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占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泊位共享,占用率水平,动态定价,遗传算法
动态占用论文文献综述
高慧杰,陈冬林,王诚坤[1](2019)在《面向不同占用率水平的泊位共享动态定价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停车场多方利益需求,实现区域内泊位占用率均衡的目标,提出了面向不同泊位占用率水平的动态定价策略.基于车主停车行为特征测算泊位综合效用及车主选择泊位概率,在预测停车场泊位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定价模型,确定了区域内不同占用率水平下的目标函数,最终引入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利用构建的动态定价模型能够有效调整区域内泊位占用率水平,实现不同水平下的多方利益最大化,提高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05期)
余晓星[2](2018)在《福州市林地征占用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地作为森林的载体,即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国家战略资源,是林业建设之本。近些年来,地方基本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而国家征占用林地政策日益趋紧,市场对林地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使得部分企业或者个人单位对林地的过度侵占也逐渐显露出来,征占用林地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越发凸显,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有效控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数量,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已成为福州市政府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一项十分必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获取相关林业部门的数据资料,收集整理了福州市整体区域概况、林地资源概况、林地保护现状、及国家、福建省、福州市的项目用林政策,结合福州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和成绩,动态分析了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类型及特点。定量分析方面,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究用地总量与各等级林地间的定量关系,用经验预测、灰色预测、折算法等不同方法对征占用地作了预测,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从而选择一种相对准确的方法对福州市2018年林地使用量进行预测。论文结论认为,项目征占用林地需求受市场和政策因素影响较大,本文阐述了占用征收林地审批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12-01)
申升[3](2017)在《防范“跑马圈地”“圈而不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务院《关于印发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29号,2017年4月13日)指出,“在矿业权占有环节,将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整合为矿业权占用费。”那么,什么是“矿业权使用费”,什么是“矿业权占用费”,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动态矿业权占(本文来源于《中国黄金报》期刊2017-05-19)
李娟[4](2016)在《四川省剑门关风景区旅游生态占用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被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选择四川省剑门关风景区为研究对象,以2010-2015年为研究时段,将生态占用理论与旅游研究相结合,通过文献查阅与资料收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旅游生态占用模型及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剑门关风景区近6年来(2010-2015)的旅游生态占用、旅游生态承载力、旅游生态赤字或盈余进行动态估算与分析。并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剑门关风景区未来五年的旅游人数、旅游生态占用、旅游生态承载力、旅游生态赤字或盈余进行预测。针对剑门关风景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剑门关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下列结论:(1)剑门关风景区近6年来(2010-2015)旅游生态占用呈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较快。2015年的旅游生态占用(165072.57hm2)约为2010年(37416.62hm2)的4.41倍,平均每年增长25531.19hm2。同时,人均旅游生态占用总体略有下降,由2010年的31.43198×10-3hm2下降到2015年的30.06240×10-3hm2,下降幅度较小。(2)近6年来该风景区旅游要素间的生态占用不均衡,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和旅游餐饮所占比重较大。该风景区近6年各旅游要素生态占用平均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旅游交通生态占用(67.80%)、旅游购物生态占用(26.01%)、旅游餐饮生态占用(4.84%)、旅游住宿生态占用(1.02%)、旅游观光生态占用(0.32%)和旅游娱乐生态占用(0.01%)。其中,仅旅游交通生态占用、旅游购物生态占用和旅游餐饮生态占用叁部分约占了整个旅游生态占用的98.65%。而旅游住宿生态占用、旅游娱乐生态占用和旅游观光生态占用叁部分仅占整个旅游生态占用的1.35%。(3)近6年来该风景区旅游生态承载力稳定少变。2010年到2012年该风景区旅游生态承载力略有上升,其后相对稳定,略有下降。该风景区近6年来旅游生态承载力大致维持在73500hm2左右。随着每年来访旅游人数的增多,该风景区的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由2010年的59.24×10-3hm2下降到2015年的13.39×10-3hm2,平均每年的下降率为24.07%。(4)目前该风景区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旅游生态赤字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从2012年开始该风景区出现旅游生态赤字和人均旅游生态赤字。