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断裂带论文-王奕萱

怒江断裂带论文-王奕萱

导读:本文包含了怒江断裂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泸水怒江断裂带,高黎贡构造带,挤压走滑剪切,变形与变质

怒江断裂带论文文献综述

王奕萱[1](2017)在《滇西泸水—怒江断裂带新生代构造变形解析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泸水-怒江断裂带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南缘高黎贡构造带中段,西临高黎贡剪切带,东邻澜沧江构造带及崇山剪切带,是研究调节与印度-亚洲碰撞相关的陆内变形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以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构造观测及显微构造、运动学涡度估计,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认为该断裂带变形物质与冈底斯S型花岗岩同源,并厘定出叁期构造变形。D1:始新世-渐新世,在东西向挤压应力下纯剪切主导的收缩构造,发育紧闭同斜褶皱,南北向线理;D2:渐新世-中新世,由应变分解作用形成简单剪切主导的右旋挤压走滑韧性剪切变形,糜棱面理陡立倾向东西,线理均南北向延伸,发育大规模直立A型褶皱;D3:伸展背景下发育晚中新世的左行正走滑断层,具脆韧性-脆性构造变形。变质矿物组合的相平衡模拟与石英EBSD组构表明,该带经历了叁期变质作用:(1)高角闪岩相(580℃-720℃,8.5-10.8Kbar);(2)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730℃-820℃,5.8-7.7Kbar);(3)绿片岩相(440-680℃,3-5.5Kbar)。变质锆石的U-Pb分析表明D1纯剪切主导的收缩构造变形不晚于42.9±2.1Ma,D2挤压走滑韧性剪切变形不晚于30.86Ma,且剪切作用至少延续到20.62Ma,D3期脆韧性-脆性变形不早于11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该带经历了早期加压环境地壳加厚过程,后经历应变分解过程启动挤压走滑剪切运动来调节地块碰撞引起的陆内变形,最后作为腾冲地块边界,发育伸展走滑断裂并被剥露抬升至浅部发生脆韧性-脆性变形。(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程理,陈国星,苏刚,李光涛,高战武[2](2011)在《怒江断裂带南段道街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新世末以来滇西地区发生大面积掀斜隆升构造运动,同时伴随块体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在这种构造背景下,怒江断裂带南段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其中道街盆地是面积最大的一个盆地。本文利用野外地质考察、钻探和后差分GPS实测剖面等方法对该盆地第四纪地层和控盆断裂进行研究,认为道街盆地控盆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晚更新世之间,而盆地内部断层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活动表现。(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1年02期)

程理[3](2010)在《怒江断裂带道街盆地第四纪构造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怒江断裂带南段(六库以南)沿怒江河谷发育一系列新生代构造盆地,呈串珠状分布,其中道街盆地是一个面积最大、第四纪地层最为发育的断陷盆地,是研究怒江断裂带第四纪构造活动理想的场所。它是滇西地区在总体隆升背景下发生差异性断块运动而形成的地堑式断陷盆地。怒江断裂带东支控制了该盆地的地貌格局,盆地主要沉积物为洪积层,位于怒江西侧,物源来自高黎贡山。怒江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一条大型陆内走滑断裂带,其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以道街盆地为研究对象,以盆地第四纪地层和控盆断裂为主线,着重研究盆地的构造活动特征,以此反映怒江断裂带南段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性。这有助于了解整个怒江断裂带的构造活动特征,并对揭示青藏高原在向南东方向挤出过程中的机制和运动方式,探讨怒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地震危险性和水电工程的抗震设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和认识如下:1、通过钻探、寻找地层剖面、测量盆地横剖面等工作建立了道街盆地第四纪充填序列及年代序列。而对充填序列的分析得出盆地形成以来可能存在四个构造活跃期,并从构造地貌和断层活动方面进行论证。其中前叁个构造活跃期是怒江断裂带的活动引起的,第四个构造活跃期是盆地内部的断层活动。2、结合释光测年和地层资料,通过孢粉分析显示出盆地形成后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即温湿、干凉交替波动变化。3、利用差分GPS测量了道街盆地西部8条冲沟的纵剖面。从冲沟纵剖面与控盆断裂的位置关系发现冲沟急流段及麓原面的形成与控盆断裂有关,并通过叁者的关系推测盆地边缘应该存在一条隐伏断层。4、利用差分GPS测得怒江道街盆地段21处阶地特征数据,并取阶地OSL样品进行测年,经计算得出该地区自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抬升速率为1.17mm/a。5、综合地层、构造地貌和断层活动的资料认为怒江断裂带南段在早-中更新世有过活动,而晚第四纪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迹象。沿断裂带发育的盆地内存在少量次级断层,并在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活动,且规模较小。6、第四纪以来滇西地区发生大面积掀斜抬升,并伴随块体的差异升降运动,构造应力场以北东向挤压、南西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在这种构造背景下怒江断裂以张剪性活动为主,经过叁次断陷活动控制了道街盆地的发育。(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期刊2010-06-20)

