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发轫于福建莆田的海神妈祖信仰,以妈祖文化圈巨大的辐射力,对周边地域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环境产生了深刻、长远的影响。通过前往湄洲岛的进香活动,镇澜宫成为两岸关系中的先锋和“媒介”,也拥有了在岛内经济、传媒等方面日益增加的“话语权”。这一方面是由于镇澜宫的政治属性被台湾地区政治人物所倚重,另一方面也是两岸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必然结果。总体而言,以“和平女神”妈祖为主要联系纽带的两岸民间信仰文化交流体系,不断突显两岸文化中长期同存的和平属性,是“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基础。
关键词:妈祖;镇澜宫;进香;文化互动
在不断发展的两岸文化研究领域,民间信仰是其中的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妈祖作为一种从地方民间信仰演变而来的世界性华人信仰,在两岸民间交流体系中扮演着难以替代的中心角色。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妈祖的功能价值亦从传统的“助战、海上救难、驱除灾害、消除旱灾”[1]转向更多元的领域,如信徒心中有求必应的“妈祖婆”、庇佑北投地区的“雨水妈”等。自1987年我国台湾地区放开“戒严”后,“妈祖牌”在两岸非官方层面上所具备的巨大影响力,不仅使其长期为台湾地区政治人物所依赖,且对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深化合作起到了关键性的“桥梁”作用。
其中,以1987年大甲妈祖湄洲进香活动及2000年大甲妈祖湄洲行最具有代表性。通过对这两场时隔十三年的妈祖“回家”活动进行分析,探讨镇澜宫妈祖湄洲二次行的多重影响,并归纳总结此种影响形成的原因,同时对当下妈祖对台湾岛内政治走向趋势的影响做一定的评判。
一、1987、2000年镇澜宫湄洲进香事件回顾
大甲妈祖镇澜宫作为全台最具影响力的妈祖庙,其势力已远超文化信仰之范畴,渗透至当地多个领域,甚至出现“部分信徒认为自己与庙宇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单纯的拜大甲妈而已,有时不同的地方人士与不同立场的人,也会拿大甲妈祖做文章”[2]的情况。虽然镇澜宫的政治影响力早在20世纪40年代便已形成,并对其所在地台中地区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但镇澜宫信徒越来越急切的进香要求却是当时摆在其董事长面前的难题。同时,另有两个直接原因促使了此次湄洲进香的成行。其一,北港“分灵说”的甚嚣尘上给镇澜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回到湄洲进香并迎回一尊妈祖,象征着大甲妈祖重新与湄洲妈祖祖庙这个“灵力的源头”产生联系,并能摆脱过去经由北港朝天宫“引火”的尴尬事实[3],改变旧有台湾天后宫谱系排行。其二,完成部分信徒之夙愿,并吸引全台目光,创造极高的新闻价值。
为此,镇澜宫制定了极为缜密的湄洲进香计划。1987年7月,台湾当局宣布台湾地区“解严”,加之有与庙宇关系颇近的“中央”民意代表[4]“保护”,这使镇澜宫管理者坚信前往湄洲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摆脱当时庙宇的诸多负面压力,且能够创造“第一”价值,同时还透过媒体,巧妙地曝光了活动的时间安排。当年10月25日,镇澜宫董监会从台北出发,迎请“三妈”回湄洲谒祖进香,于11月7日搭机回台[5],并带回神像诸器若干[6]。此次事件使得镇澜宫成功引领台湾信仰潮流,其在政治、经济两个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首先,“湄洲行”所处“解严”前后特殊的历史背景,迅速引爆了岛内的两岸话题,镇澜宫不仅成为岛内各方关注的焦点,也因此吸引了大批信徒:
有大甲镇澜宫自大陆湄洲祖庙迎回妈祖金身后,全省各地妈祖信徒蜂拥至大甲进香,瞻仰湄洲妈祖圣容者络绎于途。大甲镇澜宫更在月前举办三献礼。[7]
同时,此事件引起了其他妈祖庙宇的觊觎和不满,如丰原慈济宫便不愿让镇澜宫专美于前:
两个月前,该宫委员会亦计划到湄洲祖庙迎回妈祖金身,其与镇澜宫一样拥有妈祖金身,并商得该宫福州籍顾问郑锦铨同意,藉返乡探亲之便,赴湄洲祖庙迎回妈祖金身一尊、清道光年间纂刻“湄洲祖庙天上圣母护国庇民灵宝符笈”玉玺一方及古香炉一座。[8]
