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不足问题愈发凸显,实践证明,通过弘扬“工匠精神”来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状态以及工作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其中,匠心的培育可以激发人才成长的原动力,匠品的培树会带来职业行为的新高度,匠艺的提升令人才更有能量。
【关键词】制造业 “工匠精神” 技能人才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关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局,而技能人才缺乏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解决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与产业工人队伍积极性不足问题的有力抓手。
在具体战绩上,山东男篮对阵广东时,曾有过7年21连败的耻辱记录。即使在山东队战绩出色的2012-2013赛季里,球队与广东6次交手也全部告负,广东队被贴上了山东队“克星”的标签。
当前,我国制造业遭遇技能人才量质困局
近年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模式,而与之相匹配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却显得格外匮乏。首先,尤其是具备掌握智能机器和信息系统的高水平技能人才,无论从总量还是结构上都远远不足。201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显示,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在存量不足的同时,技能人才增量也显捉襟见肘,各种原因致使愿意和能够从事技能工作的新生劳动者数量锐减,2019年5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就表示,技工求人倍率近些年一直维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维持在2以上的水平。其次,技能人才质量上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全国范围内企业一线作业工人中,缺乏系统专业教育的农民工占比高达70%左右。而且在新型高端制造业体系中,传统产业工人出现明显不适应,专业型人才极度短缺,加之生产线的提质转型,普通岗位的技术工人面临大面积的被机器人替代的下岗问题,重新胜任新岗位所需要的新技能新知识还有待培育。最后,技术工人整体待遇较低、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其职业吸引力低,因此,技术工人整体的流动性高,职业情感缺乏,更缺乏钻研技术的动力,等待转岗或转行机会的工人大量存在。这一现状严重阻碍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工匠精神”是一种价值理念、一种职业精神,更是一种软实力
“工匠精神”既属于技术伦理学,也是技术哲学、道德共同研究的范畴,它有世界范围内通用的标签——精益求精、精工细作、坚守传承、创新创造,也有国家、制度和时代的印记。更进一步归纳起来,“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价值理念,是匠人内心对美好与卓越的追求,是向上向善的动力源泉,这是“工匠精神”的根基,亦即匠心。其次,是一种职业精神,有最基本的敬业态度和责任意识,是爱岗、奉献、精业、传承、创新的职业理念和道德规范,这包含“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是内核,亦即匠品。最后,是一种软实力,是通过勤学苦练、摸索尝试和努力钻研获得的高超、娴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工匠精神”的外显部分,亦即匠艺。
典型的“工匠精神”在2018年1月由中华全国总工会评选出的十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却有着共同的特质:敬业、精业、专业,兼具无怨无悔的劳动热情和攻坚克难的劳动能力,拥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追求进步的自觉精神,以及迎接挑战的勇气与魄力。事实上,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和特质,普通人也能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匠才,制造业技能人才困境会大大缓解。
匠艺改变着工作的能力,高技能带来高绩效和高成就。匠艺体现在精湛技艺、多种技能的拥有与应用过程中,是造就高品质产品的基础支撑,是“工匠精神”区别于其他精神的关键。匠艺精神重点是“行动力”,是遵循客观规律,做到精工细做、品质至上,制作出客户满意的精品。调查显示技艺上要想达到娴熟、精湛的水平,需要至少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修炼积累。而面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更是要以自主学习、快速更迭、创新创造的精神来适应。匠艺精神也鼓励劳动者不畏艰险、迎接挑战,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要思维缜密、考虑周全,要尊重科学、敬畏未知,树立相应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等。匠艺精神直接助力技术工人技能提升,进而实现更高绩效,给企业带来收益,也让技工拥有成就感。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离不开匠心、匠品以及匠艺
