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论文_吴晓鸣,王旭永

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建模,控制系统,永磁,变流器,模型,换挡,滤波器。

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鸣,王旭永[1](2019)在《压铸机速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建立了压铸机压射机构速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压射过程中影响压射速度的相关因素,并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23期)

肖琦[2](2019)在《叁相并网变流器的数字控制系统建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技术的发展,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和储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叁相并网变流器作为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电网之间的接口,其控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电能质量和运行状态,因此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随着数字控制技术的普及,数字控制中的数字延迟等因素会对叁相并网变流器的传统控制方法产生影响,恶化系统性能,甚至引起不稳定。此外,为了简化建模过程和系统模型,现有的许多研究在进行分析时采用了近似的建模方法,导致系统模型在低开关频率等应用场合无法准确反映系统性能。为此,本文通过对叁相并网变流器的数字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建模,改善其建模精度,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控制系统中数字延迟等因素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系统性能进行改善。具体内容包括:(1)针对LCL型叁相并网变流器的电流控制策略及数字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叁相并网变流器的拓扑、平均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基于此,对其在静止坐标系(abc/αβ)下采用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PR)控制器和同步旋转坐标系(dq)下采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器的电流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别在连续域和离散域建立了两种控制策略的数字模型。其中,详细介绍了dq坐标系下采用的复矢量建模方法及其对应的分析工具。通过所建立的数字模型,对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讨论。(2)针对dq坐标系下电流控制模型中的轴间耦合与解耦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dq坐标系下所建立的复矢量模型,采用双边频率响应、零极点图等工具分析了数字延迟和滤波器所产生的两种不同耦合项对系统的影响,同时对传统的解耦方法——相位补偿和状态反馈解耦进行了评估。针对低开关频率系统解耦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解耦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有效提高系统解耦效果的同时还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和dSPACE 1103半实物实验平台搭建了仿真与实验模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3)针对数字延迟对LCL谐振以及有源阻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数字延迟所引入的相位滞后对LCL谐振抑制的影响。以基于电容电流反馈和网侧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方法为例,分析了数字延迟对有源阻尼的性能影响。对现有的不基于系统模型的数字延迟补偿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成功将其应用于谐振抑制的性能改善。(4)针对含有谐波的非理想电网对并网变流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谐波阻抗对现有的电网侧谐波影响抑制策略——谐振控制器和电网电压前馈进行了原理性分析,并探讨了数字延迟对这两种方法的影响。其中,数字延迟主要影响谐振控制器的谐波影响抑制范围,而针对电网电压前馈,数字延迟则会削弱其对谐波影响的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邱燕[3](2018)在《并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闭环整流调功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对500 k W IGBT并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所采用的直流调功和逆变调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闭环整流调功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和整流器控制框图,分析了相控整流的调功方式及过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相控整流调功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8年28期)

韩超,冯国胜[4](2018)在《基于MATLAB&LabVIEW的PMSM矢量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叁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利用LabVIEW工具库之中的仿真接口工具箱SIT(Simulink Interface Toolkit)建立与永磁同步电机仿真模型的实时通信;实现了PI控制器各种参数在LabVIEW界面的实时调节,极大缩短了PI控制参数的整定时间。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和PI调节器参数的可用性。(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侯玉杰,冯广斌,孙华刚[5](2018)在《某型装甲车辆换挡控制系统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装甲车辆换挡技术不够成熟和故障率高等问题,建立一种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对换挡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装甲车换挡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在AMESim软件中建立其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校核,对油泵效率降低和调压阀阀芯卡滞2种换挡控制系统典型故障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故障分析结果与正常仿真值的对比,得出换挡控制系统在不同故障参数下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换挡控制系统模型能够模拟实际状态下的各种故障,通过分析研究能够快速判断故障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法,为换挡控制系统故障检测和性能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8年09期)

