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溶胶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溶胶,动力学,成核,泰勒,颗粒,大气,布朗。
气溶胶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朱建强[1](2019)在《叁种典型醚类分子的大气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以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醚类化合物越来越多的被用作汽车燃料添加剂,用来增加辛烷值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往对于脂肪醚类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对称脂肪醚,如甲醚、乙醚等,而对于一些不对称醚类物质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了叁种醚类分子,甲基丙醚(MnPE,CH3OCH2CH2CH3)、甲基正丁基醚(MnBE,CH3OCH2CH2CH2CH3)以及甲基仲丁基醚(MsBE,CH3OCH(CH3)CH2CH3)做为研究对象,用烟雾箱研究其气相反应动力学、气相产物以及反应机理、SOA的生成潜势以及SOA的相关性质。动力学实验在100 L的烟雾箱中进行,采用相对速率法,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测定了常温常压下叁种醚与OH、NO3自由基以及C1原子的反应速率。实验测得甲基丙醚与OH、NO3自由基以及C1原子的反应速率分别为:(9.91 ±2.30)×10-12,(1.67±0.32)× 10-15 以及(2.52±0.14)×10-10 cm3 molecule-1 s-1;甲基正丁基醚与OH、NO3自由基以及Cl原子的反应速率分别为:(1.45±0.59)× 10-11,(1.88±0.15)× 10-15及(2.89± 1.16)× 10-11cm3 molecule-1 s-1;甲基仲丁基醚与OH、N03自由基以及Cl原子的反应速率分别为:(10.35±3.74)× 10-12,(2.73±0.34)× 10-15以及(2.18±0.87)× 10-10 cm3 molecule-1 s-1。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到甲基丙醚与OH自由基的气相产物包括1-甲氧基丙酮、丙酸甲酯、乙醛、甲酸甲酯。丙酸甲酯和甲酸丙酯在甲基丙醚与C1原子的气相产物中被检测到,而丙酸甲酯同样在甲基丙醚与NO3自由基的气相产物中被检测到。甲基正丁基醚与OH自由基的反应中,检测出两种气相产物:甲酸甲酯和丁酸甲酯。而对于甲基仲丁基丙醚与OH自由基的反应,检测出四种气相产物:乙酸甲酯、2-丁酮、丙酸甲酯和甲酸异丁酯。根据检测出的产物,我们推断了可能的反应机理,OH/N03/C1通过抽提脂肪醚分子中的氢原子引发反应,最终生成一系列醛酮酯类产物。SOA的实验在1 m3的烟雾箱中进行,测得甲基丙醚、甲基仲丁基醚、甲基正丁基醚、乙基正丁基醚、甲基叔丁基醚以及二丁基醚与OH自由基反应的SOA产率分别为:0.45%、0.39%、0.70%、0.82%、0.24%和0.65%。当有硫酸铵种子气溶胶存在时,甲基丙醚和甲基正丁基醚与OH自由基反应的SOA产率会有显着提高,最终可达11.04%和27.00%。当有NOx存在时,有硫酸铵种子气溶胶的甲基正丁基醚与OH自由基体系,SOA的产率为10.07%。表明NOx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SOA的产率,而这种抑制可能仅出现在高NOx的条件下。甲基正丁基醚与OH自由基产生的SOA中,用GC-MS检测出1,3,5-叁恶烷和2,2-二甲氧基丁烷两种产物。而ATR-FTIR的红外谱图表明,产物中存在羟基、醛基以及羧酸基团,表明含有醇、醛以及酸类物质。根据本文实验中测得的叁种典型醚与OH、NO3自由基以及C1原子的反应速率,计算了叁种典型醚的大气寿命。其中甲基丙醚、甲基正丁基醚以及甲基仲丁基醚与OH自由基的反应速率最短,分别为28.0、19.2以及26.8小时。这表明叁种醚在大气中的主要降解途径主要是与OH自由反应。而且较短的大气寿命表明,叁种醚主要引起局部地区的污染。光学性质的测定表明,不论体系中是否加入NOx,MnBE SOA在280 nm都有着吸收,但NOx存在会使MnBE SOA在可见光区域也有吸收。荧光吸收发射矩阵中,MnBE SOA在激发/发射=470/480 nm处出现荧光峰值,当有NOx存在时400/410 nm以及350/400-500 nm区域内SOA的吸光性增加。(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7)
马帅帅,杨溦,庞树峰,张韫宏[2](2018)在《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和风化动力学的亚秒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气溶胶的吸湿性对太阳光散射、云的形成和大气化学有很重要的影响。研究采用真空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脉动湿度控制系统实现了环境相对湿度(RH)和气溶胶颗粒质量增长因子(MGF)的直接测定,测量的时间分辨率可达0.12s。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本研究测定了NaCl颗粒的吸湿曲线和风化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与EAIM(Extended AIM Aerosol Thermodynamics Model)预测值表现出了良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S1期)
