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钢板固定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定器,桡骨,钢板,远端,转子,髋骨,长骨。
钢板固定器论文文献综述
田鹏,于洋,李天旺,李雪峰,范红旗[1](2018)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比较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2月-2017年4月于医院骨科诊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有30例患者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度、尺偏角度、及关节面恢复情况,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屈曲度、背伸度、侥偏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度、尺偏角度、桡偏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研究组患者的腕关节屈曲度、背伸度、侥偏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明显比外固定器治疗有效缩短骨性愈合时间,利于早期恢复患者腕关节的活动能力,是一种具有安全性较高、治愈效果理想的骨折治疗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8年06期)
易难,杨毅,马立泰,刘浩[2](2017)在《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估和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方法经过标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且应用Zero-P或传统颈椎前路钢板的患者,根据标准的Bazaz吞咽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吞咽情况进行电话随访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程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筛选出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164例,其中Zero-P组80例,钢板组8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至少12个月以上随访进行吞咽困难评估。Zero-P组和钢板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总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7.50%和42.86%、18.75%和33.33%、11.25%和23.81%、8.75%和20.24%、6.25%和16.67%,根据非参数检验(Mann Whitney U test)结果显示,Zero-P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术后历次随访时间点均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和传统的颈椎前路钢板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能降低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大部分吞咽困难患者为轻度和中度吞咽困难,重度吞咽困难不常见,并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大部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将得到自发缓解。(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李英周,叶锋,杨永博,陈园升,陈建良[3](2017)在《改良加压钢板联合股骨小转子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改良加压钢板联合股骨小转子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采用改良加压钢板联合股骨小转子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35~88岁,中位数64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左侧21例、右侧24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标准,A2.1型17例、A2.2型16例、A2.3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中位数4 d。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0.5~2 h,中位数1 h。术中出血量150~400 mL,中位数230 mL。45例患者中1例失访,其余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6个月,中位数13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4个月,中位数11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总分(89.2±5.6)分,优32例、良12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钢板断裂、异位骨化、股骨头颈切割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加压钢板联合股骨小转子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7年09期)
朱新晨[4](2015)在《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2013年5月份至2014年8月份期间本院48下肢长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灌洗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24例患者,22例患者成功治愈,治疗的有效率为91.7%;在对照组24例患者中,15例患者陈宫治愈,治疗的有效率为62.5%,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长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被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给予外固定结合闭式灌洗治疗取得了较为显着的疗效,有效地促进了患者健康。(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5年22期)
李学华[5](2015)在《用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分析用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发生单侧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外固定器组(38例)和锁定加压钢板组(42例),使用外固定支架为外固定器组患者进行外固定治疗,使用锁定加压钢板为锁定加压钢板组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7~28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已完全愈合。外固定器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0.4±2.2)周,锁定加压钢板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1.5±2.1)周,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的差异不显着(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毕3个月后,外固定器组患者的掌倾角为(7.2±2.2)度,尺偏角为(19.0±4.1)度;锁定加压钢板组患者的掌倾角为(8.7±2.6)度、尺偏角为(21.5±2.2)度。两组患者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的差异不显着(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均较为显着,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为其进行治疗。(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5年09期)
张忠,曾海滨[6](2013)在《单臂外固定器结合腓骨重建钢板治疗Ⅲ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单臂外固定器结合腓骨重建钢板治疗Ⅲ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月笔者应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器结合腓骨重建钢板治疗Ⅲ型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38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随访时间平均29个月。其中创面感染4例,针道感染3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经治疗后痊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1%。结论单臂外固定器结合腓骨重建钢板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微创等优点,可有效地减少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温建民,毕春强,桑志成,成永忠,蒋科卫[7](2011)在《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复位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两种方法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对2006年2月-2009年11月收治的80例单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闭合复位外固定器治疗38例,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4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解剖评价标准及腕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28个月,X线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器组为10.6±2.1周,锁定加压钢板组为11.6±2.0周,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固定器组掌倾角7.2°±2.0°、尺偏角19.0°±4.1°;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8.8°±2.7°、尺偏角2 1.6°±2.1°,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折愈合时间无差异,且均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7-22)
温建民,毕春强,桑志成,成永忠,蒋科卫[8](2011)在《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复位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两种方法治疗的优缺点。[方法]2006年2月~2009年11月收治80例单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其中闭合复位外固定器治疗38例,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4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解剖评价标准及腕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8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器组为(10.6±2.1)周,锁定加压钢板组为(11.6±2.0)周,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固定器组掌倾角7.2°±2.0°、尺偏角19.0°±4.1°;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8.8°±2.7°、尺偏角21.6°±2.1°,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折愈合时间无差异,且均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吴超,谭伦,王翔奕[9](2009)在《经皮钢板与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干下段开放性骨折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皮钢板和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干下段I、Ⅱ度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钢板和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干下段Ⅰ、Ⅱ度开放性骨折共37例,其中经皮钢板治疗15例,外固定器治疗22例,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钢板组随访(8.4±2.1)个月,创口感染1例,未发现骨不连及畸形愈合;外固定组随访(10.4±3.0)个月,创口或针道感染6例,骨不连2例,畸形愈合4例。按照Marzur等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钢板组优良率14/15,外固定组优良率14/22。结论经皮钢板在治疗胫骨干下段Ⅰ、Ⅱ度开放性骨折中创伤小,固定确切,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马楚平,何光联,梁江山,欧迪军,李康养[10](2008)在《桡骨外固定器和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外固定器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失败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0例。外固定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或结合克氏针骨折端交叉固定治疗,钢板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结果在控制桡骨的短缩、关节面的塌陷及下尺桡关节脱位方面,钢板内固定组优于外固定组(P<0.01或0.05)。术后两组的Garl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1.25908,P>0.05)。结论外固定器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在控制桡骨的短缩、关节面的塌陷及下尺桡关节脱位方面,钢板内固定优于骨外固定器固定。(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钢板固定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系统评估和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方法经过标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且应用Zero-P或传统颈椎前路钢板的患者,根据标准的Bazaz吞咽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吞咽情况进行电话随访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程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筛选出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164例,其中Zero-P组80例,钢板组8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至少12个月以上随访进行吞咽困难评估。Zero-P组和钢板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总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7.50%和42.86%、18.75%和33.33%、11.25%和23.81%、8.75%和20.24%、6.25%和16.67%,根据非参数检验(Mann Whitney U test)结果显示,Zero-P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术后历次随访时间点均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和传统的颈椎前路钢板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能降低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大部分吞咽困难患者为轻度和中度吞咽困难,重度吞咽困难不常见,并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大部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将得到自发缓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板固定器论文参考文献
[1].田鹏,于洋,李天旺,李雪峰,范红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
[2].易难,杨毅,马立泰,刘浩.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比较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7
[3].李英周,叶锋,杨永博,陈园升,陈建良.改良加压钢板联合股骨小转子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医正骨.2017
[4].朱新晨.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
[5].李学华.用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
[6].张忠,曾海滨.单臂外固定器结合腓骨重建钢板治疗Ⅲ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
[7].温建民,毕春强,桑志成,成永忠,蒋科卫.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C].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
[8].温建民,毕春强,桑志成,成永忠,蒋科卫.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
[9].吴超,谭伦,王翔奕.经皮钢板与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干下段开放性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09
[10].马楚平,何光联,梁江山,欧迪军,李康养.桡骨外固定器和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