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在轨标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标定方法,星敏感器
在轨标定论文文献综述
田宏,张辉,颜坤,任超伟,赵人杰[1](2019)在《一种基于恒星星图的载荷相机与星敏感器在轨自主标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恒星星图的载荷相机与星敏感器在轨自主标定方法。为了提供高精度对地观察图像,航天器载荷相机直接采用航天器平台定姿定位部件的姿态位置信息,对载荷相机进行高精度指向引导。但在在航天器实际的飞行任务中,载荷相机会受到发射时的震动和冲击以及环境工作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形变等因素影响,造成定姿定位部件与载荷相机的相对安装关系发生较大的变化,使得载荷相机对地成像精度下降。为了保证载荷相机的观测精度和可靠性,必须对其进行在轨自主标定。本文通过在轨载荷相机与星敏感器分别拍摄恒星成像星图,利用软件算法对拍摄的星图进行在轨实时处理,确定星敏感器与载荷相机的相对安装关系,实现载荷相机与星敏感器安装关系的在轨自主标定,从而大大提高航天器载荷相机的对地观测精度。(本文来源于《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摘要集》期刊2019-07-05)
吴俊,李娜,岳春宇,蒙裴贝,丁锴铖[2](2019)在《微纳遥感相机在轨光轴指向标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激光测量原理及微纳相机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微纳遥感相机在轨指向标定方法.该方法采用光路复用和焦面复用技术,实现了标定装置与相机系统的一体化光机电集成,可对每景遥感影像进行实时标定.将某新型微纳遥感相机作为仿真验证平台,对本文提出的微纳遥感相机在轨指向标定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显示,使用该方法微纳遥感相机自身光轴指向标定精度不超过0.2″,满足相机影像无控制点下平面定位精度30m的指标要求.原理样机的研制及标定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项技术的原理与实践的可行性.该技术具有提升微纳遥感卫星定量化应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高原,张卫华,郑循江,王燕清,邢健[3](2019)在《基于星敏感器的跟瞄系统在轨标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空间跟瞄机构光轴误差问题,建立了星上跟瞄系统模型,介绍了跟瞄系统不同坐标系间的转换形式,分析了跟瞄机构光轴的误差形式,提出了多星敏光轴标定算法,介绍了标定过程中的坐标转换过程和误差计算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并比较了随机误差对光轴标定的影响,同时在引入星敏感器全天识别算法的情况下对双星敏标定算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对精确度进行了分析。经仿真,双星敏算法标定精确度可达25"以内,比例系数K值小于0.01,在跟瞄相机与星敏同时工作的情况下解决了跟瞄相机的在轨标定问题。(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响,谢俊峰,莫凡,朱红,金杰[4](2019)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星敏感器在轨几何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星敏感器在轨几何标定是消除其系统测量误差,提高姿态确定精度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利用星对角距相等进行星敏感器在轨标定时,大多采用最小二乘求得全局最优的静态待标定参数,但没有完全反映出恒星相机工作期间受外太空环境变化导致内部参数发生的微小动态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星敏感器参数的在轨标定精度,文章在对星图识别结果预处理的基础上,引入扩展卡尔曼滤波对当前星图时刻对应的相机参数进行实时标定,动态获取当前最优参数值。利用该文所提方法对"资源叁号"01/02星国产星敏感器进行在轨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标定当前星敏感器的参数误差,其精度优于传统的最小二乘标定方法,验证了该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为星敏感器的在轨几何标定提供了一种技术参考,可用于卫星在轨实时标定或地面卫星姿态后处理。(本文来源于《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2019年03期)
