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蔚虹:清人注疏《庄子》论论文

张蔚虹:清人注疏《庄子》论论文

[摘 要]清代是庄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延续近三百年的历史,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注疏家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注释《庄子》文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文章把清代《庄子》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概述每个阶段注疏《庄子》的文献及其学术价值,最后总结清人整理注疏《庄子》文献的特点,以便为后人研究《庄子》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清人; 《庄子》; 注释; 考证

《庄子》成书于先秦时期,据西晋郭象《庄子注》本,凡三十三篇,约十余万言,大都是寓言故事。但《庄子》语言哲理性强,博大玄妙,深奥难识。历代整理注释《庄子》者皆各显其能,深挖《庄子》精髓,以传后世。自战国秦汉至清代,整理研究《庄子》的文献有几百种,尤其是有清一代,注释《庄子》的文献更为众多,这和乾嘉学派的考据学迅猛发展有关,重考证成为清人注疏《庄子》研究的重要特点。

纵观整个清代庄子学研究的历史,我们对清人整理注疏《庄子》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归纳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体现不同的学术价值,并对注疏《庄子》文献的特点加以总结。

一、清代开始至康熙末期的《庄子》文献及价值

清代初期,由于受明代晚期庄子学的影响,一些明代遗民入清后,注重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训释《庄子》,从总体上诠释庄子思想体系,还庄子本来面目,颇有影响。如王夫之著《庄子解》,钱澄之著《庄子诂》,傅山批点《庄子》,使清代庄子学一开始就呈现出兴旺的景象[1]14。清代初期,《庄子》研究最具影响的文献有:林云铭著有《庄子因》六卷,林云铭以注《庄子》见长,把庄子融入自己的生命中,以时文之法解读《庄子》,对后代庄子研究者影响较大。近人钱穆评价曰:“林云铭有《庄子》,此书以就文章家眼光解庄,不免俗冗,而颇能辨真伪,亦治庄之一途也。”[2]4胡文蔚著《南华经合注吹影》三十三卷,有选择性地征引前人注解,以自己的注解为“补注”。王敔著《庄子增注》,是对其父王夫之《庄子解》的补注。王夫之是明遗民的重要代表之一,所著《庄子解》三十三卷是他研究《庄子》之重要著作,即重视考据之学,也强调义理阐释,还庄子本来面目。王敔受其父影响,对《庄子解》补充注疏,也颇有价值。

到了康熙中后期,《庄子》研究有所发展,影响较大的有宣颖著《南华经解》二十五卷,从文字、章法上主张以儒学的思想解释《庄子》。清人吴坤修为《南华经解》作序曰:“此书自郭注后,历代注解不一家,或以为佛,或以为道,虽其义未尝不可通,皆各就其性之所近,心之所得,附会以申其说,未必即著书之本意。近得句曲宣氏茂公所著《南华经解》钞本,句梳字栉,篇解节释,能使庄子著书之心跃然纸上,盖不独为漆园功臣。”[3]自《南华经解》刊印后,出现很多翻刻本,可见后人非常看重宣氏《南华经解》,如清代末期姚鼐的《庄子章义》、王先谦的《庄子集解》、马其昶的《庄子故》等,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南华经解》的影响。尤其是王先谦的《庄子集解》,更是大量征引了宣氏的治庄成果。还有,吴世尚著《庄子解》凡三卷,主要对《庄子》内七篇进行艺术性的阐释,胡文英著《庄子独见》三十三篇,偏重于义理阐释,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在《庄子》研究领域,亦颇受推崇。总之,此一时期的《庄子》研究,在阐释方面明显带有儒学化的弊病,而从考据方面诠释《庄子》的尝试,已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

资金使用透明度低,流向不明确。轻松筹平台通过网络实现募集筹款,筹集资金使用去向未能做到公开透明,导致某些项目方违规使用捐赠资金,甚至可能会虚设项目,骗取公众捐助,如“罗一笑”事件和德国留学生诈捐事件。导致捐助人产生受骗心理,对轻松筹信任度降低。