高杰[3](2018)在《非线性气溶胶动力学方程的高效谱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溶胶是大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影响大气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环境的变化,甚至还能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对气溶胶粒子行为的深入研究成为大气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气溶胶动力学方程描述的是影响气溶胶进化的成核、聚合、凝聚和沉降等物理化学过程与气溶胶粒子的大小、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关系,它是一个非线性的积分-微分方程.在本文中,我们只考虑包括凝聚、沉降和聚合过程的气溶胶动力学方程,方程模型如下:本文是用谱方法来求解气溶胶动力学方程的.谱方法起源于Ritz-Galerkin方法,是求解偏微分方程重要而有效的数值方法.谱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所谓的”无穷阶收敛性”,并且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可以极大地提高运算速度.采用谱方法求解气溶胶动力学方程既可以保证较高的计算精度,又可以提高运算速度.谱方法的本质就是将函数近似写成光滑函数的有限级数展开式,这一点类似有限元法,不同的是谱方法是在整个取值范围内展开的,是一种全局算法,这保证了谱方法的高精度.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气气溶胶的相关知识及其研究现状.然后给出了气溶胶动力学方程的方程模型,并分凝聚、沉降和聚合叁个过程介绍了气溶胶动力学方程.随后简要介绍了谱方法相关知识,并给出了谱-配置法和切比雪夫-谱方法求解气溶胶动力学方程的推导过程.最后进行了数值实验,其中前两个算例验证了谱方法精度高、速度快的优势,后叁个算例是计算分析实际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孔婷婷[4](2017)在《基于泰勒展开矩方法的气溶胶颗粒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中气溶胶颗粒物的各种动力学特性(例如凝并、破碎和生长等)都可以由通用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在求解非线性通用动力学方程时,矩方法是众多方法中计算量小且准确度高的一种,其中通过泰勒级数展开近似来封闭矩方程组的泰勒级数展开矩方法(TEMOM),因其更高的计算效率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基于此矩方法,研究了近连续区内零维系统下的布朗凝并及其在一维扩散条件下的布朗凝并,并且给出了自由分子区的五阶TEMOM模型及其误差估计。本文给出了近连续区内布朗凝并的TEMOM模型,其中引入更为通用的Cunningham修正系数,分别对Cunningham修正系数进行全展开和局部展开。两种展开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前人结果的相对误差较小,第二种展开方法的误差更小。而且,所得到的TEMOM模型的适用范围提高到了克努森数为10的情况,更具有应用价值。通过改进零维系统中的通用动力学方程,加入扩散作用的影响,给出了颗粒在近连续区内的布朗凝并一维扩散TEMOM模型。扩散作用和布朗凝并对颗粒的影响所占的比重主要与佩克莱数Pe和达姆科勒数Da有关,Pe或Da较大时,扩散作用影响减弱,布朗凝并速率加快,布朗凝并占据支配作用。最后,本文使用泰勒级数矩方法给出来了自由分子区内颗粒布朗凝并的五阶TEMOM模型,并与于明洲的叁阶TEMOM模型的数值解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叁阶TEMOM模型的准确性和简便性;随后具体给出了自由分子区布朗凝并的五阶TEMOM模型的误差估计,发现总误差主要与颗粒的前六阶矩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17)
张仕鹏[5](2017)在《全球模式基于动力学背景分型的气溶胶间接效应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进入大气的气溶胶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大气气溶胶也对人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除了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气溶胶还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气溶胶能够通过和云相结合再影响地球辐射平衡,它的强度能抵消较大部分的温室气体所带来的增暖效应,因此针对气溶胶气候效应的研究对于未来气候的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对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气候辐射强迫估计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估计的难点在于该过程涉及到各个不同尺度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物理过程,动力过程及辐射过程之间的相互反馈。总的说来气溶胶和云的相互作用大致上包含的过程为,一次气溶胶以及气溶胶前体物的排放,到云凝结核的形成,再影响云的云水含量、光学厚度等特性,到最终影响云辐射强迫这些的物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用dlnX/dlnY这样的关系来描述一个因子对另一个因子的影响或者响应程度。