李光涛[4](2008)在《滇西南怒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断裂是现代构造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与地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现今或最新地质时期地壳变形和运动特点。对活动断裂的活动时代、运动特征、滑动速率、断裂的分段及其长度与同震位移等问题基本定量参数的的研究,是认识现代岩石圈板块运动和板内构造变形的重要窗口。滇西怒江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一条大型陆内走滑断裂带,其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对于怒江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对揭示青藏高原东向挤出或逃逸过程的运动形式和机制,反演印度和欧亚大陆相互作用过程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滇西怒江断裂带南段发育的断陷盆地为研究重点,以活动断裂的发现为线索,着重以控盆断裂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地貌现象,来研究怒江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性问题。进而来揭示它们在青藏高原东向挤出和印支块体向东南逃逸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滇西境内怒江断裂带在道街北分为东西两支:怒江东支断裂和怒江西支断裂。西支断裂在11~14Ma时由于受到印支块体的东南逃逸所引起的块体旋转作用,在断裂尾端发生弯曲并造成构造转换,走向由近南北向转为南西向,并延伸至缅甸,形成现今人们通常认为的龙陵-瑞丽断裂带,同时使得高黎贡山脉的山体两侧发育伸展构造,造成山体高度的下降。该区的伸展构造作用具有由南向北逐渐发展的趋势。东支基本保持原有延伸方向,向南延伸与畹町断裂交汇。2、研究区处于滇西南块体顺时针旋转的内部,根据对该区域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认为滇西南大部分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以SN向挤压、EW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应力结构以走滑型为主。应力场方向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通过对怒江东支断裂的活动性的研究,发现由东支断裂控制影响的道街盆地和镇安盆地在晚更新世以来具有活动的迹象。从怒江流域道街段河流阶地特征可以推断出该区自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抬升速率为2.43mm/a。而通过对东支断裂其它段的研究,认为它的主要活动时代在早-中更新世时期。块体的顺时针旋转对怒江断裂带局部部位具有影响。4、怒江西支断裂带北东走向段由于受到块体的旋转作用,断裂性质由右旋走滑转为左旋走滑,以协调块体的顺时针旋转。5、通过研究,认为怒江西支断裂北东走向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以来。该段活动时代比怒江断裂带近南北走向段的活动时代新。(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期刊2008-06-10)

陶明信,蒋忠惕,孙明良,张小军,叶先仁[5](2003)在《班公湖—怒江断裂带的现代脱气特征及其深部地质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班公湖—怒江断裂带是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块和拉萨(冈底斯)地块之间的一条巨型断裂带,普遍认为是青藏地区一条意义重大的构造缝合带。断裂带中段沿其北主边界断裂,发育一近东西向的大型温(气)泉带。本文测定了该区段双湖县境内的温泉带的气体样品,获得如下认识:该区沿班公湖—怒江断裂带逸出的(温泉)气体为多组分高浓度CO_2气,氦同位素示踪显示普遍含有幔源挥发份,其中幔源氦约占总氦的5%~14%;CO_2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3-09-01)

劳雄[6](2000)在《班公湖-怒江断裂带的形成——二论大陆地壳层波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班公湖 -怒江断裂带是由 4条断层组成的 3个巨大弧形断裂带 ,带中发育晚叁迭世至白垩纪沉积地层。自北而南 ,各断裂带及其南北两盘 ,有相继隆升的剥蚀带和与之相伴的凹陷沉积带 ,表明该区地壳曾发生强弱起伏、缓慢交替的层波运动(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李京昌[7](1998)在《滇西怒江断裂带新构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怒江断裂带从走向上可以分为南北走向段和北东走向段,其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变形以右行剪切为主导。右行剪切的变形历史可以分为早期压剪变形和晚期张剪变形两个大的阶段。这两期变形各自在南北走向段和北东走向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之,怒江断裂带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形具有时空不均一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1998年04期)

怒江断裂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新世末以来滇西地区发生大面积掀斜隆升构造运动,同时伴随块体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在这种构造背景下,怒江断裂带南段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其中道街盆地是面积最大的一个盆地。本文利用野外地质考察、钻探和后差分GPS实测剖面等方法对该盆地第四纪地层和控盆断裂进行研究,认为道街盆地控盆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晚更新世之间,而盆地内部断层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活动表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怒江断裂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奕萱.滇西泸水—怒江断裂带新生代构造变形解析及其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2].程理,陈国星,苏刚,李光涛,高战武.怒江断裂带南段道街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J].地震.2011

[3].程理.怒江断裂带道街盆地第四纪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0

[4].李光涛.滇西南怒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性[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

[5].陶明信,蒋忠惕,孙明良,张小军,叶先仁.班公湖—怒江断裂带的现代脱气特征及其深部地质构造意义[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3

[6].劳雄.班公湖-怒江断裂带的形成——二论大陆地壳层波运动[J].地质力学学报.2000

[7].李京昌.滇西怒江断裂带新构造特征[J].地震地质.1998

标签:;  ;  ;  ;  

怒江断裂带论文-王奕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