二、乾嘉至同治时期的《庄子》文献及价值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在学术领域出现一个“乾嘉学派”,在治学上采用汉朝儒生训诂考订的方法研究古代典籍,与前期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重视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又有“考据学”之称。乾嘉时期,“考据”在《庄子》研究领域出现迅猛发展的势头,重考证也成为这个时期《庄子》研究的重要特点。如王懋竑的《庄子存校》、卢文弨的《庄子音义考证》皆以考释、校订《庄子》词义、文字为主,为乾嘉学派《庄子》考据之学开了先河。《庄子》考据研究一直影响到同治时期,产生了若干部极具影响力的《庄子》研究著作。如王念孙的《庄子杂志》、江有诰的《庄子韵读》、俞樾的《庄子平议》《庄子人名考》等,都更多注重校勘、训诂和考证,这些著作在庄学研究领域影响深远。下面我们对王念孙的《庄子杂志》和俞樾的《庄子平议》做简要介绍。

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是他晚年校释古代典籍的札记汇编,也是清代著名的训诂校勘著作。此书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其中上卷有《庄子杂志》三十五条,是对《庄子》有关字词句读的训释校勘,颇为精审,深为后人所重视。清末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和王先谦的《庄子集解》都曾予以大量征引王念孙的《庄子杂志》。如《庄子·人间世》“匠石觉而诊其梦”,郭庆藩《庄子集释》注释为:“王念孙曰:向秀、司马彪并云:‘诊,占梦也’。案下文皆匠石与弟子论栎社之事,无占梦之事。诊当读为畛。《尔雅》云:‘畛,告也。’郭注引《曲礼》曰:‘畛于鬼神。’畛与诊,古字通。此谓匠石觉而告其梦于弟子,非谓占梦也。”[4]1117;王先谦《庄子集解》注释为:“王念孙云:‘诊读为畛’。《尔雅》:‘畛,告也。’告其梦于弟子。”[5]42。从郭、王二人引用《庄子杂志》的文献材料可以看出,“畛与诊,古为通假字。”这是非常可信的引证材料。《庄子杂志》虽然只有三十五条,但作为第一种《庄子》校释的札记体专著,在训诂校勘上又代表着乾嘉学派的最高成就,故在《庄子》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俞樾的《诸子平议》也是清代训诂学名著。是书逐条校释诸子字句,体例与王念孙《读书杂志》相似。其中的《庄子平议》三卷,是受王念孙《庄子杂志》的启发并借鉴其研究方法而完成的。俞氏重视订正句读、审定字义、疏通古文假借,其分析考证《庄子》语言文字现象,时有精当之处。如《庄子·逍遥游》:“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俞樾曰:“王氏引之《经传释词》曰:则,犹或也。引《史记·陈丞相世家》‘则恐后悔’为证。此文‘则’字亦当训为‘或。’”又曰:“‘而’字下当有‘图’字。上文‘而后乃今将图南,’此即承上文而言也。《文选注》引此,正作‘奚以之九万里而图南为。’”又如《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俞樾曰:“丧其耦,下文所谓吾丧我也。郭注曰‘若失其配匹,’未合丧我之义。司马云:耦,身也,此说得之。然云‘身与神为耦’则非也。‘耦’当读为‘寓’。寓,寄也,神寄于身,故谓‘身’为‘寓’。”以上例子,俞氏之解释显然较为合理,合乎庄子本意,故后人多从之。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章炳麟《庄子解故》、于鬯《庄子校书》等,几乎都或多或少引用其说,今人注本如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也多引用。俞氏《庄子平议》在训诂校勘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虽尚存在某些可商榷处,但仍是后世注释《庄子》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光绪至宣统时期的《庄子》文献及价值

清光绪至宣统时期,一些晚清学者仍然受前期《庄子》研究的一些影响,在义理、阐释、考据方面注重对《庄子》的整理与注释,也有不少较高水准的《庄子》研究著作问世。如郭嵩焘的《庄子札记》、吴汝纶的《庄子点勘》、孙诒让的《庄子札迻》、于鬯的《庄子校书》、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马其昶的《庄子故》、章炳麟的《庄子解故》等,都在考据和校勘方面为清末《庄子》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郭庆藩著《庄子集释》十卷、王先谦著《庄子集解》八卷,此二书是清末注释《庄子》文献中具有总结性质的两部代表性著作。下面我们简要介绍这两部注释《庄子》文献。

(一)郭庆藩的《庄子集释》

《庄子集释》:“庆藩案:于于,即盱盱也。《说文》:‘盱,张目也。’”

