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美学论文_李晓鲁,卢瑞瑶,张芦

导读:本文包含了佛教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佛教,美学,意蕴,明代,文人,服装设计,佛家。

佛教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鲁,卢瑞瑶,张芦[1](2019)在《叁宅一生在佛教美学视域下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佛教美学中的服装元素为研究对象,分析佛教美学的思想精髓在服装领域的表达,并以叁宅一生为例,从色彩、结构、材质叁个方面来解读佛教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方式,以期未来佛教美学下的服装设计能够有更深层次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休闲》期刊2019年08期)

刘洋[2](2019)在《明代文人诗中的佛教美学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域东与传中之华后本在土思文想化、不艺断术交等融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貌。其中以禅宗为主的美学意蕴被化用到古代诗歌理论与创作领域,进而开拓了诗歌艺术的视野和哲理意趣,拓展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促发了以禅喻诗的诗论传统,成为历代诗歌意境中不可或缺的美学类型。盛唐"诗佛"王维以大量充满禅意的诗作享誉诗坛,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南宋严羽(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9年05期)

王振复[3](2019)在《东汉时期佛教美学意蕴的初始酝酿》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时期佛教美学意蕴的初始酝酿,是通过印度佛学经典的初步译介而逐渐实现的。主要在禅定"守意"与般若"本无"说的译介传播中,"中国化"的"空"之"美"与"乐"这一新的审美剧变,得风气之先,创造为中华佛教艺术审美的新品类,开始了由传统的"乐"到"悲"以及"乐""悲"相系之审美理念的转递,拓展出关乎审美的新名词、新概念与新范畴。(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李翎[4](2018)在《从佛的叁十二相看造像技术、教派之争与佛教美学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造像美学标准的形成,与印度宗教史、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价值观有关。早期的佛教造像以及工匠所运用的装饰技艺可能给予了佛传编写和佛陀形象范式建立以灵感。在传统相学的影响、造像技术的发展和教派斗争中,佛教造像的"相""好"规定逐渐明确,解释系统也更加完善,其鲜明的区别于"外道"的图像范式得以建立。(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8年05期)

汪露琳[5](2018)在《李叔同“弘一体”书法中的佛教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李叔同,作为民国时期着名的才华横溢的高僧,其艺术造诣集诗词、书画、篆刻等形式为一身,开拓了新的民族精神文化。李叔同早年以在书法方面的造诣驰誉当世,皈依后持戒精严,六艺皆弃,唯书法不舍,并将书法之法与佛教佛理集为一体,利用书法的实用性将其作为佛家写经的载体,以达到自己"写心"的目的,将心中大道至简的佛法在书写中运用到淋漓尽致。"弘一体"质朴、简淡的书法美学特质本身也蕴含着李叔同对佛教的参悟与体会,充溢着佛教(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6期)

石佩锦,李尚书,姚思点,梁列峰[6](2018)在《佛教美学元素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及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佛教艺术中美学元素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纺织品设计中的色彩、纹样、材质及装饰特征的表现方式和应用手法。并结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时代的创新要求,探讨了3种在纺织品设计中体现佛教美学元素的方法,以期佛教美学元素在未来纺织品设计领域更具有发展空间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高金生[7](2017)在《从书画观圆霖法师的佛教美学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示寂的圆霖法师,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书画大家,也不止是一位念佛悟道的佛门弟子,而是一位身兼佛教莲、律、禅叁家之论,并加以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且身践力行的佛门高僧。作为佛门得道高僧,一生淡泊名利,故他的佛语言行深锁山林,只在弟子与居士的有限范围传布,致使他的佛法哲理在佛门之外鲜有人言及。然圆霖法师的一生,唯佛法与艺术而已。佛法是他的大自在,艺术则是度化众生的媒介。单从书画而言,圆霖法(本文来源于《翠苑(民族美术)》期刊2017年03期)

王耘[8](2017)在《空为果论——佛教美学的构造前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若作为美学概念出现,视空为果,乃其不可或缺之条件。如果把因果理解为一种时间"序列"的话,"果"无疑是此过程的终点。这一"序列"本身蕴涵的是理性的求索,强调终点,则确立了审美的视界。空的历史发展表明,它越来越果位化了,越来越偏重于对心识所转,心意所得这一结果的证明以及描摹,越来越趋近于一种审美范畴。(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周茜[9](2016)在《佛教美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大体系。对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高度的精神压力,压得一些人喘不过气,他们在佛教中找寻片刻安宁。本论文通过对佛教美学的研究,了解佛教美学的思想精髓,结合人们对现代服装的要求,不光是基本生理的要求,更多的是精神需求,将佛教美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融入其中,为服装增添了内涵和文化底蕴。佛教美学的所呈现的简单、质朴、崇尚自然的意境,体现以人为本,注重自然和谐之美,尊重材料本身的特性的佛教美学理念,受到了现代人们的追捧。本论文从佛教美学在现代服装设计运用研究,分析佛教美学的运用元素,根据佛教美学特征及佛教美学思想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参考比对国内外设计大师的作品,希望将现代服装中佛教美学元素从更深层次的精神意义上去设计开发。让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散发出自己独特魅力,并形成赋有中国特色的服装风格。(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9-01)

单永军[10](2015)在《佛教美学与东方电影的空间创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美学与东方艺术的渊源颇深。王维的诗画浸润着禅宗的意味,是充满禅意的空间。王维的画成为山水画的典型代表,形成古代绘画中的"南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等也浸润着禅宗的意识;戏曲中的《南柯记》、《邯郸记》等禅宗的韵味尤为强烈。可以说中国艺术借助于禅宗,获得了不同的境界。佛教产生并盛行于印度,东方国家的电影深受佛教美学影响。中国、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的电影有诸多选取佛教的题材、充满佛教意识的电影。虽然(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5年05期)

佛教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佛教域东与传中之华后本在土思文想化、不艺断术交等融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貌。其中以禅宗为主的美学意蕴被化用到古代诗歌理论与创作领域,进而开拓了诗歌艺术的视野和哲理意趣,拓展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促发了以禅喻诗的诗论传统,成为历代诗歌意境中不可或缺的美学类型。盛唐"诗佛"王维以大量充满禅意的诗作享誉诗坛,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南宋严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教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鲁,卢瑞瑶,张芦.叁宅一生在佛教美学视域下的解读[J].休闲.2019

[2].刘洋.明代文人诗中的佛教美学意蕴[J].中国宗教.2019

[3].王振复.东汉时期佛教美学意蕴的初始酝酿[J].美育学刊.2019

[4].李翎.从佛的叁十二相看造像技术、教派之争与佛教美学的建立[J].艺术探索.2018

[5].汪露琳.李叔同“弘一体”书法中的佛教美学[J].大众文艺.2018

[6].石佩锦,李尚书,姚思点,梁列峰.佛教美学元素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及创新[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7].高金生.从书画观圆霖法师的佛教美学倾向[J].翠苑(民族美术).2017

[8].王耘.空为果论——佛教美学的构造前提[J].文艺理论研究.2017

[9].周茜.佛教美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6

[10].单永军.佛教美学与东方电影的空间创设[J].文艺评论.2015

论文知识图

扬州个园亭(图片摄于2003年10月扬州...丈般若经〔祖桩山映倪岩》严北溟陶制佛像座 东汉末 四川出土簪花仕女图附录2003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

标签:;  ;  ;  ;  ;  ;  ;  

佛教美学论文_李晓鲁,卢瑞瑶,张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