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涛ARTALL苏绣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郭立东[1](2019)在《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及其空间集聚研究》文中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目前仍处在动态变化发展中的新型产业形态,其影响将随着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日益显现其重要性。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振兴重要推动力量。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政府积极鼓励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相比之下,江苏虽作为国内文化大省,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集聚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从江苏省文化产业园的空间集聚这个角度切入,在总结出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进行集聚研究,最后针对空间集聚特征与机制提出相应的发展优化对策。望能为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规划建设提供粗浅的参考和借鉴。论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概述论文的研究背景,介绍目前国内外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动态,明确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首先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空间集聚进行概念界定,其次对国内外文化产业的研究进行综述和梳理,介绍我国的文化产业的研究状况,最后对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述。第三部分介绍江苏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现状,分为发展背景、建设现状、效益现状三个方面,阐述江苏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和功能定位。第四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对文化产业园区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总结江苏省三个集聚特征,分别是圈状集聚、带状集聚及半环状集聚三个显着特征。有关园区空间集聚问题的研究,能够使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以园区特性为基础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发展建设占据发展的最佳位置。以江苏省文化产业园现状特点为依据,结合其发现的具体情况,最后对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应该向何种趋势发展提出建议。
吕元[2](2015)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绣艺术之——乱针绣》文中研究指明乱针绣的诞生源自于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早在上世纪1912年凤先生感于时事,在家乡丹阳创办女子职业学校,并取"正则"为校名。1921年上半年起,凤先生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表现刺绣。时任江苏丹阳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老师的杨守玉女士在给学生上课时就说到:"凤先生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绣法,叫乱针绣"。上世纪30年代中期,在学校创办人吕凤子的指导下,由杨守玉携学生任嘒闲等人举办了一场仅有六幅作品的展览,但因其
苏茜[3](2015)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艺术之——扬州水墨绣》文中研究指明扬州刺绣的特色在于作品多取自于历代诸多名家的优秀山水、人物之作,画稿意境深邃,构图层次清晰,色彩雅致柔和,并以此开创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仿古山水绣和神韵天然的水墨写意绣,其特点是追随优秀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形成了格调高雅、雅逸传神的艺术风格,在绣坛上独树一帜。扬州刺绣素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的精细绣着称,每件作品针法缜密、艳丽、工整、光洁。绣师们以精湛的技艺极力表现我国写意画潇洒传神的笔墨神韵和工笔画的精致严谨。
蒋建梅,吕丽娜[4](2014)在《江苏传统民间艺术国际传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中认为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江苏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传播主体暂时还处于职业化和政治化阶段;传播内容定位精准度不高,创意指数仍有提高的空间;传播渠道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长尾"媒介。提出了应对措施:扩大传播主体,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精英的力量、在苏外国友人的力量;建构多元化、立体化的传播网络,将江苏民间传统艺术与旅游业、影视业、本地民俗活动、地标建筑及街区装饰进行创意性结合;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准确定位目标受众。