郭庆藩的《集释》属于集解体的注释类典籍。全书内容非常丰富,资料翔实。辑录了众多前人注释《庄子》的研究成果,依次收录了郭象的《庄子注》、成玄英的《庄子疏》、陆德明的《庄子音义》三部文献的全文。又摘引清代汉学家卢文弨、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等人的训诂、考证和校勘成果置于其后,并以案语的形式附加作者本人的训释考证成果,这是郭庆藩《集释》不同于其他注释《庄子》的特殊之处,也是此书的一大亮点。全书“庆藩案”语近三百余条,这些案语既包括对《庄子》字词名物的考释,又校补异文阙误,集中体现了郭氏研究《庄子》的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也进一步完善了注释《庄子》文献的内容。《集释》辑录并摘引了前人注疏十多家,虽然未能尽收宋明以来注释《庄子》的各家见解,但在目前仍不失为研究《庄子》的重要资料。《集释》一书在庄学研究领域的影响也非常大。此书自问世以来,先后被翻刻或影印了二十多次,是近百年来流行较广的《庄子》诠释著作之一,为庄子研究者必备参考文献。

(二)王先谦的《庄子集解》

王先谦的《庄子集解》(下简称《集解》),凡八卷,著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由思贤书局刊行。《集解》也属于集解体的注释类典籍,与郭庆藩的《集释》并称为《庄子》集注类研究的双璧。王氏《集解》虽然晚于郭氏《集释》出版十余年,但《集解》在广泛征引前人注解方面不亚于《集释》,共引用司马彪、郭象、陆德明、宣颖、王念孙、俞樾、郭庆藩、苏舆等近二十余家之说,征引经史子集等古代典籍四十余种。在引用诸家旧注时,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进行了删改或精简,对于那些未有人作注,或注而不详者,则下己意,或加案语,以补充完善注释《庄子》之意义。《集解》尤其注重篇章结构的训释概括,不仅仅局限于字词句的训释,还简明扼要的阐释文章大意,以方便于读者阅读。因此,《集解》一书自问世以来,以其注释的精简,却能解释《庄子》本意,而成为庄子爱好者的较好读本,现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庄子集解》也是刊印出版比较普及的庄子版本。

四、清人整理注疏《庄子》文献的特点

清人在整理研究《庄子》的过程中,善于用语言事实材料来进行阐释,注重义理、阐释和考据并重研究。运用传统训诂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文字、音韵、校勘等几个方面进行解释,在解释的同时,广泛征引文献材料进行佐证。如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在辑佚前人旧注的基础上,又广泛征引《说文》《尔雅》《字林》《玉篇》等小学类文献,以对《庄子》中诸多名物、字词进行详细训释。郭庆藩在注释《庄子》时,善于博引群书,经史子集皆有所引,初步统计引用文献将近两百种,引用这些文献材料,丰富了《庄子》注释内容。例如:

清代《庄子》考证研究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出现了不少研究《庄子》的著名学者及其有重要影响力的注释文献。如王懋竑的《庄子存校》、吴汝纶的《庄子点勘》、卢文弨的《庄子音义考证》、江有诰的《庄子韵读》、王念孙的《庄子杂志》、俞樾的《庄子平议》、于鬯的《庄子校书》、郭庆藩的《庄子集释》、王先谦的《庄子集解》、马其昶的《庄子故》等等,这些庄子注释文献都非常重视考证校订《庄子》,对于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能够通过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校勘的理论与方法校订字句、训诂文义,实现以子证经,厘清了《庄子》许多注释上存在的疑难问题,对后来的庄子研究影响都比较大。目前研究庄子者非常重视清人考证的《庄子》文献,作为案头研究《庄子》的必备参考。

(一)注疏类《庄子》文献数量多,影响大。

清代是魏晋之后整理注疏《庄子》研究的第二次高峰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极有影响力的清代学者,也产生出具有较高水准的《庄子》研究著作。其中注疏类《庄子》文献数量最多,影响也比较大。如郭庆藩的《庄子集释》、王先谦的《庄子集解》,是注疏类《庄子》文献的典范之作,郭、王二书被称为庄学集注类研究的“双璧”,在庄子学史上影响很大,是后人研究《庄子》必备参考的两部文献。此外,还有王夫之的《庄子解》、马其昶的《庄子故》、章炳麟的《庄子解故》、姚鼐的《庄子章义》等也是影响较大的注释类庄子文献。尤其是马其昶的《庄子故》,采集郭象以来注解《庄子》者达数十家之多,折中众说,兼下已意,注释谨慎,是清光绪年间有重要影响力的《庄子》研究著作之一。

