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采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隐性采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性采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隐性,采访,伦理,新闻记者,法律,公共利益,喜事。

隐性采访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马晓静[1](2019)在《滥用隐性采访产生的争议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采访以其追求新闻真实、发挥舆论监督职能、提高媒体竞争力等优势被广大记者喜爱。但是,在作为采访的最后手段的暗访被越来越多的媒体不加选择地滥用过程中,也产生了隐性采访涉嫌违法、诱导犯罪、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系列问题。本文就滥用隐性采访产生的争议问题及其规范措施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23期)

郭欣媛[2](2019)在《从《每周质量报告》浅谈隐性采访》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新闻采访方式,与显性采访相比较它具有不同的特征。央视着名栏目《每周质量报告》是采取隐性采访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最具代表性的栏目之一。通过对《每周质量报告》这一栏目及其大量采用隐性采访方式成功事例的剖析,我们能够领悟隐性采访这一特殊采访方式的优势及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应采取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新闻采编》期刊2019年05期)

崔鸿[3](2019)在《电视新闻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度”的把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特殊采访方式,隐性采访有助于社会阴暗面的揭露,促使社会问题得到尽快解决,但与之伴生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也屡见不鲜。基于这种认识,文章结合案例对电视新闻记者隐性采访中"度"的把握问题展开了分析,然后从法律、道德和职业身份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13期)

闫明[4](2019)在《浅谈隐性采访的规范流程——以“福喜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采访是指采访对象不知道自己在接受采访,记者不告知身份,进行偷拍、偷录,以打入内部悄悄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一直以来,隐性采访备受争议,主要是法律和伦理两方面的争议。"福喜事件"不论从前期准备,采访过程到后期取得的成果,都可以算成功的隐性采访典型案例。本文将以"福喜事件"为例,总结出一套包括访前论证适用范围及原则、采访过程保持客观性及后续报道注意事项的隐性采访规范流程。(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04期)

刘琳[5](2018)在《论隐性采访的风险规避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从业者应当探寻隐性采访风险规避的有效途径,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让隐性采访合理合法发挥作用。本文基于"事实与价值"二分法提出隐性采访中应当坚守的叁项原则。(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22期)

何继凤[6](2018)在《隐性采访过程中记者诚信问题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隐性采访手段的广泛应用,隐性采访所引发的社会争议越来越大,一方面通过隐性采访能挖掘到新闻事件的内情,对于新闻事实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由于隐性采访的特殊性,在法律与道德方面经常产生纠纷,部分受众难以接受。本文通过概述隐性采访类型,分析隐性采访中记者诚信缺失行为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为隐性采访规避诚信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8年19期)

魏铭[7](2018)在《隐性采访中伦理失范行为的受众接受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采访中的伦理失范行为一直是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对隐性采访中的伦理失范行为进行受众接受度调查,分析伦理失范行为与受众接受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希望本文的结论对业界日后更好地使用隐性采访和规避伦理失范行为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19期)

吕少云[8](2018)在《隐性采访中网站新闻记者对“度”的把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从隐性采访的基本概念出发,对网站新闻记者在隐性采访时把握"度"的途径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网站新闻记者提供一些帮助,更好地使用隐性采访。(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29期)

孙恺,尹天奇,王卡,王秋文[9](2018)在《论隐性采访中公民隐私权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媒体必然要面对需要社会舆论监督的各种事物。隐性采访以其独有的高效,高还原度的优势一直以来备受媒体工作者和大众的青睐。但是,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实际运用操作时就很容易造成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追求还原事情真相的同时,还应该恪守职业道德和法律准则,趋利避害切实的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利不受侵犯。(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27期)

胡鹏飞[10](2018)在《隐性采访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采访是被大家普遍运用的采访方式,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我国都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关于它的法律与伦理道德问题也不断引起争议。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过去对隐性采访的研究,在总结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摈弃不足,展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8年15期)

隐性采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隐性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新闻采访方式,与显性采访相比较它具有不同的特征。央视着名栏目《每周质量报告》是采取隐性采访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最具代表性的栏目之一。通过对《每周质量报告》这一栏目及其大量采用隐性采访方式成功事例的剖析,我们能够领悟隐性采访这一特殊采访方式的优势及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应采取的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性采访论文参考文献

[1].马晓静.滥用隐性采访产生的争议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

[2].郭欣媛.从《每周质量报告》浅谈隐性采访[J].新闻采编.2019

[3].崔鸿.电视新闻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度”的把握[J].科技传播.2019

[4].闫明.浅谈隐性采访的规范流程——以“福喜事件”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

[5].刘琳.论隐性采访的风险规避原则[J].新闻研究导刊.2018

[6].何继凤.隐性采访过程中记者诚信问题思考[J].中国报业.2018

[7].魏铭.隐性采访中伦理失范行为的受众接受度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

[8].吕少云.隐性采访中网站新闻记者对“度”的把握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8

[9].孙恺,尹天奇,王卡,王秋文.论隐性采访中公民隐私权保护[J].法制博览.2018

[10].胡鹏飞.隐性采访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J].中国报业.2018

标签:;  ;  ;  ;  ;  ;  ;  

隐性采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