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菌株优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燃料乙醇,纤维质原料,葡萄糖,木糖
菌株优选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荣,魏拥辉,徐树峰,季文波[1](2019)在《葡萄糖、木糖共发酵菌株扩培原料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乙醇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利用来源广泛的农、林废弃物等各类木质纤维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纤维质原料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XWS-Y菌株能够同时代谢葡萄糖和木糖,共同发酵生成乙醇,从而提高发酵乙醇浓度。最终发酵效果与XWS-Y菌株的扩大培养有着直接关系,本文详细评价几种不同原料在相同的条件下扩培XWS-Y菌株,在酶解液中的发酵性能。(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19年03期)
韩增华,杨洪博,戴肖东,马银鹏,陈贺[2](2019)在《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菌株及配方优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高产的深层发酵产物,研究从桦褐孔菌筛选菌株和发酵配方入手,对5个菌株、10种碳源和10种氮源进行了液体发酵试验,比较发酵产物收率,筛选廉价配方。结果表明:In4菌株菌丝干重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在单一碳、氮源筛选基础上,完成2组碳源和2组氮源正交试验,获得了高产配方:麦芽糖15.0 g/L,葡萄糖15.0 g/L,豆粉0.6 g/L,酵母膏2.0 g/L,KH2PO43.0 g/L,MgSO41.5 g/L,VB110 mg/L,起始pH 4.0。发酵周期7 d,菌丝干重22.0 mg/mL,发酵液多糖含量11.3 mg/mL,菌丝体多糖含量132.2 mg/g,研究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9年02期)
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黑木耳综合试验推广站[3](2019)在《优选菌株加示范 培训观摩提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黑木耳综合试验推广站围绕黑木耳产业,重点开展了新品种引进筛选、菌糠循环利用及产业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经过一年建设,切实推动了本区域黑木耳产业健康发展。一、新品种引进与示范2018年,试验站共引进9个(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民报》期刊2019-03-07)
于海茹,王鑫,胡志强,亢学平,杜忠伟[4](2017)在《伴栽天麻的蜜环菌菌株优选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aiomycotina、伞菌目Agaricales、白磨科Tricholomataceae、蜜环菌属Armillaria(Fr.)Staude~([1]),是东北地区非常着名的食药用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是一种无根无绿色叶片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在我国已有2 000余年的入药历史,主治头痛眩晕、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等病症。近代药理实验证明其有止眩晕、抗惊厥、镇静等功效~([2])。蜜环菌是天麻的共生菌,为本身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天麻无性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基础,共同形成(本文来源于《2017第五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小草坝)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10-21)
孙宝婷[5](2017)在《纤维堆囊菌优选菌株Soce157-2限制性遗传屏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粘细菌按照其利用底物类型的差异,分为嗜细菌群和嗜纤维素群两大类,在嗜纤维素群中,纤维堆囊菌属是目前唯一可以分解纤维素的菌属。目前,纤维堆囊菌通过优化发酵技术的途径提高埃博霉素产量的研究已达到瓶颈,因此,利用合成分子机制提高次级代谢产物产量是目前纤维堆囊菌研究的重点,而建立高效的遗传操作体系是纤维堆囊菌研究的基础。此外,在粘细菌类群中,同一种属的不同菌株之间,其遗传操作同样也难以通用。本文应用的纤维堆囊菌Soce157-2,在菌体中尚未发现内源性质粒,因此,应用于纤维堆囊菌遗传操作的载体,需借助外源质粒来实现,其操作难度大且效率较低,而且纤维堆囊菌对大部分的抗生素都有抗性,所以,遗传标记的筛选范围较窄,限制了其分子水平研究的进展。上述基本状况是纤维堆囊菌遗传操作困难原因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由于限制修饰系统的存在,明显阻碍或减少了外源DNA的进入。外源DNA由于没有被修饰过,一旦进入细菌内就会被降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菌遗传操作的成功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1.对实验室所用菌株纤维堆囊菌So ce157-2进行了系统的生理生化反应和32种抗生素抗性的分析,为纤维堆囊菌的遗传操作和限制修饰系统的探究提供了可靠的生理生化基础,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对前人实验的综合考虑,选用了氯霉素作为筛选标记。由于纤维堆囊菌不同于其他细菌,代时长,生长缓慢,极易染菌,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纤维堆囊菌So ce157-2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装液量60 mL/250mL,在温度32℃、初始pH9.0、接种量6%、生长时间72 h、种龄60 h条件下,纤维堆囊菌So ce157-2培养活性最佳。