匠心改变着目标定位,信念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匠心是劳动者内心的追逐与信仰,是一种追求卓越品质的态度,匠心主要表现为: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时不我待,持续期待新的成就感。这种追求对个体行为影响最直接也最有力,它会使工人从差不多、过得去、少投诉的合格标准,转变到产品卓越、作业完美、客户非常满意的高精标准,由此也决定着劳动者对工作的投入与关注度的变化。从受访的各级劳模工匠来看,无一不呈现出对自我岗位更高目标的追求,以及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内在坚持和拼搏付出。因此,成为高技能领军人才,是“工匠精神”的内在目标要求,技术工人们骨子里真的认准了这个目标,才会在行动上更勤奋、更仔细、更坚持。
当前,“机器换人”潮仍在蔓延,虽然智能化不能完全替代人,但被机器排挤的产业工人的出路是提升自我。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首先,是匠心立志。要勇于担当,努力成为卓越人才,相信诚实劳动创造的价值,做时代的脊梁。其次,是匠品树德。要守住本心,做个良心工匠,要遵守执业准则,恪守职业精神和社会道德,用信用和过硬的产品为企业和自身扬名,德行天下,爱岗爱企。最后,是匠艺修为。积极行动,走一条扎实的前进道路。用学习、思考、训练、操作,练就过硬的本领,适应新制造环境的需要,用实力说话。
处理4、龙粳40,株行距为10cm*30cm。水整地时施入二胺6公斤、50%硫酸钾3公斤、尿素2公斤。插秧时侧深施肥时加入15公斤云天化复合肥。
智能制造中,“工匠精神”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使其适应新生产体系的用工需求
匠品改变着行为方式,职业道德的水平决定着职业行为的水平。匠品的核心是以职业精神为基底,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为外显。在对京沪85位先进技术能手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向自己挖掘潜力,通过诚实劳动、拼搏进取、不怕脏累、尽职履责,不仅可以获得组织更大的肯定,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职业生涯发展机遇。例如,在以劳模、工匠盛出的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召和引领着年轻一代踏实工作、努力进取,从而带动一大批先进模范的诞生。从现实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真正决定一个工人技术水准和工作业绩的是品行的高度。匠品中最关键的就是一种热爱岗位、认真负责任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行动中就会站在更有利于客户、组织的角度去选择实施。
表2为不同施钾肥处理对甜玉米品质的影响,施用钾肥显著增加了甜玉米果实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与NP处理相比,增幅分别为 2.7%~29.9%、7.8%~21.5%和 11.0%~15.4%,等施钾量条件下,100%CF处理果实中硝酸盐含量高于其他施钾处理,增幅为 12.4%~26.4%。 30%OF+70%CF处理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略高于其他施钾处理,增幅为4.6%~12.8%。不同施钾处理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
理论上,人的行为及效果取决于个体的能力和意愿。后两者越强大,行为越显著,“工匠精神”直接激发个人意愿,也间接促进了能力提升。“工匠精神”本身是生产力,是一种引领劳动者付诸行动的力量,它可以构造出现代制造业的软文化环境和人才生态圈,激发出更多普通劳动者的热情和能量。其实,绝大多数劳动者本心是期待自身价值更大实现,期待组织和社会更大的认同,他们缺乏的是坚持,尤其对目标信仰的坚持、对改进技能行动的坚持,特别需要精神力量的鼓舞。
“工匠精神”被实业界和理论界认为是“普世工作的任何人可追求的境界”,一旦内心被“工匠精神”主宰,那么个体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也就拥有了扎实“靠山”。因此,以“工匠精神”教育和感染技术工人爱岗敬业、学技术提技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是破解制造业技能人才瓶颈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①朱永新:《新论:制造业大国呼唤高素质技工》,《人民日报》,2018年9月14日。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分别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课题“工匠精神的维度结构研究--基于制造业行业调查”(课题编号:20170015)阶段性成果】
责编/谢帅 美编/陈媛媛
标签:工匠论文; 精神论文; 技能论文; 人才论文; 制造业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 《人民论坛》2019年第30期论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课题“工匠精神的维度结构研究--基于制造业行业调查”(课题编号:20170015)阶段性成果论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论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管学院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