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听觉皮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皮层,听觉,磁共振,神经元,耳穴,神经,记忆。
听觉皮层论文文献综述
见习记者,何静[1](2019)在《听觉皮层编码听觉认知新机制获揭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见习记者何静)大脑每天接收的来自客观世界的感觉信息纷繁复杂,大脑对这些刺激进行分类后,人们才有感知判断。那么大脑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呢?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宁龙团队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解析了大脑对感觉信(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7-12)
耿挺[2](2019)在《听皮层编码听觉认知有了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8日的《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小鼠听皮层神经元群体结构动态变化实现感觉到范畴的转化》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宁龙研究组完成,博士研究生辛宇为(本文来源于《上海科技报》期刊2019-07-10)
杨松柏,彭利艳,梅志刚,谭凌菁,黄亚光[3](2019)在《耳穴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对耳鸣大鼠听觉皮层的CREB蛋白、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耳穴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对耳鸣大鼠听觉皮层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7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采取腹腔注射水杨酸钠诱导制作耳鸣模型;对照组注射0.9%NaCl溶液。造模成功后,治疗组采用耳穴"神门""胰胆"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治疗,每天1次,治疗15d。采用声音惊吓反应监测系统监测各组大鼠的停顿声音预刺激抑制惊吓反应(GPIAS)及预刺激抑制反应(PPI),以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听觉皮层的BDNF及其受体TrkB,CREB和磷酸化CREB(p-CREB)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12、16、20、28 kHz高频背景声音的GPIAS比值均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在12、16、20、28 kHz高频背景声音的GPIAS比值均升高(均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DNF蛋白表达、p-CREB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1),TrkB表达升高(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BDNF和TrkB表达、CREB及p-CREB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耳穴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能改善耳鸣大鼠高频背景声音的GPIAS比值变化,此作用可能与抑制耳鸣大鼠听觉皮层的BDNF/TrkB/CRE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下调,进而逆转不良可塑性改变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06期)
熊晶晶,杨影[4](2019)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的P1-N1-P2成分在听力障碍人群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CAEP)是由听觉刺激和电刺激引起的外周和中枢听觉系统的电反应[1],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在过去,CAEP主要应用于评估成人听敏度和不能配合行为测试受试者的客观听阈测试,如:新生儿、听神经病、自闭症、智力障碍和老年痴呆患者等。目前,随着信息科学的进步,CAEP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可以自动检测、分析和记录皮(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胡家玮[5](2019)在《颞叶联合皮层参与听觉和视觉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对信息进行短暂存储的一种记忆,在语言、推理等很多高级认知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工作记忆神经机制的研究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颞叶联合皮层(temporal association cortex,TeA)参与了听觉、视觉的感知,同时还参与了记忆的编码,而有关小鼠颞叶联合皮层是否参与工作记忆?以怎样的模式参与工作记忆,我们并不清楚。本论文首先训练小鼠完成听觉工作记忆任务,并在动物完成任务的同时记录颞叶联合皮层神经元的放电。结果发现,在听觉工作记忆任务中,有一半以上参与任务的神经元不仅对声音刺激高放电,在延迟期仍然持续高放电;同时这类神经元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在刺激期和延迟期均表现出明显的放电差异。神经元的持续高放电可能是动物对刺激信息短暂储存的体现;对不同刺激的放电差异,体现了神经元可以对不同的感觉刺激进行区分,在延迟期同样保持较好的刺激分辨性,这些结果说明了颞叶联合皮层在听觉工作记忆任务中起到了短暂存储听觉信息的作用。颞叶联合皮层又以怎样的神经机制参与视觉工作记忆?是否与听觉工作记忆相似?我们将完成听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小鼠,继续训练完成一个视觉工作记忆任务,同时记录神经元在完成任务中的电活动。结果发现,同样有50%以上参与任务的神经元在延迟期表现出持续高放电,这类延迟期高放电神经元在刺激期和延迟期对视觉刺激的空间位置表现出了较强的选择性。