王锦清,徐明辉,熊亮,虞林峰,刘庆会[5](2019)在《嫦娥四号中继星4.2 m天线在轨指向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论述了采用天马65 m射电望远镜对嫦娥四号中继星4.2 m天线进行在轨指向标定.先介绍了标定空间天线指向的方案,接着论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主要描述了天马射电望远镜天线的性能优势、天线扫描方法和注意点等方面,并采用射电源和卫星验证了接收系统的稳定性,然后对测量过程中采用的解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给出了多次实测的结果.结果表明,采用天马射电望远镜可以有效标定空间天线的指向,标定误差好于0.05°.该方法的成功实践为今后空间天线的在轨指向标定提供了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9年12期)
王仕卫[6](2019)在《面向在轨服务的空间机械臂自标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间站的建设与运营期间,空间机械臂因其高灵巧性和高自主性的特点,将承担繁重复杂的在轨服务任务。保证空间机械臂的末端位姿精度是顺利完成在轨服务任务的基础。然而,受到发射力学条件、意外冲击或碰撞以及长期服役引起的磨损、变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空间机械臂运动学参数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末端位姿精度降低。一般来说,在轨自标定能够校正运动学参数,是提高空间机械臂末端位姿精度的有效手段。自标定通常采用的绝对位姿误差模型要求能够准确测量机械臂的末端绝对位姿,而这依赖于末端位姿测量系与机械臂基系之间坐标变换关系的确定。对空间机械臂来说,发射期间的振动与冲击、空间站舱体的内外压差以及舱体的热变形均会改变测量系与基系之间的位姿关系,产生坐标变换误差,进而影响运动学标定效果,这导致绝对位姿误差模型不再适用于空间机械臂的在轨自标定。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空间站七自由度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位置距离与转角距离的概念描述机械臂末端相对位姿误差,探索运动学参数误差与相对位姿误差的线性映射关系,研究空间机械臂相对位姿误差建模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对位姿误差模型的独立参数判别准则与测量构型优化策略研究,最终建立一套基于相对位姿误差模型的空间机械臂在轨自标定理论与方法。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空间机械臂末端位姿精度影响因素研究。以七自由度空间机械臂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MDH参数法建立其运动学模型;然后,从位置距离准确度和转角距离准确度的定义出发,提出了一套机械臂相对位姿精度评估方法及其测量实验条件,避免了测量系与基系之间坐标变换误差对位姿精度评估的影响;设计了空间机械臂位姿精度评估实验,为标定理论的仿真验证和实物验证提供指导;最后,分析了空间机械臂末端位姿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规律,并利用蒙特卡罗法分析了绝对位姿精度与相对位姿精度的映射关系,论证相对位姿误差建模的可行性。(2)面向空间机械臂在轨自标定的相对位姿误差建模。通过分析测量系与机械臂基系之间坐标变换误差对绝对位姿误差模型标定精度的影响,论证了相对位姿误差建模的必要性;通过忽略高阶误差分别建立空间机械臂位置距离误差模型与转角距离误差模型,结合两者构建出完整的相对位姿误差模型。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文不仅推导了上述高阶误差的数学期望,以证明相对位姿误差模型精度满足标定要求,而且通过引入转角距离误差模型,大幅提高了标定后机械臂的末端姿态精度。(3)空间机械臂相对位姿误差模型独立参数判别准则研究。在论证参数独立性分析必要性的基础上,依据辨识矩阵的列相关性建立了绝对位姿误差模型的独立参数判别准则;然后以绝对位姿误差模型参数独立性分析为基础,分别分析了位置距离误差模型和转角距离误差模型的参数独立性,结合两者建立了相对位姿误差模型的独立参数判别准则。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上述准则去除七自由度空间机械臂误差模型中的冗余参数可以提高在轨自标定精度。(4)空间机械臂在轨自标定测量构型优化策略研究。在确定测量构型优化目标函数与最优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递增法构造初始集合与细分构型可行域的手段改进DETMAX算法,从而避免了原有DETMAX算法受随机初始集合影响易发生局部收敛的问题,并扩展了优化问题的可行域,能够进一步提高可观指数;然后,针对空间机械臂的冗余特性,利用粒子群算法在零空间内查找最优测量构型。实验结果表明,与DETMAX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优化策略能够构建具有更高可观指数的测量构型集合,从而产生更好的标定效果。(5)空间机械臂在轨自标定方法地面实验研究。在改造现有地面气浮实验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了自标定所需的末端位姿测量装置,并开发了可视化机械臂规划控制软件平台。以五自由度空间机械臂样机为实验对象,设计了典型的实验方案并实施验证实验,借助手眼相机与激光跟踪仪采集数据,利用MATLAB软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文提出的空间机械臂在轨自标定理论与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4)
