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变革论文_刘学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治道变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进路,崇祯,基层,互联网,包容性,互动,重点建设。

治道变革论文文献综述

刘学斌[1](2019)在《治道变革: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隐层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外显层面即治术层面的现代化,也包括内隐层面即治道层面的现代化。相对于治术上的变革,治道层面的变革隐蔽且容易被忽视,但却更重要。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治道层面的结果是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的新治道。新治道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原治道、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前现代治道以及西方国家的治道都有变革性的意义。新治道相对于原治道是同一政道下的改革发展,相对于前现代治道是不同政道、不同时代下革命性超越,相对于西方治道是不同政道、同一时代下的交流与竞争。新治道发展还包括两个阶段:新时代之前是初级阶段,新时代开始进入高级阶段。在吸取其它治道有益成分的基础之上,新治道将在新时代完成,这也将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完成的标志。(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胡炳仙,罗正彬[2](2019)在《新中国70年一流大学建设的治道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新中国近70年一流大学建设的发展历程,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一直处于阶段性调适状态,每一次的调整和变革都蕴含了特定的制度逻辑。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治道变革,以政治论为治理逻辑,先后经历了运动式治理、单位制治理、项目制治理叁个阶段,这种变革路径是与制度变革的规模成本效应、学习效应、合作效应密不可分的。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及时抓住宏观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舒瑶芝,郭倩伶[3](2019)在《治道变革:基层治理中“叁治”融合的深化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地基层实践纷纷对法治、德治、自治即"叁治"①融合的治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基于对七个较有代表意义的地方实践样本的考察发现,"叁治"由于从经验到理论提升的欠缺,导致实践差序较为明显。因此需要回归到对法治、德治、自治的理论梳理,厘清"叁治"关系,调适"叁治"主体,升级治理技术,尝试构建以参与度为导向的"激励——参与——反馈"叁维治理机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剩勇,卢志朋[4](2019)在《信息技术革命、公共治理转型与治道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革命为当代中国的公共治理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开放性治理结构、拓宽多元化治理主体、丰富技术性治理工具。然而,信息技术革命造成的开放性治理结构下的网络垄断与技术侵入风险、多元化治理主体的限制性参与和选择性赋权、技术性治理导致的数字支配与工具理性盛行等潜在隐患,也给转型期中国的公共治理带来了风险与挑战。推进改革开放,顺应治道变革,完善对信息技术企业巨头的监管,防范"数字利维坦"的侵权风险;强化为社会赋权,打破信息技术向治理主体赋权的非均衡性;回归人本主义,从技术性治理走向包容性治理,才能助推公共治理转型,渐进实现以民主、法治、公正和人权保障为基本价值的"善治"。(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谭同学[5](2019)在《社会治道变革的阶层品格与历史情境——由桥村“婚变”事件再议新婚姻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姻不只是私事,其变动乃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的一部分。1950年出台的新婚姻法极其注重保护社会中下阶层的品格,对社会治理与治道变革有深远影响。它虽不够专业化,但并非简单意识形态。而一味追求形式上专业化,却可能导致社会治理紊乱。因此,透视社会治道变革,尤应重视历史情境。(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9年01期)

岑毅[6](2018)在《试论财政预算公开原则——以政府治道变革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政府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变革,通过进行的治道变革来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促使政府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其中就包括财政预算公开方面的相关内容。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政府治道变革视角,对财政预算公开原则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各项工作提供宝贵经验。(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8年18期)

单勇杰[7](2018)在《崇祯帝治道变革的失败与现代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崇祯帝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明朝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他在王朝末世的治道变革不当直接导致明朝的灭亡。崇祯帝治道变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晚明以来各类矛盾积弊难返、破坏了政局内部力量的平衡、急于求成和轻信好疑、大政方针出现方向性错误等。以史为鉴,今天领导干部在应对单位管理机制变革创新时应判断好改革的局势再决断;争当表率,并着力做到沉稳坚毅;坚持正确的用人观和用人法;改革不可制造新的矛盾和弊端等。(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8年22期)