这些因子对应的即包括了云凝结核(CCN)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云滴数浓度和CCN的关系,云量和云滴数浓度的关系,云光学厚度和云滴数浓度的关系,云辐射强迫和云光学厚度的关系。模式之间由于对同一物理过程采用不同方案进行描述所产生的误差叫做结构误差。对于模式结构误差的分析能够有助于分析和理解当前气候模式中对于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模拟,并且有利于提高模式表现。我们通过对全球气候模式中气溶胶-云相互作用中每个过程的结构误差分析发现,当前的气候模式中对气溶胶-云相互作用每个过程模拟的结构误差均较大,并没有某一个过程特别突出。因此对于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在当前气候模式中的模拟,还需要具体到不同云类型,或区域上进行研究,比如在动力背景分型下对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研究。气溶胶分布,降水和云的形成和分布以及动力学反馈都和其所在的动力学背景有所关联,而很少有工作系统性的分析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与动力学背景的关系。本工作通过全球气候模式中的月平均500hPa垂直气压速度,对流层低层静力稳定度(LTS)以及大尺度地表降水速率来定义动力学背景,运用多个全球气候模式来研究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在不同动力学背景下的特征,其中以气溶胶的云生命周期效应为研究重点,即云水含量(LWP)对云凝结核浓度(CCN)变化的响应程度。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气溶胶云生命周期效应在动力学背景分型之后不同模式之间显示出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即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尤其在强大尺度上升运动(ω500<-25 hPa day-1)区域以及强大尺度下沉运动(ω500>-25 hPa day-1)区域,也即低云区域最为显着。气溶胶的间接短波辐射效应也在动力学背景分型下展示出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气溶胶短波辐射强迫在上升区的强度与其在下沉区的强度接近,这说明在研究气溶胶的间接气候效应时上升区和层积云所在的下沉区也同等重要。进一步我们还发现月平均高降水(>0.1mm day-1)的区域对于气溶胶间接辐射强迫的贡献占了大多数(从64%到100%之间)。我们的结果发现在全球气候模式中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虽然在全球平均值上的差异不显着,但当分解到不同动力学背景分型上时,模式之间的不确定性非常显着,这说明了用动力学背景分型方法来研究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01)
司骁[6](2017)在《大气气溶胶自保守混凝动力学渐进性行为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之于人类犹如阳光之于花朵。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导致的燃料废气、逐年增加的机动车保有量带来的汽车尾气等许多因素把大气气溶胶污染推到了人类面前。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等污染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形成气溶胶颗粒物,引发雾霾等环境问题,影响气候、大气能见度、人体健康等多个方面。气溶胶颗粒的粒径分布决定其影响程度,混凝是颗粒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物理过程。本文围绕大气气溶胶颗粒的自保守混凝动力学展开,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混凝动力学、碰撞机制与碰撞频率函数、自保守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理论推导;第二部分是关于对基于离散型群体平衡方程建立的自保守混凝动力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及结果分析。论文将分形维数和粒子碰撞机制两个因素设计组合模拟实验,通过体积分域方法将理论模型划分成维度为30的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组并借助MATLAB软件进行求解,研究气溶胶颗粒从混凝开始至到达自保守状态的粒径渐进演化全过程,得到气溶胶颗粒的自保守分布谱并分析其自保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布朗运动作用或布朗运动和流体剪切共同作用下球形和分形气溶胶颗粒粒径函数均呈现出钟罩型自保守分布,即在混凝进行一定时间后,气溶胶颗粒的粒径分布不依赖于时间而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分形维数和颗粒的碰撞机制都对混凝过程产生显着影响。分形维数决定气溶胶颗粒的空间结构,分形维数越小颗粒的空间结构越开放,从而产生更大的碰撞面积,混凝达到自保守状态的时间越短;碰撞机制控制气溶胶颗粒的碰撞频率函数,较高的碰撞频率使粒子迅速碰撞结合形成聚集体。另外,通过计算不同情况下布朗运动和流体剪切共同作用下的颗粒混凝情况得到了一个平衡点。当流场的剪切强度小于此平衡点时,布朗运动作用在粒子的碰撞机制中占优;反之,流体剪切作用占优。(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3-01)