段瑞,方欢[6](2018)在《基于Petri网的电梯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Petri网模型工具建立一种电梯单控系统模型,分析电梯运行中的循环和满载开门问题,给出优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可以实现,模型有效.(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蔡玉丹[7](2018)在《网络控制系统分析建模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线性时不变的被控对象,考虑系统时延、不确定性、传输受限等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研究了网络切换控制系统的建模、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等问题,进而采用Lyapunov函数,小增益定理,平均驻留时间,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和性能分析,最后利用Jitterbug工具箱对所获得的结论进行了仿真验证。首先,建立网络切换控制系统模型,在考虑时延和能量有界扰动情况下,采用多胞型微分包含(PDI)和范数有界微分包含(NDI)方法来描述执行器饱和系统,分析得到使系统稳定的输出反馈控制律的充分条件,从而设计出可以保证系统稳定性的控制器,随后通过对切换线性系统吸引域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范数有界微分包含方法描述系统进而设计出的控制器是有效的。其次,进一步考虑有界扰动和网络时延的情况,构建时滞系统模型,通过Lyapunov-Metzler不等式和线性矩阵不等式工具分析研究了存在不确定性和时延的系统的渐进稳定性,并设计出能满足预定的?增益要求的输出反馈控制器,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最后,考虑网络传输速率受限和扰动对网络切换控制系统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控制系统模型,对输出信号进行量化后,采用平均驻留时间的方法,通过改进现有结论获得了用于切换线性系统的简化的动态量化器,并分析得到使系统稳定的条件,仿真实验验证了输出量化控制器对系统稳定性的控制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沈冬冬[8](2018)在《机电作动系统建模、分析与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作动系统是一种通过控制电机间接控制负载运动的特殊伺服系统,在航空航天、国防科技领域应用广泛。传动机构是机电作动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连接了驱动电机以及负载,电机侧力矩经过传动机构后可以等比例放大,为拖动负载提供足够的转矩。传动机构本质上是一组齿轮,齿轮传动过程中会存在齿隙非线性特点,给整个机电作动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难以避免,使得系统速度跟踪性能下降。本文针对齿隙非线性对于机电作动系统速度跟踪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广泛调研齿隙模型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应用,选取了最常见的两种齿隙模型,并对这两种模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模型辨识算法。一种选取的模型为死区模型,将死区模型分为叁段线性模型并分别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辨识。第二种选取近似的连续死区模型,这种模型无需分段处理,是一种连续可微模型,对这种模型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寻优,辨识出对应的模型参数。为了验证所选模型的有效性以及辨识算法的可靠性,本文在伺服作动平台做了辨识补偿实验,实验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齿隙非线性对机电作动系统速度跟踪的影响尤为明显,为了抑制这种非线性,需设计合理的补偿控制算法。本文基于死区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补偿的机电作动系统控制方案,通过补偿电流来抵消齿隙非线性。齿隙模型补偿可以消除齿隙非线性,但是在实际辨识过程中,辨识参数难免会出现误差,加上其他一些偏差如电流跟踪误差以及模型不准确性,为此设计滑模控制来压制这类不确定。普通的滑模控制器会存在抖振现象,限制了滑模控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等速趋近律的机电作动系统连续滑模控制方案,有效地避免了抖振现象。仿真对比连续滑模控制算法与基于齿隙补偿的连续滑模控制算法,表明了后者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对齿隙模型偏差以及电流跟踪误差使用连续滑模控制需要设计合理的切换增益,切换增益会导致稳态时速度波动过大。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速度跟踪效果,本文对这部分扰动设计了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PIO)进行估计,设计相应的前馈补偿控制,最终得到基于齿隙模型补偿及GPIO前馈补偿复合连续滑模控制的机电作动系统控制方案。对比结果证明了基于模型补偿+GPIO前馈补偿的连续滑模控制方案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提升了系统速度跟踪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姜伟,张涛涛,李念瑄[9](2018)在《美军导弹防御指挥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指挥控制系统是决定导弹防御作战效能的核心环节。以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为工具对美军导弹防御的指挥控制系统开展建模与分析。探讨了指挥、控制、战场管理与通信(Command,Control,Battle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C2BMC)系统的建设思路,分析了C2BMC的主要职能,梳理了C2BMC支持下美军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典型作战流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导弹防御力量的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8年03期)

