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论文_王丽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间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韵腹,道教,敦煌,特征,韵脚,漏子,汉语。

花间集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芳[1](2019)在《词体叙事中的留白——以《花间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词体虽然以抒情为主,但词中存在的叙事因素不容忽视。《花间集》作为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在体裁方面有调名点题叙事、联章补充叙事的特点;在文本方面有第叁人称叙事视角为主、留白的叙事方式的特点。留白叙事方式与《花间集》全部是小令密切相关,其主要呈现出隐性、浅显性、深显性等形式,其分类取决于词中叙事要素的多寡以及叙事情节的完整程度。留白叙事手法的运用,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读者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再创造,使《花间集》情感内涵更加丰厚。(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博昊[2](2019)在《《花间集》道教书写论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蜀地区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唐末五代之时,巴蜀高道辈出,他们与王室有着很紧密的关系,蜀中道教在其推动下蓬勃发展,文学创作也带有明显的道教因子。编纂于后蜀广政叁年前后的《花间集》,既要契合后蜀后主孟昶高雅的文化品位,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合乐可歌的范本,含有道教情韵的作品受到编者的重点关注,所以该书收录了诸多与道教典故相关的词调,如《女冠子》《巫山一段云》《临江仙》《河渎神》《天仙子》等,同时,也选择了许多使用道教意象的词作,以表达咏史、求仙、及第的主题,有着可供各阶层欣赏的道教风致。(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马禹[3](2019)在《论《花间集》中的“香”》一文中研究指出谈及《花间集》意象,学术界关注点常落于花、鸟、月等实体意象上,而对于"香"这一嗅觉意象却少有提及。文章以花间词人笔下的"香"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它在感官联动、描摹女性形象、情感以及构筑香事空间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其背后的词作书写、社会风潮、文人审美等原因。(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梦雪[4](2019)在《浅析敦煌曲子词与《花间集》的不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曲子词又被称为敦煌歌辞,其不仅仅是我国敦煌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世词作的早期形态。它珍贵的文学价值,一经发现便很快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从词作的创作者、词作的写作视角、隐逸之词的情感表达以及词作中所显露出来的艺术境界出发,简要分析其与后世词作,尤其是与后蜀赵崇祚所辑录的《花间集》中词作的不同。(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慧[5](2019)在《《花间集》所载顾夐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间集》作为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选集,收录了温庭筠、韦庄、顾夐等18位晚唐五代文人共500首词,为之后名家林立的宋词开创了词的创作先河。顾夐词总体上极近温庭筠词风格,以艳着称。在意象的选取方面,顾夐词的女性化特征显着,多描绘女子的装饰、闺阁的器物等;写作手法上多含蓄的渲染和烘托,亦不乏白描手法的运用。这种典型的"男子而作闺音"的特殊现象,源自作者所处的特殊的时代背景、地域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性格等,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多元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学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汪红艳[6](2019)在《此时无声胜有声——论《花间集》的听觉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乐可歌的花间词在当时并非单纯以案头文学传世,其中的听觉语言更易被感知。《花间集》首先运用描写法和叙述法描摹自然声响:用象声词或形容词直接或间接描摹自然声响,让人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用动词"闻""听",名词"声"和表声音的特定动词来叙写声音,写出声音的同时引发读者的想象。其次通过汉语音韵的运用呈现音乐美的特征:《花间集》运用双声迭韵联绵词、多样的音步格式和丰富的押韵形式形成美的节奏,又通过四声和韵的选择来呈现优美柔婉的旋律。阅读花间词能获得鲜明丰富的听觉感受。(本文来源于《中国诗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文意[7](2019)在《《花间集·更漏子》韵脚国际音标及韵腹整理札记一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国际音标标注韵脚,可以让人从微观层面直观了解该韵脚的声韵情况。就韵脚国际音标而言,最重要的部分是它的韵腹。以《花间集·更漏子》为剖面,对其韵脚做国际音标及其韵腹的整理,虽不能得出普适性的规律,但可以反映出一些特征,由此给予等呼、阴阳声韵等其他维度的研究或其他诗词韵脚的研究一些启示。另外,在诗词国际化推广问题上,国际音标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5期)