2015年存在旅游生态赤字91549.71hm2,是2012年的7.40倍,比2012年增加了79174.01hm2。2015年的人均旅游生态赤字为16.67×10-3hm2,是2012年的3.66倍,比2012年增加了12.12×10-3hm2。(5)旅游人数增长是造成剑门关风景区旅游生态占用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预测剑门关风景区旅游人数、旅游生态占用、旅游生态承载力及旅游生态赤字或盈余变化趋势可知,未来五年剑门关风景区的旅游生态赤字将持续增大。预测到2020年该风景区的旅游生态占用(301910hm2)将是旅游生态承载力(106632hm2)的2.83倍,旅游生态赤字(195278hm2)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的1.83倍。(6)该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持续增大的旅游生态赤字,不利于该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要素间的生态占用不均衡,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和旅游餐饮所占比重过大;景区资源开发不均衡,游客主要集中在剑门关关楼景区,给关楼景区带来过大的压力;景区整体效应不佳,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今后该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考虑以下对策:适度限制游客规模,降低景区的生态环境负荷;完善公共交通,鼓励公共交通出游,减少旅游交通生态占用;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减少旅游购物生态占用;提倡节约、文明用餐,减少旅游餐饮生态占用;加强景区开发,发挥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宣传,提高游客旅游环保的意识。(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0)
张盼盼,李华[5](2015)在《TM8影像数据在林地占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以云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地生态红线保护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林地占用进行动态监测,是林地生态红线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以TM8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建立影像解译标志,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云南省全省的林地占用图斑,从区域尺度上获取林地占用图斑的分布和面积情况。结果表明利用TM8影像数据进行林地占用动态监测的结果是可靠的。为进一步开展林地占用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为宏观决策者实施林地非法侵占管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林业建设》期刊2015年02期)
肖琳,田光进,乔治[6](2014)在《基于Agent的城市扩张占用耕地动态模型及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在景观尺度上对城市扩张占用耕地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不同,论文从微观层面提出基于Agent的城市扩张占用耕地动态模型(Urban Encroachment on Cropland Dynamic Model,UECDM),多角度深入探索耕地向城市用地转变的驱动机理及其时空动态特征,并提出协调二者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在UECDM模型中引入视域分析,通过模拟地形和观察点将视觉景观的量化评价结果应用到居民居住区位决策过程,从而分别构建包含可视域的能够更全面表征环境要素及其内部关系的元胞自动机层和不同类型Agent相互作用的多智能体层,兼顾人类决策行为和城市空间生长自组织性。应用该模型对天津城市扩张占用耕地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并从数量与空间格局两方面展开精度验证,Kappa系数达到0.795,依据4个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得到模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86%,表明模型具有较高可信度。对不同时期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天津城市扩张占用耕地空间主要表现为"摊大饼"式外延扩展和跳跃式"卫星城",研究结果将为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和耕地保护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张红霞[7](2012)在《考虑人口发展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动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化的研究人口增长对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立了考虑人口发展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动态模型。该模型详细反映了叁个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主要包括人口发展方程、教育发展方程、消费决定方程、投资决定方程和产出决定方程,用于研究在一定的人口系统发展规律和人口增长条件下,要满足人口的消费需求,并在一定的技术发展水平下达到充分就业目标,所要求的教育规模和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以及相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变化情况。编制了2007年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表,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模拟分析。(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2年06期)