2.纤维堆囊菌的G+C含量高,载体自身的启动子元件由于G+C含量低于So ce157-2的G+C含量,无法正常表达氯霉素抗性,因此选用aphII作为启动子。经PCR扩增获得aphII启动子片段和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后导入自杀质粒pCVD442中,构建pCVD442-cat载体,将从So ce157-2的基因组中PCR得到的叁段不同大小的片段分别导入pCVD442-cat载体中,获得pCVD442-cat-1、pCVD442-cat-2、pCVD442-cat-3叁种质粒,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从双质粒大肠杆菌中转移至So157-2中,阳性率达到了100%,建立了遗传操作系统。通过pH值及热击对接合转移效率影响的摸索,确定pH值为8.5至9.0时,接合转移效率最高,较之前提高了15~18倍,但热击对接合转移效率没有影响。3.由于纤维堆囊菌遗传操作的困难及不稳定性,菌株可能存在着某些限制外源基因进入或进入菌体后影响正常表达的限制修饰屏障。通过对纤维堆囊菌Soce157-2培养液、细胞壁和细胞内核酸酶活性分析,发现该菌胞内和胞外及菌体细胞壁上均存在核酸酶,能够降解外源基因,但尚未发现内源性质粒。并克隆了Soce157-2修饰性甲基化酶、甲基转移酶等限制修饰系统的部分基因。(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7-05-20)
于海茹,王鑫,胡志强,亢学平,杜忠伟[6](2016)在《伴栽天麻的蜜环菌菌株优选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aiomycotina、伞菌目Agaricales、白磨科Tricholomataceae、蜜环菌属Armillaria(Fr.)Staude~([1]),是东北地区非常着名的食药用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是一种无根无绿色叶片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在我国已有2 000余年的入药历史,主治头痛眩晕、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等病症。(本文来源于《食药用菌》期刊2016年06期)
陈星星[7](2015)在《传统发酵酸面团菌群结构的对比及优选菌株益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传统面食发酵剂的应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复杂的微生物群系使得传统发酵面食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迄今,有关我国不同地域的酸面团菌群对比分析研究较少,缺乏菌株与风味物质形成相关性的系统研究。为此,本文以我国不同地区传统发酵酸面团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酸面团中菌群多样性,并对其分离菌株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评价,对乳酸菌在面团发酵过程中的性能及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传统面食发酵剂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山东、山西、甘肃和青海四个地区的酸面团样品之间细菌菌群差异较大,其中山东地区的酸面团菌群最为丰富,共鉴定到274种细菌,其中特有的菌种达到128种,远多于其他地区酸面团的数量。此外,来源于青海的两个不同基质(青稞和荞麦)的酸面团中的菌群具有较高相似性,表明酸面团中的细菌菌群具有地域性。结合传统分离法和16S rDNA基因测序从山东酸面团中分离获得13株乳酸菌,共鉴定出8种菌,分别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弯曲乳杆菌(L.curvatus)、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瑞士乳杆菌(L.helveticus)、嗜酸乳杆菌(L.acidophius)和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为深入挖掘酸面团发酵剂中的乳酸菌资源,采用单菌发酵实验对上述13株菌的发酵性能(酸化能力、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代谢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乳酸菌发酵能使酸面团获得较为适宜的酸度,大幅度增加酸面团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瑞士乳杆菌D01产脯氨酸、谷氨酸,嗜酸乳杆菌D02产精氨酸的能力较强。HPLS-MS和GC-MS技术监测表明,面团经乳酸菌发酵后形成了多种新的物质。综合评价,5株乳酸菌(瑞士乳杆菌D01、嗜酸乳杆菌D02、乳酸菌D03、发酵乳杆菌D04和弯曲乳杆菌D05)的发酵性能较好。为进一步评价分离乳酸菌的生物学性能,对上述5株乳酸菌进行小鼠灌胃实验。结果显示,除嗜酸乳杆菌D02和发酵乳杆菌D04有显着降低尿酸水平作用外(p<0.05),灌胃菌株对小鼠血清中谷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EA)、尿酸(UA)、总胆固醇(TC)等10项生化指标基本无影响。而尿酸是评价肾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由此推断这两株菌可能会影响含氮化合物的代谢,具有潜在调节肾功能的作用。小鼠肠道菌群数量及其功能的变化是作为评判或筛选酸面团中益生性菌株的一个重要依据。活菌计数结果表明,部分乳酸菌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肠道菌群中乳酸菌数量,降低疑似条件致病菌的数量,发挥益生性。小鼠肠道菌群对酸、胆盐的耐受性测试结果表明,灌胃发酵乳杆菌D04、弯曲乳杆菌D05及乳酸菌D03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肠道菌群对酸、胆盐的耐受能力。灌胃后小鼠肠道菌群物质代谢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部分分离菌株(如发酵乳杆菌D04)对小鼠肠道菌群的代谢能力有增强效果,推定灌胃乳酸菌可通过增强相关物质代谢酶活性来提高整体肠道菌群的代谢能力。综上所述,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结合传统分离方法对4个地区的传统酸面团中的菌群结构、菌株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系统剖析,为更大范围地筛选安全及良好性能的酸面团发酵菌株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5-25)