丁萌[7](2019)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PSD的在轨标定和质子能谱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天文观测的结果表明宇宙中存在着暗物质。按照粒子物理与场论的观点,暗物质是由暗物质粒子组成。暗物质粒子不是标准模型中的粒子,使得暗物质成为21世纪笼罩在物理学上空的新的乌云。理论认为暗物质会发生弱相互作用,其衰变或者湮灭的末态产物可能是标准模型粒子,这些产物会和天体物理过程中产生的宇宙线混合在一起。所以对宇宙线粒子(如正负电子、伽马射线、正反质子等)能谱的精确测量,对于研究暗物质粒子的属性(如质量、衰变宽度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也是理解宇宙线起源加速与传播的机制的关键。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是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相比同类探测项目,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具有更高的探测能段和更好的能量分辨,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可以实现对宇宙线电子、伽玛和核素通量方向和能量的精确测量。本论文是基于DAMPE卫星的在轨数据完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的在轨标定。包括对PSD(Plastic Scintillator Detector)温度、电压的稳定性分析、基线标定、打拿极标定、MIPs响应标定、PSD能量重建、PSD光衰减标定和PSD自身位置重建研究。性能标定中发现,PSD发射到现在性能保持基本不变。PSD效率标定发现,PSD每根塑料闪烁体条的探测效率大于99.8%,PSD整体探测器效率大于99.99%。(2)PSD电荷重建算法开发。基于DAMPE标定后的数据,开发了DAMPE数据中的径迹选择算法和电荷重建算法。通过该重建算法,PSD可以鉴别从H到Ni的宇宙射线核素,电荷分辨能量与其它空间卫星实验(如AMS02)相当。(3)宇宙射线质子的能谱初步分析。其中开展了DAMPE实验数据中质子事例的筛选、卫星有效接受度计算和BGO能谱反卷积的工作,并得到了初步的质子能谱。(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王建荣,王任享,胡莘[8](2019)在《基于LMCCD影像的相机参数在轨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机参数在轨标定是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提高定位精度的关键环节,利用立体影像进行空中叁角测量光束法平差,是实现相机参数在轨标定的有效途径,但要保证所建立的航线模型无因姿态变化率而造成的系统变形。本文针对"天绘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特点,采用基于LMCCD影像的EFP光束法平差,按反解空中叁角测量原理进行叁线阵相机的重组,实现对相机参数在轨标定。利用LMCCD影像进行相机参数在轨标定后,天绘一号卫星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定位精度上下视差减小至0.6pixel。定位精度从9m提高至7.4m,其中高程精度从4.7m提高至2.7m,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国内相机在轨标定参数。(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文星,刘江涛,刘鑫,王瑞杰,师昊礼[9](2019)在《GRM在轨标定探测器的设计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伽马射线监视器(GRM)上搭载的在轨标定探测器(GCD)用于在轨探头的增益控制,对于探测器在轨探测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各部分电子学的原理设计、偏压补偿电路的高低温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投产加工及镶嵌源灌封设计等研制过程进行了描述,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验证及改进。实验和测试结果表明,探测器的功能正确,且探测效率、峰位漂移变化等性能指标均满足任务要求,从而表明该设计可保证GCD在轨功能的可靠实现。(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刘明[10](2019)在《冗余式MEMS-SINS在轨标定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惯性元件与传统惯性元件相比有空间占比小、价格低廉和较高适应性等优点,在各种环境下的导航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采用余度技术的MEMS-IMU以其较高的可靠性,常用于各种导航系统中,有效的延长了系统的使用年限。