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条件论文_杨世东,崔鑫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硝化条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硝酸盐,砖红壤,脱氮,橡胶林,硝化细菌,滤池,条件。

反硝化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杨世东,崔鑫鑫[1](2019)在《好氧反硝化菌Acinetobacter sp.A2在主要环境影响条件下的NO~-_3去除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驯化筛选的一株好氧反硝化菌Acinetobacter sp.A2,研究了其以苯酚为唯一碳源进行反硝化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对比不同浓度条件下苯酚浓度对反硝化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浓度在500 mg/L左右能够为反硝化提供充足碳源且不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此时反硝化效率最高.在该浓度条件下,分别控制温度、pH值以及DO(Dissolved Oxygen)为唯一控制变量,研究Acinetobacter sp.A2在限制性条件下的动力学关系,根据试验数据推导出了Acinetobacter sp.A2在限制性条件下的混合降解动力学方程.通过试验数据以及动力学方程分析可以确定温度及pH值为反硝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炳阳,黄显怀,李卫华[2](2019)在《铁碳内电解耦合生物厌氧反硝化促进低C/N条件下脱氮》一文中研究指出缺乏有机碳源污水中硝酸盐氮难以生物转化,以投加Fe~((0))-活性炭尝试弥补生物厌氧脱氮过程中缺乏的有机碳,并筛选了铁碳的最优投加比例(质量比)。结果表明,铁碳的投加可以对生物反硝化起促进作用,铁碳内电解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在反硝化时对碳源的依赖。固定铁的质量为5 g,COD为135 mg/L,在C/N=3且投加铁碳比例为2:1时,反硝化率由52.1%提升到83.3%;将C/N降低至2.25,设置铁碳比例为1:1至5:1的五组实验组的反硝化率均在90%以上,铁碳比例越大生成氨氮越多;当投加m(铁):m(碳)为1:1时反硝化率由41.99%提升到93.84%,且生成亚硝氮与氨氮相对其他各组较少。(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袁建华,赵天涛,彭绪亚[3](2019)在《极端条件下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N-AD)是对传统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理论的丰富与突破。HN-AD菌在好氧条件下可快速实现氨氮、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叁氮同步脱除。它们不仅具有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代谢通路特殊等特点,而且还具有世代时间短、脱氮速率快、高活性持久等独特优势,在高盐、低温、高氨氮等极端条件表现出了巨大的脱氮潜力,因此在废水生物脱氮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在介绍HN-AD菌属类别及代谢机理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在高盐、低温、高氨氮等极端条件下进行氨氮脱除的HN-AD种属,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极端条件下的脱氮特性及潜力,并简述了HN-AD菌在极端条件下的工艺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HN-AD脱氮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若晨,陈川,邵博,王威,徐熙俊[4](2019)在《微氧条件下自养-异养联合反硝化工艺的电子平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养-异养联合反硝化(integrated autotrophic and heterotrophic denitrification,IAHD)工艺可以同时进行硫化物,硝酸盐和有机物的降解,作为工业废水处理的关键单元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引入微量氧气作为电子受体的微氧技术已被证明是强化IAHD运行效能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关注于IAHD工艺的电子平衡计算并发现了IAHD生物反应器在微氧条件下运行时利用有限的硝酸盐可将硫化物和乙酸盐完全转化去除.在IAHD序批实验中,当电子缺失率达到峰值55. 1%时,硫化物、硝酸盐和乙酸盐去除效率和去除速率均最高.进一步的硫化物氧化间歇实验表明,电子得失不平衡现象发生在生物硫化物氧化过程中,当氧气含量为5 m L和10 m L时,电子缺失率分别为18. 7%和38. 2%. Illumina微生物群落测序结果表明,Thiobacillus、Thauera、Mangroviflexus和Erysipelothrix为硫氧化过程的主要占优属,其中Thiobacillus的相对丰度随着电子缺失率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揭示了微氧条件下电子受体缺失现象与强化的IAHD运行效能之间的潜在联系,并为深入探讨硫、氮和有机碳的代谢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吴正双,杨志宏,朱亮[5](2019)在《反硝化深床滤池的菌群培养与运行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通市某污水厂二级生化出水为原水,采用中试规模的反硝化深床滤池进行生物处理,重点考察了反硝化深床滤池夏、冬季节的菌群培养条件,硝态氮去除效果及滤速对硝态氮去除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深床滤池的设计和运行参数。结果表明,以恒定滤速、连续进水的自然挂膜方式进行培菌,在水温为23℃、碳源充足的情况下,无需污泥接种,历时20 d菌群培养成功。反硝化深床滤池在冬季适宜以低滤速运行,夏季则可适应高滤速运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3期)

