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紫外飞秒脉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脉冲,谐波,激光,紫外光,多层,超短,算法。
紫外飞秒脉冲论文文献综述
冯立强,李义[1](2019)在《紫外-啁啾激光束驱动He原子获得阿秒脉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X射线范围内的阿秒脉冲,采用紫外-啁啾组合激光束产生高强度谐波光谱和阿秒脉冲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引入正向啁啾参量时,虽然谐波截止能量有微小延伸,但是谐波辐射效率明显下降;当引入负向啁啾参量时,不仅谐波截止能量得到延伸,并且谐波辐射效率比正向啁啾条件下有所增强;将一束125nm的紫外光源引入到啁啾激光下,由于共振增强电离的影响,谐波辐射效率有明显增强,在紫外-正向啁啾驱动下,不仅谐波辐射强度被增强25倍,而且谐波截止能量得到延伸,形成了一个382eV的平台区,在紫外-负向啁啾驱动下,虽然谐波截止能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谐波辐射效率有110倍的提高,进而形成一个410eV的平台区;通过迭加组合场下的谐波,可获得一系列70as以内的单个阿秒脉冲。该研究对阿秒科学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刘春阳,隋新,杨芳,马伟,薛玉君[2](2014)在《基于紫外纳秒脉冲激光的微加工系统设计与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紫外纳秒脉冲激光微加工系统的设计,以及利用该系统对不同材料的样品进行加工实验分析。系统采用355nm波长的紫外纳秒脉冲激光作为加工光源,设计了光路机械结构和基于DSP和FPGA的运动控制板,驱动3D运动平台带动样品运动实现加工。上位机软件对加工图像进行解析,并对加工过程进行控制。光路结构的共焦特性,保证了CCD的照明光源和加工光源共焦平面,实现了自动聚焦和在线观测功能。利用该微加工系统,针对单晶硅、光敏玻璃、陶瓷、金属等材料展开了多种加工实验,验证了系统性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加工结果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对加工参数和工艺进行了优化,总结了紫外脉冲激光针对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14年02期)
王超,刘虎林,田进寿,徐向晏,曹希斌[3](2012)在《极紫外阿秒脉冲产生过程的本征原子相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高次谐波极紫外阿秒脉冲产生过程中的谐波相位匹配问题,基于光场电离高次谐波产生过程3步分析模型得出了高次谐波产生过程的理论描述解析式,并以此分析了阿秒脉冲产生过程中的高次谐波本征原子相位。由研究可知,除最高阶谐波外,对同一阶高次谐波产生有贡献的电子均有两类———长轨迹电子和短轨迹电子,各高次谐波长轨迹电子产生的谐波谱相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关系,而短轨迹电子产生的高次谐波谱相之间则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抑制各谐波长轨迹电子有助于产生更小脉宽阿秒脉冲。此结果对极紫外阿秒脉冲产生实验中的高次谐波相位匹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戴小民[4](2010)在《紫外飞秒激光脉冲宽度测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短激光脉冲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研究超快现象的强大工具,为了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人们总是希望获得关于激光脉冲尽可能多的特征参量,其中脉冲宽度的测量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关键性参量。对于紫外超短激光技术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紫外激光技术本身的积累性发展,同时还得益于紫外脉冲测量技术的改进和新方法的问世。目前,人们常用的测量与诊断紫外脉冲的方法有自相关法、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FROG)和光谱位相相干电场重构法(SPIDER)等。自相关方法在概念上非常简单,也容易理解,但是由于大多数晶体在紫外波段不透明,非线性晶体的位相匹配条件限制了可测量光脉冲的范围。且被测激光脉冲都有一定带宽,而非线性晶体的有限相位匹配带宽又无法以相同的转换效率将全部频率分量转换,导致脉冲光谱畸变,因此自相关无法直接应用于紫外波段的脉冲测量。FROG可以给出脉冲宽度、光谱带宽、位相等比较详细信息,但是涉及到复杂的测量程序和计算程序,技术操作繁琐,运算速度慢,不适合实时测量,而且给出的只是近似的脉冲信息。