但是在实际工程和应用中,冗余式MEMS-SINS的标定不同于传统叁轴惯性器件,器件误差模型改变,冗余配置下的MEMS-IMU存在无统一高精度标定方法的问题,并且,目前MEMS导航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使用的环境也更加复杂,对导航设备的体积,可靠性及精度等性能的要求变得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以冗余式MEMS-SINS导航为背景,以提高冗余式MEMS-SINS的精度和可靠性为目标,研究了冗余式MEMS-SINS的误差特性、在轨标定误差补偿与MEMS噪声抑制等关键技术,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冗余式MEMS误差分析。MEMS惯性元件一般采用中低精度惯性元件,精度不高,本文研究冗余式MEMS-SINS的误差特性,针对器件误差,分析了冗余式MEMS-SINS的安装误差,标度因数误差,常值误差,确定了误差模型;分析了冗余式MEMS的随机误差,介绍实验室标定及在轨标定的常用方法,分析现有标定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冗余式MEMS-SINS的在轨标定做准备。(2)基于限幅经验模态分解算法的冗余式MEMS信号降噪处理方法。比较了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降噪方法与傅立叶变换降噪方法及小波变换降噪等方法的优越性。详细说明了EMD降噪方法原理及步骤,分析了EMD算法存在的问题。基于冗余式MEMS-SINS误差特性分析,对MEMS采集信号进行EMD降噪。针对直接采用EMD对MEMS信号降噪会出现的过冲和欠冲,提出一种限幅EMD降噪方法,滤除MEMS信号中的尖峰噪声及白噪声,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仿真试验验证,为MEMS的在轨标定做准备,提高量测精度。(3)设计冗余式MEMS-SINS陀螺仪的在轨标定方案。针对冗余式MEMS惯性器件,在MEMS-SINS中,采用了高精度传感器提供的姿态量测信息,设计冗余式MEMS陀螺仪的标定方案,包括标定滤波器的状态方程,量测方程的设计,提出了以冗余陀螺仪量测误差为观测量的量测方程,以标准Kalman滤波作为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提高了标定精度。(4)进行四面体冗余式MEMS降噪和标定试验,以四冗余MEMS-SINS为例,结合实验室叁轴转台,验证降噪和标定算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降噪算法可以有效的除去噪声,标定补偿后MEMS陀螺仪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1-01)
在轨标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激光测量原理及微纳相机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微纳遥感相机在轨指向标定方法.该方法采用光路复用和焦面复用技术,实现了标定装置与相机系统的一体化光机电集成,可对每景遥感影像进行实时标定.将某新型微纳遥感相机作为仿真验证平台,对本文提出的微纳遥感相机在轨指向标定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显示,使用该方法微纳遥感相机自身光轴指向标定精度不超过0.2″,满足相机影像无控制点下平面定位精度30m的指标要求.原理样机的研制及标定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项技术的原理与实践的可行性.该技术具有提升微纳遥感卫星定量化应用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在轨标定论文参考文献
[1].田宏,张辉,颜坤,任超伟,赵人杰.一种基于恒星星图的载荷相机与星敏感器在轨自主标定方法[C].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摘要集.2019
[2].吴俊,李娜,岳春宇,蒙裴贝,丁锴铖.微纳遥感相机在轨光轴指向标定方法[J].光子学报.2019
[3].高原,张卫华,郑循江,王燕清,邢健.基于星敏感器的跟瞄系统在轨标定方法[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
[4].李响,谢俊峰,莫凡,朱红,金杰.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星敏感器在轨几何标定[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9
[5].王锦清,徐明辉,熊亮,虞林峰,刘庆会.嫦娥四号中继星4.2m天线在轨指向标定[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9
[6].王仕卫.面向在轨服务的空间机械臂自标定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7].丁萌.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PSD的在轨标定和质子能谱重建[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9
[8].王建荣,王任享,胡莘.基于LMCCD影像的相机参数在轨标定[J].光学精密工程.2019
[9].文星,刘江涛,刘鑫,王瑞杰,师昊礼.GRM在轨标定探测器的设计和实现[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10].刘明.冗余式MEMS-SINS在轨标定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