朱静[6](2018)在《低O_2/CH_4条件下好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效能及其微生物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废水因碳源不足导致脱氮效率不高是目前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好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coupled with denitrification,AME-D)以甲烷为唯一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可为碳源不足废水的生物脱氮提供新技术途径。然而,现有体系的AME-D脱氮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且功能微生物互作机理尚不明晰。据报道,与目前采用的高O_2/CH_4(>1)环境相比,低O_2/CH_4(<1)环境可促使好氧甲烷氧化菌向外释放更多的有机物,为反硝化菌提供更多的碳源和更适宜的低氧环境。由此推测,低O_2/CH_4(<1)条件有望进一步提升AME-D过程的脱氮效能,但需要相关研究加以证实。鉴于此,本研究首先通过血清瓶试验,探究不同O_2/CH_4条件(<1)对AME-D脱氮的影响;利用热力学分析方法,明晰不同情况下甲烷碳源在好氧甲烷氧化与反硝化过程之间的分配机制;基于膜生物反应器在低O_2/CH_4环境下进一步提升AME-D脱氮效能;运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功能微生物丰度、群落结构及其空间位置关系等方面,初步揭示AME-D脱氮效能提升的内在微生物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血清瓶批次试验表明,随着O_2/CH_4由0上升到1,AME-D脱氮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在O_2/CH_4为0.25时,脱氮速率最大,约为7.32 mmol NO_2--N/g VSS/d,氧化亚氮累积水平最低。当O_2/CH_4在0-0.25之间时,体系中有机物浓度对AME-D过程的反硝化脱氮速率起主要调控作用;当O_2/CH_4在0.25-1之间时,体系中氧气浓度对AME-D过程的反硝化脱氮速率起主要调控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后续膜反应器运行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需将O_2/CH_4控制在0-0.25的范围内。(2)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好氧甲烷氧化菌向外释放的常见有机物中,发现消耗1 mol CH3OH-C可以还原的NO_3--N或NO_2--N量最高,同时释放更多的能量。理想情况下,好氧甲烷氧化菌可向反硝化菌提供高达60%的CH3OH-C,此时脱氮效率最高,C/N为1.39(以NO_3--N为电子受体)和0.83(以NOC--N为电子受体)。在血清瓶试验中O_2/CH_4为0.25的实际情况下,可被反硝化菌利用的CH_4-C比例只占4.3-13.0%,远远小于理想情况下的60%,有待进一步提升。(3)基于自制中空纤维膜反应器,以血清瓶试验活性污泥为接种物,以甲烷和NO_3--N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在低O_2/CH_4条件下运行反应器140天后,AME-D脱氮速率得以显着提升。批次试验亦表明,与原始污泥相比,膜反应器污泥脱氮效能显着升高。膜反应器污泥NO_3--N去除速率约为286±5 μmol/g MLSS/d,是原始污泥的4倍;膜反应器污泥C/N比值由原始污泥的6.41下降至1.79。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膜反应器污泥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的NO_3--N占NO_3--N去除总量的80.4-88.9%,高于原始污泥中的反硝化脱氮占比(29.5-60.3%)。同时,膜反应器污泥中的好氧甲烷氧化菌可以为反硝化菌提供37.4-40.7%的甲烷碳,而原始污泥中的这一比例仅为3.8-8.0%。(4)反硝化菌尤其是甲醇型反硝化菌的大量富集是膜反应器污泥AME-D脱氮效能提升的重要原因。反硝化功能基因qPCR结果显示,关键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nirS、nosZ)丰度在膜反应器污泥中显着升高,这表明膜反应器污泥中的反硝化菌数量急剧上升。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膜反应器污泥的优势微生物以甲基球菌科(Methylococcaceae)、嗜甲基菌科(Methylophilaceae)和红环菌科(Rhodocyclaceae)为主。其中,嗜甲基菌科和红环菌科中的甲醇型反硝化菌大量富集,主要包括Methylobacillus、Methylotenera、Methylophilus和Methyloversatilis四个属。同时,FISH结果显示,好氧甲烷氧化菌和甲醇型反硝化菌在空间上紧密相连,形成团聚体,提高两者之间的能量与物质交换效率,进而提升膜反应器污泥脱氮效能。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基于AME-D过程的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对推进AME-D脱氮技术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0-01)