丁珏,李家骅,陈永杰,翁培奋[7](2016)在《二次气溶胶成核、破碎及碰撞凝并过程的动力学及光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次气溶胶形成、碰撞凝并及破碎是雾爆发性增强阶段离散相的主要动力学过程。文中基于颗粒群平衡方程和Mie理论,采取加权蒙特卡洛方法,自行开发了Fortran程序,数值研究了二次气溶胶的成核与长大;数值讨论雾爆发性增强阶段雾滴谱拓宽、能见度降低的机理,分析湍流输运和颗粒局部聚集效应下颗粒间的碰并过程,并耦合颗粒散射性质,数值分析雾发展中湍流耗散率对颗粒对径向相对速度、系统透过率的影响;以及颗粒对径向相对速度与系统透过率、颗粒尺度的关系。此外,对不同雾环境中的气溶胶的破碎效应和破碎机理进行分析,由于受湍流场脉动的影响,颗粒在破碎前均有较大的变形,颗粒破碎效果与初始颗粒尺度、湍流场中的涡结构,涡耗散率,表面张力系数等参数相关,本文定量描述子颗粒尺度随时间的分布演变过程,同时确定引起尺度分布变化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6-10-26)
任红梅[8](2016)在《FTIR—ATR研究/NaNO_3/glycerol混合气溶胶的吸湿特性和成核动力学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NaNO3作为海洋气溶胶的老化成分之一,已经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科学家对NaNO3气溶胶的风化潮解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得出的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2014年,张韫宏课题组从微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NaNO3气溶胶的成核动力学过程,一定程度上解释了NaNO3气溶胶在吸湿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本论文考虑到气溶胶复杂的组成,选择NaNO3/glycerol混合气溶胶微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技术,通过控制质量流量计连续性的改变相对湿度的变化,观察了风化过程中,NaNO3/glycerol(OIR=0,1:8,1:4,1:2,1:1,2:1)混合气溶胶微粒在ZnSe亲水基底上的红外光谱变化,并由此推导出NaNO3/glycerol(OIR=0,1:8,1:4,1:2,1:1,2:1)混合气溶胶在风化过程中的成核比率和成核速率。在连续降低相对湿度的过程中,NaNO3/glycerol混合气溶胶液滴首先达到过饱和状态,此时是一个亚稳态,而后会在风化点附近发生风化结晶。研究发现,相较NaNO3气溶胶液滴的风化行为而言,NaNO3/glycerol混合体系的风化点大大滞后,而且完成整个风化过程的时间有很明显的延长。随着OIR的不断增大,NaNO3/glycerol混合液滴的风化点不断降低。对于OIR=2:1的NaNO3/glycerol混合液滴,风化点甚至降低至RH 15%。其次,随着OIR的增大,NaNO3液滴风化结晶速率越来越慢,并且最终未结晶的比例越来越高。本文首次探讨了glycerol对NaNO3成核速率的影响。实验发现,glycerol的加入影响了NaNO3的成核机理。对于OIR=1:8,1:4,1:2,1:1的NaNO3/glycerol混合液滴而言,即存在高过饱和度的异相成核过程,也存在着低过饱和度的均相成核过程,glycerol的加入使得NaNO3的成核机理发生由异相成核向均相成核的转变。并且,glycerol的量越大,转变越快。而OIR=2:1的Na NO3/glycerol混合液滴却完全进入了均相成核区域。(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谭丹停[9](2016)在《FTIR-ATR对气溶胶吸湿性及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溶胶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气溶胶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其吸湿动力学过程,对研究大气环境科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气溶胶在线性湿度变化过程中的吸湿性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动力学。利用FTIR-ATR技术测定了Na_2SO_4以及不同比例glycerol/Na_2SO_4的红外光谱图,(1)通过分析硫酸根特征溶液峰和晶体峰,我们发现随着加入甘油量的增多,硫酸钠风化点逐渐降低,并且甘油的加入推迟了Na_2SO_4的风化,使得Na_2SO_4的ERH下降,但是风化范围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10%左右,同时Na_2SO_4的结晶比率有所减小,这主要是由于甘油分子阻碍了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的形成。(2)通过差谱的方法,结合经典成核理论,我们使用一种新方法计算了成核速率。并且发现,随着甘油量的增多,在相同RH下,Na_2SO_4的成核速率减小很多,说明甘油的加入降低了Na_2SO_4的成核速率。(3)我们还通过E-AIM模型得到Na_2SO_4以及不同比例glycerol/Na_2SO_4气溶胶任意RH下的饱和度,通过对RH和饱和度S作图,发现在同一RH下,随着甘油量的增加,成核的过饱和度越低。同时再结合经典成核理论,对lnJ和(lnS)-2作图,通过对斜率的分析,得出随着甘油的加入,lnJ0,het有所下降,同时活化能DG¢随着甘油量的增加而增加。FTIR-ATR技术测定了CTAB以及CTAB/Na_2SO_4摩尔比1:1气溶胶的红外光谱图。(1)纯的CTAB在湿度下降过程中是一个持续失水的过程,没有明显的风化点。