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法律趋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律,国际,路径,结构主义,制度,决定论,文化。
法律趋同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范健[1](2018)在《从法律认同走向商法趋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法律合作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是我国在世界经济深度转型时期提出的倡议,法律合作是实现该倡议目标的基石和保障。通过创造法律认同的方式首先实现商法趋同,其后逐步走向法律趋同,是我国应该遵循的法律合作路径。我国应当在现代商法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与完善国内商事法律制度的同时,积极探寻符合世界商事活动要求的商事规则,提升我国在当代世界商事规则形成上的话语权,通过法律合作确保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准确方向和最终目标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冯德恒[2](2017)在《中国海外投资法律适用制度的实证考量与完善路径——以国际投资准据法的趋同化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定准据法是解决海外投资争议的基础。中国海外投资法律适用制度存在量质失衡、重内轻外、立场保守等问题,滞后于海外利益拓展和国家角色转变。明晰投资法律适用制度的完善路径,一是需要以实证性的研究进路厘清中国法制的特点与趋向,明晰利益定位与制度短板;二是按照比较法的理论视角考查国际投资准据法的更替和演进,洞穿经济全球化与法律趋同化之逻辑。基于国际投资准据法在法律渊源、适用路径、程序规则等方面平衡互补的新趋势,中国宜着眼于自身利益需求和制度性权力,统筹好前瞻性与舒适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海外投资法律适用方面进行升级与重塑。(本文来源于《北方法学》期刊2017年06期)
马旭霞[3](2017)在《论全球化背景下法律趋同化与差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进入到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体化时代,其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将各国独立的市场联系起来,国与国之间贸易的边界开始逐渐模糊。随着法律全球化的展开,随之而来的是各国在不同方面法律规制的趋同化(Legal Convergence)。这种趋同化逐渐从制度的趋同化扩大到法理、法律原则、法哲学等抽象理论的趋同化。虽然趋同化是法律全球化时代的主要趋势,但这只是法律全球化进程一方面的体现,其另一方面法律差异化(Legal Divergence)常常被全球化主流价值观所忽略。文本旨在分析法律全球化下法律趋同化的原因及理论,以TR IPs——典型的知识产权法律全球化表现形式之一为例,关注在法律趋同化大趋势下,各国自身吸收、本土化国际规则与制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化。(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郭玉军,李伟[4](2016)在《李双元法律趋同化思想研究——谨以此文贺李双元先生九十华诞》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活动的逐步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不同国家间法律文化的广泛传播,世界各国法律制度之间的趋同化走势愈加显着。李双元审时度势,以国际经济一体化为视角,以国际社会本位理念为起点,以构建国际民商新秩序为目标,兼容公私,纵观内外,提出独树一帜的法律趋同化思想。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其思想精髓,以促进法律统一化进程和完善国内立法为重点,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健全法律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引。(本文来源于《时代法学》期刊2016年05期)
邓俊杰[5](2016)在《浅析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法律趋同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之世界,各国经济水乳交融,国际经济日趋一体化已经呈现。而经济的发展无疑推动着法律也朝前发展,在此背景下法律走向趋同化将能看到希望。法律趋同化包括了法律中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同时它又与"世界法律大同"不应直接划上等号,并且法律趋同化有两种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形式。但是法律趋同化的过程面临的问题是存在的,如何解决就是一个值得思考之处。(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6年26期)
费凯学[6](2016)在《试论法律文化的概念及其趋同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文化研究以法律文化的概念为起点。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外学者关于文化、法律、法律文化的观点,以此作为进一步探讨的基础。面对众多的法律文化概念,应当以一种“结构主义”的、“被决定论”的哲学思想为指导。“结构主义”要求在法律文化研究中把法律文化视为一个系统、整体,采用部分与整体的逻辑思路逐渐达到对认识对象的准确认识。法律文化的结构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法律文化的认识结构即法律文化的理论结构,另一部分是法律文化本身的结构。本文重点在第一种意义上探讨了法律文化的认识结构,这样一种取舍在于本文研究内容的限定以及对法律文化研究理论的沟通的一种关切。“被决定论”认为一个社会中的文化对人们的意识进而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决定作用,当然这种决定作用是相对的。“被决定论”只有在唯物主义决定论的基础上才是正确的,否则就失去了其科学性。它强调一种“规则观”式的法律文化概念,认为法律文化对一个社会中的人们的行为起着支配作用。法律文化就是隐含在“成果观”式的法律文化概念中那些能对人的行为发出指令的观念及其规则体系。如果我们以“被决定论”为指导,坚持一种“规则观”法律文化概念,那么目前众多的法律文化概念皆为“成果观”法律文化概念。“成果观”法律文化概念与“规则观”法律文化概念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对法律文化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物质的、制度的、理论的、思维的等人类所创造的“事与物”上,并没有进一步细究这些“事与物”背后那些对社会成员的意识及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机制及指令来源。在“被决定论”的理论视域之下,我们可以在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观”法律文化概念一一“法律上层建筑”中发现“规则观”法律文化概念所强调的“指令来源”。按照武树臣教授的观点,这种指令来源可以分为“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在“法律上层建筑”中发现具有超强稳定性的作为“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也可以在“法律上层建筑”中发现作为“形式”的法律实践的宏观样式即“法体”。