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电网经历了步行巡线、人员值守、调控离散等阶段。如今,大量无人机应用于巡线及清理线路异物,所有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站全部无人值守,调控一体化已高效运行,管理水平及技术含量经历了质的飞升。
可见,岛内妈祖庙宇间有关“分灵”的争斗已摆上台面,并有趋于白热化趋势。“湄洲热”和“神明寻根热”的兴起使得其他宫庙迅速跟进。就在这一年,桃园慈护宫、松山奉天宫、梧棲朝元宫、新港奉天宫、新竹长和宫、苏澳镇南天宫、三重市圣佑宫、台南市土城圣母庙、苏澳镇进安宫、日南慈德宫等十余座庙宇先后派出代表赴陆进香。《联合报》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大甲妈祖进香之后半年,已经有六十多间台湾的妈祖庙组团前往进香,而且庙宇与私人分灵湄洲妈祖也将近千尊。”[9]
而更为引人注意的是,藉由此次妈祖进香活动,两岸民间信仰的互动全面展开。济公、观音等先后“回乡”。首先是灵隐寺济公:
主题是一篇导游词的灵魂,对主题进行合理的切入关键在于选好讲点。选讲点就是选择8大类100个旅游文化元素中有特色的点作为导游词创作的中心。这个点可以是景区中的一个小景点或节点,也可以是景区相关的一个对象或内容。在有限的 2分钟时间内,要面面俱到地讲解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场导游词创作最好选一个重点或着力点,以点带面来讲。
灵隐寺济公也渡海而来。大甲圣贤宫人士前往杭州西湖灵隐寺进香,并于昨日迎回济公一尊。继前往大陆湄洲迎取妈祖金身的宗教热之后,大甲圣贤宫在四月八日启程,前往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进香,并迎回一尊济公,以及一杯圣土和香炉。[10]
而观音亦不甘落后:
紫云岩赶搭进香列车,往大陆迎请观音神像……据观音庙管理委员会主任周诒文表示,该庙进香团是第一个到大陆南海普陀山进香的团体,因此颇受普陀山普陀寺的重视。进香团原希望普陀寺迎请一尊二尺二寸黑檀木雕的观音佛像,但普陀寺的妙善方丈特别割爱,将一尊历史悠久的珍贵观音佛像赠给进香团。[11]
“那确实不小了。”他戏谑,“哪天有机会,我跟嬷嬷说,我帮你赎身吧,让你嫁一户好人家!不过父亲既然那么疼你,怎么会把你卖到怡香院做丫头?”他小心翼翼地问我。
此外,其他神明的宫庙亦纷纷行动。如阿里山寿镇宫、南投松柏岭寿天宫前往武当山玄天上帝祖庙进香;台南慈济宫、台中元保宫等多座以保生大帝为主神的庙宇,均前往白礁慈济宫、青礁慈济东宫进香。可以说,1987年镇澜宫湄洲进香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两岸民间信仰交流的大门,是那一特殊时期两岸进行民间文化往来的开拓者与示范者,有首创之功。而从此事件的后续来看,大规模的“进香潮”涉及两岸关系、直航(小三通)等问题,对台湾的政治人物而言不能不说是值得依靠的关注点,因此进香很快便呈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
自1987年后,镇澜宫每年都会派遣人员前往湄洲进香祭拜,成员不定,规模不一。而“进香潮”和“回陆潮”经由十几年的变迁,亦趋于沉寂。不过,随着1999年两岸直航议题在岛内的热络,大规模的妈祖湄洲行成为解决直航问题的关键所在。1999年,镇澜宫希望在2000年,以轮船直航小三通的模式,再次前往湄洲祖庙。但这一提案却经由各方政治势力积极炒作,迅速上升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当时镇澜宫负责人颜清标认为得到了妈祖的允许,执意推动妈祖“宗教直航”进香活动: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iod chondrosarcoma,EMC)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2013版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归为分化不确定的软组织肿瘤[1]。其发病率约占软组织肉瘤的2.3%,发病年龄谱系较广,但以35岁以上成年人为主,发病高峰年龄50~70岁,男女比例2:1[2][3]。多数患者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多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可伴有局部疼痛,近关节处肿物可致活动受限,可发生转移[4]。目前国内外关于EMC的影像学资料较少,大部分为个例报道,其CT表现主要为分叶状黏液丰富肿瘤,常不伴有钙化且不侵犯骨组织[4][5]。
文献[5]中详细分析推导证明了蓄电池回跳电压Ut决定于开路电压的大小,而开路电压与蓄电池剩余容量存在着比较固定的关系[6]。由此,蓄电池的回跳电压与剩余容量之间关系紧密。并且鉴于其易于检测获取,回跳电压在SOC预测中显示出的实效性显而易见。而且在估测电池SOC中也需要考虑温度、充放电倍率、循环寿命等这些因素的影响。
