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佛教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佛教,政策,藏传佛教,宗教政策,明代,黄教,民国初年。
佛教政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阴海燕[1](2019)在《明代藏传佛教政策的转换与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事务管理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明代治藏一方面承袭元制、优待藏传佛教及其高僧,另一方面又使其在整体上不脱离国家的边疆民族政策,服务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明代藏传佛教政策总体上保持一致,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国家政治、社会生活、边疆形势等因素影响,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修复。(本文来源于《西藏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纪华传[2](2018)在《民国初期的佛教政策及寺院财产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寺院财产的管理问题,这是中国历代佛教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北洋政府时期政权变动频繁,军阀混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宗教管理问题也时时困扰当局执政者。由于自身的财政压力所以政府对佛教的寺产时存觊觎之心,佛教事务的管理的重心也主要在佛教寺院财产方面。在佛教管理机构设置上,盛行于封建帝制时代的僧官制度被废止,佛教事务由内务部礼俗司管理。与此同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与法规,将佛教事务的管理纳入到法律管理的轨道,但是佛教寺产的归属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本文从宗教政策的变化、宗教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寺院管理暂行规则》的颁布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民国初期的佛教政策以及政府对寺院财产的管理。(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张德伟[3](2018)在《明代佛教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佛教政策的制定,是明初"国家构建"(state-building)的一部分。佛教能够"阴诩王度",这是它得以在此以理学为意识形态的帝国里合法化的前提。明初诸帝对佛教虽然不乏个人兴趣,但他们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主要基于功利主义立场,着眼于国家利益,对佛教虽有支持,更多则是限制。这些政策的具体实施,成功程度不一。而其效果相互迭加、放大,严重削弱了佛教在制度、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自主性,最终对明代及此后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周齐[4](2017)在《明初佛教政策对于僧伽结构的深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佛教在中国的繁荣发展,寺僧也会因为修行侧重不同及宗派类型不同而被归类,形成社会上约定俗成的佛教整体僧伽结构的分类,比如禅、教、律的分类。禅指禅宗诸系,教指注重讲经说法的天台、华严等宗,律则指侧重戒律者。但是,明初洪武时期,与强势行政相配套,也推出了比较系统的佛教政策,开先河地用政令界划佛教为禅、讲、教叁类,突出地将专门演行显密法事的寺僧划归为"教"。这种调试一方面可以说明当时佛教流行状况,另一方面则引发了政策影响下的僧伽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变化而相应引导的佛教发展趋势的深远影响。本文即尝试通过梳理明初佛教政策及其引发的相应变化线索,并夹叙夹议地分析政策对于佛教功能化强化及其对于社会的影响,在"宗教组织的社会学研究"论题下,提供一组历史背景素材。(本文来源于《宗教社会学》期刊2017年00期)
胡垚[5](2018)在《元、清两朝藏传佛教政策管控及其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大文化杠杆,在促进民族融合上有其突出作用。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元、清两朝出于同样目的,都采取了"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的策略,扶持藏传佛教以羁縻边疆,但在具体实施上却各有侧重。在宗教领袖权力方面,元朝帝师权力独大;清朝则立四大喇嘛以便分权统治。特权礼遇方面,元朝对藏传佛教僧侣过度庇护,特权凌驾于国家司法之上;清朝则将僧侣特权严格控制在法度之内。具体的管理制度上,元朝流于宽泛,规范细则稍嫌薄弱;清朝则更为细致,对藏传佛教进行了全方位的管控。在皇室的宗教信仰虔诚度上,元朝皇室因过度信奉而导致对宗教势力约束不足;而清朝统治者则对藏传佛教的影响和教化作用认识清醒。于这一"统"一"分"、一"放"一"严"、一"泛"一"细"、一"信"一"用"之间,元、清两朝对藏传佛教政策管控之高下立判。以古鉴今,对比两朝对藏传佛教的政策与其得失,整合两朝以宗教促进民族团结、治理边疆的成功经验,对当下亦有一定启发。(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周齐[6](2017)在《明初佛乐与相关佛教政策以及信仰倾向的关系——以《献佛乐章》等佛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佛乐是佛教传播中的生动内容,但佛教发明地印度的佛乐并未随佛教传入中国,即所谓"金言有译,梵响无授。"因而,中国佛乐也就特别能体现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一些特点。其中,佛教政策及信仰倾向与佛乐的相互关系,便是比较有探讨意义的一个方面。而明初佛教政策及流行佛乐都是比较有典型特点的事例。本文即梳理了明初佛乐创作及其与佛教政策和时代信仰倾向的背景关系,并对明初相关礼乐的认识及佛乐的时代性等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赵远[7](2017)在《清前期藏传佛教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前期清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的藏传佛教政策是本论文研究对象。论文主要参考学界前辈的研究成果和大量清代藏传佛教政策相关古籍,在参考和借鉴的基础上,对清前期清政府藏传佛教政策的制定原因、制定过程、政策内容、实施效果、政策特点、历史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清前期清政府藏传佛教政策的制定原因主要由清前期历史特征、清前期清政府与蒙藏民族的关系,以及藏传佛教对蒙藏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所决定。任何上层建筑的存在都有其内在的决定因素,清前期藏传佛教政策也不例外,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综合了诸多因素才得以实现,这是本文第一章所论述的内容。