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论文-郑阳,孙建光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论文-郑阳,孙建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孙建光,验案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论文文献综述

郑阳,孙建光[1](2019)在《孙建光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验案1则》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简介刘某,女,21岁。2017年8月5日初诊。泡沫尿1月余。1996年,患者发现HBsAg (+),肝功正常,HBV-DNA定量不详,未治疗,之后未定期复查。2014年体检发现尿蛋白(+),未重视。2017年7月出现泡沫尿,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查尿蛋白(+++),尿潜血(+),尿微量白蛋白﹥0.15 g/L,24 h尿蛋白定量1.22 g,肾功正常,谷丙转氨酶40.8 U/L,谷草转氨酶39.7 U/L,血浆白蛋白28.1 g/L,乙肝五项示"小叁阳",HBV-DNA 3.82×10~8 copies/mL,肾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弥漫基膜增厚伴系膜区增生,伴球灶性结段硬化;2)肾(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期刊2019年05期)

孙智梅,袁海成,邹正平[2](2019)在《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乙肝病毒相关肾炎患者运用恩替卡韦+霉酚酸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纳入的86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采用恩替卡韦+霉酚酸酯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治疗前两组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胆固醇及甘油叁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食欲、精神、睡眠及日常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相关指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稳定,为预后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04期)

丁昕宇,陈姣伊,李丹丹,李平[3](2018)在《李平教授辨治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glomerulonephritis,HBV-GN),简称乙肝肾,是乙肝病毒直接或间接诱发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等。其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为继发性膜性肾病中最常(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高美珠,吴家斌,洪富源,阮一平[4](2018)在《肾小管乙肝病毒抗原沉积对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及病理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小管有乙肝病毒抗原沉积对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经肾活检证实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患者69例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根据肾小管是否有乙肝病毒抗原沉积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结果在蛋白尿、肝功能、尿酸、血红蛋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病理类型分布等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较对照组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更高(P<0.05),研究组出现中重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率(52.2%)高于对照组(17.4%)(P<0.05)。结论肾小管有乙肝病毒抗原沉积更容易发生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功能损害。(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程孟祺,周祎然,张宗礼[5](2017)在《中西医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由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导致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主要以血尿、蛋白尿、水肿、HBV标志物阳性为主要特征,甚至可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我国是乙肝大国,HBVGN的发病率也较高,且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统一有效的方法,中医学在缓解(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许勇镇,阮诗玮,丘余良[6](2017)在《论脾虚是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关键机转》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从中西医角度探讨脾虚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关键机转。在病理生理学上,线粒体损伤导致的能量代谢障碍及其引起的系列损伤与脾虚所致阴火内焚、脏腑不养导致的病症类似,故推及线粒体损伤属脾虚一端;而线粒体损伤可进一步加重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病毒复制,对肾脏造成损伤。由此,从西医角度可知,脾虚决定着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发病中乙型肝炎病毒是否对肝功能造成损害及向下焦传变。中医方面,脾虚在该病的各期都具有重要意义,决定着病情转归及预后。因此提出脾虚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机转,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高美珠[7](2017)在《肾小管乙肝病毒抗原的沉积对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及病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肾小管有乙肝病毒抗原沉积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肾脏损害的可能机制,以提高对HBV-GN肾脏预后的判断。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经皮肾活检证实的69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肾脏组织病理资料。根据乙肝病毒在肾脏组织不同部位的沉积将患者分为肾小管有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组(研究组)和肾小管无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DNA拷贝数、肾脏组织病理类型、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种类及肾小球、肾小管病变程度。再将研究组分为e GFR<60 ml-1.min-1.1.73m2和e GFR≥60 ml-1.min-1.1.73m2两个亚组,对比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研究组导致e GFR下降的原因。结果(1)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方面:肾小管有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组23例,肾小管无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组46例。男女比例43:26,平均年龄34.8±11.7岁,两组均以肾病综合征或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人伴有肝功能、肾功能损害。在蛋白尿、血尿、血尿酸、血脂、高血压、血红蛋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类型分布、乙肝病毒DNA拷贝程度、肝功能影响方面两组没有显着的差异。但在肾功能损害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发生率更高(P<0.05)。(2)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种类:69例中65例有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沉积,11例有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 Ag)沉积,两组都以HBs Ag沉积为主。研究组23例(100%)有HBs Ag沉积,2例(8.7%)有HBc Ag沉积。对照组41例(89.1%)有HBs Ag沉积,9例(19.6%)有HBc Ag沉积,两组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种类无显着差异。(3)病理类型及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病变方面:膜性肾病占36.2%,其它依次为Ig A肾病型(26.1%)、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7.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7.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9%),两组在病理类型分布及肾小球病变方面没有显着差异。但肾小管有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组出现中重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率(52.2%)高于肾小管无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组(17.4%)(P<0.05)。(4)肾小管乙肝病毒抗原阳性组中,e GFR<60 ml-1.min-1.1.73m2组严重肾小管病变发生率高于e GFR≥60 ml-1.min-1.1.73m2组,肾小球病变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肾小管HBAg阳性组较HBAg阴性组更容易发生严重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功能损害,且肾小管病变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推测在肾小管有乙肝病毒沉积的HBV-GN中肾小管损伤机制可能介导HBV-GN病理的进展,在HBV-GN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肾小管有乙肝病毒抗原沉积是HBV-GN肾脏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7-12-01)