(2)CTAB的加入使得硫酸钠的成核比例降低。(3)CTAB的加入并未影响硫酸钠的峰位变化,并且对硫酸钠的成核速率几乎没有影响。亦利用FTIR-ATR技术测定了蔗糖以及蔗糖/NaCl摩尔比1:1气溶胶的红外光谱图。(1)通过蔗糖气溶胶的红外光谱,分析AH2O-RH数据表明,在湿度线性下降到23%时,蔗糖气溶胶会出现玻璃态,出现传质受阻现象。(2)对于蔗糖和蔗糖/NaCl混合气溶胶,在湿度上升和下降时,其吸水和失水随湿度变化的曲线几乎完全重合,说明加湿去湿过程具有一定的可逆性。(3)对于蔗糖/NaCl混合气溶胶,在湿度下降时,没有出现玻璃态,氯化钠的加入并未影响蔗糖的特征峰变化,但是却影响了玻璃态的形成,这是由于氯化钠的加入使得蔗糖的粘度降低,不容易形成玻璃态。(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任红梅,蔡宸,庞树峰,张韫宏[10](2015)在《FTIR-ATR对NaNO_3/glycerol混合气溶胶的成核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气坏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和环境问题。大气气溶胶是导致众多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组成上来看,大气气溶胶包含着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存在对无机气溶胶的吸湿性有很大的影响。NaNO3作为大气气溶胶的主要无机组分(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期刊2015-10-22)
气溶胶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气气溶胶的吸湿性对太阳光散射、云的形成和大气化学有很重要的影响。研究采用真空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脉动湿度控制系统实现了环境相对湿度(RH)和气溶胶颗粒质量增长因子(MGF)的直接测定,测量的时间分辨率可达0.12s。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本研究测定了NaCl颗粒的吸湿曲线和风化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与EAIM(Extended AIM Aerosol Thermodynamics Model)预测值表现出了良好的一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溶胶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朱建强.叁种典型醚类分子的大气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以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马帅帅,杨溦,庞树峰,张韫宏.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和风化动力学的亚秒级测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3].高杰.非线性气溶胶动力学方程的高效谱方法[D].北京工业大学.2018
[4].孔婷婷.基于泰勒展开矩方法的气溶胶颗粒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5].张仕鹏.全球模式基于动力学背景分型的气溶胶间接效应特征分析[D].南京大学.2017
[6].司骁.大气气溶胶自保守混凝动力学渐进性行为的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7
[7].丁珏,李家骅,陈永杰,翁培奋.二次气溶胶成核、破碎及碰撞凝并过程的动力学及光学性质[C].2016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6
[8].任红梅.FTIR—ATR研究/NaNO_3/glycerol混合气溶胶的吸湿特性和成核动力学过程[D].北京理工大学.2016
[9].谭丹停.FTIR-ATR对气溶胶吸湿性及动力学过程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10].任红梅,蔡宸,庞树峰,张韫宏.FTIR-ATR对NaNO_3/glycerol混合气溶胶的成核动力学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2015
论文知识图
![一l颗粒物浓度分布模式与气溶胶动力](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2311415.nh0001&suffix=.jpg)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10113480.nh0018&suffix=.jpg)
![空气动力学飞行时间粒谱测量原理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DZJY2011050350002&suffix=.jpg)
![羊场各采样点气载葡萄球菌在采样器上的...](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ZSYZ2019070030004&suffix=.jpg)
![牛场各采样点气载葡萄球菌在采样器上的...](/uploads/article/2020/01/06/73f9a23e0dfcd0900451a712.jpg)
![基于光学散射方法的空气动力学粒谱仪...](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GXJM2010010040001&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