这些结果提示我们,颞叶联合皮层神经元在听、视工作记忆任务中具有较高的延迟期放电,或许颞叶联合皮层正是以这种相似的神经机制参与到听觉和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本论文对于颞叶联合皮层神经元参与工作记忆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为今后对工作记忆神经环路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钟凯邦,王晓茜,吴佩娜,葛润梅,黄宏明[6](2019)在《成人语后聋听觉皮层静息态fMRI成像特点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成人语后聋静息态听觉皮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特点。方法:选取8例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语后聋患者,分别以双侧初级听觉皮层(A1)为种子点作静息态fMRI功能连接分析,另选取8例听力正常者做对照组,对比2组间差异。结果:以左侧A1区为种子点(ROI),正常听力者主要激活区域为双侧颞上回(STG),语后聋患者主要激活的区域有双侧STG、中央前回,左侧颞横回(TTG)、中央后回,右侧颞中回(MTG)(P<0.01);以右侧A1区为种子点时,正常听力者主要激活区域为双侧STG,语后聋患者激活的脑区主要有双侧STG、右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P<0.0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后聋患者大脑发生功能性重组,这种改变可能使其在听力剥夺后增强视觉、触觉等其他感觉功能,进而对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获取进行有效的补偿。(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赵泽祺,雷冠雄,李雅兰,张铎,申卫东[7](2018)在《听觉皮层慢反应临床应用指标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听觉皮层慢反应N1波稳定可靠的记录方法及简单易行的成分分析方法。方法以10例听力正常的青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21~30岁,平均24.5岁±3.5岁,声刺激的同时使用64通道的Ag/AgCl电极帽记录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刺激声选用1kHz的短纯音(上升期5ms,平台期40ms,下降期5ms,总时长50ms),50dB SL的强度重复给声100次,刺激间隔在1 800~2 600ms之间随机化,分别用峰值法和面积法记录N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结果 10例对象均可稳定记录到N 1波。(1)以电势最高的六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峰值法和面积法得到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1,P>0.05),得到的振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5,P<0.01);以电势最高的单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峰值法和面积法得到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9,P>0.05),得到的振幅值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5.976,P<0.01)。以六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面积法计算的振幅(J)/峰值法计算的振幅(Ⅰ)得到的振幅比值(J/I)为0.759±0.086(t=27.768,P<0.01);以单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得到的振幅比值(J/I)为0.764±0.094(t=25.839,P<0.01);两个比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0,P>0.05);(2)分别以六个电极和单个电极做测量电极时,峰值法和面积法测得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峰值法:t=-1.267,P>0.05;面积法:t=0.625,P>0.05),测得的振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峰值法:t=4.522,P<0.01;面积法:t=4.658,P<0.01)。结论听觉皮层慢反应N1波的潜伏期比振幅更稳定,更适合作为N1波的研究指标。可用峰值法来分析听觉皮层慢反应N1波的潜伏期,亦可用峰值法测得N1波振幅值后乘以比值常数(本实验中常数大约为0.762)来分析N1波的振幅;N1波的记录可简化为Fcz单电极记录。(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朱瑜,许翀,郭立亚[8](2018)在《起跑训练对短跑精英听觉皮层可塑性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育运动场景中广泛存在大量听觉训练,运动员必须根据专业的听觉信号尽快做出反应(例如短跑起跑、游泳出发等)或者按照听觉刺激进行难美表现(例如自由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前期研究已证实听觉皮层的可塑性受经验、训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听觉训练方面,Tremblay等人实证了训练后的听觉诱发EEG幅度增加(Tremblay et al.,2001,1997)。本研究采用ERP技术记录了33名被试对短跑起跑信号的听觉诱发电位。以期探索运动场景中的语音听觉训练对听觉皮层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剔除了3名数据伪迹过多的被试后,16名短跑精英和17名普通学生进入最终分析(短跑精英为重庆体工队现役队员,平均训练年限6年以上,运动等级为国际健将、健将或一级)。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无精神病史,视听力正常。所有被试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实验后获得一定报酬。本研究通过西南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语音材料采用由国际田联认证的菲普莱Fairplay起跑电子发令系统中的100米起跑口令("各就位"、"预备"、鸣枪、犯规召回鸣枪)。各阶段的口令间隔时间根据2016里约奥运会100米起跑的各口令平均间隔时长制作。实验中,被试佩戴入耳式耳机,在屏蔽隔音房间中记录起跑信号的听觉诱发电位。采用博睿康Neuracle公司生产的20导便携无线干电极ERP采集系统,以双耳乳突作为参考电极。结果:1.对"预备"口令的听觉皮层诱发电位进行时域分析,结果显示:短跑精英和普通群体在F7(左侧额叶),T3(左颞叶),F3(左额叶)的电位幅度差异显着。2.对起跑鸣枪口令的听觉皮层诱发电位进行时域分析,结果显示:短跑精英和普通群体在T5(左后颞叶),Fp1(左前额叶),T4(右颞叶),F8(右侧额叶)的电位幅度差异显着。3.运动精英和普通群体听觉皮质的诱发电位的时域差异主要在左半球。结论:1.运动场景中的长期语音训练对听觉皮层的影响主要位于左侧颞叶(初级听觉皮层)、左额叶和左顶叶区域(影响大脑皮层其他参与声音加工过程的功能区)。2.运动场景中的语音训练诱导听觉皮层神经活动的不对称变化,对语音刺激呈现左侧大脑半球特异化。同时右半球也存在一定加工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期刊2018-08-22)
