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查清毛集试验区采煤塌陷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Ni、Cd、Cr和Pb含量与污染水平,选择新集一矿3处(A、B、C处)典型采煤塌陷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集23个土壤样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6种元素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开展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得出Cu与Zn、Pb与Cd、Ni与Cr具有相似污染源;土壤重金属二级超标率测定结果表明Cu、Pb、Ni、Cr未超标,而Cd和Zn普遍超标;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结果表明Ni含量达到警戒线,Zn达到轻度污染,而Cd达到重度污染; A、B、C处周边农田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高低顺序为A>C>B。研究结果为毛集试验区内开展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控与修复提供了技术参考。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德高,李江涛,梁文勖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重金属元素,重金属污染评价,土壤,毛集试验区
来源: 煤炭科学技术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45-004-001),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KJ2017A643),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gxyqZD2018126)
分类号: X53;X825
DOI: 10.13199/j.cnki.cst.2019.02.032
页码: 194-202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510K
下载量: 184
相关论文文献
- [1].华北平原高潜水区采煤塌陷区治理模式研究及问题分析[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9(04)
- [2].肥城市采煤塌陷区治理模式探索研究[J]. 山东国土资源 2020(02)
- [3].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07)
- [4].煤矿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技术的实践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 2020(10)
- [5].采煤塌陷区稳定性综合评价分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8(21)
- [6].贯彻新发展理念 切实做好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9(03)
- [7].菏泽市以绿色发展理念科学规划采煤塌陷区渔业治理[J]. 渔业致富指南 2019(16)
- [8].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土地 2018(07)
- [9].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菏泽市采煤塌陷区为例[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8(04)
- [10].徐庄矿区采煤塌陷区生态复垦综述[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10)
- [11].湖泥充填采煤塌陷区复垦技术[J]. 科技风 2017(07)
- [12].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初探[J]. 能源与节能 2016(01)
- [13].采煤塌陷区土地损毁程度评价系统研究[J].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5(05)
- [14].宿州采煤塌陷区湿地生态重建模式初探[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Z1)
- [15].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以淮南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为例[J]. 商 2016(06)
- [16].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有效性评价研究[J]. 科技风 2014(18)
- [17].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有效性评价研究[J]. 科技风 2014(18)
- [18].唐山市南部采煤塌陷区景观治理[J]. 园林 2014(11)
- [19].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09)
- [20].采煤塌陷区园林生态景观修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7)
- [21].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19)
- [22].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问题分析与建议[J]. 金属矿山 2015(04)
- [23].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研究——以唐山市南湖采煤塌陷区为例[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S1)
- [24].采煤塌陷区先锋植物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抗拉力学特性[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06)
- [25].浅谈煤矿塌陷区的生态环境改造[J]. 科技资讯 2013(23)
- [26].浅议矸石回填采煤塌陷区的生物复垦技术[J]. 煤 2012(02)
- [27].采煤塌陷区整治方法的评价与选择[J]. 安徽地质 2012(02)
- [28].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途径-以唐山南湖生态园林为例[J]. 煤炭技术 2012(07)
- [29].四模式打造新农村 安徽省淮北市采煤塌陷区村庄整体搬迁纪事[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0(08)
- [30].国家投资邹坞镇采煤塌陷区复垦项目顺利通过验收[J]. 山东国土资源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