昨天上午十时,颜清标在多位“立委”及大批大甲妈信众的簇拥下,在大甲妈神位前上香、献花,然后拈香祈福,慎重地掷完两次圣筊杯,获得大甲妈“同意”,敲定宗教直航的确切时间是今年七月十六日。颜清标在掷完筊杯后表示,大家都已经很清楚看到大甲妈同意以直航的方式,于七月十六日前往福州湄洲进香,这是天意。[12]
如此直接的“政治施压”遭到了民进党的强烈反对。这实际上与当时台湾复杂的政治形势有关。颜清标虽属无党籍人士,但却是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好友,关系十分亲密。因此,镇澜宫妈祖直航湄洲事件的实质是当时民进党与亲民党争夺台中地区两岸关系主导权的斗争。针对颜清标的言论,吕秀莲很快进行了回应,她认为“有人以神的旨意,压迫政府民间信仰直航,行政部门应谨慎思考这种激情做法是否妥当。”[13]林国龙亦紧随其后,质问“到底是妈祖大?还是蔡英文[14]大?要不要信徒也向蔡英文掷筊?”而蔡英文的态度则相对缓和,“她相信妈祖慈悲为怀,妈祖也可以体认到‘陆委会'促进两岸关系的用心,积极在做;如果来不及民间信仰直航,相信妈祖会谅解的。”[15]这种观点也得到了民进党的大力支持:
民进党“立委”口径一致反对直航,并批评大甲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是神棍,要求颜不要绑架妈祖。在野党立委则要求“陆委会”在完成评估报告后,交由“立法院”最后裁决。[16]当然,亲民党亦积极采取行动,力求推动镇澜宫直航进香一事的成行:
[23]《民生报》1988年5月13日第六版。
包括国民党团书记长林建荣、亲民党团总召集人邱创良、新党党团副总召集人郑龙水、无党籍“立委”罗福助等在野“立委”共同举行记者会……表示两岸妈祖信众最多,这才是多数民意,希望“行政院”在民间信仰直航、小三通后,尽速实现全面三通政策。众人最后牵手高呼“妈祖直航”[18]。
最终,此事件最终以“陆委会”未批准,镇澜宫采取妥协方式告终。2000年7月16日,在进行了诸妈祖[19]登轿仪式及祈安典礼后,镇澜宫妈祖湄洲行再次成行,采用转机的方式经由香港(部分经由澳门)抵达厦门,后搭车前往莆田,再搭船前往湄洲岛,规模为历次进香之最,镇澜宫意图将其在台进香的全部人马都调往莆田,人众逾两千。
1987年、2000年两次由镇澜宫主导的大规模赴陆进香活动,成为两岸交流“破冰”的重要契机,并在多方面产生了多元、复合的影响。
二、镇澜宫妈祖湄洲二次行的多重影响
镇澜宫妈祖两次赴陆进香,虽所处时代背景和使命均有不同,却有其相通的共性。
[10]《民生报》1988年4月19日第二版。
对大陆而言,台湾妈祖来陆加快了各地妈祖庙的基础建设进度。如湄洲祖庙建筑群,在特殊历史时期曾遭破坏,虽然妈祖神像被虔诚百姓偷藏于他处,但其寝殿却完全遭到破坏[27]。妈祖祖庙的修复工作自1978年便已展开,但进度较为缓慢,甚至在1987年妈祖千年祭时,其外观尚有诸多细节还未完工。而在大甲妈祖进香后,台湾信徒实地考察和了解了部分情况后,出资对其进行了修复。如湄洲祖庙仪门由镇澜宫捐建、妈祖梳妆楼由新港奉天宫捐建、朝天阁由鹿港朝天宫捐建、妈祖石雕由北港朝天宫捐建。[28]而1998年新辟的湄洲祖庙南轴线,更是几乎被台湾妈祖庙“包捐”。[29]而其他天后宫,如贤良港天后祖祠、莆田文峰宫、泉州天后宫、天津天后宫等亦得到了大量的援助。可以说,以镇澜宫为结点和“枢纽”的两岸妈祖交流机制,大大促进了大陆诸天后宫的升级和发展。
湄洲进香的第三重政治属性便是两岸属性。一直以来,妈祖便作为和平的象征而为人们所铭记。大甲妈祖与其祖庙间的亲密互动,也为两岸交流由民间向官方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过渡空间。早在1998年的“纪念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一周年”座谈会上,便有部分妈祖机构代表提出成立“世界妈祖信众联谊会”。2004年,经民政部批准,“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成立。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成立大会上对妈祖对两岸关系的正向促进作用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并提出了若干愿景:
长期以来,海内外妈祖文化机构和人员在弘扬妈祖文化、传承中华美德、联系世界华侨华人、促进两岸交流交往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弘扬传统文化、扩大世界影响、团结中华儿女、促进海峡两岸交流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21]目前,这一机构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770个团体,湄洲妈祖祖庙、台湾大甲镇澜宫、台湾北港朝天宫、台湾鹿港天后宫、台湾新港奉天宫、台南大天后宫、泉州天后宫为副会长单位,贤良港天后祖祠、天津天后宫、南京天妃宫、昆山慧聚天后宫、唐山曹妃甸天后宫、马来西亚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新加坡兴安天后宫、新西兰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等103家妈祖文化交流机构为常务理事单位,依旧在为“加强宣传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妈祖文化传播水平;加强产业构建,进一步提升品牌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会员队伍的素质和水平”[22]而持续努力。大甲妈祖湄洲进香的巨大政治影响持续至今。
其次,湄洲进香还带动了以宗教旅游为主体的经济发展。这种经济模式是双向且持续的。对台湾地区而言,这种经济上的刺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妈祖周边文创产业的产生与兴盛。1987年镇澜宫首次进香后,部分台湾商人看中其中商机,不仅推出了一系列“妈祖成道一千年”的纪念品,且通过特殊方式,将富有湄洲色彩的“软身妈祖”像运至台湾贩卖,反响热烈:
信徒热,商人更热!妈祖成道千年,纪念品纷纷上市,社会各界为纪念妈祖成道一千年,近年来出现各种不同的纪念方式,生意人也攀住这个“伟大的日子”,设计各种不同的产品供信众典藏纪念。目前已知的各种纪念方式,包括北港朝天宫已着手编印一本《妈祖成道一千年环岛绕境纪念专集》……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有人铸造妈祖纪念金币,每套数千元……由于妈祖的威名显赫,信仰的人多,加上电视台也制作妈祖传奇的节目,部分跑单帮的人专门至福建订制富有湄洲色彩的“软身妈祖”,以水货的方式进口台湾,供应各地有意供奉妈祖的信众,摆一尊湄洲来的妈祖。[23]
同时,妈祖这一具有重要两岸属性的产物,对初来乍到的台商有着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2000年,在闽投资的台企[24]在得知妈祖进香后,纷纷组队前往莆田欢迎大甲妈祖。多家台湾媒体,包括TVBS、三立、中天、中视、民视、东森等电视台全程直播妈祖回台过程,这也引起了大陆媒体的积极回应和互动,中央电视台、福州电视台、厦门电视台、莆田电视台等均全程直播妈祖进香过程。而另一方面,这一过程产生的传媒效应亦带来了诸多附加的经济利益。如媒体与大甲当地的糕饼业企业(先麦、裕珍馨)或赞助镇澜宫活动的企业团体(中华汽车、福特汽车等)合作,在扩大宣传规模的同时亦获得了丰富的经济回报。
镇澜宫妈祖“二次”进香这一事实,对台湾天后宫自身的发展亦大有裨益。镇澜宫通过赴陆交流、在陆捐款等一系列活动,在大陆的民间宗教领域建立起自己的脉络,而所获来访或交流的相关资料,使得其在台湾信徒中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加,香火更为旺盛:
台湾妈祖信徒人数非常多。每年前往妈祖故乡福建湄洲岛进香朝拜的台胞都在10万人左右。自1990年以来,湄洲岛共接待前来朝拜妈祖的台胞超过90万人次。湄洲祖庙的朝拜活动已成为联结海峡两岸信众的感情纽带。[25]
建设给排水系统时,根据就近原则,将水体收集起来,当新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中水设施放入其中,同时还要将经济效益考虑在内。在处理中水工艺时,需要有生化和物化的对应,进而完成综合处理。在选取中水设施时,要将类型和成本考虑在内,同时考虑建筑综合技术管理,经全面考虑后方可实施选择[4]。
而受赠的妈祖庙,亦会将镇澜宫捐献的匾额或来访的照片公开展示,说明与其的互动,并希望藉此获得更多的台胞赴陆进香或进行捐赠。并且不仅要“推进妈祖慈善事业,实现妈祖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还要“推进活动场所建设,实现妈祖信俗活动规范化”[26]。这样的双向互动,使得镇澜宫的知名度在两岸不断提升。
河北销售围绕加油站3.0时代的建设要求,在服务中注重跨界合作,联合不同领域的服务厂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目前,已与上汽汽车合作成立“车享家”,在加油站即可完成汽车检测维修保养等“后汽车服务”;在便利店与正大食品合作,提供快餐业务;与当地银行合作,开展加满减、加够减活动,为顾客节约省钱。