SPIDER法作为一种自参考型的光谱干涉技术,最大优点是脉冲重建算法简单,运算速度极快,真正实现了脉冲的实时测量。同时,光谱相位重建的准确性对非线性晶体的相位匹配带宽和探测器的光谱响应都不敏感,只取决于光谱干涉条纹的间隔。而且它的灵敏度还很高,可以用于测量比较弱的脉冲,但是并不像FROG那样可以直观的给出脉冲宽度,为了计算脉冲宽度,还必须同时测量脉冲的光谱。总之,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简单而快速测量紫外极端超短激光脉冲宽度的方法。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以实验室的现有条件为基础,讨论了一些简单实用的测量飞秒紫外激光脉冲宽度的方法,如光丝中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法、互相关法等,拟通过这些方法得出强度对比度信息和脉宽信息,以期在检测激光系统的“健康状况”,对系统优化提供判据,给强场物理实验提供参考等方面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我们利用这些方法对实验室紫外光源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测量紫外脉宽的双光子荧光系统时间分辨率达8.3 fs。在单丝的情况下测量脉宽时,该系统测量脉宽不受输入能量的影响,信号强度与背景光丝强度的对比度达3:1,且不需要相位匹配,避免了材料色散所带来的脉冲扭曲现象,能够快速采集数据,能够可靠和重复对紫外超短脉冲进行动态实时诊断,为紫外激光脉冲宽度的诊断与测量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我们的互相关方法测量紫外飞秒脉冲宽度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但是由于两束激光脉冲会存在差异,定标也存在一定的偶然误差,我们发现测量的脉宽结果差异很大,因此用该方法单独测量脉宽还不太可靠。但是我们通过对该测量系统进行了定标,分析了探针光和主激光相对延时与混频光信号峰移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两光束夹角对混频光信号峰移动量的影响,因此在利用该方法测量脉宽的实验中,要尽可能的根据具体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夹角及晶体,以期减小测量误差。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上述系统对两束光的延时实现飞秒量级的精确测量和利用光光转换实现对两束光延时的准确控制。(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陈锐,王风丽,王占山[5](2008)在《极紫外啁啾多层膜反射镜产生亚飞秒脉冲》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短超强激光与稀有气体相互作用产生高次谐波获取亚飞秒脉冲是近年来超短超快光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谐波选择和啁啾补偿作用的极紫外啁啾多层膜反射镜是产生亚飞秒脉冲的有效元件。阐述了运用极紫外啁啾多层膜反射镜由高次谐波得到亚飞秒脉冲的机制,计算了特定实验条件下高次谐波产生过程中的啁啾,利用遗传算法完成了极紫外啁啾多层膜反射镜的设计,模拟分析了其产生亚飞秒脉冲的作用。结果表明,所设计极紫外啁啾多层膜反射镜能够获得半峰全宽为132 as的脉冲。(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8年09期)
陈锐,王风丽,王占山[6](2007)在《极紫外啁啾多层膜反射镜产生亚飞秒脉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短超强激光与稀有气体相互作用产生高次谐波获取亚飞秒脉冲是近年来超短超快光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谐波选择和啁啾补偿作用的极紫外啁啾多层膜反射镜是产生亚飞秒脉冲的有效元件。本文阐述了运用极紫外啁啾多层膜反射镜由高次谐波得到亚飞秒脉冲的机理,计算了特定实验条件下高次谐波产生过程中的啁啾,完成了啁啾多层膜反射镜的设计,模拟分析了其产生亚飞秒脉冲的作用。结果表明:所设计极紫外啁啾多层膜反射镜能够获得半高宽为132as的脉冲。(本文来源于《上海市激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1-02)