这就是本文研究的结论:法律文化概念的趋同现象。对于目前法律文化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混乱局面,法律文化概念的这种趋同现象无疑有助于加强理论对话与交流,促进法律文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李哲[7](2015)在《法律趋同化背景下的法律移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个国家的法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逐渐出现了法律趋同化的形势。而法律移植在法律趋同化的国际背景下,仍然有着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法律移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律的趋同化;另一方面,法律的趋同化为法律移植赋予了新的发展模式。因此,在当今社会,法律移植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发展的空间。本文简要分析了法律移植的概念,法律趋同化的发展会如何影响各种法律移植的方式以及法律移植对全球法律趋同化的影响,最后,简要论述我国对法律移植的适用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5年22期)
谭正航[8](2015)在《论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法律成因与治理法律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部分产业结构趋同属于政府主导下的非合意趋同。这种产业结构趋同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危害极大。从法律层面来看,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协调缺乏法律保障、政府调节行为缺乏法律规范、产业利益协调法律机制不健全及企业跨区域发展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是造成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应通过制定区域产业政策法、构建协调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冲突法律机制、完善政府产业调节行为规范法律机制、健全促进区域产业合作法律机制等途径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治理。(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5年07期)
赵冉冉,罗培新[9](2015)在《趋同抑或存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变革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治理关注的是公司高管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环境下、在经济和政治体制约束框架中努力为其公司赢得更多投资者的方式。在移动互联时代,资金流动极其便捷带来的追逐资金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着公司治理技术规则逐渐趋同。即便如此,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条件的差异和多元将长期存续,各国尽可能倚赖既有制度资源并以自己的方式来应对公司治理的挑战,故公司治理制度变迁将呈现明显的路径依赖,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多元化特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长期存续。当下我国在各自贸区推行的营商制度变革,务须对各地经济社会条件差异带来的经验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约束条件保持警醒。(本文来源于《金融法苑》期刊2015年01期)
金俭[10](2015)在《国内不同法域不动产财产权法律制度趋同与障碍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国内不同法域不动产财产法律制度的差异及其趋同性问题,有利于在不动产财产法律制度上达成共识,增强不动产财产司法制度层面上的有序沟通与实践运作,对于促进国内经贸往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现代市场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不同法域在不动产财产法律制度上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共同性、持有的价值理念不断趋近以及解决纠纷与问题的办法具有共通性等特点,使得不动产财产法律制度的趋同成为可能。但是,国内不同法域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隶属不同的体系,因而在土地产权结构、法律术语、登记制度、保护方式、权利种类及流转方式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差别的存在使得趋同的步伐艰难、复杂而缓慢,但却是必然之势。(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5年01期)
法律趋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确定准据法是解决海外投资争议的基础。中国海外投资法律适用制度存在量质失衡、重内轻外、立场保守等问题,滞后于海外利益拓展和国家角色转变。明晰投资法律适用制度的完善路径,一是需要以实证性的研究进路厘清中国法制的特点与趋向,明晰利益定位与制度短板;二是按照比较法的理论视角考查国际投资准据法的更替和演进,洞穿经济全球化与法律趋同化之逻辑。基于国际投资准据法在法律渊源、适用路径、程序规则等方面平衡互补的新趋势,中国宜着眼于自身利益需求和制度性权力,统筹好前瞻性与舒适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海外投资法律适用方面进行升级与重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律趋同论文参考文献
[1].范健.从法律认同走向商法趋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法律合作路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
[2].冯德恒.中国海外投资法律适用制度的实证考量与完善路径——以国际投资准据法的趋同化为视角[J].北方法学.2017
[3].马旭霞.论全球化背景下法律趋同化与差异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4].郭玉军,李伟.李双元法律趋同化思想研究——谨以此文贺李双元先生九十华诞[J].时代法学.2016
[5].邓俊杰.浅析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法律趋同化[J].法制博览.2016
[6].费凯学.试论法律文化的概念及其趋同现象[D].陕西师范大学.2016
[7].李哲.法律趋同化背景下的法律移植[J].法制与社会.2015
[8].谭正航.论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法律成因与治理法律路径[J].理论月刊.2015
[9].赵冉冉,罗培新.趋同抑或存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变革前瞻[J].金融法苑.2015
[10].金俭.国内不同法域不动产财产权法律制度趋同与障碍对策[J].社会科学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