(二)重视《庄子》考证,厘清《庄子》注释。

(2)《庄子·大宗师》:“以德为循。”《释文》:“循,本亦作‘脩’,两得。”

在所有的肢体语言中,眼睛透露的信息往往最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仅可以从里往外看风景,从外往里往往也可以看到人的内心世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眼动”一直处于正常状态,可以判定他们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和思维状态,意味着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关注学生的课上眼动情况,事关课堂学生学习心理和情绪积极与否。

根据该管廊氢气管道的直径大小,参考GB 26610—2011《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17]中的第4部分,可确定该管道的平均失效概率为7.0×10-7。

(三)辑佚《庄子》旧注,完善《庄子》注释。

《庄子》作为先秦经典,因时代久远,历经删改,版本众多,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文字异文、衍、脱、误等现象非常普遍,给后人研究整理文献带来了许多障碍。又因历代为《庄子》注疏者多达数百家,文献版本种类复杂,有的版本内容残缺,为后人研治庄子带来困难。因而,辑佚旧注、校勘文本是整理研究《庄子》必做的基础工作。清代众多学者十分重视对《庄子》的辑佚工作,对于一些保存较为完整的文献,重新辑录编撰成书,《庄子》的注文就相对完整;对于一些散佚较为严重的文献,由于历史原因,辑录难度比较大,但是清代学者尤其在这些散佚较为严重的文献上下功夫较大,想尽办法辑佚旧注。

在注释《庄子》的旧注中,司马彪的《庄子注》影响还比较大,在唐代还一直被使用,到了元代,这部文献不见踪影,可见该书已经亡佚。而郭庆藩在整理注释《庄子》时,广征博引其他相关文献,从其他文献中寻得司马彪旧注颇多,进一步完善了《庄子》注释,堪称是一部辑佚旧注较为完备的庄子文献。清人其他《庄子》文献在辑佚旧注方面也都非常重视,为《庄子》注释文献的完善补充了宝贵的参考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四)广征博引书证,丰富《庄子》文献。

整个清代,清人在前代学者对《庄子》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摆脱宋明理学思想的束缚,深受乾嘉学派考据学的影响,以传统的儒学思想去研治经典,注重文字、音韵、训诂的考证。这一时期,《庄子》考证、《庄子》集注类文献显著增加,虽然《庄子》考释的高峰时期在魏晋,但清代整理考证《庄子》研究的著作可以和魏晋时期庄子研究相媲美。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清人整理注疏《庄子》文献的特点。

通过该模拟曲线斜率的计算,可以算出吸附焓变量ΔH。吉布斯焓变ΔG可以根据吉布斯吸附等温公式计算出吸附吉布斯能变公式:ΔG=-nRT,n为特征常数。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的熵变可以根据吉布斯 - 亥姆霍兹公式计算得出:ΔS=(ΔH-ΔG)/T,H-103树脂吸附Cl-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计算数据见表4。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继承,能够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以更加自信的面貌走向世界。 近代以来,随着各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沟通和融合,也意味着人类文化整体发展的时代到来。 每一个国家都会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从经济政治交流开始,再到文化交流。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一直为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努力,坚持文明多样的理念,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 中国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中华民族,更属于全世界。

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下简称《集释》),凡十卷,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著成。最初由长沙思贤讲舍刊行,后又陆续出版了一些影印本或排印本。1954年由国学整理社编辑、中华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本,所收录的《集释》就是据光绪二十年刻本整理的。目前较为通行的本子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诸子集成》本,全书共三册,现代学者研究《庄子》一般都要采用这个本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庄子》注释考证者有数十家,主要从文字音义进行训释,可以说是《庄子》考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涌现出像司马彪的《庄子注》、向秀的《庄子注》、郭象的《庄子注》等一大批庄子研究文献。以及后来隋唐时期陆德明的《庄子音义》、成玄英的《庄子疏》等都非常注重《庄子》考释,在庄子考释方面的影响也比较大。随着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兴起,诸子学研究也逐渐兴盛,老庄研究成为清人关注的焦点。不少学者受清代考证学风的影响而采用训诂释义的方式进行义理诠释[6]145-151。

(1)《庄子·应帝王》:“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庄子集释》:“庆藩案:作脩循是也。《广雅》:‘循,述也。’隶书循脩字易混。《易·系辞》‘损德之脩也’,《史记·商君传》‘汤武不循古而王’,《索隐》:《商君书》作‘脩古’。”