从镇澜宫的地区影响力而言,藉此两次事件,该庙宇已在两岸三地民间信仰团体间掌握大量“话语权”。2001年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镇澜宫亦组织人员前往祝贺,而后澳门路环叠天后宫分灵大甲妈祖回澳,并在2004年回台谒祖进香,使得镇澜宫的影响力进入澳门。
而随着大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逐年增高,以妈祖信仰为代表的各类观光产业亦蓬勃兴盛,并改变了原有的较为古板的经营方式。如泉州天后宫在2000年进香前以门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这显然加大了信徒的祭拜难度,因此香火难以旺盛。而后经部分镇澜宫工作人员建议,遂取消门票制度,改为允许信徒自由参拜的寺庙运营模式,其所获香油钱远超以往。而天津天后宫则更为封闭,完全以博物馆模式进行运营,也在接受镇澜宫的合理建议后走向市场化的运营模式,目前已成立天津天后宫管理委员会,有效地对庙宇的运作进行科学、规范、可持续的管理。基础建设的提升也促进了旅游业的提升。这种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也促进了两岸交流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多面发展。
再次,湄洲进香的效应模式在多处亦得到了体现。其一,大甲妈祖祭祀仪式以“回流”的方式得到两岸天后宫的一致认同。镇澜宫两次湄洲进香时,其独特的妈祖祭拜仪式对大陆部分小型天后宫而言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多地天后宫亦前往大甲当地交流访问。尤其是在2004年,大甲妈祖在天津天后宫的邀请下经由松江天后宫前往会香,大甲妈祖携全副金銮及五团偶绕境,引起当地社会及民众的热烈反响[30]。这就为大甲妈祖分灵大陆其他庙宇提供了群众基础。而这种民间信仰“分灵—进香—巡游”机制的建立与反馈,也是妈祖两岸正统性与合法性的表达途径[31]。这种“神缘相通”的现状为两岸的宗教认同奠定了基础。其二,大甲妈祖引领的“步行模式”依靠赴陆进香的巨大影响力成为台湾地区祭神的标准,镇澜宫借助媒体的持续关注,集中展示信徒徒步的虔诚姿态,引起岛内庙宇的模仿,如高雄朝后宫便“信徒采取古礼,行进路线是早前北港天后宫回大陆湄洲的古香路,引起全台信徒和文史工作者重视。”[32]
最后,镇澜宫妈祖的二次进香,为两岸媒体行业模式地再升级创造了条件。1949年以来两岸的长期隔离,造成了两岸媒体往来几近断绝,或多带有政治对立情绪的情况。而镇澜宫的两次湄洲行,在海峡间构建起跨越社群、地区界限的“虚拟实境”[33]。因为媒体全天候、多时段、多角度的大量报道,使得观众虽然并未亲自参与体验大甲妈祖的进香活动,但多媒体上所呈现的虚拟化、全境化的现场,为观众参与浸入式的宗教体验提供了条件。这样的“媒体优势”显然与镇澜宫人员的积极运作密不可分。庙宇对外宣传的工作人员相当熟悉媒体的作业程序以及生态,深知与媒体的合作之道。他们会在每年进香前召开媒体说明协调会,小到转播车位置的排序、拉线等琐碎的事务,大到转播主题与重点的敲定,均会给予细致的安排。同时,考虑到每家媒体都需要独家新闻的特性,均会给予每家媒体不同的独家新闻消息[34]。这些安排一方面顾及各方媒体的实际需要,确保其从中获益并与之开展长期的合作,另一方面这让信徒感受到大甲妈祖进香的丰富性和可变性,持续增加庙宇对信众的吸引力。
当然,两岸媒体的信息筛选能力亦随着妈祖报道的逐渐成熟而不断提升。庙宇与媒体在某个层面达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如对于镇澜宫的负面新闻,诸如群体性打架事件、内部管理失范等,媒体多采取有意避之的态度,将专题报道集中于镇澜宫的历史、阵头介绍、信徒灵验经历等,其真实性虽毋庸置疑,却有类似的“曲笔”现象。以下报道便可证实这一情况的存在:
一年一度的台中县大甲镇镇澜宫天上圣母南下嘉义新港绕境进香活动,十三日凌晨起驾,中视现场转播……起驾时刻,大甲妈祖神轿却被困在庙内超过一个小时,亦是空前之举……为了配合中视转播的时间,大甲妈祖神轿离开庙埕后即加快脚步,过去商店或阵头刻意利用鞭炮阻挡神轿再膜拜的情形,则被工作人员阻止,结果神轿果然匆匆忙忙地于凌晨两点时赶到水尾桥附近,庙宇人员才因而松了一口气。[35]
由镇澜宫主导、媒体配合所形成的妈祖信仰“虚拟实境”有效地“跨越了地理限制,让许多人都得以透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到镇澜宫的仪式,甚至让影响力从地方延伸延伸到国际上。”[36]
三、镇澜宫湄洲进香影响力形成的原因