清前期清政府制定的各项藏传佛教政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政权的安全和统治区域内的领土完整。故而,清政府实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政治军事活动是和清政府藏传佛教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密不可分的。本文第二章就系统地论述了清前期清政府藏传佛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本章是全文最重要的一章,占据了全文最多的篇幅,全景式的展现了清前期清政府治理蒙藏地区宗教事务的过程,全面总结了清前期西藏地区政教制度的演变过程即“以蒙治藏下的僧俗领袖共治制、多位噶伦共治制、摄政王主导制、噶厦政教合一制几个主要个阶段”。关于清前期清政府藏传佛教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的系统研究又分为两个层面,即对藏传佛教的扶植和对藏传佛教的限制两个层面。扶植政策包括:一、建立较为完善的藏传佛教僧侣优待制度;二、建立较为完善的活佛册封和活佛确认制度;叁、兴建宗教场所。限制政策主要包括:一、把藏传佛教纳事务入到国家法律与制度体系之内;二、使用行政手段瓦解黄教的力量。同时,又将每一个大的政策细分为若干个方面,比如把藏传佛教纳事务入到国家法律与制度体系之内的具体措施又进行细化。本文第叁章论述了清前期藏传佛教政策的特点和历史影响,其中本时期藏传佛教特点是在对比元朝和明朝藏传佛教政策的特点而总结的,从整体角度来看,清前期藏传佛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水平还是较前朝有较大提高。本时期藏传佛教政策的历史影响也是具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从长远角度来看,其积极影响是占主导地位的,并且为后世制度藏传佛教政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借鉴。为了使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藏传佛教相关信息,本文还配以精美图片在文字论述中。(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周梓翔[8](2017)在《唐太宗佛教政策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唐时期是佛教兴盛发展的时期,但在不同时期,统治者推行的佛教政策有所不同。隋文帝、隋炀帝都大力支持佛教发展。唐初,高祖则推行了削弱佛教的政策。到了太宗贞观年间,情况略有变化。史载,唐太宗根据佛教是否有利于统治、是否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制定了不同的佛教政策,对佛教既有过扶持与尊奉,也有过限制与整顿。唐太宗时期的佛教政策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在李世民即位之初,他利用佛教,稳固了贞观初年的政权,并安抚佛教势力;第二阶段是在政权(本文来源于《乾陵文化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任家乐[9](2017)在《长征期间红军藏传佛教政策的形成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深入藏区,对于藏传佛教的认识逐渐加深,红军藏传佛教政策得以形成并完善。长征期间,红军一方面坚持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另一方面坚决限制并取消喇嘛阶层的特权,采用区分与联合的方法逐步改造喇嘛阶层,由于这一进程始终坚持团结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因而宗教政策的实施收效明显,红军得到了藏区民众及宗教进步人士的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7年02期)
潘其光[10](2016)在《周世宗禁佛与北宋初期佛教政策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佛教屡次遭受打击和抑制,发展势头受阻。后周时期,周世宗采取必要的佛教管理措施,为佛教随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北宋时期,统治集团为了巩固政权,逐渐放宽了佛教管理政策,并不断鼓励佛教有序发展。佛教集团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壮大,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佛教文化逐渐走向繁荣,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开封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佛教政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佛教寺院财产的管理问题,这是中国历代佛教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北洋政府时期政权变动频繁,军阀混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宗教管理问题也时时困扰当局执政者。由于自身的财政压力所以政府对佛教的寺产时存觊觎之心,佛教事务的管理的重心也主要在佛教寺院财产方面。在佛教管理机构设置上,盛行于封建帝制时代的僧官制度被废止,佛教事务由内务部礼俗司管理。与此同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与法规,将佛教事务的管理纳入到法律管理的轨道,但是佛教寺产的归属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本文从宗教政策的变化、宗教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寺院管理暂行规则》的颁布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民国初期的佛教政策以及政府对寺院财产的管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教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阴海燕.明代藏传佛教政策的转换与演进[J].西藏研究.2019
[2].纪华传.民国初期的佛教政策及寺院财产管理[J].世界宗教研究.2018
[3].张德伟.明代佛教政策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18
[4].周齐.明初佛教政策对于僧伽结构的深远影响[J].宗教社会学.2017
[5].胡垚.元、清两朝藏传佛教政策管控及其效果[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6].周齐.明初佛乐与相关佛教政策以及信仰倾向的关系——以《献佛乐章》等佛乐为例[J].世界宗教研究.2017
[7].赵远.清前期藏传佛教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7
[8].周梓翔.唐太宗佛教政策述评[J].乾陵文化研究.2017
[9].任家乐.长征期间红军藏传佛教政策的形成与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
[10].潘其光.周世宗禁佛与北宋初期佛教政策的转变[J].开封大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