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江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代,广州,外江班,近徽班
外江班论文文献综述
黄伟[1](2017)在《清代广州外江班“近徽班”考略——以广州外江梨园会馆碑刻资料为考察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中后叶是外省戏班在广东发展的鼎盛时期,来自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省近百个戏班云集五羊城,花雅并奏,诸腔杂陈,极大地推动了岭南与江南各省的戏曲交流,加速了各地方戏曲声腔的融合。外江班艺人不但可以省内搭班,而且还可以跨省搭班。安徽戏班入粤甚早,尽管在数量上并不占优,但却引领了皮簧新腔的时代潮流。清代广州外江班演唱声腔"近徽班"的事实说明,早在清乾隆年间,号称"乱弹""二簧"的皮簧声腔即已在江南各省广为流行。(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7年12期)
康保成[2](2016)在《“外江班”与“外江戏”》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文献中的"外江班"有叁种不同的意义。《扬州画舫录》里的"外江班"指的是盐商江春蓄养的花部戏班春台班,与昆班称"内江班"相对而言。广府地区的"外江班"指的是外省来广东演出的戏班,与"本地班"相对而称。粤东潮梅地区的"外江班"指的是专演"外江戏"(即后来被称作广东汉剧)的戏班,与"潮音班"相对而称。"外江戏"的源头是湖北汉剧,但汉剧在向南传播的过程中,或带上了湖南祁剧、湘剧的某些因子。所谓"闽西汉剧"、"广东汉剧"其实是一个剧种。从地缘关系看,"外江戏"的传播路线应该是顺汀江从闽西顺流而下到粤东。(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期刊2016年03期)
黄伟[3](2013)在《清中叶岭南外江班繁荣原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中叶乾嘉年间,外江班在广东盛极一时,来自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的上百个戏班麇集广州。这种由外江班撑起来的兴盛局面的形成,是有它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的。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入粤外省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一口通商和对外贸易的空前发达,造成了十八世纪中叶外江班在广东空前繁荣的局面。(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3年08期)
黄伟[4](2010)在《外江班在广东的发展历程——以广州外江梨园会馆碑刻文献作为考察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江班在广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明中叶就有外江班在广东的传唱记录。先后入粤的外江班有弋阳腔、海盐腔、昆腔、秦腔等,但大多规模很小,影响甚微。直到清中叶的乾隆年间,外江班才真正发展成为一支堪与本地班相抗衡的力量。外江班在广东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一个由昆腔一枝独秀的初兴阶段,到花雅争胜的繁荣阶段,最后到外江班全面消退的衰落阶段叁个历史进程。(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0年03期)
外江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代文献中的"外江班"有叁种不同的意义。《扬州画舫录》里的"外江班"指的是盐商江春蓄养的花部戏班春台班,与昆班称"内江班"相对而言。广府地区的"外江班"指的是外省来广东演出的戏班,与"本地班"相对而称。粤东潮梅地区的"外江班"指的是专演"外江戏"(即后来被称作广东汉剧)的戏班,与"潮音班"相对而称。"外江戏"的源头是湖北汉剧,但汉剧在向南传播的过程中,或带上了湖南祁剧、湘剧的某些因子。所谓"闽西汉剧"、"广东汉剧"其实是一个剧种。从地缘关系看,"外江戏"的传播路线应该是顺汀江从闽西顺流而下到粤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江班论文参考文献
[1].黄伟.清代广州外江班“近徽班”考略——以广州外江梨园会馆碑刻资料为考察对象[J].戏剧文学.2017
[2].康保成.“外江班”与“外江戏”[J].文化遗产.2016
[3].黄伟.清中叶岭南外江班繁荣原因探究[J].四川戏剧.2013
[4].黄伟.外江班在广东的发展历程——以广州外江梨园会馆碑刻文献作为考察对象[J].戏曲艺术.2010