王大鹏,郑亮,罗雪华,王文斌,张永发[7](2018)在《砖红壤不同温度、水分及碳氮源条件下硝化和反硝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压分离技术,研究了海南橡胶林砖红壤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对温度、水分及碳氮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10~30℃的土壤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升高促进了土壤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土壤水分的升高,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均呈线性增加。当土壤孔隙度水达到70%后,总硝化速率呈下降趋势,却进一步地促进了反硝化速率。添加硝态氮抑制了总硝化速率;在N 0~40 g m~(-2)的范围内,除低量硝态氮的添加(N 1 g m~(-2))降低了反硝化速率外,反硝化速率大致随硝态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低量铵态氮的添加(N 0.5 g m~(-2))促进了总硝化速率,高量铵态氮(N 4、20和40 g m~(-2))则抑制了总硝化速率;除低量铵态氮的添加(N 1 g m~(-2))抑制了反硝化速率外,添加铵态氮对反硝化速率影响不大。添加C(C 10~40 g m~(-2))激发了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碳源的缺乏可能是橡胶林酸性砖红壤限制土壤硝化和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凡[8](2018)在《硫铁矿自养反硝化性能及条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自养反硝化工艺由于其稳定高效、价格低廉而被广泛用于处理水中硝酸盐,但其存在pH下降及硫酸盐产量过高等缺点。近几年硫铁矿、硫化亚铁等硫化物已被证实可作为电子供体反硝化处理硝酸盐污染地下水,但是目前还缺少各硫化物之间反硝化性能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硫铁矿与硫磺、硫化亚铁之间的反硝化性能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并优化硫铁矿填充柱运行条件。本研究以硫铁矿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硫磺和硫化亚铁作为对照,采用模拟硝酸盐污染地下水,进行硫自养反硝化批试验,探究硫铁矿为电子供体反硝化处理硝酸盐的优势及特征。然后,针对硫铁矿进行水洗预处理、投加量、陶粒添加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进而构建以硫铁矿为电子供体的上流式反应器,研究其反硝化效果,并优化水力停留时间(HRT)等运行条件。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不同电子供体的硝酸盐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18.85(硫磺)、10.20(硫铁矿)和4.95 mg·L~(-1)·d~(-1)(硫化亚铁),硫铁矿的硝酸盐降解速率略低于硫磺,相比于硫化亚铁,其具有更高的硝酸盐去除能力,同时硫铁矿与硫化亚铁均具有较低的硫酸盐产量(硫铁矿:420.56 mg/L,硫化亚铁:271.80 mg/L硫磺:531.24 mg/L);实验过程中硫铁矿体系pH稳定在7.5左右,更适宜反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通过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硫铁矿系统中优势菌属是T.denitrificans和S.denitrificans,而硫磺中优势菌属是T.denitrificans,硫化亚铁中为Brevundimonas和Pseudoxanthomonas,但Pseudoxanthomonas会将亚硝酸盐还原为N_2O,同时硫磺和硫化亚铁系统中存在Stenotrophomonas,这一菌种能够还原亚硝酸盐至N_2O,而这两种产N_2O的菌属在硫铁矿系统中仅存在极少量,因此相比于硫磺、硫化亚铁系统,硫铁矿反硝化系统在温室气体N_2O排放方面更具优势。研究表明硫铁矿经水洗或添加陶粒后反硝化除氮效率均会降低,且本研究中硫铁矿最佳投加量为75 g/L。柱实验研究发现,分别以麦饭石、白云石和石英砂为辅料构建的反硝化反应器具有不同的硝酸盐还原能力。HRT由10 h延长至24 h时,麦饭石可显着提高除氮效果,硝酸盐氮去除率由54.1%升至82.3%,而白云石可有效降低出水中的硫酸盐(麦饭石:256.87 mg/L;石英砂:239.80 mg/L;白云石:185.87 mg/L),是较理想的辅料。本研究基于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阐明了硫铁矿反硝化体系在反硝化性能、产酸和菌群组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地下水硝酸盐生物修复提供了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代军帅[9](2018)在《缺氧条件下土壤芘的降解及其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最大的汇,源于焚化燃烧,汽车尾气,工业等人为活动的PAHs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进入土壤,进而威胁土壤生态系统并危害人类健康。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中必然存在大量的微氧及厌氧微环境,多数PAHs吸附于土壤小孔隙颗粒上或被土壤胶体所包裹,因而厌氧代谢在土壤PAHs去除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尽管PAHs在反硝化体系下的厌氧降解已经被证实,但土壤反硝化过程与PAHs代谢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明确。鉴于此,本研究以典型的四环PAHs-芘为对象,首先通过添加硝酸盐的缺氧土壤培养实验,探究缺氧条件下,硝酸盐对土壤芘的降解、反硝化酶活性及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随后,通过厌氧土壤培养实验进一步比较研究了添加反硝化电子受体(硝酸盐)和硫酸盐还原电子受体(硫酸盐)对芘厌氧降解和反硝化过程的影响。最后,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解析厌氧条件下添加硝酸盐和硫酸盐对各土壤处理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研究土壤反硝化过程与PAHs去除的偶联机制打下基础,为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添加硝酸盐和芘的土壤培养实验,探究缺氧条件下硝酸盐对土壤芘的降解和反硝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了厌氧和微氧两种培养条件,每种培养条件下共四个处理,含有2种硝酸盐浓度(0mg·kg~(-1):N_0、5mg·kg~(-1):N_5)和2种芘浓度(0mg·kg~(-1):P_0、100mg·kg~(-1):P_(100)),分别命名为N_0P_0、N_5P_0、N_0P_(100)、N_5P_(100)。