陶小兵[8](2018)在《经济发展、政治制度与治道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发展、政治制度与治道变革的研究可以揭示经济发展水平变化,政治制度转型与国家治理方式之间的关系,能够丰富国家治理和民主建设的相关研究内容,对于我们更好的探寻、解答和处理中国的治道变革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回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历史制度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从以下几个部分对论文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导论引入课题研究的背景,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阐述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典型国家治理方式“统治”的兴衰史。在自然状态描述的基础上,发现剩余价值的出现是专制主义“统治”治理方式产生的基础。通过希腊、罗马等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变迁关系的阐释,论证了低经济发展水平和精英治理模式相联系。接着通过对工业革命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君主专治制度逐渐被议会民主制度取代,国家治理的主体由君主垄断变为与新兴中产阶级共享或者转移到资产阶级新贵手中。通过对专家治国和统合主义(法团主义)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专家是被资本控制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专家治国模式发生变革,统合主义取代专家治国模式成为国家治理的主要模式。统合主义实质上是以国家作为治理中心,其背后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到垄断阶段加强对社会控制的结果。对垄断经济的管制是西方社会力量增长和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代议制民主随之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治理方式,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代议制民主时时受到金钱政治的影响。对代议民主制度下的政党分赃、官僚制和代议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经验研究,发现了西方所谓民主治理方式的缺陷。这种不足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导致“国家失败”和合法性危机。对代议制政府和合法性危机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发现代议制政府本身也存在缺陷。需要对代议制和代议制政府进行治理再造。接着本文又通过对政府再造和政府再造运动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对政府再造的主要国家,即英、美国家进行案例分析,并对政府再造的主要内容、公共政策、相关理论及分析范式做了阐述,发现政府再造是将以国家为中心变为国家同社会的合作。再通过对代议制的衰败后逐渐兴起的第叁部门的研究,发现第叁部的兴起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样的引起了国家治理方式的变化,而且国家治理方式逐渐从国家为中心转变为包含市场、第叁部门在内的多中心的治理模式,实现了治道变革。对多中心治理模式下,英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治理政策、内容和路径变迁进行研究,发现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从“全能主义”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过度的治理变革。在对发达国家民主治理谱系中的参与民主、共识民主、协商民主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经济发展促进民主制度治道变革是发达国家所特有的规律。通过对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治理经验进行分析,说明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实行的是精英统治或者权威主义政治、贤能政治。通过发展型政府战略实现了经济发展、民生改进、社会稳定的“有效治理”道路,这是一条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所走的治理道路。本章还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治理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历史制度分析的方法,从路径依赖和关键节点的角度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后却没有实现西式的民主治道变革主要是由于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方式和其面临的国际环境的不同。因此,本章发现,民主形态是多样的,只有立足于本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情况等具体国情,符合实际需要的治理模式才是最好的。结论部分。文章的结论是: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社会,其国家治理偏向于精英“统治”,政治制度更多体现为各种形式的专制主义。在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时候,政治制度趋向民主化,国家治理的权力掌握在普通大众手中。文章还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推动国家治理变革中的表现并不一致,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这是由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要求所决定的。(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昌业云[9](2018)在《互联网时代政府的治道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治道变革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技术的进步,政府由农耕时代的世卿世禄制变革为工业时代的科层官僚制。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突破了空间时间身份的限制,给人类社会所有领域带来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变革,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本文来源于《济南日报》期刊2018-03-27)

韩冰[10](2016)在《司法体改:一场伟大的“治道”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在多省法院全面推开。司法改革涉及权力、利益、工作关系的调整,是司法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是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在改革的过程中,新旧体制、新老观念的碰撞、磨擦不可避免,往往是老的问题还没翻篇,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从前一(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16-11-14)

治道变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纵观新中国近70年一流大学建设的发展历程,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一直处于阶段性调适状态,每一次的调整和变革都蕴含了特定的制度逻辑。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治道变革,以政治论为治理逻辑,先后经历了运动式治理、单位制治理、项目制治理叁个阶段,这种变革路径是与制度变革的规模成本效应、学习效应、合作效应密不可分的。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及时抓住宏观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治道变革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学斌.治道变革: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隐层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胡炳仙,罗正彬.新中国70年一流大学建设的治道变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舒瑶芝,郭倩伶.治道变革:基层治理中“叁治”融合的深化进路[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4].陈剩勇,卢志朋.信息技术革命、公共治理转型与治道变革[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

[5].谭同学.社会治道变革的阶层品格与历史情境——由桥村“婚变”事件再议新婚姻法[J].求索.2019

[6].岑毅.试论财政预算公开原则——以政府治道变革为视角[J].现代经济信息.2018

[7].单勇杰.崇祯帝治道变革的失败与现代借鉴[J].领导科学.2018

[8].陶小兵.经济发展、政治制度与治道变革[D].江西财经大学.2018

[9].昌业云.互联网时代政府的治道变革[N].济南日报.2018

[10].韩冰.司法体改:一场伟大的“治道”变革[N].吉林日报.2016

论文知识图

治道变革理论节能减排工作中的“整体政府”模型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模型图一栏引起厂‘决贝》记者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治道变革...基本建设年度支出发展趋势

标签:;  ;  ;  ;  ;  ;  ;  

治道变革论文_刘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