郑颖辉,曾志男,李儒新,徐至展[7](2007)在《极紫外阿秒脉冲在高次谐波产生过程中引起的非偶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红外强激光和极紫外(XUV)阿秒脉冲共同作用于原子分子时,电离出去的电子通常会吸收和辐射激光光子而发生能量扩展.讨论了由于XUV阿秒脉冲的短波长与扩展后的电子波包尺度可相比拟时在高次谐波产生过程中引起的非偶极效应.采用H2+作为模型分子,并把分子轴置于激光场的传播方向,通过解二维含时薛定谔方程并比较考虑非偶极效应和采用偶极近似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两者相比,前者的谐波强度降低,谐波频率向低级次稍有移动,电子能谱的能带内出现了更多的光电子峰.在相同的光电子能量处,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信号强度相差2—5倍.并且这种非偶极效应随着红外基频光光强的增大而增强,随阿秒脉冲波长的增大而减弱.(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陈国夫,王屹山,于连君,赵尚弘,王贤华[8](2001)在《飞秒紫外激光脉冲振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采用空间光脉冲光谱的啁啾特性和选择聚焦透镜焦距相结合的技术大大提高二次谐波转换效率和产生紫外飞秒光脉冲的实验研究 .采用一类相位匹配的 BBO晶体 ,当飞秒钛宝石光脉冲平均功率为 560 m W时 ,二次谐波输出功率为 352 m W,二次谐波转换效率高达 63% ;采用一类相位匹配的 LBO晶体时 ,获得高光束质量的倍频蓝光输出 ,输出平均功率为 1 70 m W,转换效率大于 30 % .运用 LBO倍频产生的蓝光脉冲和剩余的基频光脉冲进行了叁次谐波的振荡研究 .叁倍频晶体采用 BBO,通过优化设计倍频光与基频光之间的空间模匹配及精确时间延迟 ,得到飞秒紫外光输出 ,输出功率为 2 m W,中心波长约为 2 80 nm,重复率为 1 0 0 MHz(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王裕民[9](2000)在《从飞秒脉冲到连续波、从紫外到中红外的可调谐光参量振荡》一文中研究指出196 0年激光一出现后很快就有利用非线性光学产生新波长的研究。 1 96 5年报导了Wang和 Racette的差频实验 ,同年演示了脉冲光参量振荡器 ( OPO)的实验 ,1 96 8年 Byer等与 Smith等同时独立报导了连续波的OPO实验 ,(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00年10期)
汤秀章,王孝君,李静,单玉生,王乃彦[10](1998)在《飞秒紫外超短脉冲激光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展超短脉冲激光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研究所81室从美国光谱物理公司引进一套TSA50飞秒激光器,目前已完成该系统的调试和验收工作。该系统由多台激光器组成,采用了锁模、啁啾放大等最先进的激光技术,其光路示意图示于图1。采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1998年00期)
紫外飞秒脉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紫外纳秒脉冲激光微加工系统的设计,以及利用该系统对不同材料的样品进行加工实验分析。系统采用355nm波长的紫外纳秒脉冲激光作为加工光源,设计了光路机械结构和基于DSP和FPGA的运动控制板,驱动3D运动平台带动样品运动实现加工。上位机软件对加工图像进行解析,并对加工过程进行控制。光路结构的共焦特性,保证了CCD的照明光源和加工光源共焦平面,实现了自动聚焦和在线观测功能。利用该微加工系统,针对单晶硅、光敏玻璃、陶瓷、金属等材料展开了多种加工实验,验证了系统性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加工结果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对加工参数和工艺进行了优化,总结了紫外脉冲激光针对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外飞秒脉冲论文参考文献
[1].冯立强,李义.紫外-啁啾激光束驱动He原子获得阿秒脉冲[J].激光技术.2019
[2].刘春阳,隋新,杨芳,马伟,薛玉君.基于紫外纳秒脉冲激光的微加工系统设计与实验分析[J].应用激光.2014
[3].王超,刘虎林,田进寿,徐向晏,曹希斌.极紫外阿秒脉冲产生过程的本征原子相位分析[J].激光技术.2012
[4].戴小民.紫外飞秒激光脉冲宽度测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陈锐,王风丽,王占山.极紫外啁啾多层膜反射镜产生亚飞秒脉冲[J].中国激光.2008
[6].陈锐,王风丽,王占山.极紫外啁啾多层膜反射镜产生亚飞秒脉冲的研究[C].上海市激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7].郑颖辉,曾志男,李儒新,徐至展.极紫外阿秒脉冲在高次谐波产生过程中引起的非偶极效应[J].物理学报.2007
[8].陈国夫,王屹山,于连君,赵尚弘,王贤华.飞秒紫外激光脉冲振荡的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2001
[9].王裕民.从飞秒脉冲到连续波、从紫外到中红外的可调谐光参量振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
[10].汤秀章,王孝君,李静,单玉生,王乃彦.飞秒紫外超短脉冲激光器[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