在厌氧和微氧条件下25℃黑暗培养45d,并于第3、14、28及45d取样,测定土壤中芘的含量、反硝化酶活性和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irK、nirS)丰度。结果表明,在厌氧和微氧条件下添加硝酸盐(N_5P_(100))处理(29.09%、34.32%)芘的去除率显着高于N_0P_(100)处理(22.93%、26.66%)的去除率(P<0.05),且N_5P_(100)处理在微氧条件下的去除率显着高于其在厌氧条件下的去除率(P<0.05)。在厌氧和微氧条件下各处理土壤反硝化酶活性逐渐增强,添加芘(N_0P_(100)、N_5P_(100))处理的反硝化酶活性均显着低于不添加芘(N_0P_0、N_5P_0)处理(P<0.05),且添加芘(N_0P_(100)、N_5P_(100))处理在微氧条件下的反硝化酶活性显着高于其在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酶活性(P<0.05)。可见,厌氧和微氧条件下添加硝酸盐均能促进土壤芘的降解,其在微氧条件下的降解效率高于厌氧条件下的降解效率;添加芘抑制了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其在微氧条件下的反硝化酶活性更为强烈。定量PCR结果显示,厌氧条件下,芘的添加对narG和nirK基因丰度有抑制作用,而对nirS基因丰度有显着促进作用;微氧条件下,硝酸盐和芘均能对narG和nirS基因丰度有显着促进作用,而对nirK基因丰度则无显着影响。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解析培养45d土壤样品中nirS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各处理在微氧条件下的多样性显着高于其在厌氧条件下的多样性,且添加芘(N_0P_(100)、N_5P_(100))处理中nirS型反硝化微生物的OTU数目、Chao1和Shannon指数小于N_0P_0和N_5P_0处理。基于门水平上的群落结构组成发现,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微氧条件下未加芘(N_0P_0、N_5P_0)处理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高于其在厌氧条件下的丰度,而添加芘(N_0P_(100)、N_5P_(100))处理中变形菌门丰度低于其在厌氧条件下的丰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厌氧条件下添加芘处理中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得到富集,而微氧条件下添加芘处理中雷尔氏菌属(Ralstonia)得到了富集,这两种nirS型反硝化细菌可能是缺氧条件下参与芘降解的重要菌属。2.在研究内容1中发现添加硝酸盐能显着促进土壤芘的降解。因此,本章节以芘污染(60 mg·kg~(-1))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电子受体(硝酸盐和硫酸盐)的土壤培养实验,探究厌氧条件下其对土壤中芘的降解、反硝化酶活性及功能基因的影响。实验设置了不添加(N_0)和添加硝酸盐(N_(20):20 mg·kg~(-1))的两组处理,每组处理分别含3个硫酸盐浓度(0 mg·kg~(-1):S_0、10 mg·kg~(-1):S_(10)、30 mg·kg~(-1):S_(30)),共6个处理(N_0S_0、N_(20)S_0、N_0S_(10)、N_(20)S_(10)、N_0S_(30)、N_(20)S_(30))。在厌氧条件下25℃黑暗培养45d,并于第3、14、28及45d测定土壤芘的含量、反硝化酶活性和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irK、nirS)丰度。结果表明,添加硝酸盐(N_(20)S_0)处理芘的去除率显着高于N_0S_0处理(P<0.05),单独添加硫酸盐(N_0S_(30))处理的去除率则显着低于N_0S_0处理(P<0.05),而同时添加硝酸盐和硫酸盐(N_(20)S_(10)、N_(20)S_(30))处理的去除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P<0.05)。可见,土壤中添加硝酸盐对芘的降解有显着促进作用,单独添加硫酸盐显着抑制了芘的降解,共同添加硝酸盐和硫酸盐则显着促进芘的降解。另外,厌氧条件下各处理的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培养第28d,N_(20)S_0和N_(20)S_(10)处理均显着高于N_0S_0处理(P<0.05),且它们均显着高于N_0S_(10)和N_0S_(30)处理(P<0.05)。可见,土壤中添加硝酸盐促进了土壤反硝化酶活性,而添加硫酸盐则抑制了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定量PCR结果表明,添加硝酸盐对narG和nirK基因的丰度有促进作用,而添加硫酸盐则对其有显着的抑制作用。3为进一步了解厌氧条件下添加硝酸盐和硫酸盐对芘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选择培养初期(3d)和后期(45d)的土壤样品进行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添加硝酸盐及硫酸盐(N_(20)S_0、N_0S_(10)、N_0S_(30)、N_(20)S_(10)、N_(20)S_(30))处理中细菌OTU数目、Chao1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对照组N_0S_0处理。在培养初期,不同处理具有相似的群落结构组成。但在培养后期,相较于对照组N_0S_0处理,各处理中变形菌门丰度均显着增加,且添加硝酸盐(N_(20)S_0)处理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丰度降低,单独添加硫酸盐(N_0S_(10)、N_0S_(30))处理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丰度降低,同时添加硝酸盐和硫酸盐(N_(20)S_(10)、N_(20)S_(30))处理中厚壁菌门和绿弯菌门的丰度降低。基于属水平的聚类分析显示,未添加硫酸盐(N_0S_0和N_(20)S_0)处理具有较为相似的群落结构组成,而N_0S_(10)、N_0S_(30)及N_(20)S_(30)处理则与其群落结构有显着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添加硫酸盐(N_0S_(10)、N_0S_(30)、N_(20)S_(10)、N_(20)S_(30))处理中Methylophilaceae菌属的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其它处理,这表明硫酸盐的添加使土壤中Methylophilaceae菌属得到了巨大的富集。可见,在厌氧条件下,硝酸盐对芘污染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显着影响,但硫酸盐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0)