王欣[5](2013)在《当代苏绣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苏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人们对身体的装饰,先后历经了从画身到纹身,再到画服,直至绣服的发展过程。从汉代《说苑》中的“绣衣而豹裘者”到宋代“画绣”、明代闺阁绣的盛行,再到清代仿真绣的开创,苏绣艺术不断发生着演化。在吴文化的长期浸润之下,经过一代代兰心蕙性的苏绣艺人不断探索,以及文人墨客潜移默化的影响,苏绣最终形成了“精、细、雅、洁”的艺术风格,位居中国“四大名绣”之首。本文主要以当代苏绣艺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查阅、资料搜集、田野调查等方法,广泛搜集了大量有关苏绣历史、吴文化、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当代苏绣创作、现代服饰设计、当代苏绣传承等方面的资料。通过梳理苏绣艺术发展的主要阶段、分析其艺术特色,寻求它在“市场态”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揭示当代苏绣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变迁过程中的生存和应用空间。通过研究发现,苏绣艺术既是具有商业属性的商品,又是被赋予精神属性的文化艺术产物,这种特殊身份决定它从本质上就具备了实用性与文化艺术性两大特征。文章在论述“当代性”下苏绣艺术的转型时,提出其当代定位也应兼顾上述两方面,立足于当代民众的日常生活,不断“适应”新需求。论文还对当代苏绣艺术创新的尺度、途径进行了界定,谈及创新应当坚守苏绣艺术的文化特征、“手工”属性和艺术风格的基本前提,并且从题材、技艺、材料、艺术形式方面明确了苏绣艺术在当代应用中的具体方向。此外,论文对“市场态”中苏绣的发展特征、艺术创新情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进而对当代苏绣艺术在艺术品、日用服饰和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中的具体特征与设计方法做了详细分析和总结,为苏绣艺术和其它优秀传统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示。
陈思彤[6](2003)在《爱涛ARTALL苏绣艺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刺绣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江苏是着名的苏绣发源地。苏绣作品因其图案柔美、色彩艳丽、技法多变而列四大名绣之首。在江苏以其地域、用材与技法的不同又有苏、常、扬、通、盐等五大流派和平绣、乱针绣、仿真绣、彩锦绣、仿古绣、双面绣、盘金绣、水墨绣、发绣等品种。所谓苏绣,即指江苏刺绣。爱涛的刺绣艺术,承苏绣传统艺术之精华,融现代艺术理念于其间,根据作品的意趣选用不同的技法。作品或大气磅礴,或清丽可人,适合于各类室内布置,深受藏家和各界人士喜爱。
二、爱涛ARTALL苏绣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爱涛ARTALL苏绣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及其空间集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文化产业园区代表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
1.1.2 文化产业园区研究是面向国家新战略需要的重要研究课题 |
1.1.3 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文化产业园区区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研究进展 |
2.1 相关概念 |
2.1.1 文化产业 |
2.1.2 文化产业园区 |
2.1.3 文化产业园区空间集聚 |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2.1 国外研究进展 |
2.2.2 国内研究进展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核心—边缘”理论 |
2.3.2 产业集群理论 |
3 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
3.1 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背景 |
3.1.1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
3.1.2 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不断壮大 |
3.1.3 江苏省文化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 |
3.2 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现状 |
3.2.1 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规模概况 |
3.2.2 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类型 |
3.2.3 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导产业现状 |
3.2.4 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 |
3.3 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效益现状 |
3.3.1 经济效益 |
3.3.2 社会效益 |
4 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空间集聚分析 |
4.1 园区的空间分布研究 |
4.1.1 园区空间总体分布特征 |
4.1.2 园区空间分布类型 |
4.1.3 园区空间分布密度 |
4.2 园区集聚程度分析 |
4.2.1 基于地理集中指数研究的园区、基地分布集聚程度 |
4.2.2 基于基尼系数研究的园区、基地分布均衡程度 |
4.3 园区空间集聚特征 |
4.3.1 园区的圈状集聚特征 |
4.3.2 园区的带状、半环状集聚特征 |
4.3.3 园区按类型集聚特征 |
4.4 文化产业园区空间集聚动力机制 |
4.4.1 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4.2 数据收集与无量纲化处理 |
4.4.3 相关系数矩阵检验 |
4.4.4 因子分析 |
4.4.5 结果分析 |
5 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与空间集聚优化建议 |
5.1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园区建设认定指标 |
5.2 培育园区、基地的区域品牌,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空间 |