卢琪超,陈玲,熊欣荣[8](2017)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不十分常见,该病严重地危害了患者的健康,故其治疗受到了临床广泛关注;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结合具体病例来进行分析。综述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的国内外文献,对其治疗进展作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7年03期)

张志奎,王耀光[9](2017)在《运用复杂网络分析中医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用药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中医"等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万方数据库近20年的文献,选取中医治疗本病效果明显的文献。运用Epi Data3.1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应用SPSS20.0分析单味中药的使用频次、频率。用Medisco-3S对两两中药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92篇,涉及中药152味,累计使用1 184次;使用频率超过1%的中药30味,累计使用811次。常用配伍药物组合为:生黄芪、柴胡、白术、丹参、茯苓、白花蛇舌草、山药和茵陈。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文献中所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得出健脾益肾、清热解毒的治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统计学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朱冬云,毕礼明[10](2017)在《蓝华生教授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肝外表现之一,也是我国儿童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据国外的统计,该病的发生率占乙型肝炎患者的10%~20%。在中国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炎,部分患者可进展至肾衰竭。蓝华生教授曾师从孟河名家徐南甲老中医,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肾病科创始人,为江苏省名中医,在中医治疗肾脏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相关肾炎患者运用恩替卡韦+霉酚酸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纳入的86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采用恩替卡韦+霉酚酸酯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治疗前两组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胆固醇及甘油叁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食欲、精神、睡眠及日常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相关指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稳定,为预后提供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论文参考文献

[1].郑阳,孙建光.孙建光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验案1则[J].山西中医.2019

[2].孙智梅,袁海成,邹正平.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9

[3].丁昕宇,陈姣伊,李丹丹,李平.李平教授辨治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

[4].高美珠,吴家斌,洪富源,阮一平.肾小管乙肝病毒抗原沉积对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及病理影响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8

[5].程孟祺,周祎然,张宗礼.中西医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7

[6].许勇镇,阮诗玮,丘余良.论脾虚是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关键机转[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

[7].高美珠.肾小管乙肝病毒抗原的沉积对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及病理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7

[8].卢琪超,陈玲,熊欣荣.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2017

[9].张志奎,王耀光.运用复杂网络分析中医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用药规律[J].中医药学报.2017

[10].朱冬云,毕礼明.蓝华生教授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

标签:;  ;  ;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论文-郑阳,孙建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