康鹏亮,陈胜男,黄廷林,张海涵,商潘路[10](2018)在《好/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脱氮特性与功能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西安市金盆水库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反硝化细菌,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测序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命名为KK99.探究了该菌株在好/厌氧条件下的脱氮特性以及nar G、nir S和nos Z功能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KK99菌株在好/厌氧条件下,均能进行反硝化作用,且在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均具有高效的脱氮效率.经过24h的培养,其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85.08%和89.05%.胞内功能基因nos Z和nir S的表达量较高,nos Z在好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发挥主要作用,nir S在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发挥主要作用,nar G在两种条件下的表达均较低.同时该菌株还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在好氧条件下,能同时去除硝酸盐氮和氨氮,24 h时,TN去除率为76%.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 KK99)将为微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总氮削减工程应用提供菌源保障.(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反硝化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缺乏有机碳源污水中硝酸盐氮难以生物转化,以投加Fe~((0))-活性炭尝试弥补生物厌氧脱氮过程中缺乏的有机碳,并筛选了铁碳的最优投加比例(质量比)。结果表明,铁碳的投加可以对生物反硝化起促进作用,铁碳内电解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在反硝化时对碳源的依赖。固定铁的质量为5 g,COD为135 mg/L,在C/N=3且投加铁碳比例为2:1时,反硝化率由52.1%提升到83.3%;将C/N降低至2.25,设置铁碳比例为1:1至5:1的五组实验组的反硝化率均在90%以上,铁碳比例越大生成氨氮越多;当投加m(铁):m(碳)为1:1时反硝化率由41.99%提升到93.84%,且生成亚硝氮与氨氮相对其他各组较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硝化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世东,崔鑫鑫.好氧反硝化菌Acinetobactersp.A2在主要环境影响条件下的NO~-_3去除动力学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9

