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转子模型论文_杨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粒子转子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子,模型,粒子,能级,原子核,近邻,间距。

粒子转子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杨军[1](2008)在《粒子—叁轴转子模型对奇A核能级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原子核结构的研究,历史上曾提出过多种理论模型,如费米气体模型,液滴模型,壳层模型,集体转动模型,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模型)等。自从1952年Aage Bohr提出粒子-转子模型以来,许多作者发展了这个模型。1962年Karl T. Hecht和G. R. Satchler把粒子转子模型推广到一个单核子和一个稳定的非轴对称核心耦合的情形,构成粒子-叁轴转子模型。近年来,又有作者对粒子-叁轴转子模型做了发展,把倾斜轴推转理论应用于二粒子-叁轴转子模型,研究了叁轴形变原子核的密度分布的手征性质,由此提出了手征双重带理论,并为实验所证实,取得成功。还有人采用粒子-叁轴转子模型当中的Nilsson量子数表示方法,发展了非轴形变Wood-Saxon势下的组态约束阻塞方法。这都显示出了粒子-叁轴转子模型至今仍然是研究核物理相关问题的有力的理论工具,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奇质量数Ho同位素系列有较好的转动核心,适用于以粒子-叁轴转子模型进行研究。本文用粒子-叁轴转子模型研究了奇质量数Ho同位素系列核。得到了较好的结果。229Th的偶偶核心228Th的部分能带也是较好的转动带。因此也可以把粒子-叁轴转子模型应用于对229Th的研究。229Th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差很小,这是有可能产生原子核与强相干激光场耦合的条件。目前原子核与激光场耦合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因此研究229Th的能级结构很有意义。本文用粒子-叁轴转子模型拟合了229Th核的能谱,发现得到的229Th的基带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5-20)

张双全,亓斌,王守宇,彭婧,孟杰[2](2007)在《粒子转子模型对原子核手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核的手性是当前核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1997年 Frauendorf 和 Meng 首次指出叁轴原子核的非平面转动可以表现原子核的手性,并预言实验上将观察到两条近简并 I=1的转动带——手征双重带.迄今,实验上已经相继在 A~130和 A~100等核区观测到了二十多例手征双重带的候选带.(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8-01)

周先荣,郭璐,孟杰,赵恩广[3](2002)在《粒子-转子模型和推转壳模型中的能谱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粒子 -转子模型和推转壳模型研究了 6个粒子分别填充在单j壳和双j壳上的混沌行为 .分析了单j壳和双j壳情况下能谱的最近邻能级间距分布和谱刚度随自旋及推转频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 ,当组态空间大小不变时 ,系统在双j壳 (g7/ 2 +d5 / 2 )情况下比在单j壳 (i13/ 2 )情况下更规则 ,而当组态空间从单j壳(i13/ 2 )扩大到双j壳 (i13/ 2 +g9/ 2 )时 ,系统的混沌程度变化不大 .同时比较了将 6个粒子的两体相互作用分别取为δ力和对力时的系统的混沌行为(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2002年11期)

程南璞,郑仁蓉,朱顺泉[4](2001)在《粒子-转子模型与奇奇核的能谱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轴对称粒子 -转子理论模型计算奇奇核84Y低自旋下的能谱 ,研究了能谱的最近邻能级间距分布和能谱刚性度随自旋的变化规律 ,并对该模型中特定形式的质子 -中子相互作用和科氏力作用对能谱统计特征的影响作了分析 .(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2001年08期)

郭璐,孟杰,赵恩广[5](2000)在《双j壳粒子转子模型下的核混沌》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所研究的体系由核心和6个价核子组成。核心取为轴对称的转子。六个价核子处于四极形变的平均场中的 i13/2和 g9/2轨道上。它们之间的剩余相互作用由单极对力描写。总的 H 写为:(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期刊2000-10-01)

邢正,王晓春,陈星蕖[6](1996)在《微扰粒子-转子模型研究 △I=2 staggering》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扰粒子-转子模型研究了超形变核态的△I=2 staggering,数值计算重现了观测的△I=2 staggering的全部特征,指出 Hamilton量的C_4对称性不是△I=2 staggering的唯一原因.模型可用于拟合奇A核超形变核态的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期刊1996年10期)

陈星蕖,邢正[7](1994)在《粒子-转子模型分析超形变转动带》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轴粒子-转子模型计算了(193)Tl超形变带γ跃迁能量,运动学转动惯量J(1)和动力学转动惯量J(2),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预言了B(M1)值以及动力学电四极矩Q(1)和Q(2)指出在超形变带的分析中粒子-转子模型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期刊1994年05期)

粒子转子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原子核的手性是当前核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1997年 Frauendorf 和 Meng 首次指出叁轴原子核的非平面转动可以表现原子核的手性,并预言实验上将观察到两条近简并 I=1的转动带——手征双重带.迄今,实验上已经相继在 A~130和 A~100等核区观测到了二十多例手征双重带的候选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粒子转子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杨军.粒子—叁轴转子模型对奇A核能级结构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张双全,亓斌,王守宇,彭婧,孟杰.粒子转子模型对原子核手性的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2007

[3].周先荣,郭璐,孟杰,赵恩广.粒子-转子模型和推转壳模型中的能谱统计分析[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2

[4].程南璞,郑仁蓉,朱顺泉.粒子-转子模型与奇奇核的能谱统计分析[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

[5].郭璐,孟杰,赵恩广.双j壳粒子转子模型下的核混沌[C].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2000

[6].邢正,王晓春,陈星蕖.微扰粒子-转子模型研究△I=2staggering[J].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技术科学).1996

[7].陈星蕖,邢正.粒子-转子模型分析超形变转动带[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4

论文知识图

的带(2)、(3)和(4)与131...及其同中子素136Ba、137La、13...用粒子-转子模型算得的137Ce和139Nd核中...粒子-转子模型计算得到的转动带能级与实...~100质量区叁轴形变核的手征双重带能...的TRS计算结果

标签:;  ;  ;  ;  ;  ;  ;  

粒子转子模型论文_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