5.3 创新园区的招商引资理念,加强招商培训 |
5.4 完善园区空间规划,综合考虑园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
5.5 增加公众参与,坚持以人为本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绣艺术之——乱针绣(论文提纲范文)
制作工艺 |
发展沿革 |
(3)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艺术之——扬州水墨绣(论文提纲范文)
制作工艺 |
传承人 |
发展 |
(4)江苏传统民间艺术国际传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江苏传统民间工艺的国际传播现状 |
(一) 文化名人的个体传播 |
1. 文化精英推广江苏传统民间艺术 |
2. 民间艺人走出国门, 传播民间艺术 |
(二) 各级组织的组织化传播 |
1. 申报文化遗产, 参加国际交流会 |
2. 组织参与海外文化年、文化周等活动 |
3. 举办民间艺术工艺技能竞赛、建立民间文化遗产博物馆 |
4. 投放境外广告和纪录片 |
二、江苏传统民间艺术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 |
(一) 江苏传统民间艺术传播主体暂时还处在小圈子职业化和政治化阶段 |
(二) 江苏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播内容定位精准度不高、创意指数仍有提高的空间 |
(三) 江苏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播渠道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长尾”媒介 |
三、江苏传统民间艺术国际传播的对策及措施 |
(一) 扩大传播主体范围 |
1.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精英的力量 |
2. 利用在苏的外国友人的力量 |
(二) 传播媒介网络化、立体化 |
1. 江苏民间传统艺术与旅游业相结合 |
2. 江苏传统民间工艺与影视业相结合 |
3. 江苏民间传统艺术融入城市物理空间、网络虚拟空间 |
(三) 准确定位目标群体 |
结语 |
(5)当代苏绣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评述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苏绣艺术的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刺绣艺术的源起 |
一、刺绣的产生 |
二、刺绣成形的条件 |
第二节 苏绣艺术的肇始与流变 |
一、关于苏绣 |
二、传统苏绣艺术的形成期 |
三、传统苏绣艺术的鼎盛期 |
四、近现代苏绣艺术的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传统苏绣的艺术类型 |
第一节 闺阁绣 |
一、闺阁绣概述 |
二、闺阁绣的艺术特征及成因 |
第二节 民间实用绣 |
一、民间实用绣概述 |
二、苏州民俗中的民间实用绣 |
三、民间实用绣的吉祥寓意 |
第三节 宫货绣 |
一、宫货绣概述 |
二、苏州宫货绣的主要发展阶段 |
三、宫货绣的产品类别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苏绣艺术特征及当代定位 |
第一节 苏绣的艺术特征 |
一、针法要素 |
二、绣工要素 |
三、题材要素 |
第二节 苏绣艺术的当代定位 |
一、传统工艺美术与苏绣的当代性 |
二、当代苏绣蜕变之路:从“原生态”到“市场态”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苏绣艺术的当代嬗变 |
第一节 新题材的拓展 |
一、传统题材的保留 |
二、紧扣时代的当代艺术题材 |
三、从“以画定稿”到“度身定制” |
四、异军突起的独立创作题材 |
第二节 新针法的创新 |
一、当代苏绣艺术中的新针法 |
二、传统针法的创新运用 |
第三节 新材料的开发 |
一、绣线材料的新成员 |
二、刺绣底料的变化 |
三、绣品装裱材料的科技化 |
第四节 艺术形式的新突破 |
一、“与日俱增”的绣品规格 |
二、艺术“跨界” |
三、苏绣家族新成员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当代苏绣艺术的市场表现 |
第一节 艺术品领域 |
一、高端艺术品 |
二、中端艺术品 |
三、室内装饰艺术品 |
第二节 日用服饰领域 |
一、生活类服饰 |
二、其它实用类服装 |
第三节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苏绣应用 |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苏绣形态 |
三、苏绣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当代苏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
第一节 当代苏绣艺术的传承 |
一、家庭式传承 |
二、师徒传承 |
三、集中教育传承 |
四、理论研究传承 |
第二节 当代苏绣艺术的发展 |
一、非遗保护与苏绣艺术 |
二、知识产权与苏绣艺术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和科研情况 |
附录 1:田野调查及访谈汇总表 |
附录 2:笔者田野调查时拍摄的照片 |
附录 3:部分当代苏绣艺术家获奖情况统计 |
附录 4:部分传统苏绣针法分解图 |
附录 5:镇湖绣品街刺绣经营一览表 |
后记 |
四、爱涛ARTALL苏绣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及其空间集聚研究[D]. 郭立东. 江苏师范大学, 2019(12)
- [2]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绣艺术之——乱针绣[J]. 吕元. 纺织报告, 2015(07)
- [3]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艺术之——扬州水墨绣[J]. 苏茜. 纺织报告, 2015(02)
- [4]江苏传统民间艺术国际传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蒋建梅,吕丽娜.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4(04)
- [5]当代苏绣艺术研究[D]. 王欣. 苏州大学, 2013(11)
- [6]爱涛ARTALL苏绣艺术[J]. 陈思彤. 投资与合作,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