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判断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判断句,藏语,系词,标记,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
判断句论文文献综述
王霞[1](2019)在《对古汉语判断句的再认识和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苏教版必修叁《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文本研习"第3题,要求:翻译下列句子,想一想要注意哪些问题。其中有一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教参分析这句是判断句。笔者不敢苟同,所以引出对文言判断句的再认识和判断。一、对古汉语判断句的再认识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某(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卢烈红[2](2019)在《唐宋禅宗语录中“只这(个)是”类强调式判断句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宋禅宗语录中较多地使用"只这(个)是"类判断句,这是一种具有强调作用的特殊判断句式。禅宗语录中这种判断句晚唐五代使用最多,进入宋代其使用频率逐步下降,而从晚唐五代到南宋,其强调的力度不断增强。这种判断句是唐以前汉译佛经中同类句式的继承与发展;唐宋时期,它的使用不局限于禅宗语录,世俗文献也使用不少;明清时期,这种判断句逐渐衰落,到现代汉语通语中就彻底消失了。(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黄燕旋[3](2019)在《19世纪以来潮州方言判断句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潮州方言有两种类型的判断句,使用"是"的判断句和使用"个"的判断句。本文利用19世纪潮州方言文献,考察这两种判断句的历史层次。另外,"个"还进一步发展为焦点标记和话题标记,本文考察了"个"从语气副词发展为系词,再进一步发展为话题标记的过程。(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丁琪[4](2019)在《《朝野佥载》判断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汉语史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语法研讨进入更为具体的专书、专题研究。判断句作为一种独立句类具有鲜明特征,在古代汉语中更是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围绕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上古时期,中古到近古背景下的唐代判断句发展状况尚缺乏充分研究。唐代着作《朝野佥载》属于半白话语体,且史料价值极高,能够为中古到近古判断句的研究提供可靠性,通过分析其中判断句的不同表现形式不仅能够丰富唐代判断句句型特征的研究,起到一定补充作用,使我们得到判断句中古到近古发展概况的清晰认识,为唐代语法断代史研究提供依据,亦能反过来对《朝野佥载》一书的语料研究、史料价值分析、以及书中有益成分的吸收等提供帮助。《朝野佥载》无判断词判断句共计201例。带“者”“也”的无判断词判断句较多,有141例,可分为“主语+谓语+也”式、“主语+者+谓语”式、“主语+者+谓语+也”式、“主语+副词+谓语+也”式、“主语+者+副词+谓语”式、“主语+者+副词+谓语+也”式。不带“者”“也”的无判断词判断句较少,有60例,分为“主语+谓语”式和“主语+副词+谓语”式。《朝野佥载》有判断词判断句共80例。“为”字判断句有22例,按照有无副词和语气词“也”又分为“主语+为+谓语”式、“主语+为+谓语+也”式以及“主语+副词+为+谓语”式。“是”字判断句有58例,按照有无副词和语气词“也”又分为“主语+是+谓语”式、“主语+是+谓语+也”式、“主语+副词+是+谓语”式、“主语+副词+是+谓语+也”式。《朝野佥载》无判断词判断句中带“者”“也”判断句在用频上比较异常,高于同时代甚至六朝时期的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仿古色彩,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而其在语义功能上则较符合中古以后表评价、原因、解释用法有所增加的趋势。“为”字判断句表现正常,处于衰落过程之中,只有否定形式“不为”此前少见,可能来自“不是”的类化。“是”字判断句用频虽然明显低于无判断词判断句,但是高于“为”字判断句,同时,其谓语构成比较复杂,非名词性成分充任谓语的比重相对于此前有所加大,否定形式“不是”比此前多见,反映了“是”字判断句在唐代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5-01)
周洋[5](2019)在《水磨房话判断句的混合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磨房话是一种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叁坝乡安南村水磨房自然村内使用的汉藏混合语,其词汇和语音系统皆继承于西南官话,但其语法系统体现出高度的藏语化特征。水磨房话判断句具有强烈的汉藏混合特征,主要体现在判断词的来源、判断句的语序、判断词"是"的焦点标记手段、判断句的示证表达等四个方面。(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晗[6](2019)在《隐喻性判断句的俄汉语义认知价值取向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概念经过人脑的抽象加工,在言语中转化为判断。而隐喻作为认知和思维的基本方式,具有主观性,是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本文是对句法、语义、认知叁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的一个尝试,旨在通过范畴映射和理想化认知模型来对比基于隐喻性判断句的俄汉语语义认知价值取向上的异同。(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4期)