周莹,罗志增,张建强[9](2018)在《视听觉引导下脑电信号运动皮层活跃度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视听觉引导下的运动皮层活跃度,以期找到能更有效增强运动想象皮层活跃度的视听觉辅助方式。方法以事件相关去同步/事件相关同步(event related desynchronization/event related synchronization,ERD/ERS)现象出现的神经机制和μ节律是由运动皮层产生为依据,选择μ节律的时域和频域ERD值作为运动皮层活跃测度,对不同视听觉引导下的运动皮层活跃度进行分析。结果μ节律时域和频域ERD值均为:视听觉联合引导组>视觉引导组>语音指令引导组>简单提示音引导组。结论视听觉联合引导下运动皮层的活跃度最高,视觉引导次之,语音指令引导较低,简单提示音引导最低;而且视觉对皮层活跃度的影响大于听觉对皮层活跃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张晓晶,娄昕,张爱莲,谢林怡,张秋静[10](2018)在《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观察不同频率声音刺激下听觉皮层的脑血流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不同频率声音刺激下大脑听觉皮层的脑血流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GE Discovery 750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32通道头颅线圈,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6月13名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均听力正常,右利手,行常规内听道磁共振检查,全脑3D FSPGR成像以及无声音刺激下的3D ASL,右耳低频、中频、高频声音刺激下3D ASL,左耳低频、中频、高频刺激下3D ASL,双耳语音刺激下3D ASL扫描。所得数据均传输至adw4.6工作站,测量双侧听觉皮层颞叶的CBF数值。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无声音刺激下右侧及左侧颞叶CBF值分别为73.31±10.99ml/min/100g,73.10±10.72 ml/min/100g,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右耳低频、中频、高频声音刺激下左侧颞叶CBF值74.33±11.76ml/min/100g,76.03±10.14ml/min/100g,73.17±11.85ml/min/100g;高于相同频率刺激下右侧颞叶CBF值70.46±11.52ml/min/100g,70.92±11.03ml/min/100g,67.71±10.60ml/min/100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左耳低频、中频、高频声音刺激下右侧颞叶CBF值78.17±9.84ml/min/100g,74.69±10.57ml/min/100g,74.51±14.79ml/min/100g,高于相同频率刺激下左侧颞叶CBF值73.53±10.07ml/min/100g,70.00±10.62ml/min/100g,70.03±15.31ml/min/100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语音刺激下左、右两侧的CBF值分别为75.64±8.72ml/min/100g、75.52±8.93ml/min/100g,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 ASL序列可以无创性并反复进行听觉皮层的CBF值测量,并能反映不同频率声音刺激下左右双侧听皮层CBF值的差别。(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案》期刊2018年06期)
听觉皮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7月8日的《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小鼠听皮层神经元群体结构动态变化实现感觉到范畴的转化》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宁龙研究组完成,博士研究生辛宇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觉皮层论文参考文献
[1].见习记者,何静.听觉皮层编码听觉认知新机制获揭示[N].中国科学报.2019
[2].耿挺.听皮层编码听觉认知有了新机制[N].上海科技报.2019
[3].杨松柏,彭利艳,梅志刚,谭凌菁,黄亚光.耳穴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对耳鸣大鼠听觉皮层的CREB蛋白、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9
[4].熊晶晶,杨影.皮层听觉诱发电位的P1-N1-P2成分在听力障碍人群中的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5].胡家玮.颞叶联合皮层参与听觉和视觉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6].钟凯邦,王晓茜,吴佩娜,葛润梅,黄宏明.成人语后聋听觉皮层静息态fMRI成像特点的初步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
[7].赵泽祺,雷冠雄,李雅兰,张铎,申卫东.听觉皮层慢反应临床应用指标的探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
[8].朱瑜,许翀,郭立亚.起跑训练对短跑精英听觉皮层可塑性的ERP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2018
[9].周莹,罗志增,张建强.视听觉引导下脑电信号运动皮层活跃度分析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8
[10].张晓晶,娄昕,张爱莲,谢林怡,张秋静.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观察不同频率声音刺激下听觉皮层的脑血流量变化[J].中国病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