陈显望[8](2019)在《论《花间集》的用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的《花间集》,以其香软婉约的风格卓然立于我国词坛。其之所以形成这种风格,与花间诸贤们在词作创作时的用词习惯息息相关。他们的用词具有如下特征:大量使用极富质感和色彩感的词语;大量使用迭词、连绵词;大量使用与感官有关的词;大量使用与"双、对"有关的量词。这些用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花间词的风格、情感特质。(本文来源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徐于璠[9](2019)在《再现与补偿:美国汉学家傅恩英译《花间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汉学家傅恩(Lois Fusek)翻译的《花间集》英译本(Among the Flowers:the Hua-chien Chi)是迄今为止唯——部《花间集》的全英译本。自1 982年在美国出版以来,该译本便在海外汉学圈内引起广泛关注:2012年,Among the Flower入选中国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丛书,这充分证明学界对这一诞生于外域的中国文化典籍译本质量的认可。然而,国内学界虽然着重研究《花间集》,但对其英译本的研究则寥寥无几。因此,本研究选取傅恩的《花间集》全英译本Among the Flowers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以系统/描述范式下的文学形式再现为研究视角,首先基于对译本的文本细读研究从词体、句法和意境叁个层面分析译者翻译词作时的综合考量:在词体层面,译者如何处理原词的词体形式美感,即词作的长短句形式和音韵美:在句法层面,考虑到中英文语言差距,译词的句型和文字结构对比原词呈现了何种特点,译作中显化的人称视角又构建了何种身份;在意境层面,译者在文化意象和语义的模糊性、多义性的影响下如何重构词作的意境美。其次,本文还探析了译者对书名、词牌名以及作为补偿手段的副文本的译介策略和考量。第叁,通过考察西方汉学家对Amongthe Flowers的英文书评和学术援引情况,整理总结该译本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效果。在概述该译本的接受和影响情况的基础上,探讨美国汉学家傅恩英译本Among the Flowers对中国文化典籍对外译介的启示。最后,结语部分对前文进行总结提炼。研究发现,傅恩对《花间集》的译介主要体现在“再现”和“补偿”两大译介特点。一方面,傅恩采取独创的翻译法尝试再现不同词作的诗句形式,关注意义表达时所依赖的特有的诗歌框架,保留“形式美”而舍弃“音韵美”,而词意本身的不确定性在影响译者把握词人原意的同时,也赋予其在译文中进行创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译者寻求尽可能使译词贴近原作,但在保留原词长短句形式的限制下不得不在句法、语义和意境等层面做出调整,从而造成词作的各种成分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缺失、显化,甚至变形,对此译者尝试以丰富的副文本对诗句的不充分翻译进行“补偿”。此外,从汉学家对Among the Flowers褒贬参半的评论和学术援引中的择取偏向足以为研究中国文化外译的学者提供一些思路。(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郭娅玢[10](2019)在《《花间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凉山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花间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巴蜀地区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唐末五代之时,巴蜀高道辈出,他们与王室有着很紧密的关系,蜀中道教在其推动下蓬勃发展,文学创作也带有明显的道教因子。编纂于后蜀广政叁年前后的《花间集》,既要契合后蜀后主孟昶高雅的文化品位,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合乐可歌的范本,含有道教情韵的作品受到编者的重点关注,所以该书收录了诸多与道教典故相关的词调,如《女冠子》《巫山一段云》《临江仙》《河渎神》《天仙子》等,同时,也选择了许多使用道教意象的词作,以表达咏史、求仙、及第的主题,有着可供各阶层欣赏的道教风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间集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芳.词体叙事中的留白——以《花间集》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9

[2].李博昊.《花间集》道教书写论微[J].中华文化论坛.2019

[3].马禹.论《花间集》中的“香”[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

[4].杨梦雪.浅析敦煌曲子词与《花间集》的不同[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5].赵慧.《花间集》所载顾夐词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汪红艳.此时无声胜有声——论《花间集》的听觉语言[J].中国诗学研究.2019

[7].王文意.《花间集·更漏子》韵脚国际音标及韵腹整理札记一则[J].青年与社会.2019

[8].陈显望.论《花间集》的用词特征[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

[9].徐于璠.再现与补偿:美国汉学家傅恩英译《花间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10].郭娅玢.《花间集》[J].凉山文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当涂姑孰郡斋乾道刻本《洪氏集验方》花间集色彩系统设计《花间集》花间集延展图形创意设计奈莎珠宝《花间集系列》图片来...:中国赵崇祚辑(后蜀)清刻本~#...

标签:;  ;  ;  ;  ;  ;  ;  

花间集论文_王丽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