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妇科四川广安638000)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患者,单纯给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治疗组39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用药效果,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用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非米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的疗效较高,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值得推荐。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孕三烯酮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185-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多发病,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多见于30~45岁育龄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以反复腹痛、月经异常、不孕等为主。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见效快的特点,但存在复发率高的风险[1]。故我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入组标准[2]: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标准;临床症状有痛经、月经失调、下腹部疼痛等;治疗3个月未曾服用过激素类药物;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子宫内膜癌性病变者;子宫肌瘤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者;精神疾病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患者,年龄24~46岁,平均(35.4±1.6)岁;病程0.5~3年,平均(2.3±0.7)年;未婚12例,已婚27例。治疗组39例患者,年龄25~47岁,平均(36.2±1.7)岁;病程0.6~3年,平均(2.4±0.8)年;未婚13例,已婚26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病程、年龄、病情等,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女性单纯服用孕三烯酮(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20)治疗,剂量为2.5mg/次,每周服用2次,于月经干净后第1d服用,连续治疗12周。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服用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3)治疗,剂量为12.5mg/次,于月经干净后第1d服用,每周服用2次,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用药效果,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
1.3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腹痛、痛经症状消失,月经周期、月经量恢复正常;好转:腹痛、痛经症状明显改善,月经规则;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完成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组间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设P<0.05时为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确定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用药效果分析
治疗组用药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30~45岁育龄女性,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中新生血管形成、甾体类激素、干细胞、炎症及免疫因子等因素,均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大量研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卵巢激素水平变化有关[4]。子宫内膜卵巢激素变化可引起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纤维组织粘连、增生,严重的可能会形成包块。按病变不同、局部表现及病变成都,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分为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和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后壁下段子宫内膜异位症等4种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等,甚至造成不孕,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虽属于良性疾病,但存在恶变及肿瘤远处转移的能力,故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孕三烯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三烯类合成激素,具有较强的抗雌激素、抗孕激素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雌激素类样活性,能抑制雌激素分泌,促进性腺激素释放,进而使子宫内膜失去活化作用,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对子宫异位内膜的生长起到阻止作用;同时,该药物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活性,抑制雌激素分泌,进而抑制卵泡生长。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酮衍生化合物,主要成分含孕激素、抗糖皮质激素,通过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并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孕酮受体结合,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活性,调节性激素含量,使卵泡停止生长,延迟促黄体生成素(LH)峰值的出现时间,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以达到治愈目的。同时,该药物非竞争性抗雌激素的活性较强,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盆腹腔疼痛、痛经、月经失调等症状,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在协同作用下,能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朱国文[5]等对5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以单纯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结果发现联合用药组痊愈率高达60%以上。本文经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痊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这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似[6]。
综上所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采取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用药方案治疗的效果显著,促进女性患者痛经、腹痛、月经失调、不孕等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易被女性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邱琳,邓姗.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及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5):451-459,463.
[2]张文静,王风兰,周晓娟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6):47-48.
[3]陈海英,郭凤翎.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的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6):679-680.
[4]江世敏.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18):46-47.
[5]朱国文.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1,17(17):64-65.
[6]吴穗军,陈宜华,杨春波等.小剂量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15,16(5):3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