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适应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适应能力,社会,高职,体育教学,儿童,精神分裂症,智障。
社会适应能力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瑞敏[1](2019)在《探析高职项目教学与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相结合的岗位能力培养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职教育还处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技能教育的培养。笔者通过调查豫南几所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教育现状,认为开展项目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行之有效方法之一,旨在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未来市场竞争能力。(本文来源于《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张婕,杨解玲,韦寒秋,刘召霞,冯诗洁[2](2019)在《大学生四年社会适应能力状况追踪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固定样本纵向设计,以云南省11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国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CCSAS)和自编人口学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连续4年追踪测查,考察大学生4年来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变化特点。结果显示:①4年来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保持良好适应状态,并呈现上升趋势。②男大学生4年社会适应状态呈"V"字型,女大学生4年社会适应状态呈稳步上升趋势;大一、大四年级时男生自我适应等因子分高于女生(P<0.05)。③4年来农村大学生社会适应状态保持平稳趋势;城镇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呈直线增长趋势;城市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大叁、大四年级时城市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优于农村大学生(P<0.05)。④4年来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总分呈上升的趋势,且社会适应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4年来非调剂学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总分呈持续上升趋势,调剂学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总分呈先下降再上升的曲线。大一、大二、大叁年级时非调剂学校学生与调剂学校学生多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4年来非调剂专业学生和调剂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总分呈缓慢上升趋势,整体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大学4年中大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仍需关注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调剂学校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本文来源于《校园心理》期刊2019年06期)
郭翠霞[3](2019)在《心与爱的融合——浅析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然而,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低下,普遍无法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主要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探究分析。(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11期)
杨友松[4](2019)在《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适应能力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该能力的培养应作为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文章就在分析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与学生从事职业形成有效衔接、课堂教学情境要与社会情境紧密联系、各教学环节要以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为主叁个方面,探究出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路径,望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33期)
韩秀梅,雷婧[5](2019)在《探究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及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及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对比分析,每组50例,常规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以及社会适应评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分别是(25.4±6.3)分、(23.9±4.9)分,都优于常规组,同时其社会适应评分的各个指标也在常规组之上,两组数据对比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及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1期)
景彦霞[6](2019)在《大学新生的学校与社会适应能力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新生在高中教育向高等教育模式转变过程中表现出的适应问题日益突出。以个体发展目标为引导、以集体协作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以文化自信教育为保障,培养大学新生的自我认知,利于协助其快速适应并积极乐观地度过大学生活。(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9年11期)
邹如云[7](2019)在《高职体育教学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高职学生的具体培养要求看,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的焦点应该是学生形成良好、全面的心态,因此,通过丰富素材,针对学生实际状况,调整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才能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理想效果。本文从目前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欠缺不足分析出发,结合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影响,探究利用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施策略。(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31期)
钱超云[8](2019)在《融合体育活动对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智障儿童在中国的数量十分庞大,帮助智障儿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人、社会、国家来说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智障儿童的智力问题虽然无法经过后天的努力有较大的提高,但是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合理锻炼得到发展。因为,融合体育活动是让智障儿童与其融合伙伴一起进行体育活动,能让他们与更多人接触,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所以,融合体育活动对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阐释。(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11期)
郭华军[9](2019)在《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学生为了更好的生存作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反应能力,当前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步增多,现代化人才需要具有夯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同时也要具备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院校,所以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凸显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优势,通过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质训练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与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探索当前高职院校如何创新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一步满足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张仁超[10](2019)在《论沟通与交往能力对聋生适应社会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近几年的了解,每年走出去的聋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很多聋生自理能力差,对社会有消极态度,找工作难,跳槽频繁,还有一部分聋生误入歧途。究其原因,不外乎聋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其中沟通与交往能力在聋生社会适应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研究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对聋生适应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聋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9年33期)
社会适应能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采用固定样本纵向设计,以云南省11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国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CCSAS)和自编人口学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连续4年追踪测查,考察大学生4年来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变化特点。结果显示:①4年来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保持良好适应状态,并呈现上升趋势。②男大学生4年社会适应状态呈"V"字型,女大学生4年社会适应状态呈稳步上升趋势;大一、大四年级时男生自我适应等因子分高于女生(P<0.05)。③4年来农村大学生社会适应状态保持平稳趋势;城镇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呈直线增长趋势;城市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大叁、大四年级时城市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优于农村大学生(P<0.05)。④4年来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总分呈上升的趋势,且社会适应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4年来非调剂学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总分呈持续上升趋势,调剂学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总分呈先下降再上升的曲线。大一、大二、大叁年级时非调剂学校学生与调剂学校学生多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4年来非调剂专业学生和调剂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总分呈缓慢上升趋势,整体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大学4年中大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仍需关注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调剂学校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适应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张瑞敏.探析高职项目教学与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相结合的岗位能力培养模式[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
[2].张婕,杨解玲,韦寒秋,刘召霞,冯诗洁.大学生四年社会适应能力状况追踪调查[J].校园心理.2019
[3].郭翠霞.心与爱的融合——浅析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探究[J].新课程(下).2019
[4].杨友松.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
[5].韩秀梅,雷婧.探究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及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景彦霞.大学新生的学校与社会适应能力现状与对策[J].河北农机.2019
[7].邹如云.高职体育教学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8].钱超云.融合体育活动对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体育风尚.2019
[9].郭华军.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10].张仁超.论沟通与交往能力对聋生适应社会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