[2].徐炳阳,黄显怀,李卫华.铁碳内电解耦合生物厌氧反硝化促进低C/N条件下脱氮[J].水处理技术.2019

[3].袁建华,赵天涛,彭绪亚.极端条件下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9

[4].张若晨,陈川,邵博,王威,徐熙俊.微氧条件下自养-异养联合反硝化工艺的电子平衡分析[J].环境科学.2019

[5].吴正双,杨志宏,朱亮.反硝化深床滤池的菌群培养与运行条件优化[J].中国给水排水.2019

[6].朱静.低O_2/CH_4条件下好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效能及其微生物机理初探[D].浙江大学.2018

[7].王大鹏,郑亮,罗雪华,王文斌,张永发.砖红壤不同温度、水分及碳氮源条件下硝化和反硝化特征[J].土壤通报.2018

[8].刘凡.硫铁矿自养反硝化性能及条件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9].代军帅.缺氧条件下土壤芘的降解及其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8

[10].康鹏亮,陈胜男,黄廷林,张海涵,商潘路.好/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脱氮特性与功能基因[J].环境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对纳米铁一反硝化细菌复合体系()a脱...装置流程图,1-SMABR,2-缓冲瓶...模式1中pH与出水硝态氮,亚硝态氮浓...模式1中DO与氨氮进出水浓度关系曲线对TP的去除效果氮循环图

标签:;  ;  ;  ;  ;  ;  ;  

反硝化条件论文_杨世东,崔鑫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