以上分析可知,镇澜宫在1987、2000年的两次赴湄洲进香活动,在两岸政治、经济、民间文化方面均产生了重大且持久的影响。而这以妈祖为载体、以镇澜宫为沟通渠道的两岸民间信仰体系之所以迸发出辐射面如此之广的能量,势必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两岸交流是两地民众普遍民意的体现。一直以来,以民间信仰为内核的两岸庙宇体系,一直承担着超乎其单一宗教功能的社群组织角色。庙宇作为地方“公共领域”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地方社会头人、望族、士绅、名流等组织群体介入活动,并彰显其财富、拓展其势力的重要“舞台”,是“乡绅效力桑梓之回馈,同时更是乡绅支配地方社会的主要管道或领域之一。”[37]而“进香”“建醮”“祭典”等仪式在媒体“虚拟实境”的烘托下,为民间信仰突破两岸政治隔阂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这种民意的相通,为当时几近隔绝的两岸“对话”找到了一条捷径,从而开启了两岸长达三十余年的常态化、制度化交流模式,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更为开放多元。
当然,“站在”妈祖身后手握选票的选民,让台湾地区各方政治势力有意将镇澜宫湄洲进香政治化、复杂化。很早便有候选人在当地选举中使用“妈祖牌”,如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的竞选文案便为:
[12]《民生报》2000年6月5日第二版。
信仰妈祖至诚的他,更是在第一时间寻声救苦,租借直升机前往灾区……颜清标对灾民适时伸出援手温暖凄苦的心,您的一票正是对妈祖精神无私的致意。[38]
这种将候选人与妈祖直接等同的作法,对信徒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而镇澜宫在全台的政治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在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夕,四位有意参与选举的候选人连战、宋楚瑜、陈水扁、许信良均在妈祖起驾当天齐聚大甲镇澜宫,各自参与相关祭祀活动,“镇澜宫从地方政治人物竞争的舞台一跃成为‘总统'大选的舞台”[39],镇澜宫在台中地区的“话语权”可见一斑。
其次,妈祖形象的符号化和“产业化”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产业化主要体现在赞助行销和形象行销两部分。赞助行销主要是进香活动赞助商所为,如在2001年大甲妈祖绕境活动期间,日产汽车便推出“镇澜宫保平安金牌”限时领取活动,反响良好。[40]而形象行销则从符号学的角度入手,将作为符号(sign)的妈祖灵力、作为编码(encoded)的祭祀仪式、作为意义符号(signifier)的实体物质三者相结合(见图一),赋予妈祖纪念品以特殊的意涵。
图一:妈祖符号“意向-实体”的三重转变过程(作者自制)
[19]共有开基湄洲妈、千年祭湄洲妈、正炉妈、副炉妈、三妈前往湄洲。
传统清蒸稻壳的方法,不经除杂处理,土、砂、稻草、麻绳头、玻璃绳等大小杂质还在其中,而经过除杂再清蒸的清洁化稻壳中这些杂质除掉了90%以上,肉眼观察没有可见杂质,稻壳的蓬松度也增大。
四、余 论
自1987年以来,台湾地区虽经多轮政党交替,海峡风浪时有时无、时大时小,但两岸民间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大甲妈祖镇澜宫1987年的首次湄洲进香,奠定了长期以来两岸“神缘”相通的基础,而2000年的大规模湄洲进香,则极大促进了两岸妈祖产业经济、传媒互联网的发展和升级。当前,面对日趋复杂的两岸局势,作为象征和平的海上女神妈祖所奠定的和平、友善的政治文化氛围,必将藉由两岸交流得到进一步落实和体现,成为加快两岸发展融合、民众“心灵契合”的重要催化剂。
给予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对患者的病情全面评估、明确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后,实施手术治疗,注意制定一个合理的手术方案,手术方式包括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空心加压螺钉、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等。手术结束后注意配合肢体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开始功能训练的时间因依据手术方式而定。于10周后与非手术组做效果对比。
注释:
[1]张珣:《文化妈祖——台湾妈祖信仰研究论文集》,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3年,第180~207页。
[2][20][34][39]洪莹发:《解读大甲妈:战后大甲妈祖信仰的发展》,台北:兰台出版社,2010年,第14页,第317页,第341页,第267页。
