使用一根钢丝绳挡在操作者和操作台之间,钢丝绳一端固定,一端连接在一个行程开关上,当操作者压在钢丝绳上时,钢丝绳拉动行程开关触发,机器停止运动。缺点:行程开关的行程一般都比较小,当操作者压在钢丝绳上时,钢丝绳没有过多的活动余量,操作者还是容易被障碍物和钢丝绳夹伤。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防撞装置对人体的作用力比较大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该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可以有效地解决防撞装置对人体的作用力比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高空作业平台。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包括:
基座,用于安装作业平台上;
防撞件,与所述基座沿碰撞方向活动连接,以能够相对所述基座在预定行程内沿碰撞方向活动;
弹性阻止装置,设置在所述防撞件与所述基座之间以在所述预定行程内阻止所述防撞杆相对所述基座沿碰撞方向活动;
检测器,用于在所述防撞件相对所述基座活动至所述预定行程终点之前向驱动装置发送停机信号。
在应用该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时,将其安装在高空作业平台上,在未收到人体撞击时,此时防撞件相对基座位于预定行程的初始位置,而在操作人员后背受到撞击,以向前倾倒时,此时操作人员会沿碰撞方向碰撞防撞件,碰撞力克服弹性阻止装置的弹性力,以使防撞件沿碰撞方向沿预定行程继续向前活动,在活动至检测器处,检测器向驱动装置发送停机信号,以停止继续驱动作业平台移动,随后若碰撞力大于此时弹性阻止装置的变形力,那么防撞件则会继续沿预定行程活动,直到活动到预定行程的终点。在该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通过弹性阻止装置,在防撞件沿预定行程移动的过程起到缓冲作用,以避免工作人员承受较大的挤压力,且在受到撞击以控制驱动装置停机之后,防撞杆仍能够沿预定行程继续移动,以继续对人体进行缓冲,以降低人体受到的挤压力,而且有效地抵消了驱动装置存在的停机响应时间。综上所述,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能够有效地解决防撞装置对人体的作用力比较大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防撞件的上侧为用于与人体相抵的工作侧、下侧为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工作侧能够向外活动的连接侧。
优选地,所述弹性阻止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连接侧与所述基座之间的扭簧。
优选地,所述连接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插入至所述套筒一端以与所述套筒转动配合的销柱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所述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相对固定、另一端卡在所述销柱部端面卡槽以与所述销柱部相对固定。
优选地,还包括插入至所述套筒另一端的塞柱部,所述塞柱部与所述套筒螺栓或螺钉连接,所述塞柱部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所述扭簧端部卡入的卡槽,所述塞柱部的外端外露所述套筒设置且设置有径向延伸的调节孔或调节柱。
优选地,所述防撞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侧的横杆和两根分别连接所述横杆两端的柄杆,所述柄杆一端延伸至连接侧且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撞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检测器。
优选地,所述检测器为与所述基座相对固定的行程开关,所述防撞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行程开关的检测摇臂相配合的检测块。
优选地,还包括罩设在所述行程开关上的金属防护罩。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该高空作业平台包括上述任一种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该高空作业平台还包括工作平台、设置在工作平台前侧的操纵台和驱动所述工作平台移动的驱动装置,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基座固定在工作平台的前侧,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检测器在对驱动装置发送停机信号后,驱动装置能够停机或反向驱动。