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作者关联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知识,主题,网络,影响力,学科,模型,学术。
作者关联网络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何劲,关鹏,王曰芬[1](2019)在《作者-主题关联的学科知识网络构建与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通过构建作者-主题关联的二模学科知识网络,度量作者在知识创新网络中的影响力,探寻研究活跃程度高、研究范围广、潜在合作空间大的重要学者,对于科学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挖掘热点、前沿研究主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方法/过程】基于AT主题模型抽取作者-主题关联矩阵,计算作者的研究主题强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作者-主题关联的二模学科知识网络,利用作者在网络中的中心性指标度量作者主题关联影响力;基于复杂网络结构分析方法对学科领域生命周期内作者-主题关联的学科知识网络进行演化分析。【结果/结论】实证分析表明作者主题关联影响力与基于引文的学术影响力和基于社交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指标形成有力互补,可用于核心作者以及热点、前沿主题探测。(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瞿辉,王菲菲[2](2016)在《基于知识关联网络的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基于文献计量指标的传统评价方法由于忽视了科研活动的结构性特征,过度依赖于对外化指标的数理统计与排序,导致无法从科学知识的交流与创新过程来准确、全面评价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因此,需要从更深层次来探索新的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方法/过程]提出基于知识关联网络的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并从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以及方法流程叁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实验对该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和讨论。[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基于文献计量指标的传统评价方法相比在评价角度、评价结果的解释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能够对作者潜在学术影响力进行有效的测度。(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郭秋萍,梁梦丽,刘秀丽,华康民[3](2016)在《基于作者—关键词—引文多重共现的超网络知识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科技文献之间各式各样的关联关系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其结构具有多层性、多重性和嵌套性,可以采用超网络描述和揭示。[方法/过程]构建基于作者—关键词—引文3个子网的多重共现超网络模型,来揭示多层、多重、嵌套的异质共现关系,并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领域的"知识服务"主题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该模型能够揭示科技文献网络同质节点的同质关联关系和异质节点的异质关联关系,为揭示科技文献间的隐性关联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本文来源于《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07期)
作者关联网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意义]基于文献计量指标的传统评价方法由于忽视了科研活动的结构性特征,过度依赖于对外化指标的数理统计与排序,导致无法从科学知识的交流与创新过程来准确、全面评价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因此,需要从更深层次来探索新的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方法/过程]提出基于知识关联网络的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并从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以及方法流程叁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实验对该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和讨论。[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基于文献计量指标的传统评价方法相比在评价角度、评价结果的解释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能够对作者潜在学术影响力进行有效的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者关联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何劲,关鹏,王曰芬.作者-主题关联的学科知识网络构建与演化分析[J].情报科学.2019
[2].瞿辉,王菲菲.基于知识关联网络的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6
[3].郭秋萍,梁梦丽,刘秀丽,华康民.基于作者—关键词—引文多重共现的超网络知识关联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