[3]大甲镇澜宫管理委员会编:《大甲镇澜宫志》,台中:大甲镇澜宫管理委员会,1974年。
[4]当时“立法院长”刘松蕃、“国大副秘书长”陈川等均力挺镇澜宫的相关行动。
[5]董振雄:《心灵原乡:大甲妈湄洲行》,台中:台中县立文化中心,2004年,第8页
[6]包括分灵妈祖像一尊、石雕龙纹印一枚、香炉一只、天上圣母香火、神杯、墨宝、锦旗等。
[7][8]《民生报》1988年1月14日第三版。
[9]《联合报》1988年8月3日第七版。
首先,两次湄洲进香使得镇澜宫具备了三重政治属性。从庙宇自身属性角度出发,镇澜宫藉由“第一”效应,迅速成为台湾民间宗教团体赴陆,以及大陆庙宇访台接洽沟通事务的主要渠道。尤其在镇澜宫成立“台湾妈祖联谊会”,将岛内妈祖宗庙资源整合后,大陆诸多天后宫,如湄洲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莆田文峰宫、泉州天后宫、天津天后宫等,“在举办各项活动、募捐相关经费或是来台各种参访,几乎都是透过镇澜宫与台湾妈祖联谊会的安排。”[20]而后,随着上海、无锡、松江、青岛、洛阳等地妈祖庙在联谊会的安排下陆续访台,镇澜宫在两岸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几乎稳坐岛内“第一天后宫”的位置。
[11]《联合报》1988年6月20日第九版。
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目标,而加快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会有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步伐。在当前的建设发展形势中,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解决好长期以来制约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利用最新的体制机制和理论实践,按照总体目标规划,逐步探索,理清在突出问题上“点”与“面”的关系,找准问题的根本所在,确实致力于“三农”问题的深入研究,凝心聚力做好“三农”工作,这是实施乡村战略的根本,可以保持农村农业良性快速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改革发展动力、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提升人民的获得感。
[13]《联合报》2000年6月7日第三版。
[14]蔡英文时任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
[15][18]《联合报》2000年6月9日第三版、第九版。
[16]《联合晚报》2000年6月9日第四版。
[17]《联合晚报》2000年6月6日第四版。
2000年湄洲进香后,镇澜宫更是与中华电信合作,推出了“天上圣母神像IC电话卡”、妈祖电子平安符等周边产品[41],引领了一波妈祖流行热。而大陆方面亦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不断提升地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借鉴先进旅游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依托旅游业来提升地方经济效益,不断为第三产业注入启动资金,构建起良性的宗教旅游业发展循环模式,甚至对其后台商赴陆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这些行为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市场经济主导下民间宗教产业所呈现出的必然走向和趋势。
[21]《中华妈祖文化基金会成立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贺信祝贺》,《莆田日报》2004年10月31日第一版。
该试验采集的样品没有完全覆盖毕节市所管辖的范围,试验结果尚不能完全代表本地区所有小檗药材的质量;同时试验尚未对小檗碱和生物总碱以外的其他生物碱进行分析,下一步将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得出更为全面的试验结果,为毕节试验区中药材的种植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2][26]《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简介》,天下妈祖网。见http://www.mazuworld.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3&id=4840.
