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
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中“大规划”的深入推行,配电网规划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而传统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还往往停留在规划报告的编制上,缺乏对电网实际的交互对接,因此常常造成规划项目难以落地的问题,难以起到指导电网建设的积极作用。本文从电网规划的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了一种新型规划管理模式,并已成功在某城市的电网规划工作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关键词:电网规划、网格化、规划管理
1、电网规划常见问题
在以往的电网规划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电网规划过程及成果主要体现在规划编制人员的规划报告上,主观性较大,缺乏足够的数据综合分析支撑,且缺乏与政府层面的沟通协调,容易导致规划、实施“两张皮”问题。
(2)电网规划工作适应性不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推进迅猛,地区规划变动频繁,需深入对接地区发展,及时滚动修编调整电网规划并纳入到当地总体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价值不断增长,对电力设施的土地预留难度进一步加剧,目前对电网规划成果的保护力度不足,在规划高压走廊下违章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
(3)对于经济发展迅猛的地区,比如工业园区、大型企业的入驻使用电需求增速加快。这会造成电网跨区供电、配电网接线繁杂等问题,无法满足电力企业内部加强管理、确保电网安全和高可靠供电目标的实现。
(4)电网基础数据是影响电网规划编制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配电网规模繁杂、统计口径不一、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导致配电网基础数据在完整性、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
(5)电力负荷需求受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影响较大,使负荷的不确定性增加,增加了负荷预测的难度。
2、“纵横结合”规划管理模式
配电网规划工作中常常存在规划深度不够,规划、实施“两张皮”等问题,为使规划成果更好的指导电网建设,积极促进规划项目的有效“落地”,本文探索出一条“纵向规划,横向交互”的“纵横结合”规划管理模式。“纵向规划”即深入挖掘规划深度,采用一种新型的“网格化”规划方法,通过对电网的逐级网格划分,达到精细化规划的目的,并逐步推进电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横向交互”即在规划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内部职能部门的参与程度及外部规划、市政部门的对接作用,保障规划项目的准确性和可实施性。
(1)所谓“纵向规划”即是要提升电网规划的深度,从各电压等级到各网格层级均做到精细化深度规划。配电网格划分的目的是强化配电网格内的“自治自愈”管理能力,以此简化从配电网规划、设计到调度、运行的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益。网格划分应遵循“中压网架独立性”、“自治自愈”的原则。
(2)“横向交互”主要分为供电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交互和与外部市政部门的交互。
①内部交互即在整个电网规划编制流程中,加强与供电公司其它部门(运检部、调控中心、营销部、信通中心等)的沟通协作,包括在现状电网基础数据收集、负荷预测、技术原则制定、网格规划等多个环节中,通过召开交流讨论会的方式,综合考虑各部门的需求和建议来制定规划方案。
②外部交互即加强与市政部门的沟通对接,包括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建设局、水务局、环保局等,通过与市政部门的对接能够及时获取城市现状及规划期内土地、走廊资源的相关信息,便于在电网规划编制过程中对项目的落地难易程度进行预估,为规划方案的切实可行提供了保障。
3、案例分析
以某B城区为例进行分析,假设该城区为B类供电区,分析如下:
(1)“纵向规划”
所谓“纵向规划”,即对供电区域开展“网格化”规划,主要思路为:
首先,结合B城区配电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供电分区的规划技术原则、配电网建设标准以及网格划分原则,对现状电网进行详细分析,总结配电网存在的不足,将B城区按照配电网格、功能网格、用户网格划分为三级网格。
然后,梳理规划区负荷构成情况,通过负荷调查,完成各网格负荷分布预测以及全区的负荷总量预测。根据负荷预测结果,确保全区及各网格具有充足的供电容量和间隔资源。
最后,从整体配电网结构出发,依次开展各网格中压配电网的规划,参照各网格对应的规划技术原则进行。近期兼顾满足新增用户的用电需求和解决现状电网的问题,重点梳理现状中压线路的通道,提出线路和通道的整改建议,形成中压配电网建设项目清单。
(2)“横向交互”
①供电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交互:在电网规划、调研过程中,通过定期组织公司各部门召开沟通交流会及审查会,对电网基础数据的校核、用户负荷的增长趋势、适合本地特点的规划技术原则、推荐的网架结构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并对变电站、线路进行实地踏勘,全面摸清现状电网存在的问题,为规划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②与外部市政部门的交互:在规划前期,与B城区的城乡规划局充分对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深入了解城市发展对市政规划的影响;规划报告完成后开展规划局评审和各市政部门的评审,通过综合考虑各市政部门的合理化建议,有效避免规划项目与其它市政规划的冲突,使规划项目具有更好的可落地性;在通过政府层面的规划评审后,将最终的规划成果将纳入到B城市总体规划中,从而为规划电力设施的落地提供充分的保障。
4、规划管理成效
通过B城区“纵横结合”规模模式的探究分析,从规划技术和规划管理两个层面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体系,并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具体成效如下:
①通过“网格化”规划,网格内线路不再与网格外有联络交互,而是形成独立的供电网格。单个网格内供电线路形成标准馈线组(这里为开闭所单环网模式),供电可靠性更高,自愈性更强,当网格内某回线路出线故障时,可以及时通过网格内与其联络线路转带其负荷。
②每个网格单独成网,便于线路检修及供电管理。可以随着网格化规划的逐步推进完善,建立起基于网格化的电网管理模式,达到对电网分区分片管理的目的,使电网管理更加规范。
③每个网格具有模块化的特点,使电网规划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和可拓展性。
④通过建立内部及外部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了电网规划编制的准确度和精细程度,并为电力设施的站址、路由的预留提供了可靠保障。
为使基于“网格化”的电网规划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未来的工作中还需加强以下环节:
①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继续做好配电网规划的基础工作。建议以配电网规划工作为契机,提升配电网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数据统计和上报系统,规范配电网数据统计体系,做好配电网规划的基础工作,确保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
②加强城市电网远景饱和负荷的预测和目标网架的规划,密切关注经济、政策等相关影响因素走向,准确研判负荷变化,及时调整负荷预测结果和规划报告的滚动修编。
③电网建设中必须更加注意及时获得市政建设的重要信息,特别是一些成规模的发展区域,如经济开发区、商业区、居住区等,或规模较大的老区改造。提前获得区域定位、用地规划、道路建设规划,紧跟市政建设,完成电网建设改造项目,才能赢得主动。同时在规划过程中要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完成整体电网规划的实际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