由于上述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高空作业平台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空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器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基座1、防撞件2、扭簧3、检测器4、套筒5、销柱部6、塞柱部7、调节孔8、检测摇臂9、检测块10、金属防护罩11、工作平台12、操纵台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以有效地解决防撞装置对人体的作用力比较大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空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器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人员防挤压组件,以用于安装在工作平台12上,且与操纵台13安装在同一侧,以在操作人员被碰撞时支撑操作人员,同时触动内部的检测器4,以停止驱动。具体的,该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包括基座1、防撞件2、弹性阻止装置和检测器4。
其中基座1用于安装在工作平台12上,具体的安装位置,根据该高空作业平台人员防挤压组件的作用进行安装。即在安装后,应当保证其中的防撞件2能够位于工作位置,以起到防撞的作用。具体的,该基座1可以与工作平台12的台架之间螺栓连接,也可以焊接固定在一起。
其中防撞件2,与基座1沿碰撞方向活动连接,以能够相对基座1在预定行程内沿碰撞方向活动。通过上述安装方式,使得防撞件2的工作侧,即用于与人体相抵以对人体支撑的一侧,在受到人体碰撞时,因为与基座1之间的连接关系,该碰撞力会造成防撞件2相对基座1沿碰撞方向活动,以使得人体沿该方向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避免较强的刚性撞击。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碰撞方向,指的是,在设置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时,所设定的支撑方向的反向。
而其中的弹性阻止装置,设置在防撞件2与基座1之间以在预定行程内阻止防撞件2相对基座1沿碰撞方向活动。即在防撞件2未收到碰撞力时,此时弹性阻止装置推动防撞件2相对基座1活动至预定行程的初始位置。而在防撞件2受到碰撞时,此时碰撞力克服弹性阻止装置的弹性力,以驱动防撞件2从预定行程的初始位置沿碰撞方向相对基座1滑动,此时弹性阻止装置弹性储能,且对防撞件2的活动起到缓冲的作用,直到防撞件2活动至预定行程的终点,此时可以通过与基座1相对固定的限位块阻止防撞件2继续活动,还可以是通过使弹性阻止装置变形至刚性状态,以起到限位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为有效地防撞,可以使在防撞件2位于预定行程的初始位置时,弹性阻止装置可以具有一定的预紧力。
其中活动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转动,另一种是平移。如防撞件2与基座1沿碰撞方向滑动连接,而其中弹性阻止装置,可以是一种压缩弹簧,以设置在防撞件2与基座1之间,以通过弹性形变力阻止防撞件2与基座1相对滑动,即在防撞件2与基座1相对滑动时发生弹性形变。
其中检测器4,用于在防撞件2相对基座1活动至预定行程终点之前向驱动装置发送停机信号。此处驱动装置指的是驱动工作平台12活动的驱动装置,一般为驱动臂。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检测器4,设置在预定行程终点之前,以在防撞件2活动至检测器4处之后,在被检测器4检测到后,还能够越过检测器4继续向前活动,以活动至预定行程的终点。
在应用该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时,将其安装在高空作业平台上,在未收到人体撞击时,此时防撞件2相对基座1位于预定行程的初始位置,而在操作人员后背受到撞击,以向前倾倒时,此时操作人员会沿碰撞方向碰撞防撞件2,碰撞力克服弹性阻止装置的弹性力,以使防撞件2沿碰撞方向沿预定行程继续向前活动,在活动至检测器4处,检测器4向驱动装置发送停机信号,以停止继续驱动作业平台移动,随后若碰撞力大于此时弹性阻止装置的变形力,那么防撞件2则会继续沿预定行程活动,直到活动到预定行程的终点。在该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通过弹性阻止装置,在防撞件2沿预定行程移动的过程起到缓冲作用,以避免工作人员承受较大的挤压力,且在受到撞击以控制驱动装置停机之后,防撞杆仍能够沿预定行程继续移动,以继续对人体进行缓冲,以降低人体受到的挤压力,而且有效地抵消了驱动装置存在的停机响应时间。综上所述,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能够有效地解决防撞装置对人体的作用力比较大的问题。
进一步的,考虑到高空作业,作业平台横向方向越紧凑越利于工作,而人体对防撞件2的撞击,主要横向方向,若是使防撞件2与基座1之间滑动连接,则需要在横向方向具有较大的延展性。基于此,此处优选防撞件2的上侧为用于与人体相抵的工作侧、下侧为与基座1转动连接以使工作侧能够向外活动的连接侧。即在受到操作人员撞击时,操作人员会撞击在防撞件2的上侧边沿,即工作侧,此时撞击力会产生驱动防撞件2转动的扭矩。
而此时弹性阻止装置可以采用拉伸弹簧,两端分别与基座1以及防撞件2连接,此时拉伸弹性力能够对防撞件2的转动产生扭矩。但是拉伸弹簧占据空间比较大,基于此,此处优选弹性阻止装置为设置在连接侧与基座1之间的扭簧3。
具体的,为了更好的安装扭簧3,此处优选连接侧设置有套筒5,基座1上设置有插入至套筒5一端以与套筒5转动配合的销柱部6,套筒5内设置有扭簧3,该扭簧3的一端与套筒5相对固定、另一端卡在销柱部6端面卡槽以与销柱部6相对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扭簧3两端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只需要两端能够分别与销柱部6以及套筒5传递扭矩即可,需要强调的是,此处以及上下文中,两个部件相对固定,可以是两个部件直接进行固定安装,可以是通过其它的部件间接进行固定安装。