亲民党明天上午将邀镇澜宫管委会董事长、台中县议会议长颜清标,到“立法院”现身说法。党团总召邱创良说,前“立法院长”刘松藩全力支持7月16日时进行民间信仰直航,亲民党团不排除届时全体立委一起上船,支持妈祖两岸直航,不让政治力介入民间信仰。[17]而国民党虽对这一事件表示支持,但并未有太多实质性的举动,颇有“坐山观虎斗”之意。同时意欲团结当时的诸多“在野党派”,对民进党在台的政治地位进行施压:
一是加强工业点源治理。工业企业均实现了达标排放。二是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8%,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41.8%。三是强化农业污染综合治理。执行规模化养畜禽养殖禁养区制度,对42家规模化养殖场,实施雨污分流、固液分流、粪便处理和污水处理等限期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措施,稻麦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5%,配方肥使用占65%,化肥使用强度204.1 kg/hm2,水稻生物农药防治覆盖面达到100%,生物及生物源农药使用占46%;秸秆综合利用率98%;塘循环水养殖率达到50%。
[24]如当时在陆发展的正新轮胎、德力、立伟手袋厂、名庆织带、三创投资、嘉毅净水、宏记塑料、鸿华模具、富民投资、荃隆电子、新雅电子、富荃拉链、大西洋建设公司等企业。
[25]《解放军报》2000年6月23日第八版。
[27]世界妈祖庙大全编辑部:《世界妈祖庙大全》(第一部),北京: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24页。
[28][30]黄敦厚:《大甲镇澜宫往湄洲妈祖祖庙进香的影响》,《2005年中国湄洲妈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未刊本,第84~85页。
[29]祖庙南轴线由戏台、广场、牌坊、宫门、弘仁普济天妃宫、顺济殿、赦封天后宫、灵慈殿等众多建筑群组成,其修建均与台湾妈祖庙有关。
[31]林国平、范正义:《福建祖庙金身巡游台湾的文化现象探析——以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金门为例》,《东南学术》2013年第3期。
[32]《联合报》2004年4月29日第七版。
[33]虚拟实境的概念最早由“虚拟实境之父”米隆·克鲁格于1970年提出,乃指运用计算机仿真科技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可以提供使用者如同真实世界中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的模拟,使用者可以和这个空间的事物进行互动,可以随自己的意志移动,并具有融入感与参与感。这里亦可将计算机技术转化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提高教师使用电脑的能力,提高教师制作、运用课件的能力,是当务之急,是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前提。上级职能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培训,组织各学校的相关教师参加培训,然后再由这些教师负责本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像这样坚持几年,相信多媒体教学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5]《中国时报》1997年4月14日第九版。
[36]杨美惠:《跨越台湾海峡的女神妈祖:国界、进香和卫星电视》,载北港朝天宫:《妈祖信仰的发展与变迁:妈祖信仰与现代社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宗教学会,2003年,第207页。
[37]卓克华:《从寺庙发现历史:台湾寺庙文献之解读与意涵》,厦门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第8页。
[38]《中国时报》2004年12月10日第一版。
[40]《经济日报》2001年4月20日第十版。
[41]郭宣瑄:《宗教是门好生意 妈祖出巡财神报到》,《新新闻》2004年4月27日(总第895期),第84页。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ajia Mazu and Folk Beliefs across the Straits
Bian Liang Lian Chenxi
Abstract:Originating in Putian,Fujian Province,the belief in Mazu,the sea god,exerts a profound and long-term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al ecology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with the great radiation of Mazu cultural circle.Dajia's Mazu returned to homeland,It made Zhenlan Palace a pioneer and “medium”in cross-strait relations.It also has a growing “voice” in the economic and media aspects of the island.This is part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Zhenlan Palace has been exploited by Taiwan government.On the other hand,it is also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and cultural exchanges.Generally speaking,the cross-strait folk belief and cultural exchange system with Mazu,the goddess of peace,as the main link,constantly highlights the peaceful nature of the long-term coexistence of cross-strait culture,which is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cross-strait family”.
Key words:Mazu,Zhenlan Palace,Go to the temple,Cultural Interaction
作者简介:卞梁(1989~ ),男,浙江杭州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连晨曦(1988~ ),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讲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妈祖文化在‘海丝’沿线国家传播交流的机制和路径研究”(17BH155)。
〔责任编辑 钟建华〕
标签:妈祖论文; 两岸论文; 湄洲论文; 台湾论文; 庙宇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神话与原始宗教论文; 原始宗教论文; 《闽台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妈祖文化在‘海丝’沿线国家传播交流的机制和路径研究”(17BH155)论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文; 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