李正江等[10]建议对甲状腺被膜侵犯和Ⅵ区淋巴结转移的cN0甲状腺癌患者,常规行颈部Ⅲ、Ⅳ区淋巴结清扫, 能及时发现和清除侧颈隐性淋巴结的转移。SLNB能有效发现早期转移的颈部淋巴结,特别能反映Ⅵ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再结合肿瘤大小、是否有包膜侵犯,对于临床是否行侧颈区(Ⅱ~Ⅳ区)淋巴结清扫起到了指导作用,因此,纳米碳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能有效地评估cN0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在保证Ⅵ区淋巴结清扫彻底的同时,还有助于甲状旁腺的保护。

(3)《庄子·缮性》:“离道以善,险德以行。”

旁白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说明和解释,也是沟通教材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教材编写者应加大对旁白的开发利用,既包括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提示与建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有网络链接等联系实际生活的资源,使数学知识的呈现生活化,让学生在丰富现实的背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集释》:“庆藩案:‘离道以善,险德以行’,郭注训爲‘有善而道不全,行立而德不夷’,望文生义,于理未顺。善字疑是爲字之误,言所爲非大道,所行非大德也。《淮南·俶真篇》‘杂道以伪(杂当爲离字之误。伪,古爲字,爲亦行也。)俭德以行’,(俭、险,古字通。《曾子·本孝篇》‘不兴俭行以徼幸’,《汉慎令刘脩碑》‘动乎俭中’,俭并当作险。《荀子·富国篇》‘俗俭而百姓不一’,杨倞注:‘俭当爲险。’)即本于此。”

郭庆藩《庄子集释》在博引书证方面,经史子集广泛涉猎,经部书以引《说文》为最多,这与郭庆藩对《说文》研究颇有造诣有关。如例(1)引《说文》进一步解释“盱”字义。例(2)引《广雅》《易经》《史记》三部文献解释“循”的字形和意义。例(3)引《淮南子》《曾子》《荀子》以及《汉慎令刘脩碑》详细解释文字之误。引用这些文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加丰富《庄子》文献的注释内容,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庄子文本之意义。

五、结 语

在庄子学研究历史上,清代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时期。不但涌现出一大批致力于整理研究庄子的学者,还产生众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庄子研究著作。从清代初期,注疏《庄子》学因受晚明庄学研究的影响而得到发展,注重从语言文字的角度阐释《庄子》文本。到了乾隆、嘉庆时期,注疏《庄子》文献大量涌现,清人整理注疏《庄子》达到一个高峰,重考证成为清代注疏《庄子》研究的一大特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很多《庄子》文献在庄子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考证、校勘类《庄子》文献影响深远,如卢文弨的《庄子音义考证》、王念孙的《庄子杂志》等。到了晚清时期,《庄子》研究在义理、阐释和考据方面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郭庆藩和王先谦二人均为《庄子》注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庄子学史和清代训诂学史上也都具有一定影响。

【 参 考 文 献 】

[1]方勇.庄子学史(第三册)[M].人民出版社,2008.

[2]钱穆.庄子纂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3]宣颖.南华经解序[M].同治六年半亩园刊本.

[4](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中华书局,1961.

[5](清)王先谦.庄子集解[M].中华书局,1987.

[6]刘仲华.清代老庄研究概述[M].北京社会科学,2002(3).

OnZhuangzi Annotated by the Qing Dynasty

Zhang Weiho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The Qing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Zhuangzi’s research, which lasted for nearly 300 years. Many famous commentators and annotated documents of Zhuangzi with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emerged and made unprecedented great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divides the study of Zhuangzi in Qing Dynasty into three stages, and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and academic value of annotating Chuang Tzu in each stage.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notation of Zhuangzi in Qing Dynast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study Zhuangzi.

Key words: Qing Dynasty; Zhuangzi; annotate; textual research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清人郭庆藩整理注释《庄子》研究”(GD17XZW16);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资助项目“《庄子集释》研究”(R17045)。

[作者简介]张蔚虹,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及古代文献语言。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9)04-0050-06

doi:10.3969/j. issn. 1672-8610.2019.04.009

标签:;  ;  ;  ;  ;  ;  ;  ;  ;  ;  ;  ;  ;  

张蔚虹:清人注疏《庄子》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