其中扭簧3与套筒5之间的相对固定方式具有多种,较为简单的是,两者焊接固定,但是焊接造成后期维修不方便,且强度很难保证。还可以采用卡接,扭簧3深入套筒5内,卡接会很麻烦。基于此,此处优选还包括插入至套筒5另一端的塞柱部7,以通过塞柱部7和销柱部6将扭簧3封装在套筒5内。其中塞柱部7与套筒5螺栓或螺钉连接,以实现相对固定。具体的,可以使塞柱部7设置有径向延伸通孔,其中套筒5两侧与该径向延伸的通孔相对部位设置通孔,以螺栓穿过套筒5的一侧通孔,随后塞柱部7的通孔,并从套筒5另一侧通孔穿出,并用螺母锁紧。
其中塞柱部7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扭簧3端部卡入的卡槽,以能够传递扭矩即可,对应的销柱部6的端面也对应的卡槽,以能够传递扭矩。具体的,为了拆装方便,可以使扭簧3的两端均具有凸出设置且沿径向延伸的凸脚,塞柱部7的端面以及销柱部6的端面对应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卡槽,凸脚沿轴向卡入卡槽中。
如上所述的,为了起到更好的防撞效果,优选其中的弹性阻止装置在防撞件2处于预定行程的初始位置时,处于预紧状态。为了方便调节至预紧状态,同时安装方便,此处优选塞柱部7的外端外露套筒5设置且设置有径向延伸的调节孔8或调节柱,以能够通过调节孔8或调节柱驱动塞柱部7转动,即驱动扭簧3转动至预紧状态。其中调节孔8可以是径向贯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整体结构过重,以及方便安装,一般防撞件2呈倒U型以横跨在操纵台13上。具体的,可以使其中防撞件2包括设置在工作侧的横杆和两根分别连接横杆两端的柄杆,柄杆一端延伸至连接侧且与套筒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横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具体的,防撞件2可以是一体成型件,即可以通过一根直杆弯折成倒U型,以分别形成横杆和柄杆。其中横杆两端的柄杆端部均设置有基座1、套筒5、塞柱部7以及扭簧3。
进一步的,为了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此处优选,防撞件2的两端均设置有检测器4。以在其中任一个检测器4检测到信号,即控制驱动装置停机,以避免单个检测器4失效造成安全事故。
其中检测器4用于在防撞件2相对基座1沿预定行程活动至预定位置后,能够被触发,而且在触发后不干涉防撞件2继续活动。可以使检测器4是光电感应器,以防撞件2相对基座1活动至预定位置时,光电感应器能够检测到。还可以是使检测器4为与基座1相对固定的行程开关,以在防撞件2上设置有用于与行程开关的检测摇臂9相配合的检测块10,以在检测块10活动至预定位置时,会与形成开关的检测摇臂9相抵,生成检测检测信号,即能够向驱动装置发送停机信号,继续移动则会驱动检测摇臂9转动,以使检测块10能够越过检测摇臂9。
为了更好的保护行程开关,此处优选还包括罩设在行程开关上的金属防护罩11。具体的可以使基座1包括基板、安装板和销柱部6,其中安装板与行程开关分别位于基板的两侧,且均与基板螺钉或螺栓连接,其中销柱部6与安装板一体成型,其中保护罩罩设在行程开关上且与基板螺钉连接固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高空作业平台,该高空作业平台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该高空作业平台还包括工作平台12、设置在工作平台12前侧的操纵台13和驱动所述工作平台12移动的驱动装置,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基座固定在工作平台的前侧,所述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的检测器4在对所述驱动装置发送停机信号后,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停机或反向驱动。由于该高空作业平台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人员防挤压组件,所以该高空作业平台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3636.X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383341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B66F 17/00
专利分类号:B66F17/00;B66F11/04
范畴分类:32F;33A;
申请人:湖南星邦重工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湖南星邦重工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10600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洲大道东128号
发明人:刘国良;潘彬
第一发明人:刘国良
当前权利人:湖南星邦重工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满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行程开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