郭云霞,吴国江,魏萌,韩愈杰,刘月琴[8](2015)在《响应面法优选N-14菌株发酵黄芪总多糖的工艺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益生菌N-14发酵黄芪总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UV测定总多糖含量,检测波长620 nm。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底物添加量、发酵时间和灭菌时间为自变量,通过响应面试验优选黄芪总多糖发酵工艺。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底物添加量4 g,发酵时间24 h,灭菌时间15 min,p H 7,接种量1%。黄芪总多糖得率6.56%,与预测值6.69%偏差较小,较水提醇沉工艺的4.17%提高了57.31%。结论:响应面分析法可用于优选益生菌N-14发酵黄芪的工艺条件,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为该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张宪鑫,汪苹,孟维[9](2014)在《兼具脱氮和除磷性能菌株的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L9(34)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优化培养条件,从七株不同菌属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中优选兼具除磷性能菌株。结果表明:优选出的两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分别为丛毛单胞菌WXZ-17和芽孢杆菌WXZ2-4,二者均具有厌氧除磷性能,磷化氢为重要除磷产物。优选的两株菌培养条件均为:T=32.0℃、pH=6.50、氮源为蛋白胨+氯化铵+硝酸钠、总磷浓度为20.0 mg/L,相应的除磷率分别为25.6%和36.0%。在早期脱氮实验中已证实该两株菌脱氮效率分别为:89.7%和96.4%。筛选出的兼具脱氮和除磷性能的菌株使实现废水同步脱氮除磷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4年24期)
崔小利,王薇,阚建全[10](2014)在《鲊辣椒纯种发酵的菌株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市售鲊辣椒样品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确定鲊辣椒发酵过程中的主发酵菌;再购买常用的几种发酵菌,通过其在最适条件下的产酸性和还原糖利用率等对菌株进行初筛;在初筛的基础上,再在实际生产中用产酸性、氨基酸态氮的生成和发酵成品的感官评分实验对其进行复筛。结果表明:鲊辣椒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主发酵菌是乳酸菌,纯种发酵的合适菌种是植物乳杆菌。纯种发酵弥补了传统自然发酵稳定性差,生产周期长等不足,可为实现鲊辣椒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4年21期)
菌株优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获得高产的深层发酵产物,研究从桦褐孔菌筛选菌株和发酵配方入手,对5个菌株、10种碳源和10种氮源进行了液体发酵试验,比较发酵产物收率,筛选廉价配方。结果表明:In4菌株菌丝干重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在单一碳、氮源筛选基础上,完成2组碳源和2组氮源正交试验,获得了高产配方:麦芽糖15.0 g/L,葡萄糖15.0 g/L,豆粉0.6 g/L,酵母膏2.0 g/L,KH2PO43.0 g/L,MgSO41.5 g/L,VB110 mg/L,起始pH 4.0。发酵周期7 d,菌丝干重22.0 mg/mL,发酵液多糖含量11.3 mg/mL,菌丝体多糖含量132.2 mg/g,研究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株优选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秀荣,魏拥辉,徐树峰,季文波.葡萄糖、木糖共发酵菌株扩培原料优选[J].酿酒.2019
[2].韩增华,杨洪博,戴肖东,马银鹏,陈贺.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菌株及配方优选研究[J].食用菌.2019
[3].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黑木耳综合试验推广站.优选菌株加示范培训观摩提技术[N].河北农民报.2019
[4].于海茹,王鑫,胡志强,亢学平,杜忠伟.伴栽天麻的蜜环菌菌株优选试验[C].2017第五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小草坝)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17
[5].孙宝婷.纤维堆囊菌优选菌株Soce157-2限制性遗传屏障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7
[6].于海茹,王鑫,胡志强,亢学平,杜忠伟.伴栽天麻的蜜环菌菌株优选试验[J].食药用菌.2016
[7].陈星星.传统发酵酸面团菌群结构的对比及优选菌株益生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5
[8].郭云霞,吴国江,魏萌,韩愈杰,刘月琴.响应面法优选N-14菌株发酵黄芪总多糖的工艺条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
[9].张宪鑫,汪苹,孟维.兼具脱氮和除磷性能菌株的优选[J].广州化工.2014
[10].崔小利,王薇,阚建全.鲊辣椒纯种发酵的菌株优选[J].食品科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