张雷[7](2019)在《浅析汉语判断句的发展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判断句是特殊句式之一,从古至今在结构形式和语义功能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正因如此,很多学者和语言学家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学术界,很多人对判断句做过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判断句系词的研究、词性的判断、某一特定时期的研究。尽管这样,对于判断句一些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还存在分歧,众说纷纭。从结构形式方面对判断句进行梳理,有助于人们对判断句的历时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楚全面的掌握。(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程建功[8](2018)在《古汉语判断句定义献疑》一文中研究指出判断概念源自逻辑学,故判断句也应从逻辑学角度及其实质内容方面下定义。同时古今汉语判断句实质内容一致,因此判断句概念也不应古今有别。考查古汉语教材多从外在语言形式上而非内在逻辑角度为判断句下定义,且与现代汉语有别,故其概念外延并不周延。但古汉语判断句历时久长、形式独特,因此在给判断句从逻辑学角度下定义后,还应做一些必要的说明,以显示其与现代汉语判断句形式上的区别。(本文来源于《河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依娜,潘玉坤[9](2018)在《殷商西周汉语判断句的表达类型及其语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判断表达作为人们对事物之间关系状态的认知和反映,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不同语言,采用的表达形式和语用策略往往有所不同。同一语言,不同时代也会有差异。殷商西周时期的汉语,判断表达的类型和语用策略不仅显着区别于现代汉语,就是与春秋战国相比,也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考虑到其对汉语具有源头意义,因此就相关情况作一番调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以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和今文《尚书》、《诗经》(部分)、《逸周书》等为语料,考察上古早期汉语判断句的表达类型及其语用策略。为便于描写和比较,我(本文来源于《古文字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赵宪宇[10](2018)在《教育,别轻易使用判断句》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表达,一般有四种句式,即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判断句。判断句,一般表达定型的事情。关键词就是"是"或者"不是"。一个学校行不行,一个孩子好不好,往往不能用非此即彼的表达。教育很复杂,表达的角度很多,简单的判断,往往可能造成误判。孔子是教育家,也是"之乎者也"的高手,"者""也"在古代就是表判断语气,但孔子的《论语》却基本上没有这样的表述。《论语》开篇,也是最重要的关于学习的论(本文来源于《华人时刊(校长)》期刊2018年Z1期)
判断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宋禅宗语录中较多地使用"只这(个)是"类判断句,这是一种具有强调作用的特殊判断句式。禅宗语录中这种判断句晚唐五代使用最多,进入宋代其使用频率逐步下降,而从晚唐五代到南宋,其强调的力度不断增强。这种判断句是唐以前汉译佛经中同类句式的继承与发展;唐宋时期,它的使用不局限于禅宗语录,世俗文献也使用不少;明清时期,这种判断句逐渐衰落,到现代汉语通语中就彻底消失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判断句论文参考文献
[1].王霞.对古汉语判断句的再认识和判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2].卢烈红.唐宋禅宗语录中“只这(个)是”类强调式判断句析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黄燕旋.19世纪以来潮州方言判断句的演变[J].语言研究.2019
[4].丁琪.《朝野佥载》判断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5].周洋.水磨房话判断句的混合特征[J].语言研究.2019
[6].张晗.隐喻性判断句的俄汉语义认知价值取向对比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9
[7].张雷.浅析汉语判断句的发展历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8].程建功.古汉语判断句定义献疑[J].河西学院学报.2018
[9].王依娜,潘玉坤.殷商西周汉语判断句的表达类型及其语用策略[J].古文字研究.2018
[10].赵宪宇.教育,别轻易使用判断句[J].华人时刊(校长).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