高军波,彭荣胜[8](2011)在《河南省生态空间占用及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动态分析——基于1995-2008年数据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模型,定量测度并分析了河南省1995-2008年生态足迹及化石能源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8年间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295 hm2迅速增加到2.613 hm2,是1995年的2.017倍,而同期生态承载力仅增长了47%,导致人均生态赤字在14 a间增长了1.34倍,其中化石能源足迹对人均总足迹和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最大;化石能源足迹产值呈增加趋势,2008年为2.891 5万元/hm2,比1995年增加了1.495万元/hm2;2008年化石能源足迹强度最低,为0.345 8 hm2/万元,仅是1995年的48%;化石能源足迹对生态系统的压力指数1996-1999年逐步下降,随后持续上升并于2006年增长到最高值20.11。这说明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超过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虽然化石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其消费规模的大幅增加及化石能源承载力的有限改善,导致河南省域生态压力持续攀升。(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游和远,吴次芳,林宁,吴丽,江奇[9](2009)在《耕地占用税与耕地数量变化的动态模拟及政策启示——浙江省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对耕地占用税与耕地数量变化进行动态模拟。研究方法:BP神经网络,演绎法。研究结果:改变耕地占用税对耕地数量变化存在互反作用,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增减同向,与耕地占用税决算数增减逆向;耕地数量变化幅度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及决算数变化幅度正相关。研究结论:依靠耕地占用税制度安排抑制耕地数量减少需要区分政府的目的与行为,设置合理的耕地占用税预算数与决算数。(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09年11期)
曲福田,朱新华[10](2008)在《不同粮食分区耕地占用动态与区域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定量分析中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1996年至2005年耕地占用状况及土地产出效率,为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量化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不同粮食分区耕地都呈减少的趋势,但各区耕地减少速度不一,粮食主产区耕地非农化速度慢于产销平衡区,产销平衡区慢于主销区;(2)经济增长与耕地占用呈极显着的相关性,不同的粮食分区经济增长对耕地占用的依赖程度存在差异;(3)粮食主销区耕地占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单位土地面积的GDP产出效率都明显高于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研究结论:根据不同粮食分区耕地占用的区域差异,在协调经济发展与占用耕地二者矛盾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所差别的地区耕地保护政策,提高非农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减缓经济发展所引致的对耕地保护的压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动态占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地作为森林的载体,即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国家战略资源,是林业建设之本。近些年来,地方基本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而国家征占用林地政策日益趋紧,市场对林地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使得部分企业或者个人单位对林地的过度侵占也逐渐显露出来,征占用林地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越发凸显,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有效控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数量,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已成为福州市政府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一项十分必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获取相关林业部门的数据资料,收集整理了福州市整体区域概况、林地资源概况、林地保护现状、及国家、福建省、福州市的项目用林政策,结合福州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和成绩,动态分析了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类型及特点。定量分析方面,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究用地总量与各等级林地间的定量关系,用经验预测、灰色预测、折算法等不同方法对征占用地作了预测,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从而选择一种相对准确的方法对福州市2018年林地使用量进行预测。论文结论认为,项目征占用林地需求受市场和政策因素影响较大,本文阐述了占用征收林地审批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占用论文参考文献
[1].高慧杰,陈冬林,王诚坤.面向不同占用率水平的泊位共享动态定价策略[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2].余晓星.福州市林地征占用动态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8
[3].申升.防范“跑马圈地”“圈而不探”[N].中国黄金报.2017
[4].李娟.四川省剑门关风景区旅游生态占用动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5].张盼盼,李华.TM8影像数据在林地占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林业建设.2015
[6].肖琳,田光进,乔治.基于Agent的城市扩张占用耕地动态模型及模拟[J].自然资源学报.2014
[7].张红霞.考虑人口发展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动态模型[J].管理评论.2012
[8].高军波,彭荣胜.河南省生态空间占用及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动态分析——基于1995-2008年数据的实证[J].水土保持研究.2011
[9].游和远,吴次芳,林宁,吴丽,江奇.耕地占用税与耕地数量变化的动态模拟及政策启示——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
[10].曲福田,朱新华.不同粮食分区耕地占用动态与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