焦怡博[10](2018)在《中速磁悬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形式化建模与验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长沙磁浮快线和北京“S1线”的相继开通运营,国内掀起了磁悬浮建设和研究的热潮。长沙磁浮快线和北京“S1线”均采用设置在车上的短定子直线异步电机驱动,最高运行速度一般不超过120km/h。为了提高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速度,十叁五科技重大专项提出了长定子同步牵引的中速磁悬浮方案,针对这一新方案,包括运行控制系统在内的磁悬浮的各子系统需要重新统筹设计,而车载运行控制系统作为运行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更。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国产化的过程中,是沿袭国外的技术路线还是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采用新的架构和协议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旨在用形式化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进行研究,为新一代中速磁悬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做一些探讨。本论文提出了中速磁悬浮车载定位系统、车载通信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新方案以满足国产化的需求,并利用Petri网对改进方案进行建模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新方案的可行性,具体内容如下:(1)设计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磁悬浮车载定位系统方案。使用交叉感应环线技术实现绝对定位,使用卡尔曼滤波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的信息进行状态估计得出相对定位;使用Matlab对方案中磁浮通信系统进行仿真实验,证明定位精确度满足要求,并且使用Petri网对定位系统整体建模,证明方案中定位系统故障率符合标准。(2)设计了基于CANOpen总线技术和工业以太网Ethernet Powerlink技术的磁浮车载通信网络,发现原有车载通信网络方案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同时通过磁浮车载信号设计了相应的磁浮车载网络通信帧格式,最后通过仿真对原有车载网络系统和改进车载网络系统分别建模模拟,对比验证了改进方案的系统无故障率要明显优于原有方案。(3)研究了磁悬浮通信系统原理,将原有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由38G毫米波技术更改为长期演进技术(LTE),并根据有色Petri网原理分别对原有通信系统和改进后的通信系统建模,通过对两者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改进后的通信系统通信时延以及信息发送的故障率可以达到标准。(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3-01)

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能源技术的发展,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和储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叁相并网变流器作为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电网之间的接口,其控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电能质量和运行状态,因此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随着数字控制技术的普及,数字控制中的数字延迟等因素会对叁相并网变流器的传统控制方法产生影响,恶化系统性能,甚至引起不稳定。此外,为了简化建模过程和系统模型,现有的许多研究在进行分析时采用了近似的建模方法,导致系统模型在低开关频率等应用场合无法准确反映系统性能。为此,本文通过对叁相并网变流器的数字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建模,改善其建模精度,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控制系统中数字延迟等因素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系统性能进行改善。具体内容包括:(1)针对LCL型叁相并网变流器的电流控制策略及数字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叁相并网变流器的拓扑、平均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基于此,对其在静止坐标系(abc/αβ)下采用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PR)控制器和同步旋转坐标系(dq)下采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器的电流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别在连续域和离散域建立了两种控制策略的数字模型。其中,详细介绍了dq坐标系下采用的复矢量建模方法及其对应的分析工具。通过所建立的数字模型,对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讨论。(2)针对dq坐标系下电流控制模型中的轴间耦合与解耦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dq坐标系下所建立的复矢量模型,采用双边频率响应、零极点图等工具分析了数字延迟和滤波器所产生的两种不同耦合项对系统的影响,同时对传统的解耦方法——相位补偿和状态反馈解耦进行了评估。针对低开关频率系统解耦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解耦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有效提高系统解耦效果的同时还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和dSPACE 1103半实物实验平台搭建了仿真与实验模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3)针对数字延迟对LCL谐振以及有源阻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数字延迟所引入的相位滞后对LCL谐振抑制的影响。以基于电容电流反馈和网侧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方法为例,分析了数字延迟对有源阻尼的性能影响。对现有的不基于系统模型的数字延迟补偿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成功将其应用于谐振抑制的性能改善。(4)针对含有谐波的非理想电网对并网变流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谐波阻抗对现有的电网侧谐波影响抑制策略——谐振控制器和电网电压前馈进行了原理性分析,并探讨了数字延迟对这两种方法的影响。其中,数字延迟主要影响谐振控制器的谐波影响抑制范围,而针对电网电压前馈,数字延迟则会削弱其对谐波影响的抑制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鸣,王旭永.压铸机速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9

[2].肖琦.叁相并网变流器的数字控制系统建模及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邱燕.并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闭环整流调功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8

[4].韩超,冯国胜.基于MATLAB&LabVIEW的PMSM矢量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8

[5].侯玉杰,冯广斌,孙华刚.某型装甲车辆换挡控制系统建模分析[J].兵工自动化.2018

[6].段瑞,方欢.基于Petri网的电梯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蔡玉丹.网络控制系统分析建模与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8].沈冬冬.机电作动系统建模、分析与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8

[9].姜伟,张涛涛,李念瑄.美军导弹防御指挥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

[10].焦怡博.中速磁悬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形式化建模与验证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仿人机器人下肢仿真模型5.3.2含磁流变...不同H∞指标下网络延迟与反馈增益的关...电机仿真模型图过程控制系统实例单包传输原理光伏电站软件结构模型

标签:;  ;  ;  ;  ;  ;  ;  

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论文_吴晓鸣,王旭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